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經說過「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足以見得古人對於孝順的重視。舜,劉恆,曾子等等都是古代著名的孝子,到了現代,孝子的故事依然在延續。
1987年農曆臘月24日,一位被遺棄的女嬰出現在了湖北孝感一家醫院內,時值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忙於準備過年所需物品,一時之間醫院的護士們也不知如何是好。過多的子女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些家庭會主動拋棄多餘子女,有人領養女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一位名叫祁春蘭的女士走進醫院,主動申請領養,並為其取名為「晶晶」。祁春蘭抱著晶晶,看著她閃閃發亮的眼睛,內心不由得感到一陣溫暖。自己和丈夫肖崇陽結婚多年一直無法懷孕,也曾多次去醫院檢查,都未有結果。
雖說兩人感情並未出現問題,但是她心裡明白自己和丈夫都需要一個孩子,而晶晶的出現仿佛是上天給予她的禮物。據祁春蘭後來回憶,領養晶晶完全是自己的決定,當時並未和丈夫以及家人商量,丈夫下班後看到晶晶甚至直接愣在原地。
就這樣,晶晶融入了這個新的家庭。小晶晶的出現也給他們原本平淡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驚喜,夫妻倆對這個可愛的女孩視如己出,關愛有加,甚至在旁人眼裡這對夫妻對於小晶晶的關愛照顧超過了親生父母對孩子的愛,完全看不出領養的痕跡。
一家三口幸福地過著小日子,只可惜好景不長。肖崇陽是退伍軍人,他退伍回鄉之時已經三十八歲,此時的他沒有一技之長,只得進入棉紡廠打工為生,收入對於一家三口來說稍顯微薄,導致家裡條件一直不好,祁春蘭身體也出現問題,有時候甚至一天都躺在床上,讓這個本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無論家庭條件多差,夫妻倆也堅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雖然他們無法給晶晶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平時夫妻兩省吃儉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證晶晶能夠健康成長。就這樣晶晶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看起來和其他同齡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1995年,年齡漸長的晶晶開銷也逐漸變大,為了補貼家用,肖崇陽不得不在下班之後做起了送煤氣罐的工作。鎮上也逐漸有了一些傳言,紛紛傳言說晶晶並非祁春蘭夫妻親生女兒,是外界撿回來撫養長大的。
此時的晶晶已經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聽到傳言之後內心一陣震驚,很快回家質問父母自己究竟是不是撿回來的孩子,這對於少女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避免年幼的女兒接受不了真相,祁春蘭和肖崇陽一直強調晶晶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並囑咐她不要輕信外界的傳言。
時間一天天過去,2001年,祁春蘭的身體越來越差,到最後只能長期臥病在床,她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於是叫來晶晶,並且道出了當年的真相。晶晶聽完之後十分震驚,甚至精神恍惚,這才明白過來當年周圍人的流言都是真的。
不過此時的她早已接受了多年教育,明白養育之恩大於天的道理,她堅定地對母親說:「不管是否親生,我永遠都是您的女兒,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聽到女兒的話,祁春蘭欣慰地流下了眼淚。到了夏天,她離開了人世。
母親的去世對於晶晶打擊很大,同時也讓她成長了不少,她決定用此生來報答父母的恩情,並且加倍努力學習。2005年,晶晶成功考上華中農大,就在此時,她得知自己的親生父母四處打聽尋找她,讓她陷入了糾結中。
如果選擇跟隨親生父母,那麼就得離開養父,她想起多年來養父對於自己的悉心照料,很快便做出了選擇,決定終生照顧養父,報答養育之恩,放棄了回歸親生父母家庭的想法。
晶晶在大學期間她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並且於2010年保送博士。肖崇陽憑藉著15年扛煤氣罐的工作培養出一位博士,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一方面是這樣的家庭出一位博士確實不易,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父女親情讓人動容。
參考資料: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