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王晉斌:把握「112」原則,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

2020-12-10 人大新聞網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拜登將出任美國第46任總統。未來中美經貿關係依然錯綜複雜。由於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在處理中美經貿關係上不可能完全與中國相向而行。因此,理性、客觀分析雙方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是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的出發點。

我們認為把握「112」原則,即堅持「一個維護、一個不脫鉤和二個分離」應該有助於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

「一個維護」是指堅定維護多邊體制。維護多邊體制是全球經濟多極化的內生要求。美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已經從二戰後巔峰期的5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4,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在下降。這一基本事實決定了世界經濟的良好運行需要多邊體制。疫情後的世界,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體量將進一步發生變化。按照IMF的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取得2%左右的正增長,美國將出現4%左右的負增長,雙方經濟總量差距進一步縮小。只有堅持多邊體制才能適應世界經濟多極化的歷史發展趨勢。

「一個不脫鉤」是指經貿規則制定的不脫鉤,而不是簡單的經貿關係不脫鉤。如果美國也主張多邊體制,改革WTO,中國也積極參與WTO改革的方案,力求WTO主要規則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維護自身以及發展中經濟體的利益。不論美國是否重返TPP,中國也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考慮加入TPP。前不久,RCEP籤署,RCEP成員國中有一些本身就是日本主導的小版TPP(CPTPP)的成員,兩個自貿區的成員本身有一定的重合度。同時,由於RCEP的籤訂,基於區域化基礎之上的談判與合作更有力量。中國加入美國參與的自貿區,這些自貿區成員同時也與中國籤訂了自貿區協議,中國就可以參與經貿規則的制定。同時,加快中國與歐盟的自貿區談判。只要中國與世界上其他重要的發達經濟體有自貿區協議,即使美國採取同盟戰略,也很難形成不考慮商業利益的同盟戰線來排擠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這個世界沒有中國參與的自貿區是不完整的自貿區;同樣,這個世界沒有美國參與的自貿區也是不完整的自貿區。與發達經濟體籤訂自貿區協議是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抓手。

「兩個分離」是指把中國的技術創新與美國科技「爭霸」分離開來;把人民幣國際化和挑戰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分離開來。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應該不會減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強化技術創新是被迫需要完成的。「卡脖子」技術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和發展,美國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核心產業鏈的閉環或者核心技術的制高點對於減少動蕩經貿關係帶來的無序衝擊是至關重要的。中美應該強化雙邊技術交流機制的對話,讓美國理解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努力,目的是為了經濟高質量的發展,不是為了和美國科技「爭霸」,而是為了更好的參與和利用全球技術創新的分工。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體量,不創新怎麼發展?

同時,把人民幣國際化與挑戰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分離開來。中國是一個經濟、經貿大國,但仍處於發展中的重要階段,一定程度的經濟向外擴展是基本的經濟規律,也符合全球分工原則。中美之間存在貿易不平衡是事實,但這是全球生產、消費體系分工的結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是為了減少全球貿易失衡。但中國的貿易順逆差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順差基本來自美歐。如果中國對美歐的貿易順差大幅度收窄,中國就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中國就需要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來解決經常帳戶融資約束的問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貨幣沒有一定程度的國際化,又不可能大規模的從外部借貸融資,中國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和提高全球分工效率的動能就會減弱。這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一種福利損失。

美國希望中國持有大規模的國債,中國也可以在平衡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顯著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要和美元爭奪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權,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內生要求,是推進外部平衡發展的要求。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中美有更多機會加強雙邊金融穩定合作機制,努力在金融領域達成一定程度的戰略互信。在當前美元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前提下,發揮中國參與平衡全球金融體系的能力和作用,同時擁有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內生要求和權利,採用審慎的方式去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當然,深化改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堅定大力推進高水平的資本市場建設,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安全資產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上大臺階的基礎籌碼。

(作者王晉斌,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

原文連結:

[今日頭條]王晉斌:把握「112」原則,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

相關焦點

  • 王晉斌:應對中美關係變局,中國的經濟策略儲備有哪些
    此次大選後,對中美經濟關係會有哪些影響?目前,有研究者用「脫鉤」、「規制」或「競合」等詞語來形容,這本身就說明了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體現在,一方面中美經貿、金融關係存在相互依存的現實;另一方面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美經濟競爭的強度已經達到了歷史高點。
  • 辦法總比困難多——寫在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之際
    當地時間1月15日13時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籤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這是雙方從大局出發,朝著解決經貿分歧的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不僅為妥善處理後續問題奠定良好基礎,也為推動兩國經貿關係重回正軌、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注入正能量,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
  •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怎麼理解?
    2月15日,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北京釣魚臺落下帷幕。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帶領各自團隊,在此前華盛頓磋商的基礎上,展開了新一輪的磋商。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兩天時間裡,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並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
  • 重磅聲音 |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
    2月15日,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北京釣魚臺落下帷幕。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帶領各自團隊,在此前華盛頓磋商的基礎上,展開了新一輪的磋商。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這不是中國害怕了,甚至要被迫做出讓步,而是中方早就洞察並適應了談談打打這種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常態,因而不為一時一事所擾,反而能從更高層面把握磋商進程的大方向。通過談判解決矛盾分歧,是中方一貫的原則立場。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已歷經十輪,雙方在貿易採購、結構性問題、實施機制等方面已取得諸多實質性進展,很不容易,需要加倍珍惜,但同時仍有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
  •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提振投資者信心
    邵宇12月13日,中方關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顯示,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中方關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協議文本包括序言、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同時,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 四大關鍵詞解讀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有何影響?
    達成協議將對經貿、投資等產生積極效應發布會開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宣讀了中方關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聲明提到,中方認為,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處理兩國經貿關係必須從大局出發,達成經貿協議有利於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在經貿、投資、金融市場等方面產生積極效應。
  • 陳德銘: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陳德銘: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商務部長陳德銘2010年3月28日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快速發展,2009年兩國貨物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比建交初期的1979年增長了118倍,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累計達622億美元。
  •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初步達成一致
    相向而行、互惠互利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初步達成一致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均斌)中美貿易爭端按下暫停鍵。歷時22個月的談判,雙方終於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文本達成一致,並且約定,下一步雙方將各自儘快完成法律審核、翻譯校對等必要的程序,並就正式籤署協議的具體安排進行協商。這是在12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釋放的消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宣讀了中方關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當前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轉折。中美經貿關係的主題是「互補」,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並不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性加強而互補性下降。他認為,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方面基於「301調查」提出的500億美元加稅清單很有可能落地,中國需認真對待。
  • 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海外各界人士和國際媒體普遍認為,中美達成共識可謂雙贏,給兩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福音。  意義重大 來之不易  近兩個月來中美經貿關係緊張令全球市場神經緊繃。中美兩國都是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利益攸關方,雙邊經貿格局如何演進為全球矚目。
  •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壓艙石 要堅持尋找兩國之間「最大公約數」
    央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記者佟亞濤)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但仍然存在分歧,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這一結果和很多專家之前的預期差不多。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總的來說,是朝著積極的方向邁出一步。
  • 王毅接受人民日報專訪:不能讓矛盾分歧定義當前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4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歷程給我們許多寶貴經驗和啟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一是要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有一千條理由把兩國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兩國關係搞壞,合作是雙方的最佳選擇。
  •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一、中美經貿關係是「零和博弈」嗎?
  • 中方深夜發布會實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中方認為,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處理兩國經貿關係必須從大局出發,達成經貿協議有利於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在經貿、投資、金融市場等方面產生積極效應。本協議總體上符合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 中國駐日大使:相信日本能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平衡
    您如何看待今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呢?答:習近平主席日前已致電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指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 真理愈辨愈明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1)
    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中美兩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持續發展,利益交匯點不斷增多,形成了緊密合作關係,不僅使兩國共同獲益,而且惠及全球。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中美兩國遵循雙邊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規則,拓展深化經貿合作,基於比較優勢和市場選擇形成了結構高度互補、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贏關係。
  • 關於中美關係,習近平提到的幾個「關鍵詞」
    習主席在關於中美關係的歷次重要闡述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深刻揭示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深刻內涵和把握這一重要理念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1:戰略互信】  2014年9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時提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像建造一座大廈,首先要夯實戰略互信基礎。」
  • 專家解讀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平等、互利、雙贏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平等·互利·雙贏——專家解讀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當地時間1月15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這是一個比較平衡、比較公平的機制,體現了對等原則。這一機制與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不是取代關係,而是一種補充和創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現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進,經貿發展日新月異,多邊規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