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隱喻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故宮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這裡開了6年。近日,央視英語主播芮成鋼在其博客上發出抗議,認為「故宮裡的星巴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糟蹋,並以個人名義向星巴克總裁發出抗議書,要求星巴克從故宮裡搬出去。

 

莊嚴肅穆的紫禁城是中國傳統文化巔峰成就的集大成者,然而,裡面有的不是老舍筆下的茶館,而是來自大洋彼岸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這種不協調實在有些突兀,但能怪誰呢?星巴克全球總裁吉姆·唐納已經說了,6年前,星巴克是被中方邀請進故宮開設分店的。請神容易送神難,當初拼命地請進來,現在又要送出去,怪不得吉姆·唐納有怨言了。怪只怪故宮博物院的管理者「沒文化」,眼裡只看到「市場經濟」。

 

魏文杰先生《新京報》上撰文指出,故宮之於星巴克,是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以開放姿態迎接商業文明的隱喻,並認為芮成鋼先生的行為是一種「文化焦慮」,顯示了某些人虛弱的文化心態。眼看著英語凌駕於母語之上,西方文化挾裹著資本話語大舉入侵,現在又在「太歲頭上動土」,難道我們還要裝成天朝上國「雍容大度」的模樣繼續自高自大、自吹自擂?浸淫在西方文化和市場經濟的語境中太久,也會忘了回家的路,是該醒一醒了,我們也該為中華文化的逼仄窘境而有所焦慮了。

 

故宮裡的星巴克,是有所隱喻,它是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隱喻,是市場經濟、功利主義的隱喻,在喧譁的商業大潮和跨國企業的全球化中,古老的、唯一的寂靜都不存在了。曾看過一個報導,說的是法國《世界報》用英文刊登了《紐約時報》的部分文章,因此而引起了許多法國民眾的強烈不滿。雖說法語不會因為《世界報》上的幾篇英文文章而湮沒,現在的故宮也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星巴克而坍塌,但是,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維護本土文化的決心,總有一天,所謂5000年的優秀文化傳承,就會一朝中斷而再也「難以為繼」。

 

芮成鋼先生說,「故宮裡的星巴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糟蹋。這種「糟蹋論」雖然有些上綱上線,卻不無道理。故宮號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間,那麼大的建築群,是該有這麼一個地方供遊客休憩、品茗。但為什麼偏偏是「星巴克」?「星巴克」是美國消費主義精神的代表符號,更多的是與小資、時尚聯繫在一起,這與暮鼓晨鐘、蒼涼威嚴的紫禁城能和諧地搭配嗎?我不是一個極端的民主主義者,但在心理上,我很難認同這種怪異的感覺,就像在西方的教堂裡,吹吹打打敲鑼打鼓舉行純中國式的民間婚禮一樣。

 

 

作者:林金芳   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星巴克 有關時尚的某個隱喻
    星巴克,大家都知道。這是咖啡嗎?它當然不僅僅是咖啡。它總是與時尚聯繫在一起。不管是狹義的時尚,還是廣義的生活方式或者品位格調。  我總覺得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當我看到某個單純的物品被賦予了太多超越其本身的象徵意義,而星巴克,在某種意義上,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有關時尚的一個隱喻。
  • 古希臘神話海妖與標誌設計隱喻的魅惑
    當然logo的作用並不僅僅局限於告訴大家,這個小圖案代表誰,它還可以告訴你這圖案所傳達的服務,責任以及承諾,這就是標誌設計中的隱喻。星巴克logo大家一定對咖啡品牌星巴克不陌生,提到星巴克,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它logo上那個美女海妖,而看到它的logo,大家勢必又會聯想到星巴克這個品牌。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將交際維度吸納於傳統的隱喻認知範疇之中,建構了「語言、概念與交際」三維支撐的全新隱喻分析平臺,旨在提取隱喻認知背後的精細化機制,實現隱喻認知研究的分科思辨與科學驗證。第一組概念是刻意隱喻理論的本體論前提,交代了這一理論範式的具體對象(隱喻)、屬性(語言使用)、場域(話語)以及陷阱(結構—過程謬論),反映了刻意隱喻理論同過往隱喻研究的繼承關聯與創新起點。主體原則:刻意隱喻理論的指導思想刻意隱喻理論自覺將隱喻作為隱喻來使用,其判斷標準在於:觀察語言使用中的一些隱喻需要在不同的所指之間完成在線跨域映射,且具有明顯的元語言特徵。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出版,概念隱喻理論正式面世。該理論揭示了隱喻的概念本質,即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或修辭手段,更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工具——我們的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隨後,概念隱喻引起了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眾多學者的廣泛興趣。40年來,學者們挖掘了各種語言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概念隱喻,深化了我們對概念隱喻及概念系統的認識。
  • 揭開隱喻設計的面紗-你不知道的隱喻設計
    按照萊考夫的說法,只要我們用到了出、入、中等等跟容器相關的表達,都是在使用容器隱喻。如果我這篇說書稿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我寫得很有深度,希望你能從中獲得知識,請你仔細感受一下這些詞彙,「核心」「深度」「從中獲得」都是把文章看做一種容器,所以都是容器隱喻。萊考夫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還提出一個概念隱喻的理論,他分析了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時間就是金錢」。你想想,關於時間,我們日常有哪些表達?
  • 為何我們還需要隱喻?為何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隱喻?
    可是隱喻偏偏在我們的主流教育中幾乎是缺席的,它最多是語文課會稍稍提及的東西。(感官、情感、想像、思想、意欲、意志等),形成整全的體驗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式藉助隱喻──尤其是通過創造隱喻──來引導感知和思考,激發體驗和行動,促進對體驗和信息的消化。
  • 學術觀點 | 李珩:大學生英語隱喻能力和隱喻意向的認知研究
    Littlemore(2001)繼而將概念隱喻能力劃分為4部分,即隱喻原創力、隱喻流利解讀能力、隱喻辨識能力以及隱喻提取速度。國內外眾多研究者強調了發展二語隱喻能力的重要性(Littlemore & Low 2006;蔣敏、王榮明 2015;石進芳 2018;盧婷 2020)。
  • 【詞典】隱喻 換喻
    【詞典】隱喻 換喻隱喻和換喻都是電影語言學術語。在語言學中,隱喻指間接意義上使用的移代性的修辭格。電影符號學的修辭理論認為,電影沒有嚴格意義的隱喻,因為按照修辭學的原意,並不指明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比較關係,而在所謂的電影隱喻中,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於影像中,如卓別林的影片《摩登時代》(1936年)開頭的著名「隱喻」:一群羊的鏡頭之後是擠在地鐵入口的人群的鏡頭;再如愛森斯坦的影片《罷工》(1925年)中的「隱喻」:軍警鎮壓工人的鏡頭之後不是工人受傷的鏡頭,而是屠宰場宰牛的鏡頭。
  • 語言為媒介,媒介即隱喻,隱喻創造文化
    但是,他的警句還需要修正,因為這個表達方式會讓人們把信息和隱喻混淆起來。信息是關於這個世界的明確具體的說明,但是我們的媒介,包括那些使會話得以實現的符號,卻沒有這個功能。它們更像是一種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不管我們是通過言語還是印刷的文字或是電視攝影機來感受這個世界,這種媒介-隱喻的關係幫我們將這個世界進行分類、排序、構建、放大、縮小和著色,並且證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 隱喻,「英語思維」的入口
    這種方式的表層作用很直觀:幫助孩子直接理解語言的意義。在這種簡單直觀的作用背後,其實還有著更深層的作用:它能讓孩子更能掌握語言背後的思維。此話怎講?……受這個被分手女生的啟發(後來這個女生讀了博士,嫁了很好的人,還成為了萊考夫的同事),萊考夫深入研究了日常語言中的種種比喻表達,在兩年後和馬克·詹森合作寫出一本《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震驚學界。這本書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奠基之作之一,萊考夫也以此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四大創始人之一。
  • 隱喻,藏起來的話語武器
    先來了解我們的大腦這裡,我們先來談談隱喻我們都知道,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段,除此之外它還被認為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重要方式。迄今為止最偉大的事情是做精通隱喻的高手。而領導人們正是巧妙利用隱喻在話語中的作用達到他們的目的。
  • 隱喻視角下的兒童遊戲
    隱喻(metaphor)作為人類基本的認知機制,深刻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基於隱喻看兒童遊戲,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組織兒童遊戲,促進兒童發展。隱喻一直被視為一種語言修辭策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萊科夫為代表的認知語言學家提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人類基本的認知機制,是打開人類認知世界的鑰匙。
  • 學術觀點 | 吳顯友:《尤利西斯》裡的身體隱喻:以「眼睛隱喻」為例
    近年來,認知隱喻研究越來越受到語言學、文學、藝術等學界的重視,隱喻作為一種認知現象,其對人類思維方式、藝術創造、語言使用等的影響極其廣泛而深刻。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基本認知機制(張煒煒2019)。
  • 英漢翻譯技巧 | 隱喻的翻譯
    加入QQ群,下載更多資料2021英語翻碩考研群:6841140372021日語翻碩考研群:790128506其他語種翻碩考研群:8233883552022英語翻碩考研群:11359157852022日語翻碩考研群:741705875隱喻與明喻對應,通過概念的映射,把熟悉具體的概念映射到不熟悉或者抽象不好表達的概念上
  • 英語習語中的概念隱喻
    英語習語中的概念隱喻 2018年04月28日 10:26 來源:《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徐云云 俞珏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最打動人心的話 是高水平的隱喻
    以上都是隱喻。他們說,圖片勝過千言萬語。那麼,一丁點兒的隱喻就會催生數百張形象的圖片,傳遍數百萬的頭腦。隱喻在狹小的空間裡擠壓進巨大的力量,隱喻在本能腦深處植入了思想:這些思想在本能腦深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四處蔓延,影響人們思考、感覺和行事的方式。  隱喻是領導力語言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是,讓我們先從基礎知識開始:什麼是隱喻?
  • 什麼是語法隱喻Grammatical Metaphor?
    但實際上,語法隱喻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用的概念,要理解它並不難。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以後都會說: 「哦,原來語法隱喻是這麼回事啊」首先,要搞懂語法隱喻,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大家最熟悉的「比喻」。當我們遇到非典型的語法現象,語法隱喻就產生了。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語法隱喻可以分為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有關是否存在語篇隱喻在學界還存在爭議,這裡不做探討)。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幾個簡單的例子來看看什麼是語法隱喻吧~----首先-概念語法隱喻----概念語法隱喻主要通過及物性改變以及動詞名詞化來實現。
  • 淺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
    電影既要滿足普通人對電影的理解,又要在保證藝術價值的同時讓專業電影人士能挖掘出電影深層次的含義,因此隱喻手法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隱喻就好比潛臺詞,有些話不能明著說,有些電影元素同樣也不能赤裸裸的表示。接下來筆者將從視覺隱喻與蒙太奇對比隱喻兩方面來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及作用。
  • 單向還是雙向:隱喻的方向性爭論
    概念隱喻理論和知覺符號理論:隱喻方向性的理論辨析概念隱喻理論認為,映射機制基於「意象」和「圖式」的聯結。Droit-Volet等人的研究發現,當時間—距離匹配時估計得更準確和快速,暗示著時間信息與空間信息的加工存在著共享的腦區和認知神經機制,時間—空間信息之間存在著對稱的、平衡的相互作用,表明隱喻映射的始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存在著雙向的隱喻聯繫。
  • 託馬斯·阿奎那:隱喻理論:四義說
    託馬斯·阿奎那的隱喻理論是教父時代隱喻解經傳統的深化和發展。作為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集大成者,在關於聖經是否可作隱喻闡釋的辯駁中,提出了開啟但丁「詩為隱喻說」先聲的隱喻解經四義說。首先,他認為,聖經採用隱喻的方法表述神聖和精神的真理符合情理,根據上帝的創造觀,上帝依萬物的本性和能力進行創造,人自然可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認識真理。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源於感覺,所以聖經借形象的隱喻教人以神聖真理是理所當然的。並且,聖經的普適性,使它不分責賤,面向大眾,一視同仁,亦可使愚笨之人借形象的隱喻理解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