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陪讀母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別讓挫敗感毀了你的親子關係

2020-08-10 格林媽媽

父母永遠都最關心孩子的成績,哪怕孩子在其他方面有著很多的閃光點,但是如果學習不好,在父母眼裡也算不上好孩子。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執念,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才會越來越高,他們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卻總是被現實打敗,每天都在上演不陪讀母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的畫面。

有的父母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當年是妥妥的學霸,985、211大學隨便上,可是孩子卻連9–2+3都掰扯不清楚。

有的父母總是控制不住情緒,面對孩子一無所措的小眼神,不是因為心梗去醫院做了支架,就是因為腦出血躺在急診室裡輸液,起因只是輔導孩子作業時受氣太多。

不得不說陪讀真的是一項世界上最艱難的任務之一,不管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是不會做,哪怕父母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永遠都是聽不懂。

於是父母會自我懷疑,是自己講的不夠好嗎?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接受呢?

這種挫敗感自然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不及時進行糾正,很有可能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挫敗感會嚴重的傷害父母

當孩子在父母身上寄託了越來越多的期待之後,他們所肩負的壓力也就會越來越大。

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擔心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進步沒有幫助,更會擔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學校,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過不上高質量的生活。

有研究顯示,只要家裡有正在上學的孩子,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父母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挫敗感。

由於他們總是把孩子現在的行為和未來的發展自然的聯繫在一起,所以會變得越來越焦慮,這會讓父母自己的身心受到傷害,更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

到底什麼才是挫敗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挫敗感就是人在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最終個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才會產生的心理感受。

這是一種負面的心態,所以父母一定要儘量避免。

為什麼父母會出現挫敗感?

1、社會中激烈的競爭

現在的孩子在物質生活方面當然是幸福的,但是在精神方面卻會有著更大的壓力,其中一部分壓力源於他們自己的上進心,更多的壓力則是來源於父母。

他們對孩子有了太多的期待,特別是在教育方面更是會傾注所有,如果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期待去發展,那麼父母就會出現挫敗感。

2、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每天不僅要面對孩子,更是要面對做不完的家務,還有自己在單位裡的事情。

而他們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一旦他們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阻礙,便會把這些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當他們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只有冷靜下來才能夠真正的地思考問題。

3、不願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們身邊會出現天才、神童,這當然會讓無數人羨慕,但是作為一名父母,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大部分的孩子都只是平凡的一員,他們並沒有過人的天賦,在很多方面都表現的中規中矩。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平凡之後,第一反應就是無法接受,自然會產生挫敗感。

如果這種挫敗感父母沒有進行掩蓋,那麼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導致孩子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從而產生自我否定。

如何遠離挫敗感,做到真正的陪伴?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相信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時,不是一邊催一邊罵,就是時不時地刷著手機玩著遊戲。

這樣的陪伴是無效陪伴,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或者是讓孩子反感父母的行為,對於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沒有真正的幫助。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拿起書本。

不要像監工一樣盯著孩子寫作業,而是可以靜靜的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一起學習,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高質量陪伴。

2、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

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教育花費最多的國家,這當然不代表我國的父母最有經濟實力,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很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源於他們自己的焦慮,可是最終卻會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用他們的努力替自己實現願望。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34;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必須首先和孩子一起努力,因為他們是孩子的最大榜樣,他們努力的模樣孩子會看在眼裡。

當父母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孩子其實也會不斷的進步。

3、虛心向孩子學習

孩子都喜歡當小老師,當然他們並不是都能順利的找到學生。

所以父母不妨當孩子的學生,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裡之後,把他們當天所學習到的知識向自己重新闡述一遍,當然不要忘記對孩子表達出崇拜之情,這樣會讓孩子感到驕傲。

所謂教才是最好的學,當孩子在重複他們所學的知識的同時,其實也是對知識加深記憶的一種方式。

這對激發孩子的思維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努力的做到最好。

4、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總是用批判性的目光去對待孩子,一會兒告訴孩子這個字寫錯了,一會告訴孩子那道題計算有誤,不停的發著牢騷,埋怨孩子怎麼這麼粗心這麼笨。

這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負面情緒,甚至開始懼怕學習,從而導致厭學。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用積極歸因失敗能讓孩子更快從失敗中掙脫出來。

父母要學會肯定孩子,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這樣孩子才會積極向前,不懼失敗,因為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本文由格林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平時母慈子孝,陪讀雞飛狗跳?
    用心交流,用愛育兒最近開學了,家長們又要開始陪讀了。都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陪讀家長真的傷不起啊!孩子學習重要,但身體健康更重要,所以姐妹們,千萬記住氣大傷身啊!姐妹們,你們因為陪讀發過火嗎?
  • 不陪孩子寫作業,母賢子孝,一陪孩子寫作業,就變成了雞飛狗跳
    俗話說,不陪孩子寫作業,那是母賢子孝,只要一陪孩子寫作業,那就變成了雞飛狗跳。有很多家長都在苦惱怎麼樣去陪孩子寫作業? 當孩子完成不了作業,拖延,父母就會生氣了,臉色,語氣也變了。其實當你罵孩子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會緊張,這個時候孩子的反應就是愣住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再一個就是跟你槓,然後什麼都不做,要麼孩子就是默默地離開了。
  • 網課不只有雞飛狗跳,陪讀家長還能get新技能
    網課不只有雞飛狗跳,陪讀家長還能get新技能 茅雯婷 2020-05-11 09:26 來源:澎湃新聞
  • 新加坡父母陪讀政策
    學生通過AEIS考入新加坡府中、小學(16歲以下),為了確保國際生擁有正常的學習、生活及安全問題,給予國際生母親陪讀的政策!學生的母親,奶奶或者是外婆中任意一人都可陪讀! 陪讀母親在新加坡陪讀滿一年後可以申請工作,用陪讀證申請工作準證,呆滿兩年還可以申請永久居民(PR)。
  • 疫情下的陪讀媽媽圖鑑
    這幾年裡,小文經歷了所有陪讀媽媽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初對新身份的新鮮懵懂,到隨後的不適應,再到慢慢打開社交圈,生活過得平靜而忙碌,可是心底裡那份淡淡的孤獨卻始終徘徊。去年的夏天,小文認識了同為陪讀媽媽的好朋友,要知道在海外遇到國人並不稀奇,但是遇到三觀一致,特別投契的人,真的很難得。 小文的陪讀媽媽生活裡從此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笑容。
  • 「吼媽」式陪讀傷不起,育兒焦慮算不算病?
    晚上十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互為相反數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陪讀的媽傷不起呀!
  • 澳洲陪讀籤證最全詳解!配偶陪讀&父母陪讀
    工作時間有每周20小時的限制,跟學生籤證不一樣的是,陪讀籤證一直都有工作時間限制,不管是不是假期。不過如果主申請人是就讀master by coursework, master by research 和doctorate degree的話,則配偶不受工作時間限制。
  • 陪讀越陪越累,孩子越吼越笨?對不起,媽媽真的太累了!
    父母們真的好辛苦,基本一整天都在辛苦的勞動中,而屬於自己的時間只有那麼一丁點。 爸爸媽媽撫養我們非常辛苦,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輔導我功課。 可以看出,很多父母每天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工作和輔導孩子作業上,而「陪讀」也成為了現在很多影響親子關係、父母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 【影子媽媽遠程支持項目】免費體驗課,入校陪讀你準備好了嗎?
    有些家長準備陪讀,但還沒做好準備;有些家長陪讀了很多年,但孩子的狀況仍舊沒有改善,導致家長很難撤出;還有些家長反饋,我是在學校「陪」著,但老師對我孩子的期待只是希望他別影響其他同學就好,更別提學習了。如此以往,日復一日,便產生了疲憊挫敗的情緒.現在,如果有這樣一個團體可以提供一年時間的 「陪讀」 輔助,你願意參與嗎?
  • 我是陪讀媽媽,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不是天生任性,而是海外陪讀。 語言障礙,習慣不同,都能克服。因為我的母愛很偉大,沒想到掏心掏肺為了娃,孩子竟然不叫我聲媽!他叫我:李娜!我大吼:我是你媽!可是,加拿大這國家,直呼爹娘名字不犯法,只怪兒子突然西化。 親子教學,誰說西方家長都是甩手掌柜?別以為在國內當媽要十八般武藝,海外陪讀媽洋插隊,難度一點都不小。
  • 陪讀傷身,不陪讀傷神!糾結要不要陪讀的家長看過來
    一到開學,學校周圍的「陪讀房」都會一漲再漲,「陪讀」儼然成為了當今中國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家長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放心,這個時候父母應 該做的事就不該是陪讀,而是思考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監督陪讀所謂監督陪讀,就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自覺性不放心,生怕他們不學習,怕孩子上網、玩遊戲,變壞了。於是晝夜監督,陪孩子到校園,接孩子回租住房。把孩子所有的自由都囚禁在自己的視野之中。
  • 澳洲陪讀籤證解讀—配偶陪讀籤證
    )來陪讀,辦理的父母類陪讀籤證;       另外一種就是配偶(事實婚姻伴侶)的陪讀籤證。        如果主申請人申請學生籤證的同時一起提交陪讀籤證,其實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額外再提供兩人關係證明、配偶健康保險和相應的資金擔保即可。       當然,如果是風險相對偏高的主申請人或者學生籤證時間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會建議學生籤證和陪讀籤證分開遞交,即主申請人的學生籤證獲批之後再為配偶辦理陪讀籤證。
  • 陪讀之陪讀媽媽
    「陪讀」是應試教育中的另類風景,外外高中在島外,陪讀的家長也不少。 陪讀的家庭大多數租住在學校的邊上,要麼前門,要麼後門。媽媽們是陪讀的主力軍,大家的娃都在同一學校,有些還同班,慢慢地陪讀的媽媽就自然而然認識了,自然而然就會有各種茶話會。 一次聚會認識了另外兩個陪讀媽媽,他們的娃都在實驗班。聚會聊天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們有那麼點高傲,對我們這種平行班的娃父母很不屑。
  • 家長陪讀出錢又出人!陪讀,究竟陪的是什麼? | 特別關注
    觀點一:陪讀算一種親子行為,「我只是想離孩子近一點」「沒有賺得完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有一些家長覺得,陪讀也算一種特殊的親子行為,可以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感情,見證他們成長的每一步,而且自己也能增長知識。
  • 陪讀籤證全方位解讀!帶你從零了解陪讀籤證!
    澳洲陪讀籤證主要分兩種:一是配偶陪讀籤證,申請資格主要是配偶,其中包括了已經領結婚證的或者同居的配偶。配偶關係時間的長短可能會對該類籤證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配偶關係時間長的夫妻通過率相對比較高。另一種是父母陪讀籤證(即監護人籤證),申請資格要求是直系親屬。18歲以下的海外學生可攜帶一名親屬作為其監護人前來澳洲陪讀,通常學生監護人的籤證會大約在學生年滿18歲的生日時終止。
  • 孩子讀高中,陪讀有哪些利與弊?家長陪讀前一定要清楚
    不少家長開始考慮,是否選擇陪讀呢?凡事都有利也有弊,對於高中陪讀也一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高中陪讀的好處和壞處。既然要陪讀,那肯定會影響家長的工作,使得家庭經濟來源受到影響。身邊不乏有些媽媽,甚至選擇裸辭,來高中陪讀,使得家庭經濟壓力完全落在了爸爸肩上。2.陪讀生活枯燥,家長容易把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陪讀生活枯燥無味,孩子一進學校,家長就要獨自面對大量空閒時間。另外陪讀脫離了原本熟悉的生活圈,身邊也缺少朋友。
  • 中學生,宿舍和陪讀,到底怎麼選?一文說清其中區別
    1.精力損耗帶來的情緒變化陪讀必定要至少出一個人,陪在孩子身邊,有時候可能是兩個人。這期間,父母二人的舟車勞頓就不必提了,通勤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都要大幅提升,這種情況下,夫妻關係還好不好處?如果再加上孩子成績的波動,親子關係會不會緊張?
  • 澳大利亞陪讀政策
    由於國內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過於呵護,自理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很多父母在送孩子出去留學都會擔心孩子們的生活不能自理,希望陪同孩子一起出國,因此,每年申請留學陪讀籤證的家長都絡繹不絕,接下來立思辰留學雲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澳大利亞陪讀政策。
  • 陪娃寫作業,總是雞飛狗跳?用對方法才能母慈子「笑」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半天不動筆,那懶散模樣看得文文媽是氣不打一處來。好不容易下班了,回家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若是孩子認認真真寫作業倒也算過得去,就怕有些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瞬間就會點燃家長負面情緒的開關,連珠炮似的指責可能就會朝著孩子湧來。但我們也要學著體諒孩子,經過一整天的高壓學習,孩子的身心也是比較疲憊的。回到家,孩子也想短暫放鬆一下,釋放內心的壓力。狀態調整好了,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也就會更高。
  • 高中要陪讀嗎?一所重點高中陪讀家庭實錄給我們的啟示!
    中考過後,即將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家長就開始糾結:要不要陪讀?有必要嗎?陪讀對孩子有利還是有弊……許多的問題讓家長們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好。,所以租房陪讀後主要是母親在陪讀,每天下班後她回陪讀房陪孩子,並不回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