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代繪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大衛·萊弗爾談繪畫藝術

2020-12-12 清韻逸品

藝術是統一性和普遍性的表現,而不是時間因素。它是一種重申生命、克服困惑的方法。

當代美國藝術大師如繁星滿天,而大衛·萊弗爾無疑是最璀璨的的那一顆!在傳統繪畫領域中對中國藝術家影響最大的美國藝術大師中除了安德魯·懷斯、理察·斯契米德外,素有「當代的倫勃朗」之稱的大衛·萊菲爾當仁不讓地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席。

1931年大衛·萊弗爾(David A. Leffel)出生於布魯克林,童年時期因骨病住院11年。而他恰好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了繪畫,之後加入帕森斯設計學院以及福特漢姆大學,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教學25年。大衛不僅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而且還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著作有《自畫像:洞察力的視覺之旅》、《藝術家教:對繪畫藝術的反思》、《大師的油畫秘密》等著作。

大衛是睿智的藝術思想者,他因能夠將對經典繪畫技法有深刻的理解、對藝術觀點以哲學視角深入闡述而獲得世界性的讚譽。在談論自己的繪畫哲學時,大衛試圖以物理學家解釋宇宙的方式和視角來闡述繪畫過程,他稱藝術家的這一過程是試圖理解自然的「智慧」過程。這也是大衛哲學的一個關鍵方面。

大衛曾提到他的作品是關於光與影的,這讓人連想起荷蘭巴洛克時代畫家,因此,大衛就有了 「當代倫勃朗」的美譽。

大衛說: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大衛:學習繪畫一直有兩點要素很重要:一方面是關於繪畫技巧的信息積累, 即學習顏色、價值、邊緣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使繪畫成功、完整;第二個方面,也是幾乎很少被提及的是學習媒介本身。

對媒介的探索,在這裡探討的是油畫似乎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這包括使用油畫顏料、畫筆和調色刀以及(畫布)表面等。簡單地說,學習繪畫就是熱愛媒介本身,繪畫創作是這種探索的副產品。歷代藝術家的精彩作品是那些試圖以某種方式超越看似有局限性的媒介的畫作。

1958年的自畫像是在我的第一位繪畫老師尤金·比爾比安(Eugene V. Biel-Bienne)的影響下畫的,他開啟了我對莫迪裡阿尼的欣賞視角。但是我的心已經臣服於倫勃朗的明暗對照比繪畫作品。

將任何年代藝術家或大師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一個品質是智慧,不是精湛的技藝或技巧而是——智慧。他們的敏感不僅是繪畫,也是對生活本身的敏感,即來自於他們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倫勃朗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他的環境、他的教養和影響幾乎不可能等同於今天的文明,他的影響只是當下向文明的一種傳遞。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在與倫勃朗的年代截然不同的生活條件下形成的,然而,有一種聯繫似乎看來我與倫勃朗是共同的——那就是對人類和生命有深刻的同情, 我們都並試圖用選擇的媒介來捕捉生命的本質與內核。

對畫家來說,繪畫元素———「畫面」是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可以描繪一個文學性的想法或作出社會評論。懷舊或闡述過去是一個最受垂愛和廣泛使用的主題。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創作是在時間中凝固的。無論什麼程度的技巧和題材多樣性,畫家都在繪畫和闡述時間。然而,藝術家卻參與了超越於「畫面」的事情,思考那些更普遍的而非臨時的理念。

藝術家描繪永恆,這個啟示是藝術家的自畫像。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不是描繪一個完美的表現,而是更深刻地理解。題材是一個工具、一個管道,用以鑽研什麼是真正的繪畫,即真理和美。

1840年鉛錫軟管的發明對繪畫過程產生了巨大的革命。在此之前,學習繪畫是遵從師徒制度。在這種環境下,學徒準備畫布、研磨油畫顏料、學習如何解決特定的問題。隨著鉛錫軟管顏料的出現,任何人都可以購買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並進行創作。甚至當代藝術中有的並不需要任何技能或學習。繪畫從解決問題的學科變成了自我表達的學科。這是現代「藝術」的開端。

所有現代「藝術」運動的最重要的突出特點是缺乏智慧,他們甚至不需要在學校裡進行系統地學習,如:馬蒂斯、畢卡索、波洛克、羅斯科等的追隨者們。沒有智慧就沒有藝術!為什麼沒有學校,也就沒有任何當代運動的發展?答案很簡單,學校是開啟心智的地方。人們從這些「現代大師」身上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也沒有什麼可以向上構築的,相反,這似乎只是繪畫才特有的。

在文學和音樂創作中, 有一種對過去認知的敬畏。我可能會排除某些「現代音樂」,它們似乎更關心的是音效而不是音樂。具象派(寫實主義)繪畫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永遠佔有一席之地。美雖然在今天的當代「藝術」場景中缺乏相關性,但卻是人性的一個重要屬性。對我們來說,美就像空氣、食物和水一樣那麼必要,它增強了人的生活和精神。

當今世界中人口增長和技術爆炸,直接導致了人類的關愛和感情的普遍匱乏,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孤立。這是由比我更有資格的人廣泛陳述的,現代藝術是這種人類共性集體退化的完美實例。

現代藝術與人類智慧幾乎沒有、或者根本沒有關聯,它需要試圖通過「專家」、批評家、策展人和諸如此類用過多的陳詞濫調來解釋其存在理由。為什麼要把視覺媒介轉換成口頭媒介呢?一個人需要解釋來欣賞委拉茲開斯(Velazquez),特納(Turner)或查爾丁(Chardin)的作品嗎?除非社會發生根本的思想和心靈的改變,否則這種疏遠似乎是現代藝術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期待的方向。

在明暗對比法強烈的繪畫中,光線和陰影具有非常獨特的功能。陰影作為一個簡單的形狀的功能之一,是保持構圖的位置,它類似於音樂中低音角色;陰影是安靜的、靜止的、守住光線,它還傳達被畫對象的重量。光描述了流動陰影是靜態的,光在水面上移動和洗滌,就像水一樣;它描繪運動,並通過構圖引導眼睛,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

教學是一種奇妙的生活方式,向他人傳授自己對生活與藝術的理解,以豐富他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東西呢?熱愛繪畫和教學是一種非常豐富的生活。我的時間屬於我自己,我不是按時間表生活的,我的繪畫創作和教學是隨遇發生的。

中國藝術家的現實主義(寫實繪畫)繪畫所取得的水平是令人欽佩的,現在生活在這個國家的藝術家反映了這一點,他們中有很多人是我有私交的人和朋友。

我想對所有中國藝術家和整個世界藝術家說的是:做畫家和藝術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是我在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中所提到的一個區別,也是我在《藝術家老師》一書中寫到的。區別不是技術或技巧的問題。

畫家的回報是社會的回報,如:讚譽、名望和金錢等,這些都給了畫家一種名至實歸的感覺;而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作為藝術家他們要弄清楚為什麼每一次筆觸都很重要?什麼是創造力?一個行為究竟是創造性的亦或僅僅是獨出心裁?一部作品的庸庸碌碌與另一部作品的超然卓越有什麼區別?這些既是藝術的也是個人發展的問題。學習繪畫是一個進入自我的旅程。

萊弗爾論繪畫

01語錄

「光是繪畫的概念」

02語錄

藝術是統一性和普遍性的表現,而不是時間因素。它是一種重申生命、克服困惑的方法……。

03語錄

「陰影是一幅畫的骨骼」——在油畫中,陰影有助於創造維度幻覺。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使用光和陰影在二維表面上創建三維空間的幻覺技能。光的方向決定了對象上的形狀,它描述了陰影投射的表面。

如果陰影處理得好畫面會產生深度和厚度。大衛的畫面解釋了溫暖和冷卻如何在陰影和光線中發揮作用,並創造出空氣和空間。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油畫技術能創造出深度的視覺效果。陰影是繪畫中靜止的部分,沒有強烈的陰影,光沒有反擊點。光線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陰影溫暖,燈光很酷。陰影具有深度和透明度的質量,而燈具有很酷的不透明度。在陰影中,暖色調後退,冷色調出現,而相反的情況則發生在光暖的前進和冷卻後退。無論是在室外還是室內,自然光都是如此。了解這一原則將使您的畫作看起來真實!

04語錄

「慢下來並簡單地注意在畫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是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藝術家的關鍵。一切都很重要。」——繪畫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繪畫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每一筆畫、每一種顏色、每一個形狀、每一個邊緣...... 。也許大衛的天才與在醫院長的經歷有關,時間對於大衛來說永遠不是問題,他從不匆忙。大衛不厭其煩地用畫筆反覆來描述一些細節,這些書觸表現了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並且是在一幅畫中創造出「完美」的東西來。

05語錄

當我第一次開始畫畫時,我只是覺得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 如果我能賺到錢,那麼我就不需要工作了!當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時,我需要確認我在油畫中發現的東西是真的。我發現如果它在繪畫中是真的,那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繪畫就像一個互鎖的關係顏色、邊緣、價值觀、厚重和薄弱等。生活也是一樣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生活就像一個大的、互鎖的關係,你所做的一切都會對其他一切產生影響。

06語錄

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畫筆讓民族心連心——《中國當代繪畫大師——黃胄》評介
    《日夜想念毛主席》(1976年) 黃胄繪 黃胄美術基金會藏黃胄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終生獻身藝術,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表現生活作為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時代」,他的作品體現了深刻的社會關切、現實關懷和思想追求,至今仍是廣大藝術工作者學習的典範。
  • ​ 河北 衡水中學美術特長生開啟歐洲繪畫藝術之旅
    2月6日,衡水中學師生一行抵達首站地奧地利國家美術館,開啟歐洲繪畫藝術探秘時刻。在美術館,師生們欣賞了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創作的世界名作《吻》、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創作的世界名作《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等眾多藝術作品。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畫家|自畫像|繪畫|印象派|後印象派|版畫
    需要安靜地面對真實的自己來看看下面一波藝術名家的自畫像看看你在他們的眼神中讀懂了什麼?▲文森特·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 埃貢·席勒(奧地利繪畫巨子)▲ 方丹·拉圖爾(法國畫家)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德拉克洛瓦,藝渡文化傾情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
    其藝術繼承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威尼斯畫派、倫勃朗(Rembrandt)、魯本斯和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成就,對後代藝術家如雷諾瓦(Auguste Renoir)、莫內、塞尚、高更、梵谷、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畢卡索等都有很大影響。善於運用色彩,造型技巧可同提香或魯本斯相媲美,作品富於表現力,和諧統一。1816年進入美術學院,在 P.蓋蘭(大衛弟子)畫室學習。
  • 黃勇: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繪畫性」(論文較長,建議收藏)
    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2004-2016年執教廣州美術學院,任造型藝術基礎部主任。2016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本文通過對「繪畫性」的內涵作歷史梳理,並將其議題限定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繪畫性以及與之相應的圖像化問題上。
  • ...堂丨什麼是當代藝術?手機拍照跟繪畫有何聯繫?聽聽美術教授怎麼說
    11月28日下午,由貴州省作協、貴州都市報、千翻與作書店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精讀堂」藝術鑑賞講座,邀請到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系副教授、貴州師範大學美術館館長夏炎,以「基於社會學圖像的當代藝術」為主題,分享了尼奧勞赫、裡希特、圖伊曼斯的美術創作與當代社會學圖像相結合的淵源。
  • 藝術欣賞:中、西方繪畫融合理念與徐悲鴻的繪畫
    但是他們的作品人都沒跳出文人十大夫的圈子,也沒有挽救了中國傳統的繪畫,這些現狀暗示著中國傳統繪畫需要爆發一場全新的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前,有很多文人畫家關心我國傳統造型藝術的變革問題,大力倡導西方繪畫的先進觀念,用歐洲的繪畫理念來改良中國傳統繪畫,挽救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危機。
  • 世界級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作品選集
    米羅(J·Miro 1893-1983)二十世紀繪畫大師,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偉大天才之一。 克洛斯 Chuck Close(1940- ) 美國超級寫實主義畫家,照相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
  • 2013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推薦中國十大國寶級藝術大師,您喜歡誰?
    2013年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權威發布2013《世界各國國寶級藝術大師排行榜》中國區域榜,李可染、吳冠中、林風眠、傅抱石、徐悲鴻、陳老鐵、範曾、賈又福、石齊等十位名家上榜。(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國國寶級山水畫大師,中國現代山水畫美術教育鼻祖李可染,江蘇籍)。
  • 觀點︱黃賓虹:繪畫藝術給當代的啟示
    黃賓虹的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其存在的影響及意義與時間俱增。輕鬆與厚重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當今社會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信息化 時代,文化藝術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也在發生著變化。「快餐文化」式的美術現象也隨之產生,即便是兢兢業業的畫者,也少有耗費時間與精力的精品。「輕鬆」成為畫者互評與追求的時髦詞彙之一。確切來說,給人予美的愉悅享受是藝術的功能之一,「輕鬆」的確是「雅俗」共識的對藝術品要求之一,也是高節奏的社會生活中藝術品求生存的理由之一。在今天,人們欣賞黃賓虹的繪畫,也能感受到其輕鬆寫意的一 面。
  • 「繪畫的邏輯線」 探究繪畫在當代的現狀與變化
    「繪畫的邏輯線——當代繪畫的生成與意義」展近日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開幕。展覽由策展人王春辰策劃,匯聚了24位參展藝術家的40餘幅作品,向觀眾呈現繪畫的多種形態和獨特的邏輯語言,探究繪畫在當代的現狀與變化。本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16日。
  • 美術研究|黃禾青:寫實主義中國繪畫與藝術自治!
    這一點,正如著名藝術批評家張曉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一文中指出的那樣:「五四是由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與1919年爆發的反帝反封建愛國主義運動疊合而成……。新文化運動與反帝反封建、啟蒙與革命相複合所構成的現象,準確地詮釋了中國文藝的現代性,即為政治與藝術、救亡與啟蒙高度複合的現代性;或者說,文藝的現代性是在社會、政治的現代邏輯中展開並推進的」【7】。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稱繪畫已死太愚蠢
    在當代藝術的形式語言已經如此豐富的當下,繪畫的存在仍然有其當代意義嗎?  創立於1957年的英國繪畫獎項約翰·莫爾獎是英國當代藝術領域裡的一個重要獎項,自2010年起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在中國已舉辦了三屆。2016年約翰·莫爾獎將於近日從3000多位參賽者當中,選出5位獲獎者。
  • 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陳冬至教授八十華誕慶典在天津舉行
    12月21日,農曆庚子冬至,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陳冬至教授八十華誕慶典在天津舉行。     天津美術網訊 12月21日,農曆庚子冬至,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陳冬至教授八十華誕慶典在天津舉行。來自天津美術學院、天津書畫界的同道、朋友、學生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為老藝術家慶賀八十大壽。
  • 美術教育 | 現代藝術大師與兒童畫的共通之處,您知道嗎?
    許多現代藝術大師們的作品與兒童畫一樣,都嚮往自由情感的宣洩,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對一些技法「熟視無睹」,對一些形象 「隨意塗鴉」,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共性--那就是一種天真與純粹的呈現。美術教育 | 現代藝術大師與兒童畫的共通之處,您知道嗎?
  • 專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稱繪畫已死太愚蠢
    在當代藝術的形式語言已經如此豐富的當下,繪畫的存在仍然有其當代意義嗎?創立於1957年的英國繪畫獎項約翰·莫爾獎是英國當代藝術領域裡的一個重要獎項,自2010年起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在中國已舉辦了三屆。2016年約翰·莫爾獎將於近日從3000多位參賽者當中,選出5位獲獎者。
  • 「藝展中國」著名女畫家郭蓉華繪畫作品欣賞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四川分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畫學會女畫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女藝術家委員會會長,成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市美術家協會雕塑學會副秘書長,四川美術學院成都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四川當代油畫院聘用畫家。
  • 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走進課堂 與小學生談繪畫
    圖說:著名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走進徐匯區第一中心小學。 視頻: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走進課堂與小學生談繪畫 新民網記者 李若楠 攝製 陳炅瑋   【新民網訊】曾經伴隨很多青少年成長的重要讀物連環畫,如今卻越來越少見。
  • 「筆·墨」解讀中國繪畫藝術的核心,直指傳統也面向未來
    「筆·墨」,復星藝術中心展覽現場,2020有別於復星藝術中心以往的展覽調性,11月11日由中國著名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潘公凱先生,及其工作室主導策劃展覽「筆·墨」正式拉開了帷幕作為復星藝術中心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藝術哲學系達成的「館校」戰略合作,此次展覽特別以「筆墨」為切入點,結合潘公凱先生多年自身創作及研究成果,梳理呈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概念。
  • 弘時清華考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考研近三年考研真題解析
    2021屆弘時考研各機構限招1500人,含全國各大藝術類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國內外美術創作領域具有領先水平的著名學院,匯集了中國繪畫藝術頂尖的核心力量。學院秉承終身學習的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藝術大師的教學理念,長期致力於研發和開設大師授課的培訓課程,為中國書畫人才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提供更加充分的中國畫創作研究與指導,使學員有更廣泛的研究創作思路,提高中國書畫藝術創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