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十年來首虧損 傳統女鞋行業開始洗牌

2020-12-24 央廣網

  儘管達芙妮(00210.HK)正在大力發展電商業務,但這並不能抵消其實體店客流被攤薄所帶來的負面效應。3月29日晚間,達芙妮公布了其截至去年底的全年業績,在營業額減少19.1%至83.79億港元的同時,其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額為3.79億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

  ◎每經記者 王敏傑

  儘管達芙妮(00210.HK)正在大力發展電商業務,但這並不能抵消其實體店客流被攤薄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3月29日晚間,達芙妮公布了其截至去年底的全年業績,在營業額減少19.1%至83.79億港元的同時,其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額為3.79億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這是達芙妮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再往前一次則要追溯到2001年,彼時其還未大舉擴張。

  和達芙妮一樣,包括百麗、星期六在內的國內幾大女鞋企業目前多遭遇增長瓶頸,門店收縮,同店銷售亦是下滑等情況。業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目前實體店租金、人工成本上漲,再加上鞋類市場飽和、需求疲軟等情況,鞋類品牌實體店或將面臨一輪洗牌。

  近十年來首現年度虧損

  今年1月,達芙妮早早發出了一份全年盈利警告:「2015年第四季度,集團核心品牌業務之同店銷售錄得按年20.2%之跌幅。因此,2015年全年之核心品牌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8.5%。」和銷售下滑一起的,還有淨利潤。

  在3月29日晚間發布的全年業績報告中,達芙妮表示,集團表現遜於預期是受以下因素影響:市場環境不利、飄忽反常的天氣包括延遲的夏季及異常溫暖的冬季、隨通脹上升的經營成本、負面經營槓桿效應增加等。

  去年下半年,因市場情況進一步轉差,其已經採取過諸多措施,包括關閉虧損店鋪、精簡人員、遷移工廠以及加緊處理存貨水平等。在門店上,達芙妮去年淨減少827個銷售點。對於關店,鞋服行業獨立評論員馬崗此前曾就此表示,除開大環境不好的因素外,大批門店關閉也是企業內部優化的結果。

  記者翻閱達芙妮過去十幾年來的業績報告注意到,這是自其2002年扭虧為盈後的首度虧損。不過,在此前的2013年以及2014年,其公司擁有人應佔已經連續兩年大幅度下滑。

  除了達芙妮,中國女鞋市場格局的「大牌」中,星期六、百麗的情況也不太好。

  星期六上個月底發布的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其期內營業收入為16.19億元,同比下降7.94%;淨利潤為2455萬元,同比下降31.72%。

  百麗這幾年也陷入業績下滑困境。根據其3月29日晚發出的盈利警告公告,因為鞋類業務表現持續疲軟以及費用的增加,截至2016年2月29日止年度(2015/16年度)的財務業績所錄得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同比將減少約35%至45%。

  千百度3月15日也公布了全年業績。儘管營收、利潤均有所增長,但去年淨減少了33家表現欠佳的自營零售店、65家第三方零售店。

  電商衝擊是不是最大原因?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示,2015年,衣著類平均累計漲幅為2.7%,其中鞋漲幅為2.8%,遠高於CPI的平均漲幅1.4%。一邊是我國鞋服消費價格的上漲,一邊則是品牌商們越來越少的利潤,問題究竟出在了哪?中國的女性不再喜歡逛街買高跟鞋了嗎?

  「商場裡的鞋子不做活動我基本上不看,價格太高了,一雙女鞋動輒兩三千,這個價格我都夠去國外買了。」張玉鍾愛細高跟,但她坦言,接受不了國內品牌如此之高的定價。消費者不去購買讓打折成為常態,但實際情況是,打折後的價格在一些消費者心中仍談不上便宜。

  在定價策略上,企業也在多方努力。以達芙妮為例,其新定價策略旨在減少強調折扣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然而新的價格結構促使核心品牌平均銷售價格下降,按年跌幅約為4.6%。

  九派諮詢總經理邵立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服裝的市場消費整體是上升的,目前問題是品牌本身的銷售在下降,市場佔有的比例在下降。「原因有多個方面,第一,新的品牌出現對市場爭奪的力度越來越大,導致這些原有品牌份額下降。另外,品牌推出商品的屬性和其定位群體不匹配,導致消費者選擇了其他品牌。還有一個就是他們進入到終端的商品結構和市場的需求結構不匹配。」他指出,眼下國人出境購物越來越容易,所以也不排除一部分消費流向海外造成的影響。

  在業界看來,除了自身在定價以及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外,作為外部因素,電商也多少衝擊了行業的發展。

  「原因主要是受電商持續衝擊。而且鞋類市場出現飽和,產品需求疲軟,再加上實體經營的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給實體經營帶來較大的壓力。」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是電商衝擊論的擁護者,在他看來,女鞋品牌單純走規模化、拼產能降成本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走不通了。業內人士認為,電商走低價策略,在價格上相對具備優勢。對於喜好「貪便宜」的消費者而言,去實體店看款式,上網選產品已經很普遍。

  不過,邵立剛則表示,相比服裝,電商對鞋履的衝擊相對是偏小的。「尤其是皮鞋,在網上不敢輕易買,消費者更願意在實體店體驗後做出選擇。」

  大舉布局電商以期轉型

  因為行業持續的低迷,有觀點指出,眼下已經是女鞋關店開始集中爆發的時期,未來3年,將進入女鞋行業產業優勝劣汰期,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已成為必然選擇。

  所以,儘管對「電商衝擊論」的觀點不一,但對品牌來說,電商是競爭者也可以是幫助品牌傳播銷售的渠道,加碼電商布局成為一眾品牌的選擇。熊曉坤指出,在實體門店銷售下滑的情況下,目前鞋類品牌紛紛轉型欲發力電商,百麗大量注資建立電商網站,而達芙妮則與天貓達成戰略合作,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

  記者注意到,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達芙妮還表示將提升在各主要網購平臺的曝光率,並將銷售網絡拓展至新興的網購平臺。

  不過,在邵立剛看來,電商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增加了一個跨地域的店鋪,僅依賴在電商上的布局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他們(企業)不去真正提升自己管理,這種下滑的勢頭根本擋不住。即便市場轉好了也不會上來,在市場變好的同時,不去改變自己的運營管理、設計管理等,也不代表著能上去。新的品牌不斷在進入,增加的份額會被這些新品牌全部拿走。所以,在行業洗牌過程中,如何細化管理是他們應該考慮的。」邵立剛最後分析說。

相關焦點

  • 女鞋行業遇業績「天花板」 百麗、達芙妮等加碼品牌集合店
    時值炎夏,傳統女鞋行業卻正在「過冬」,不少品牌業績持續下滑,甚至頻頻撤櫃,我市各大百貨商場女鞋品類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業內人士認為,傳統女鞋低迷主要因為消費風潮發生變化,產品缺乏創新,還有電商衝擊、渠道布局等出現問題,行業已經開始大洗牌,為此,女鞋品牌紛紛加碼品牌集合店,轉型突圍謀出路。
  • 借力馬雲 達芙妮「女鞋王」鹹魚翻身?
    曾經備受青睞的「女鞋鞋王」在近期又被曝出關店消息,據北京商報近日報導,北京地區有23家店鋪,但部分位於購物商場的店鋪在高德地圖中顯示為服務狀態未核實,走訪時可以發現該店鋪已經關閉。作為成立近30年的女鞋品牌,達芙妮曾創造了一年賣出5000萬雙女鞋的業績,作為「女鞋王」佔據了將近20%的市場份額,號稱中國市場每五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
  • 國產女鞋品牌業績低迷達芙妮百麗平均每天關3家店
    深受女性追捧的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百麗,近日先後發布或預告2016年度業績,雙雙遭受業績重創,深陷利潤下滑和關店的泥潭。達芙妮國際(00210.HK)發布的2016年業績公告顯示,全年營業額下滑22.4%至65億港元,淨利潤虧損8.19億港元。達芙妮宣布全年淨減少1030個銷售點,平均每天大約關閉3間店鋪。
  • 達芙妮、百麗……曾佔中國女鞋半壁江山的它們為何沒人買了?
    「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巨額債務……「鞋王」們逐漸從神壇跌落,徹底迷失。提起達芙妮,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
  • 達芙妮為什麼沒人買了?-虎嗅網
    連虧三年曾經的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15年,達芙妮第一次出現虧損,虧損額為3.79億港元,營業額同比下滑19.1%至83.791億港元,核心品牌業務銷售下滑超過19%至75.211億港元。
  • 達芙妮虧損近10億港元,KISSCAT母公司賺了2.5億
    ,曾風光無限的達芙妮虧損數億,步履維艱,女鞋行業的大佬都受到了莫大的衝擊。這也意味著市場的重新洗牌,蛋糕的重新切割。相比於上面兩家,KISSCAT的日子要舒服得多。1、業績創新高天創時尚是KISSCAT的品牌擁有者和經營者,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2016年初上市。
  • 銷售疲軟品牌賤賣 傳統女鞋為什麼會倒下?
    在此之前,星期六發布的業績快報中,星期六對於業績的下滑表示,公司業績走低首先是因為2016年國內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對零售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主要渠道百貨商場繼續面臨客流下降、客群結構變化等困難。此外,由於部分百貨商場結業以及公司主動優化渠道結構等原因,2016年公司自營店和分銷店數量有所減少,從而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降低公司盈利能力。
  • 前有達芙妮後有千百度,不少國產女鞋品牌陷入「寒冬」
    昔日風光女鞋品牌紛紛遭遇寒冬最近這兩年堪稱是傳統鞋履品牌的「寒冬」,被拉下「鞋王」寶座可不止千百度一家。曾經風光無限的達芙妮,號稱是「國內賣出每五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如今卻已經連續4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29.36億港元,門店縮減至不足3000家。達芙妮的市值也從巔峰的170億港元慘跌到約5億港元,縮水超過9成。
  • 跟風「運動style」,曾經的「女鞋霸主」達芙妮能否鹹魚翻身
    記者| 王雅潔曾經,無論是濟南的大街小巷,還是各大城市繁華商業地段,如果說有女鞋專櫃,那一定少不了達芙妮的身影。這位「女鞋霸主」曾經是無數少女及年輕消費者的首選品牌。如今,達芙妮「蜷縮」在城市角落,大規模關店是近幾年人們對她最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巨額虧損、股價暴跌令「一代鞋王」風光不再。
  • 三年關閉三千多家店 「大眾鞋王」達芙妮怎麼了?
    這是近十年來,達芙妮第二次交出的虧損成績單。公告顯示,2015年達芙妮淨虧損金額為3.79億港元,經營虧損金額為4.98億港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示,2016年,衣著類平均累計漲幅為1.4%。一邊是我國鞋服消費價格的上漲,一邊則是品牌商們越來越少的利潤,問題究竟出在哪?
  • 曾經「遍地開花」的達芙妮,平均關店2.8個門店,能否回到巔峰
    2017年國內鞋業的巨頭百麗國際宣布退市,百麗退市似乎帶給國內女鞋行業衝擊,近年來國內女鞋受到電商和國外品牌的夾擊逐漸日益下滑,連佔據鞋類市場大半個江山的品牌都紛紛讓位了。昔日和百麗國際一起在國內鞋業撐起一片天的達芙妮,最終也沒能擺脫這個結局。達芙妮在2012年到達巔峰以後,業績就開始一年一年的下滑,達芙妮女鞋輝煌的時候在市場佔有率約為20%,但是在2011年以後就在下坡路上一去不復返,2015年更是慘澹直接暴跌18.5%,也是當年達芙妮業績第一次出現虧損。
  • 百麗退市,達芙妮折翅,星期六苦撐,你所熟知的女鞋品牌這些年怎麼了?
    近年來國內鞋業不斷遭受衝擊,百麗退市,哈森預跌,星期六業績下滑……新興品牌不斷崛起,傳統女鞋品牌老化,不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直線下滑。   2012年是達芙妮最春風得意的時候,當時的達芙妮在全國有4600家直營店和1000家加盟店,內地每賣出5雙女鞋中,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但從2013年起,「月桂女神」達芙妮的光芒開始消褪,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開始,首次出現虧損。
  • 【深度】達芙妮的浮沉與自救
    女子組合S.H.E 2005年的歌《月桂女神》在「蝦米音樂」上一共有1326條評論,其中一條熱門評論收穫了340個贊:「這首歌總感覺是達芙妮的廣告曲」。它確實是,這首歌由方文山作詞,講述了女鞋達芙妮的品牌故事。「達芙妮」是希臘神話裡的月桂女神,她被太陽神阿波羅熱烈追求,卻因為無法忍受阿波羅散發的巨大熱量而無緣在一起。
  • 1天關3店 傳統女鞋品牌陷關店迷局
    達芙妮、千百度、星期六均面臨同樣窘境。傳統女鞋在湘日子也不好過,以達芙妮為例,從2007年品牌最火時超500家門店,目前僅不足30家。 網際網路渠道日趨成熟,大量原創女鞋品牌應運而生,消費者喜好的變化,均帶來不小壓力。 A 傳統女鞋「跟不上節奏」 買新鞋怎麼能不到百麗看看?
  • DAPHNE達芙妮女鞋專賣店,只為潮流女性
    炎炎夏日,每個女生都需要一款涼鞋,現在為大家推薦一些在DAPHNE達芙妮女鞋專賣店裡適合現代女性氣質的涼鞋。譬如蝴蝶結涼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精美的蝴蝶結,給人一種活潑調皮,但又不落俗套的感受,這正是體現了當代女性溫柔與硬朗、獨立與自由並存的形象。
  • 女鞋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企業走出國門自謀發展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 (賈興鵬)在大多數行業都步入「寒冬」的時候,中國的女鞋行業也未能倖免,進入深度調整期。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依思集團總裁羅少強表示,整個女鞋行業的銷售額都在下滑,未來兩三年將是女鞋行業的優勝劣汰期,而為了應對危機,依思Q選擇了走出國門,與韓國設計師跨界合作,尋求更好的發展。
  • 滿街都是「大東女鞋」,這個網際網路+傳統企業是如何突圍的? ...
    對於製鞋行業來說,2017年是命運多舛的一年。在這一年,一代鞋王百麗「賣身」,並在港股退市;號稱「中國鞋業第一股」的星期六則1年虧掉7年利潤;而那個「女人永遠少一雙鞋子」的達芙妮,2017年則關閉了1009家門店,淨虧損高達6億多人民幣。有業內人士稱,鞋行業所要面臨的挑戰要比這複雜,三大女鞋企業「滑鐵盧」式的的成績只是行業局勢發展的冰山一角。
  • 達芙妮三年半關店4100家 定位「大眾流行」成打折品牌遭遺棄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達芙妮營業額為22.59億港元,同比下降17.33%;毛利潤為10.8億港元,同比下滑47.8%。同時,達芙妮上半年虧損大幅加劇,股東應佔虧損擴大至4.926億港元。
  • 百麗退市,達芙妮關閉,下一個隕落的「鞋王」是誰?
    之後,達芙妮扭虧為盈,走向高速發展之路。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業績最好的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佔有率近20%,獲封「大眾鞋王」的稱號。2012年是達芙妮的巔峰時刻。
  • 傳統女鞋頻遇「滑鐵盧」:百麗私有化 Nine West撤出長沙
    據調查,在長沙,Nine west已全面撤出,品牌專櫃蹤跡難覓;而其他女鞋品牌曾經當仁不讓的商場黃金位置也受到擠壓…… 受到線上電商高速發展、新興品牌侵佔國內市場以及消費趨勢改變等帶來的巨大衝擊,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行業巨頭,面臨著門店業績急速下滑、關店潮等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