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言:經過整整一年多的策劃和多方的支持,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智慧財產權確權登記、版權授權和形象設計專家將在2020年整理和推出世界百年百大藝術家系列的文章,持續更新,歡迎持續關注。
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林風眠,對中國近現代藝術做出巨大貢獻,其學生吳冠中、趙無極也在藝術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林風眠傳》對其人生經歷和作品進行了詳細的闡釋,歡迎品鑑:
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自幼喜愛繪畫。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等。林風眠從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現中央美術學院)校長兼教授,後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籌辦國立藝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並任院長。
出生於貧農之家。父伯恩,兼做石匠,工於宋體碑文。風眠幼時,即喜愛繪畫,中學時代,其習作常受老師的稱讚。1917年梅州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學院。1918年參加勤工儉學赴法留學。因其家境清貧,曾得到模里西斯華僑團體旅毛林風眠集義會的資助。1920年入讀法國迪戎(DIJON)國立美術學院。不久又轉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並在巴黎各大博物館研習美術。1925年參加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展覽會。是年冬回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教務長及西畫系主任等職。1926年春在北京藝專舉辦個人畫展。1927年任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28年創辦杭州西湖國立藝術學院,任院長。次年,組織「亞波羅」社,出版「亞波羅」雜誌。1931年率藝術教育考察團赴日本考察。抗日戰爭期間,曾執教於重慶國立藝術學校。抗日勝利後,在杭州西湖國立藝術學院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委員。1977年定居香港。先後在法國巴黎、日本、中國臺北地區舉辦個人畫展;1989年梅州客家聯誼會成立慶典時將其70年代以來的作品80餘幅,在梅州大會堂展出。
1925年冬、林風眠回國,由蔡元培推薦聘任林風眠為國立北京藝專校長兼教授。奉系軍閥入據北京,林風眠倡導的藝術運動被扼殺,他憤而辭職。時值蔡元培在南京主持大學院,聘他為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並負責籌辦國立藝術學院事宜。1928年,國立藝術院在杭州西湖之畔建校,林風眠任院長,不久,藝術院改國立杭州藝專,林風眠改任校長,直至1938年。
林風眠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到北京時,正值北平藝專面臨分崩離析之境。林風眠首先挽留欲請辭的教師班子,又特邀齊白石、法國畫家克羅多(Claudot)來校講學,希望博採眾長。1927年5月11日,由林風眠發起並組織的「北京藝術大會」在北京國立藝專正式開幕,這是中國有史 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一次的藝術大展。然而民眾缺乏熱情使得大會最終西化藝術流產。藝術大會的失敗使林風眠醒悟到必須首先使廣大民眾了解接受藝術,才能求的藝術的真正發展。1928年,蔡元培創辦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林風眠出任校長兼教授。林風眠又組織策劃成立了「藝術運動社」,創辦了相關的雜誌《亞波羅》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後,「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兩種觀點的爭論顯示出林風眠的「平民藝術」與當時的中國政治形勢的矛盾。「西湖一八藝社」的分裂是林風眠西化藝術運動又一次失敗的標誌。
林風眠和徐悲鴻都認為中國藝術必須改革,必須從西方借取一些東西,來改變中國的藝術,改變人們對藝術的看法,改變中國人的民心。這是他們那代人的偉大之處。但是他們給出的藥方不同。徐悲鴻認為,中國藝術之所以在那個時代式微,就是因為和生活、現實疏遠,所以他提倡現實主義精神,他從西方引來現實主義的內涵充實中國藝術。徐悲鴻的做法是很有遠見的,認清了「美術潮流」,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國畫的作用,尤其到了1949年後,他和社會主張的革命現實主義一道,形成了當時中國社會主流,一再受到當局政府高度重視。
林風眠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先驅,他是「中西融合」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出任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首任院長時,他先後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等一大批藝術名家;同時他還是最早進行國畫改革的畫家之一,探索著將油畫與國畫的優點和美感結合起來。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主席、上海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等職。
徐悲鴻、林風眠和劉海粟等,都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並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家,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林風眠終生致力於融合中西繪畫傳統,創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1977年,林風眠被獲準出國探親,並從此移居香港,直至逝世。在港十幾年,他數度赴法國探親,重遊了闊別60載的巴黎,先後在日本、法國、香港、臺灣辦了個展。香港是國際性的大都會,賣畫方便,信息靈通,閉塞耳目的日子永遠過去了。但他年逾八旬,習慣了安靜生活,不輕易待客,也極少參加社交活動。身邊有義女馮葉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及展覽、賣畫等諸事宜。這是他數十年來最舒心、自由的時期。1991年8月12日10時,林風眠因心臟病、肺炎併發症,病逝於香港港安醫院,享年91歲。
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根植智慧財產權領域,關注智慧財產權全產業鏈,作為智慧財產權行業知名的專家,提供著作權版權登記、商標申請、軟體著作註冊、專利申請及圖庫分發、版權授權和商標貫標轉讓。關注我們,欣賞最純粹的藝術和領略專業的智慧財產權服務! 高清大圖,請聯繫索取圖庫,持續更新,總共將近20T(20G的一千倍哦)!!!
特別提醒:百位世界繪畫大師系列文章由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全網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商務合作請聯繫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