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有「上中下」:軍中有上將、中將,為何「下將」卻成了少將

2020-12-17 國平視野

關於軍中的軍銜制,軍迷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軍銜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用來區別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不同等級。

授予軍銜以後,在日常、作訓、作戰時的制服上,是有明顯的軍銜標識的,讓軍中官兵一看,就知道是對方是什麼軍銜,以方便軍隊的作戰和指揮。

某國在一段時間內,取消了軍中的軍銜制,軍官與士兵的區別,就是軍官上衣有4隻口袋,士兵上衣則少了2隻口袋。

由於軍人的制服上沒有任何軍銜標誌,士兵和軍官是能區別開來的,主要是看制服上口袋的多寡;問題是同樣有4隻口袋的軍官,一般只能從軍官年齡大小、臉上的皺紋來判斷其軍中職務的高低。

某次戰爭時,部隊行動一度受阻,被堵在一段狹窄的公路上,步兵、炮兵、坦克、運輸等都爭先恐後地想讓所部先行通過,由於指揮和協調不力,現場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的場景,不知道該聽哪位4隻口袋軍官的話好。

此過程有幸被隨軍的戰地攝影記者記錄了下來,戰後軍方高層在觀看這段戰地錄像時,深感軍官沒有軍銜標誌,帶來戰場上的混亂狀態,所以就有了在軍中恢復軍銜的打算,並最終付諸了行動。

現在,是和平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已經取消了軍中的最高軍銜-元帥,保留元帥軍銜的國家並不多,一般軍銜都設置為「將、校(佐)尉」三個等級,等級高低依次為上將、中將和少將;上校、中校和少校;上尉、中尉和少尉。

當然,個別國軍的軍隊設置了大將、中將、少將三級,也有設置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級的;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也有大尉、上尉、中尉和少尉的;此外,有個別國家還設置了準將、準尉軍銜,但似乎未見準校軍銜,這也算是一個軍銜中的特殊案例了。

上將、中將、少將,將級軍官等級中,是屬於普遍的現象,但一般少將,都不會稱「」下將」,僅從漢語語意上來考量,有上中下,三個不同的高度之說,因此,有上將、中將,那麼有「下將」,其實也未嘗不可。

漢語的運用,卻非常講究語境,也即使用語言的環境,「下」既是方位詞,比如下遊、山下、往下看等;同時也是等次的表達詞,比如下級、下等、下策、下品等。

如果將少將,命名為「下將」,同理的將少校,命名為「下校」;同樣將少尉;命名為「下尉」,讓人聽起來,感覺就非常不舒服;此外,在漢語語境的表達上,有低人一等的意味,「下」字是和「上」字對應的詞彙。

因此,將校尉三個等級的軍銜中,不稱「下將」、「下校」和「下尉」,而是用「少將」、「少校」和「少尉」來命名。

其實,就體現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少」字漢語意為「數量少」,同時又是「年紀輕」的意思,「少爺」、「少保」等,這些稱呼,就比較尊貴了。

相關焦點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狼煙四起、戰火不斷的艱難發家史,但在血與火之中,無數仁人志士自發站了出來,他們攜手共進,頂著各種困難,硬生生扶大廈之將傾,將新中國一步步帶上了正軌。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引言 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作的《史記·田叔列傳》記載,當時的司法官趙禹曾言:「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意思是說父輩如果有超強的軍事才能,那么子孫的本領也不會差。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人難免有一死,自古以來,生離死別,就是很正常的現在。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在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民間流行一句俗語「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
    一般觀點認為,國軍當中將官多如牛毛,師長是少將以上,旅長是少將,甚至有的團長也是少將。在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民間流行一句俗語「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來形容當時國軍的將官不值錢。但事實卻與一般觀點有很大出入。據國軍新編第7軍副軍長史說所寫的《國民黨陸軍制度述略(續)》一文中描述:銓敘廳辦理任命手續的將官職級人員,由銓敘廳發金質(銅合金)領章,背面編號。
  • 汶川地震中的救災將軍10年後都咋樣了?5人升上將 5人升中將
    李作成上將則是汶川地震的「救援先鋒」。他時任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時為少將軍銜。李作成當時率工作組,趕赴距汶川只有100公裡的都江堰,在一線靠前指揮,展開緊急救援工作。震後第二年,2009年,他晉升中將軍銜。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國防大學校長、政委軍銜情況:1上將3中將2少將,他們是誰?
    那麼這所大學的現任領導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最高呢?一、校長:鄭 和鄭和是上海市人,1958年11月出生,畢業於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戰術專業。鄭和參軍以後,曾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先後擔任了陸軍第31集團軍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務。
  • 超100名將軍亮相閱兵場,多名上將有一線作戰經歷
    中部戰區司令員乙曉光擔任閱兵總指揮,五大戰區主要指揮員護衛戰旗方隊,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歷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天的閱兵場上有100餘位將軍亮相。其中,上將5位,包括乙曉光上將、劉粵軍上將、趙宗岐上將、朱生嶺上將和丁來杭上將。此外,還有兩位中將領隊,近80位少將領隊。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許世友上將子女如今何在?三個兒子成就非凡,第三子是軍中少將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我國戰爭時期,湧現出許許多多戰功卓越的將軍,其中身為上將的許世友,少林出身,一身功夫,戰場上膽量就像自己的酒量一樣,非常厲害。而他的3個兒子在軍中也有非凡的成就,許世友將軍究竟有怎樣的傳奇故事,他的子女如今都為國家做出怎樣的貢獻呢?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歷史上,這支隊伍存在僅1年半,後來卻走出2上將2中將13名少將
    歷史上,這支隊伍存在僅僅1年半,後來卻走出2上將2中將13名少將興國,這個在中國革命史上耳熟能詳、廣為傳誦的地名,留給人們的是有關它的紅色記憶。這裡是蘇區模範縣,是中華蘇維埃的所在地,是著名的將軍縣,還是少共國際師的誕生地。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802開國少將之首,偉人為其改名「解放」,志願軍中的諸葛亮!
    1955年大授銜,共授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802名少將,共計10名開國元帥、1042名開國將軍。朱老總是10大開國元帥之首、粟裕將軍是10大開國大將之首、蕭克將軍是55位開國上將之首、徐立清將軍是175位開國中將之首,那麼誰是802名開國少將之首呢?
  • 空軍20名軍官晉升少將 空政主任範驍駿升中將
    7月21日,解放軍空軍將官軍銜晉升儀式在京舉行。儀式上,20名空軍軍官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其中,剛調任不久的空軍政治部主任範驍駿晉升中將軍銜。 據解放軍空軍政治部出版的《空軍報》7月23日報導,繼總裝備部、濟南軍區、海軍等大單位之後,「八一」建軍節前夕,解放軍空軍於2015年7月21日在北京舉行將官軍銜儀式。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但是,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有些高級幹部還佩戴過綴有金星的中將、少將領章。而且,抗戰初期和抗戰勝利後,在八路軍、新四軍中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度,只是受當時戰爭環境和物質條件的限制,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 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六年時間由少將升為上將,他比蔣經國還厲害
    歷史上最年少有為的人,安國軍的少東家,六年時間由少將升為上將。你覺得你精通歷史嗎,也許你會回答略有所知,但是如果我問你你知道最早成為將軍的人是誰嗎,你一定是一頭霧水。這個人就是蔣介石的長子,也是最有作為的一個兒子,叫做蔣經國。
  • 他是開國少將,後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兒子是中將
    李光軍:開國少將,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你可能聽說過「父子上將」,即父子都是上將,張震上將、張海陽上將就是典型的「父子上將」。在我軍中,也有父子先後擔任同一個軍軍長的情況。38軍李光軍生於1919年1月,江蘇睢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