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火熱開播,眾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各地美食文化。而在大學,美食出沒在食堂,出沒在學校附近的街邊巷角,出沒在每一個愛美食、尋美食、懂美食的人眼裡、口中及心間。
那麼本報的校園記者此番就擦亮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帶著大家去尋找學校食堂或校園周邊那些讓人無法忘懷,不能錯過的美食。
麥香餡餅 記者竇翊明 通訊員劉望 攝
關鍵詞:香
美食代表:包子、燒餅
所屬板塊:西安石油大學
小吃街的「陝西風味小吃」————包子,是同學們公認的「美味」。每天早上,並不寬敞的店裡擠滿了前來就餐的同學,聞香而來的他們都對這家包子「欲罷不能」。「他們家地軟粉條的太好吃了,大肉的也不錯。咬上一口,餡兒散發著香氣。細碎滑潤的粉條,浸足了地軟的芳香,口味絕佳。」王凡是該校大二的學生,也是這家店的忠實顧客,她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到這裡買兩個包子。據該店的李師傅透露,他們每天凌晨三點開始做包子,為了保證食物的新鮮,餡兒和皮兒都是現做的。「開門營業前差不多已包了1000多個包子,但遠遠不夠賣。」
西安石油大學食堂二樓新推出的「燒餅」,皮酥餡香。外表類似西安當地的水晶餅,常會讓人誤以為是月餅系的甜點,但其實卻是主打酸菜餡和韭菜雞蛋餡的「燒餅」。
值得一提的還有麥香餡餅,外焦裡嫩。圓形的外表呈金黃色,猶如成年人的掌心大小。配合表面的酥脆,內瓤可是有多重選擇,比如麻辣雞肉、羊肉、海帶、豆角等,至少10種餡料。記者觀察到只要是飯點,麥香餡餅的售賣窗口前就會排起長長的隊伍。
關鍵詞:嫩
美食代表:豆腐腦
所屬板塊:西安外事學院
凌晨五點鐘,西安外事學院的校園裡格外安靜,在大多數人還在睡覺的時候,餐廳的早餐師傅已經開始一天的勞作,今天他們要做的是豆腐腦,昨天晚上泡好的黑豆經過一晚上的浸泡,已經格外舒展,將豆子撒到榨汁機裡,隨著機器的嘶鳴聲,新鮮的豆汁就好了,接下來就要過鍋了,這個時候特別要注意火候,火太大煮出來的豆腐腦口感就會偏老,隨著慢火慢燉,豆腐腦做成了,接下來把豆腐腦轉移到保溫桶裡,就開始炸油條了。這個時候天空已經泛起了魚肚白,西安外事學院英語專業1201班張宇已經結束了他的早操,帶著書本到食堂補充能量,剛剛出鍋的油條加豆腐腦是他的最愛,一碗鮮嫩的豆腐腦加以滷汁香菜,若能再來點正宗的山西老陳醋,便是美食中的極品。
美味的排骨麵 記者竇翊明 通訊員鄭毅 攝
關鍵詞:鮮
美食代表:排骨麵
所屬板塊:西安交通大學
交大美食頗多,較為集中的是小豆花特色餐廳,交大人一般稱之為「小豆花」。 一向人氣很旺的小豆花餐廳曾上過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
除了花樣品種繁多的早餐,午餐的排骨麵是交大學子非常喜愛的美食。排骨麵價格很是親民,只需3元錢就可以品嘗到。每天午餐時分,就餐的同學就在餐廳前排起長龍,隊伍從屋裡排到屋外,從路的一側排到另一側,「龍擺尾」似的綿延幾十米。
排骨麵用料實惠,排在隊伍前面的同學碗中常有好幾塊大骨,排在稍後的同學能得到的就是幾塊排骨了。不過大骨雖然吃起來比較爽,但排骨肉多。除了鮮香四溢之外,排骨麵的面量相對較大,因而很多女同學常常吃不完。排骨麵「賣相」極佳,排骨、土豆、面和湯的配色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而排骨湯味香濃鬱,營養搭配合理。
秦鎮米皮 記者竇翊明 通訊員劉望 攝
關鍵詞:爽
美食代表:米皮
所屬板塊:西安石油大學戶縣校區
西安石油大學新校區位於戶縣,周圍遍布特色小吃和農村小炒,口味非常獨特,令人百吃不厭。
馮濤是西安石油大學團委的學生幹部,為了解學校周圍的美食,他曾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一次調研,最終秦鎮米皮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上乘的口感以及豐富的營養元素徵服了調研隊員的胃口。秦鎮現有三四十家專門經營米皮的店鋪,而普通的農家也都能製作米皮,據當地老鄉介紹,秦鎮米皮用當地灃河西岸的稻穀製作,稻穀生長周期長,營養豐富。記者看到,米皮在調食時一共使用了綠菜、油潑辣子、芝麻醬、芥末、蒜泥、醬油、香醋、味精等調味品,用料非常講究。馮濤對秦鎮米皮的評價是:「色白、光潤、皮薄、細軟、柔韌,吃起來酸、辣、筋、爽、涼,別有一番風味。」
冒菜 供圖 王璐
關鍵詞:辣
美食代表:冒菜 炒拉條
所屬板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建大食堂的冒菜雖說不上是遠近聞名,但據校園記者觀察卻也是廣受女生們喜愛,因為每次要去吃的時候都得排上一陣子隊。麻辣冒菜因其獨特的香辣味道,是喜辣學子的不二之選。每每看到那漂浮在湯碗表層鮮紅的辣椒油,和著空氣裡都瀰漫著的濃鬱川香味,對於來自四川的高校學子而言簡直是無法抵禦的誘惑,另外冒菜的品種也很豐富,一頓冒菜可以品嘗很多的菜品,營養價值也高。
尋覓美食的過程與其說是一種經歷,不如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西安石油大學的小吃街,是一條匯集了各地美食的場所。其中一家名為大嘴巴的餐館,以烹炒為主要製作手法、以麵食為主要食材。不過,最值得關注的並不是他們家的食物,而是在食物中添加的辣椒,校園記者曾主動讓師傅多加些辣椒,結果卻是只能以大量飲水來緩解這種近乎於變態的辣味。當記者再次來到這裡時,望著熱騰騰的炒拉條,聞著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又一次向那種極致的辛辣味發起挑戰。據炒菜的師傅介紹,這種辣椒來自他的老家江西,因為是在山裡種植的,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強,且沒有汙染,形成了這種特有的辣椒。
校園記者
西安石油大學 王思琳 李琪 蘇夢奇
西安交通大學 仉天聰 鄭毅
西安外事學院 李浩 劉暢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王璐 潘明玲
西安石油大學 劉望 趙飛 陳楊
整理 記者 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