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經過整整一年多的策劃和多方的支持,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將在2020年整理和推出世界百年百大藝術家系列的文章,持續更新,歡迎持續關注,更加歡迎轉載和打賞。
總評:馬蒂斯被稱為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小編的絕對偶像,其作品趣味性十足,適合做裝飾畫、衣服等衍生品。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出生在法國北部-加來海峽諾爾省勒卡託康布雷西,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1882-1887年間學習法律,後來放棄了法律界的工作,轉而學習繪畫,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1892年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喀拉蚩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等作品中見到。儘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為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噁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卡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
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溼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黏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裡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
關注我們,觀賞最純粹的藝術! 高清大圖,請聯繫索取,謝謝。
特別提醒:百位世界繪畫大師系列文章由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全網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商務合作請聯繫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