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在6個月以前很少生病,但過了6個月以後,感冒、發燒、便秘全來了!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身體反而越差了呢?
我們都知道,6個月內的孩子以母乳餵養為主,從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到1歲左右孩子的飲食基本上和成人相似。
在這半年,孩子的飲食變化較大,如果輔食添加的不合理,孩子的脾胃很容易會出現問題。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中,脾胃是最重要的臟腑。
孩子吃下的所有的食物都需要通過脾胃來進行消化,然後再轉化為氣血能量,運送到全身。如果脾胃不合,消化不了這些營養物質,孩子的身體得不到營養的供給,自然體質虛弱,也就容易生病。
脾胃不和百病生,與其等到孩子生病後吃藥、打針,還不如防患於未然。從養護脾胃入手,把孩子的脾胃養好了,自然少生病。
脾胃的健康和飲食息息相關,吃的食物不健康或者飲食習慣不健康,都會對脾胃造成傷害。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所以想要養好孩子的脾胃,要先從飲食入手。
1. 甘味食物養脾胃
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是指食物性味甘溫、甘涼,而不是甜食。在日常生活中,下面的6個食物最養脾胃。
2. 清淡飲食健脾胃
脾胃喜歡清淡的食物,過酸、甜、苦、辣、鹹的食物都不利於胃腸功能的發揮。尤其孩子的脾胃還很嬌嫩,如果經常給孩子吃口味重的東西,會使脾胃功能更加失調。
3.溫熱食物和脾胃
脾胃喜暖怕寒,生冷或寒涼的食物,都會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傷害。平時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水果、酸奶,要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給孩子吃。另外,也不要給孩子吃過燙的食物,做完飯後,要等到飯菜放涼一點,再給孩子吃。
4.細軟食物易吸收
粗糙的食物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孩子的飲食要以柔軟、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湯粥類、麵條、包子、山藥泥、土豆泥等。
對於質地堅硬的食物,家長可以進行打成粉或者熬煮,讓食物變得細軟之後再給孩子吃。
5. 新鮮食物有營養
放置時間過長的食物很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不利於孩子健康。建議家長選擇新鮮的食材,儘量做到現做現吃。
1、怕生冷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對脾胃的傷害非常大,尤其是在夏天,孩子常會吃一些冷飲、雪糕、涼性的瓜果。這些都會對脾胃造成傷害,容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除了不要讓孩子吃生冷的食物以外,還要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避免脾胃受涼。
2、怕吃得過飽
孩子脾胃較為脆弱,如果吃得太飽,很容易損傷脾胃,出現胃脹、胃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明代醫書《萬密齋》中記載: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3、怕過於懶惰
如果孩子不喜歡運動,身體的四肢、肌肉得不到鍛鍊,那麼脾的運化功能也會逐漸減弱。孩子喝再多的水,吃再多飯,脾也只運化很少一部分。
除了飲食方面以外,再推薦給家長們兩個健脾胃的小兒推拿手法,也能起到調理脾胃的功效。
1. 捏脊
功效:疏通經絡、調理脾胃
操作方法: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捏起寶寶後背的皮膚。然後從孩子尾椎的長強穴開始,從下向上捻動到大椎穴處。
操作時間:每次4-8遍,約3-5分鐘左右。
注意事項:孩子背部皮膚有破損時,不建議進行捏脊。
2.摩腹
功效:健脾益氣、消食和胃
操作方法:掌心與孩子肚臍相對,以肚臍為圓心,用適當的力度活動手腕,進行順時針摩擦。
操作時間:每次50-100下,約2-4分鐘左右。
注意事項:摩腹的力度要緩和,速度要平穩。另外,不要在孩子空腹或剛吃完飯的情況下進行摩腹。
妙爸小貼士:養好孩子的脾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們不要心急,只要長久的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效果。
我是好唄唄的妙爸,也是兩個寶寶的爸爸,好唄唄有100多位專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和焦慮。
關注「好唄唄育兒」,每天給你育兒乾貨!
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