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楊迪)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今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霧霾治理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明顯短板,必須想辦法解決。
趙辰昕指出,入冬以來,全國重汙染天氣頻發,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比較大,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甚至焦慮,輿論上也有很大的壓力。
「造成我國霧霾產生的原因,應該說還是多方面的。」趙辰昕分析,包括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汽車保有量大、單位面積排放集中等等,這些因素都會產生影響。到了冬天,加上供暖和不利於霧霾擴散的氣象條件,就使冬季的霧霾持續時間比較長,治理起來難度也比較大。
趙辰昕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此作過多次重要的指示和批示,要求加大環境治理力度,重拳治理大氣霧霾。
他指出,「大氣十條」實施四年多來,大氣汙染防治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效。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目前雖然有成效,但是這個成效距離我們老百姓對青山碧水、藍天白雲的期望,仍有不小的差距。
「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明顯短板。」趙辰昕強調,霧霾治理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各方、各界堅持不懈地共同努力。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做出系列決策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突出的位置,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
趙辰昕介紹,《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還有《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等文件的印發,對生態環境質量等體現人民獲得感的指標賦予很高的分值和權重,並引入了當地居民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滿意程度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現讓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有更多獲得感的取向。
同時,這些辦法強化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要落實「一崗雙責」,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省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在結果應用上,體現了獎懲並舉。
此外,通過這些指標設計、制度設計,引導約束地方黨委政府把綠色惠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質量改善。
(責編:楊迪、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