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牌行業,高端市場在很長時間內被歐美日韓品牌把持,我們熟悉的有歐萊雅、資生堂等等。
根據英國知名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50個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牌」排行榜,前五十大品牌只有兩個中國品牌上榜,即百雀羚和自然堂。
而日本價值最高的品牌為資生堂,品牌價值56.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87億元,排名全球第7。
資料顯示,資生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2年,經過148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妝品品牌。根據了解,其去年實現營收1.13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730億元。
當年,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開出了日本首家西式藥房,這便是資生堂的前身。在此後的20餘年間,資生堂主要從事製藥、賣藥的生意,一直到19世紀末才正式切入化妝品領域。
根據了解,那一年福原有信拿到東京大學教授的一張化妝品配方,以此研製出第一款化妝水。這是一支突破性的美顏護膚化妝水,為日後公司在化妝品行業發展壯大夯實了基礎。
縱觀資生堂的發展歷程,在創始人福原有信和他子福原信三兩人手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作為家中的三子,本來不會繼承家業的,但隨著兄長逝去,熱愛藝術的福原信三開始學習藥理學,併到美國留學深造。
上世紀10年代,福原信三正式從父親手中接過資生堂的經營權,並帶領企業逐步將業務重心從藥品轉為化妝品。事實上,他並不負責公司的管理,而是負責產品的開發和廣告設計。
在他的帶領下,資生堂在全國各地大量投放廣告。這個時期,公司設立了連鎖店制度、培養資生堂小姐、成立花椿會等,這些措施更進一步奠定了其歷史底蘊和根基。四五十年代,第三代掌門人上任,公司進入了快速擴張期,不僅成為日本國內領先的化妝品集團,更是開始布局海外市場。
在全球化經營過程中,資生堂的產品也走向了多元化,逐步形成化妝品、香水、個護、專業美發等多個業務,且覆蓋大眾、中高端多層次。
其中,資生堂於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市場展開經營活動。當時,作為日本先進的化妝品製造商,再加上中國本土化妝品行業稍顯落後,資生堂在華取得迅速發展。
經過30餘年的發展,目前資生堂在中國形成了集生產、營銷及研發於一體的全方位組織架構,有著極大的競爭優勢。從它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來看,中國業務佔比高達19.1%,僅次於日本業務。這麼算下來,公司去年在華營收約139億元人民幣。
在資生堂的上百年歷史中,它走的路線明顯與歐美護膚品牌不同。一般來說,歐美護膚品牌基本依靠併購外延擴充品牌庫。但資生堂不是如此,它堅持走自我培育品牌的道路。在所以旗下品牌長絕大部分都是自我孵化的品牌,只有少部分是代理或者收購而來。
而在自我孵化品牌的背後,體現的是資生堂強悍的技術研發能力。要知道,作為一家化妝品企業,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從官網了解到,從過去數十年間,資生堂共獲得27次IFSCC大獎,足以體現其具備高超的技術實力。
需要注意的是,未來資生堂面臨的對手不僅僅是同為國際巨頭的歐萊雅等,在華市場上更需要面對來自於我國本土化妝品牌快速崛起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