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人的微信列表裡都有一個或多個誇誇群。「誇誇群」是什麼?「誇誇群」有多大功力?傷心難過時可以被逗樂,懷疑自己是重獲信心,成年人工作壓力大,但過程再辛苦,聽完一句簡單的稱讚就能立刻恢復元氣。
稱讚對寶寶成長同樣奏效,如果寶寶做得優秀,父母給予誇獎會讓寶寶信心大增。但很多父母常常只會用一個「好」字代替走心的稱讚,孩子就會懷疑,父母這個「好」字,究竟是敷衍,還是發自內心?誇獎孩子並不難,誇讚的成果卻驚人,父母還等什麼?
冰媽忙了一天,回家還得做飯,這一切被5歲的冰冰看在眼裡。冰媽本來情緒低落,冰冰突然進廚房說:「媽媽真厲害,我以後要向你學習,工作家庭兩不誤,給媽媽點讚!」,兒子的懂事讓冰媽溼了眼眶。
冰媽不善於表達自己,但偶爾的誇讚讓她感受到讚美的力量,從此她非常注重「讚美的藝術」。兒子參加手工大賽,第一次把親手製作的模型拿回家,冰媽說:「我和你爸手都笨,沒想到兒子手工做得有模有樣,敢於自己動手,真是心靈手巧!」
冰冰的自我懷疑煙消雲散,最終在手工大賽中獲得中小學生組全省一等獎。
為去省裡參加比賽,冰冰提前熬夜補習功課,冰媽說:「兒子真了不起,有這吃苦耐勞的精神,肯定沒問題!」。
後來冰冰每次上考場前都會想起媽媽的這番話,緊張情緒瞬間不復存在。畢業考試冰冰成績優異考上市重點學校,冰媽喜從心生:「媽媽為有你這樣的孩子感到自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你未來會一片光明。」
「讚美的藝術」不僅讓母子關係更進一步,更在關鍵時刻給兒子加油打氣。
冰媽總結出這麼一套「誇娃」萬能公式:具體+美德+希望,三要素掌握後,你家娃一準打心底裡變開朗。
一:把簡單的誇讚具體化
技法詳解:不要永遠都對寶寶說「好」,「真棒」,「真好」,這些話孩子聽膩了,不知道是敷衍還是誇讚。誇讚孩子時越具體越好,這能夠給孩子明確概念: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以後應該這樣做。
實戰演練:冰媽從簡單說一句「兒子你真棒」,但她總會說:「你自覺預習功課了,兒子真是長大了」,「今天拖地了,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學會心疼媽媽了,還幫媽媽捶背,謝謝!」。
誤區警示:不要遇事就誇,孩子剛養成一個良好習慣時可以誇,誇的次數多會讓他們認為自己養成好習慣並非理所當然,而是為了父母。
冰媽寄語:不要為了誇而誇,不該誇時不用誇。如果孩子做了出格的事之後你的態度依然是「寶貝這麼懂事,應該聽話」,往往沒有任何效果,此時,講道理+嚴肅引導才是正確做法。
二:上升到美德的誇讚
技法詳解:如果寶寶確實做得好,可以把他們的行為與相關的美德聯繫起來,這樣遇事才會信心大增:媽媽說過我具備這個品質,眼前這件事在這樣的品質面前不算什麼,我一定可以!
誤區警示:不要總把孩子的努力歸功於天賦,如果女兒努力學會一支新的舞蹈,媽媽卻以「真漂亮」「真聰明」等誇獎女兒,女兒會覺得努力並不被重視,反倒是外表和頭腦更重要。
上升美德的誇讚很容易誇「過頭」,比如寶寶幫媽媽關燈,可以說「寶寶真懂事,真是媽媽的好助手」,過度的吹噓比如「寶寶太努力太有責任心」這類誇獎大可不必。
冰媽寄語:寶寶成長過程中自我認知力還不夠強,很容易受他人言語影響。這些上升美德的話能幫助孩子找準自我定位,幫你養出自信敢拼的好寶貝。
三:寄予父母的厚望
技法詳解:肯定孩子的現在,對孩子的未來懷有期待,這是最讓他們充滿前進動力的誇獎方式。
誤區警示:不能光記得表達期待而忘記肯定孩子。有些父母很喜歡對孩子說「再接再厲」,孩子會懷疑:是我做得還不夠好嗎?
另外,別說空話,如果孩子偶然考得好,你說:「考得真好,你肯定能大有作為。」這會讓孩子產生自負心理,認為自己之後無需努力就能取得理想結果。
正確的誇讚方式應該是:肯定+做法+展望,比如:「孩子你這次考得真好,這是你努力的結果,媽媽認為如果你今後還能像現在一樣吃苦耐勞,一定能成為了不起的人!」
冰媽寄語:給孩子自信,同時讓孩子對未來抱有期待,這樣的誇娃小技能你學會了嗎?今天你誇孩子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