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堅強的「漸凍人」
●61歲,與「漸凍人症」抗爭12年
●多個「漸凍人」群群主,分享醫學知識,安慰鼓勵病友
連日來,冰桶挑戰賽的戰火席捲全球,燒到中國,也讓罕見病漸凍人症走入公眾視野。在四川,也有一群漸凍人,他們的自理能力逐漸被凍住,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無法動彈。天府早報記者走近兩名四川「漸凍人症」患者,了解四川 「漸凍人」人群。
有追求
她是家裡主心骨 她盼望活到80歲
61歲的龔勳惠可能是成都最堅強的「漸凍人」,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無法動彈,龔勳惠在輪椅上一坐就是12年。患病後,她通過電腦用眼睛「打字」,記錄下與病魔抗爭的經歷;她組建「漸凍人」QQ群與病友交流,幫助病友渡過難關。
她建群幫助病友
去年5月24日,龔勳惠建立了QQ群「中華漸凍人之家」,她是群主「龔阿姨」。此外,龔勳惠還管理著「中華融化漸凍人聯合會」、「北京漸凍人交流」等4個群共2000多名病人及家屬。在群裡,精神安慰、講解醫學知識是熱門話題,幫助群友也是龔勳惠常做的事。
僅僅去年一年,寄出的物品、現金折價就超過1萬元。在龔勳惠家裡,還保存了寄出的部分快遞單,地點涉及山西、河南、山東等。去年春節,保姆馬阿姨光做香腸、臘肉就花了3000多元,「從12月開始做,給他們寄去。」
她身體越來越好
龔勳惠原來還要戴吸氧機,現在身體越來越好。「我希望一直活下去,到70歲、80歲,能夠走路過正常人的生活。」
在丈夫楊存瑞眼中,龔勳惠是家裡的主心骨,小件大件都是龔勳惠網購,掌握財政大權。龔勳惠有商業頭腦,患病的她至今還在炒股。「有1萬多元在股市裡,由她負責,一直都盈利。」楊存瑞說,生病前的龔勳惠當過醫生,幹過財務,開過乾洗店,辦過糕點鋪,樣樣賺錢。
「家裡的東西只有勳惠最清楚放在哪裡,我的工資每個月都交給她。」楊存瑞說,夫婦倆的衣服鞋帽,都是龔勳惠在網上購買。
龔勳惠還打算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一部15萬字的書,激勵患者。「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述,讓我的經歷可以鼓勵更多的病友不要放棄,也希望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我們這個弱勢群體,讓漸凍症患者得到應有的醫療保障。」她預計,國慶就可以出初稿。
他
「凍」住弟弟的「漸凍人」
鍾成
●40歲,四川達州人
●2012年發病,去年確診
從不能行走,到說話含糊不清,接著是肌肉萎縮……鍾成的病日益惡化。不幸接踵而來,母親去世,鍾成的弟弟鍾靜要照顧重病的哥哥和75歲的父親。
有支撐
哥哥被病魔折磨 弟弟一直不離不棄
四川達州人鍾成患上漸凍人症時年僅40歲,男人的當打之年,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左手到右手、從左腿到右腿,漸漸被禁錮。鍾成一直未婚,比鍾成小5歲的弟弟鍾靜一直留在身邊照顧他。
不幸接踵而來
「2012年春節,發現手腳無力,以為是風溼。」鍾靜說,家境不好,身體的狀況被樂觀地估計為常見的風溼病,當時沒有去醫院。鍾靜還記得,那時候,哥哥還能動。
一年以後,2013年4月,只能勉強行走的鐘成被弟弟帶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醫生讓我帶他回家。」鍾靜將哥哥領回家,上網查詢,將這個病理解透徹,「活一天,算一天。」
從不能行走,到說話含糊不清,接著是肌肉萎縮……時間露出猙獰的一面,鍾成的病日益惡化。不幸接踵而來,兩兄弟的母親在這一年去世,鍾靜一個人要照顧重病的哥哥和75歲的父親。
為照顧哥哥打夜工
每天早晨,鍾靜要給父親和哥哥做好早飯。吃完飯後,將哥哥扶到電腦前,「他可以上網看看電影,或者在漸凍人群裡,用光標跟他們聊天。」然後是午飯,晚飯……半個月前,鍾成不能自己吃飯了,鍾靜一勺一勺餵哥哥。等哥哥吃完飯,鍾靜自己再吃。每天如此。
哥哥幾乎需要隨時的陪護,鍾靜為了解決生計,只能晚上上班。凌晨,待父親和哥哥休息了,鍾靜才能外出。慶幸的是,哥哥能睡完整的覺,這也換來了寶貴的工作時間。
雖然加入了「漸凍人」的QQ群,但是鍾靜不算活躍,與其他患者家屬的互動也不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實際上,鍾成、鍾靜不僅是兩兄弟,鍾家一共五兄妹,鍾成排老三,鍾靜排老么。「他們都各自安家,我離婚之後一個人,我不照顧哪個來照顧。」
■專家解讀
華西醫院專家揭秘「漸凍人症」
四川「漸凍人」死亡多因營養不良
連日來,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慈善行動席捲全球,ALS(俗稱漸凍人症)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昨日,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揭秘這種罕見疾病。
患病機率 十萬分之四
昨日下午,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子看了網上所描述的「漸凍人症」症狀,懷疑自己患病,焦急地到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求診。
「她擔心得一個晚上都沒睡著,其實並沒有得這個病。」商慧芳說,「漸凍人症」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一般四肢肌肉開始萎縮,逐漸蔓延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他們的意識非常清楚,但越來越不能動,甚至連說話、吃飯、呼吸的功能也逐一減退。」
商慧芳說,根據調查,「漸凍人症」的患病率大概十萬分之四左右,「患者以中壯年為主,大約在50歲左右,同時也有20至30歲的,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商慧芳說,一項數據表明,男性稍多於女性。
商慧芳說,就華西醫院的病人資料庫而言,2005年至今,已登記1000多例「漸凍人症」患者,「目前,大概1/3的病人已經去世。」
治療昂貴 又不能報銷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藥物治療,利魯唑效果較好,但也只能起到延緩作用。」商慧芳說,不僅沒有治癒的方法,甚至無法預防,「遺傳相關性其實不到10%,這種病或許跟基因異常有一定關係,又或者跟患者後天接觸到的有毒物質有關。」
除此之外,「漸凍人症」的治療費用也是一大難題。據商慧芳介紹,就她所說的利魯唑,藥價有些貴,「在四川地區,一個月就要4700多元,病人出現呼吸機能麻痺後還要使用呼吸機,再後期,不能進食必須要插胃管。」
商慧芳說,因為漸凍人症非常罕見,目前我國還沒專門基金會和協會,並且國內針對這一方面的醫療費用是不予報銷的,「即使有想要幫助他們的人,也不知道錢到底捐給誰。」
商慧芳所在的專家組,曾對2009年前四川地區去世的漸凍人的死亡原因做過一項調查,「國外大部分病人是因為肺部感染而去世,而我們四川地區病人因肺部感染的比例較低,反而多數因為營養狀況不良導致去世。」(天府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