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出自傳激勵病友 成都最堅強"漸凍人"活得很精彩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成都最堅強的「漸凍人」

  ●61歲,與「漸凍人症」抗爭12年

  ●多個「漸凍人」群群主,分享醫學知識,安慰鼓勵病友

    連日來,冰桶挑戰賽的戰火席捲全球,燒到中國,也讓罕見病漸凍人症走入公眾視野。在四川,也有一群漸凍人,他們的自理能力逐漸被凍住,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無法動彈。天府早報記者走近兩名四川「漸凍人症」患者,了解四川 「漸凍人」人群。

  有追求

  她是家裡主心骨 她盼望活到80歲

  61歲的龔勳惠可能是成都最堅強的「漸凍人」,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無法動彈,龔勳惠在輪椅上一坐就是12年。患病後,她通過電腦用眼睛「打字」,記錄下與病魔抗爭的經歷;她組建「漸凍人」QQ群與病友交流,幫助病友渡過難關。

  她建群幫助病友

  去年5月24日,龔勳惠建立了QQ群「中華漸凍人之家」,她是群主「龔阿姨」。此外,龔勳惠還管理著「中華融化漸凍人聯合會」、「北京漸凍人交流」等4個群共2000多名病人及家屬。在群裡,精神安慰、講解醫學知識是熱門話題,幫助群友也是龔勳惠常做的事。

  僅僅去年一年,寄出的物品、現金折價就超過1萬元。在龔勳惠家裡,還保存了寄出的部分快遞單,地點涉及山西、河南、山東等。去年春節,保姆馬阿姨光做香腸、臘肉就花了3000多元,「從12月開始做,給他們寄去。」

  她身體越來越好

  龔勳惠原來還要戴吸氧機,現在身體越來越好。「我希望一直活下去,到70歲、80歲,能夠走路過正常人的生活。」

  在丈夫楊存瑞眼中,龔勳惠是家裡的主心骨,小件大件都是龔勳惠網購,掌握財政大權。龔勳惠有商業頭腦,患病的她至今還在炒股。「有1萬多元在股市裡,由她負責,一直都盈利。」楊存瑞說,生病前的龔勳惠當過醫生,幹過財務,開過乾洗店,辦過糕點鋪,樣樣賺錢。

  「家裡的東西只有勳惠最清楚放在哪裡,我的工資每個月都交給她。」楊存瑞說,夫婦倆的衣服鞋帽,都是龔勳惠在網上購買。

  龔勳惠還打算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一部15萬字的書,激勵患者。「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述,讓我的經歷可以鼓勵更多的病友不要放棄,也希望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我們這個弱勢群體,讓漸凍症患者得到應有的醫療保障。」她預計,國慶就可以出初稿。

  

  「凍」住弟弟的「漸凍人」

  鍾成

  ●40歲,四川達州人

  ●2012年發病,去年確診

  從不能行走,到說話含糊不清,接著是肌肉萎縮……鍾成的病日益惡化。不幸接踵而來,母親去世,鍾成的弟弟鍾靜要照顧重病的哥哥和75歲的父親。

  有支撐

  哥哥被病魔折磨 弟弟一直不離不棄

  四川達州人鍾成患上漸凍人症時年僅40歲,男人的當打之年,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左手到右手、從左腿到右腿,漸漸被禁錮。鍾成一直未婚,比鍾成小5歲的弟弟鍾靜一直留在身邊照顧他。

  不幸接踵而來

  「2012年春節,發現手腳無力,以為是風溼。」鍾靜說,家境不好,身體的狀況被樂觀地估計為常見的風溼病,當時沒有去醫院。鍾靜還記得,那時候,哥哥還能動。

  一年以後,2013年4月,只能勉強行走的鐘成被弟弟帶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醫生讓我帶他回家。」鍾靜將哥哥領回家,上網查詢,將這個病理解透徹,「活一天,算一天。」

  從不能行走,到說話含糊不清,接著是肌肉萎縮……時間露出猙獰的一面,鍾成的病日益惡化。不幸接踵而來,兩兄弟的母親在這一年去世,鍾靜一個人要照顧重病的哥哥和75歲的父親。

  為照顧哥哥打夜工

  每天早晨,鍾靜要給父親和哥哥做好早飯。吃完飯後,將哥哥扶到電腦前,「他可以上網看看電影,或者在漸凍人群裡,用光標跟他們聊天。」然後是午飯,晚飯……半個月前,鍾成不能自己吃飯了,鍾靜一勺一勺餵哥哥。等哥哥吃完飯,鍾靜自己再吃。每天如此。

  哥哥幾乎需要隨時的陪護,鍾靜為了解決生計,只能晚上上班。凌晨,待父親和哥哥休息了,鍾靜才能外出。慶幸的是,哥哥能睡完整的覺,這也換來了寶貴的工作時間。

  雖然加入了「漸凍人」的QQ群,但是鍾靜不算活躍,與其他患者家屬的互動也不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實際上,鍾成、鍾靜不僅是兩兄弟,鍾家一共五兄妹,鍾成排老三,鍾靜排老么。「他們都各自安家,我離婚之後一個人,我不照顧哪個來照顧。」

  ■專家解讀

  華西醫院專家揭秘「漸凍人症」

  四川「漸凍人」死亡多因營養不良

  連日來,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慈善行動席捲全球,ALS(俗稱漸凍人症)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昨日,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揭秘這種罕見疾病。

  患病機率 十萬分之四

  昨日下午,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子看了網上所描述的「漸凍人症」症狀,懷疑自己患病,焦急地到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求診。

  「她擔心得一個晚上都沒睡著,其實並沒有得這個病。」商慧芳說,「漸凍人症」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一般四肢肌肉開始萎縮,逐漸蔓延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他們的意識非常清楚,但越來越不能動,甚至連說話、吃飯、呼吸的功能也逐一減退。」

  商慧芳說,根據調查,「漸凍人症」的患病率大概十萬分之四左右,「患者以中壯年為主,大約在50歲左右,同時也有20至30歲的,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商慧芳說,一項數據表明,男性稍多於女性。

  商慧芳說,就華西醫院的病人資料庫而言,2005年至今,已登記1000多例「漸凍人症」患者,「目前,大概1/3的病人已經去世。」

  治療昂貴 又不能報銷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藥物治療,利魯唑效果較好,但也只能起到延緩作用。」商慧芳說,不僅沒有治癒的方法,甚至無法預防,「遺傳相關性其實不到10%,這種病或許跟基因異常有一定關係,又或者跟患者後天接觸到的有毒物質有關。」

  除此之外,「漸凍人症」的治療費用也是一大難題。據商慧芳介紹,就她所說的利魯唑,藥價有些貴,「在四川地區,一個月就要4700多元,病人出現呼吸機能麻痺後還要使用呼吸機,再後期,不能進食必須要插胃管。」

  商慧芳說,因為漸凍人症非常罕見,目前我國還沒專門基金會和協會,並且國內針對這一方面的醫療費用是不予報銷的,「即使有想要幫助他們的人,也不知道錢到底捐給誰。」

  商慧芳所在的專家組,曾對2009年前四川地區去世的漸凍人的死亡原因做過一項調查,「國外大部分病人是因為肺部感染而去世,而我們四川地區病人因肺部感染的比例較低,反而多數因為營養狀況不良導致去世。」(天府早報)

相關焦點

  • 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原標題: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成都商報記者 胡挺 邱俊峰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為什麼要寫自傳   ——「漸凍疾病走進我的生活至今已有12個年頭,我想用我的經歷告訴所有的漸凍病朋友,我們雖然身患絕症,但仍能做很多事,熱愛生活享受生命帶來的樂趣
  • 每天花15小時寫作 「漸凍人」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
    這是成都62歲「漸凍人」龔勳惠自傳——《美麗凍人——絕症中的堅守》一書開篇序的第一句話,這是中國文明網對她的評論。這本自傳,龔勳惠花1年時間完成,她使用漸凍人專用的「全能眼」視控看護系統,靠眨眼和擺動頭部完成了12萬字的自傳。她在自傳中寫到,「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許是上帝給予我的苦難,但我在逆境中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 漸凍人用眼睛打字寫成12萬字自傳 140字「寫」20分鐘
    2014年12月12日   患上漸凍症12年的61歲漸凍人龔勳惠只有頭部能微微擺動,卻用眼睛打字的方式,歷時10個多月,寫成了12萬字的自傳《美麗凍人———絕症中的堅守》。現在,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傳能夠賣出去,再用賣自傳的錢為更多的漸凍人病友購買呼吸機(成都商報曾報導)。
  • 漸凍症老人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
    成都漸凍症老人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被「凍」住的17年人生龔勳惠靠眨眼「打」字寫出15萬字自傳。楊存瑞精心照顧妻子。在不到30平方米的客廳內,龔勳惠的活動空間僅有一張沙發,由於全身癱瘓不能動彈,她只能用眼睛操控電腦並打字上網,正是這根網線,將她與全國各地上萬名「漸凍症」患者緊緊「拉」在了一起。今年66歲的龔勳惠是生活在成都的一名「漸凍人」。
  • 「漸凍人」靠眨眼打字出書 3000本自傳被搶完
    「漸凍人」靠眨眼打字出書 3000本自傳被搶完 2015-02-04 09:07:3912年來,只有頭部能微微擺動,但她靠眨眼打字,通過電腦輔助系統,一年寫出12萬字的自傳。昨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悉,她的自傳《美麗凍人——絕症中的堅守》首批3000本已經被訂完。  高中生眾籌,賣出300多本  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在龔勳惠家中看到,剛剛印刷好自傳堆在她家的客廳,還散發出墨香。「1月31日送過來的,正在寄給買書人。」
  • 成都漸凍症患者每天眨眼萬次「打」出15萬字自傳
    雖然做過醫生,也看過不少病人,但龔勳惠並不清楚自己身體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她開始四處求醫。可是跑了多家醫院,都無法診斷出病因。「走著走著路就會摔倒,吐字也越發不清楚。」終於,在2003年8月,醫生在她的病例上寫下「運動神經元病」這幾個字,也就是傳說中的漸凍症。突如其來的疾病凍住了她的生活與身體。隨著診斷書而來的,還有她只能存活三到五年這個噩耗。
  • 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
    漸凍症老人被「凍」住的17年人生 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 由於全身癱瘓不能動彈,她只能用眼睛打字操控電腦並打字上網,通過這根網線,她卻能與全國各地上萬名「漸凍症」患者交流。今年66歲的龔勳惠是一名「漸凍人」,2002年,她被檢查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叫肌萎縮側索硬化,別稱「漸凍人」),隨即就是長達17年的病魔抗爭之路。龔勳惠甚至還出了一本自傳書,將自己對抗「漸凍症」的經驗分享給病友,如今,樂觀地活下去與鼓勵幫助病友成了她每天的工作。
  • 拾荒老太照顧漸凍人兒子10年,兒子用眼睛眨出10萬字標書籌錢
    2008年,楊建林被確診為「漸凍人症」,漸凍人症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退化和死亡,肌肉逐漸衰弱和萎縮。但他並沒有因為癌症而失去一切,而是用眼睛眨出了自己的精彩。
  • 每天眨眼睛幾萬次完成自傳 漸凍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位陳女士今年已經66歲了,她患上漸凍症已經長達17年。2002年的一天,陳女士從外地回來就出現了發燒,腿部酸痛、頭暈等症狀,緊接著還出現了經常摔倒、吃飯被嗆的情況,於是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漸凍症。
  • 中國漸凍人「自我書寫」 分享對人生、生命領悟
    舞蹈作品《有你有我》以葛敏為創作原型,舞出了生命與病魔抗爭的堅強。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如果事與願違,一定是命運另有安排」「我已經適應ALS帶來的各種磨難,它讓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希望大家好好護理,等到』解凍』那一天」……今天,「彩虹劇場『愛·無邊』關愛漸凍症,愛心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辦,並發布中國漸凍人書寫的新書,分享他們抗爭疾病的心路歷程、對人生的領悟、對生命的反思等,讓更多人了解、關注漸凍人群體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從疾病發作到生命結束的整個歷程中,患者能清楚的感知外界信息,如聽到對方的交談和感受對方的撫摸等,但是身體像被冰凍住了一樣,一步步地喪失回應的能力,故俗稱為「漸凍人症」。「漸凍人症」早期有哪些表現?肖頌華指出,由於ALS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導致患者經常容易忽視該病的發展。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霍金打破漸凍人魔咒,多活50年!原因揭密
    霍金這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不僅在科學界有著極大貢獻,同時也是存活最久的漸凍人症患者。他曾被醫生宣布」只剩2年生命」,卻一再讓醫學界驚愕,最終活了55年。霍金在21歲那年,被診斷出罹患絕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也稱漸凍人症。他後來回憶,當他還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就發覺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動作變得遲緩,還有一兩次莫名摔倒在地。直到父親發現他的異常,才帶他去醫院檢測。
  • 特別報導|父親節也是世界漸凍人日:他們等待「解凍」的那天
    在這裡,李恩陸續遇到與父親相同病症的幾位病友,都是前來進行胃造瘻手術的。這一手術,這幾乎可以說是漸凍病人發展到後期的必選項。幾年前的清晨,李恩曾在網上看到眾多明星參加冰桶挑戰的新聞,當時望著冷水,她一哆嗦,卻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跟「漸凍人」產生聯繫。
  • 「漸凍人」李卓君:生而為人,努力活著
    有一種病會導致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般,以至癱瘓,俗稱「漸凍人症」。最著名的漸凍人就是已故的科學家霍金,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他是存活最久的「漸凍人」,終年76歲。在浙江臨海,漸凍人李卓君也沒有被命運擊敗,儘管身體被「凍住」,他也依然努力活著。眼前這位寸頭、顏色蒼白的人就是李卓君,他躺在床上,只有眼珠子在轉動。
  • 待產「漸凍人」出現心肺功能不全
    ■ 「首位懷孕『漸凍人』赴京剖腹產」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易方興)昨天,北京航空總醫院經過對孕婦、「漸凍人」呂元芳的各項檢查,初步把剖腹產手術時間定在明天或後天,並表示會盡全力爭取呂元芳和胎兒平安。
  • 漸凍人王甲 人生沒有假如
    患者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細胞出現進行性退化,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致癱瘓,就像人被慢慢凍住一樣,可因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思想家和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就身患此症。   而在中國,31歲的平面設計師王甲面對病魔,像一名勇士一樣戰鬥著。他用一根手指寫勵志自傳,激勵同伴;創立基金,為困難群體尋求幫助,用堅毅的「目光」頑強鎖住生命的光亮。
  • 漸凍人圓夢發明全球唯一注音符號LED溝通版
    罹患漸凍症的袁鵬偉今天說,人活著要感受存在價值,夢想更需即時實現,發明幫助病友的LED溝通版,是他實現的第一個夢想。  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曾任竹科工程師的袁鵬偉,罹患漸凍症10年,他未被疾病打敗,發揮所長開發全球唯一的注音符號LED溝通版,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發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今天回到母校臺灣科技大學分享他的生命故事。  袁鵬偉於1985年畢業於臺科大,曾擔任鴻海工程師,但在2003年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確診為漸凍人。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關於漸凍症這些前兆需警惕
    醫生:早期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昨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關愛漸凍人,附一在行動」公益講座暨病友會。醫生們呼籲,要用愛去融化冰冷,並及時發現「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