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報導,21日下午16時58分,網絡上一條微博引發熱議。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滬浙」發布消息:杭州靈隱門店將於明天開門迎客。
消息一出,網絡一片沸騰,網友紛紛轉載並發表評論。一網友調侃說:進去這家星巴克店後,服務生會微笑地問:施主,您是大「悲」還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當然,也會有顧客諮詢:「我能續悲嗎?」
22日上午11時許,杭州市民張巖和幾個同學就在靈隱的星巴克店享受了一把。他告訴中新網記者,這家分店環境很別致,牌匾有中國寺廟的感覺,室內也是中式風格。「憑著星巴克的知名度加上靈隱寺「保佑」,一定生意興隆。」
杭州靈隱寺
網友「榴槤小霸王」認為,靈隱寺的香火混著咖啡,那一定是濃濃的商業氣。
據了解,2007年,星巴克在北京故宮開分店,一時間備受爭議,最後退出故宮。當時,星巴克全球總裁吉姆當諾針對質疑聲回信說:星巴克在故宮開分店,是抱著對紫禁城文化歷史傳統的尊重和高度敏感。
時過多年,如今星巴克在靈隱寺開設分店,是不是代表對中國宗教文化的尊重?
靈隱寺星巴克咖啡店
網友「唐伯小虎」稱:星巴克是入不了皇城,只有遁空門。
當天,記者從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證實,星巴克所開的分店並不在靈隱寺裡面,而是在靈隱寺附近的商業區,那裡已經開設有肯德基、知味觀等餐廳。
網友「詹姆士劉」認為,星巴克在靈隱寺開分店和故宮那個性質不一樣,並沒在靈隱寺裡面開。「靈隱寺景區門口商業街都有,多一家星巴克就不合理了嗎?」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平分析,從商業角度看,星巴克做了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決定,只是星巴克和靈隱寺代表的文化意義所有衝突,使得市民一時難以接受。
但王平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民應該用更加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這些商業行為。另外,靈隱寺景區在做商業選擇的同時也應顧忌靈隱寺本身的文化內涵,雙方應達成共贏。
靈隱寺(Temple of Soul's Retreat )
靈隱寺,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由來,深山古寺,雲煙萬狀,是一處古樸幽靜、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
隱寺,曾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欽命修建的三座靈隱寺之一。
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裡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
靈隱寺笑佛
靈隱寺還有一個別名叫雲林禪寺,一說康熙皇帝南巡時,一不小心寫錯了匾,故名雲林禪寺,也有了一個小故事——康熙題匾。
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巨匾,即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又傳靈隱寺原來叫「靈鷹寺」。始建於唐初。相傳1400多年以前,今秦嶺灣門前,有一座筆架山,筆架山左側,是塊鳳凰朝陽地。原先這裡荊棘縱橫,荒無人煙。
後有一吳姓僧人在山後住,打柴種地為生。一天,僧人在筆架山叢林打柴,因為天熱,將道袍脫下,掛在樹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隻大雁凌空而下,將袍叼走,向南飛去,至現在的靈隱寺落下。吳僧望空向南一路追來,但見此處綠樹森森,翠柳成蔭。綠影婆娑間,一嶺土坨南頭北尾;前飲碧水綠荷,後交浮菱青湖;左右兩側隆起兩扇翼狀土丘;整個地貌有如巨鷹臥地。吳僧人感悟為神靈指點,遂於此焚香禱告,搭棚立寺,故名「靈鷹寺」。
從此,靈鷹寺香火興旺,廟宇初具規模。傳至碧缽和尚時,寺內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兩百多畝,牛十餘頭,水井十多口,影響到上五府、下八縣。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天,碧缽大師在寺內說法,大將軍尉遲恭受朝廷委派前來平叛剿匪,路過此寺,見寺廟巍峨莊嚴,井井有條,特進廟朝拜神聖,祈禱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稟告皇上撥款重修廟宇。尉遲恭果然一舉平息叛亂。班師回朝後,尉遲恭元帥立即稟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準奏,還欽命靈鷹寺改為靈隱寺。
經歷
靈隱寺歷經滄桑,千年不朽。到了北閥戰爭時期,軍閥吳佩孚所轄第31團團長徐圖進,為了竊取千年古珍佛寶——靈隱寺第一代主持大師碧缽和尚座化的一口古缸——生天堂,不惜放火燒毀了這座由大唐天子李世民欽命的千年古剎——靈隱寺。
解放後,靈隱寺香火才逐漸復甦,特別是現任大師釋常久從7歲起就以靈隱寺為家,靠香客施捨,於2000年又重修了一座一進二重的靈隱寺,2004年3月3日,失散77年的鎮寺之寶——生天堂古缸又重歸靈隱寺。現在,靈隱寺香火興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已成為汪橋鎮一大佛教文化景觀。 靈隱寺[4]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入口的彌勒佛坐像,已有200年歷史。彌勒佛背後的護法天神韋馱像為南宋時作品。
靈隱寺道濟殿
大雄寶殿高33.6米,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單層重簷寺院建築之一。
殿內正中有貼金釋加牟尼像,淨高9.1米,加上蓮花底座和佛光頂盤,高達19.69米,坐像用24塊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細而莊嚴。
大殿兩側分列「二十諸天」和「十二圓覺」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殿後側有海島立體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寶殿、天王殿兩側有五代時所建的石塔和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所建經幢,距今已有1000餘年。清康熙皇帝曾題「雲林禪寺」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