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法隱喻Grammatical Metaphor?

2021-02-16 走進系統功能語言學

回想起第一次看到Grammatical Metaphor-語法隱喻 這個詞的時候,感覺它是個非常複雜非常「學術」的概念,讓人敬而遠之。

但實際上,語法隱喻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用的概念,要理解它並不難。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以後都會說: 

「哦,原來語法隱喻是這麼回事啊」

首先,要搞懂語法隱喻,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大家最熟悉的「比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比喻修辭手法,比如說,

「骨瘦如柴」🦴

「揮金如土」💰

「笑得像花兒一樣」😄🌼

「開心得像個三百斤的胖子」 

這些比喻實際上是詞彙的比喻(lexical metaphor),簡單來說也就是把一個東西比作另一個東西,把兩個不同的概念通過比喻手法聯繫起來。

語言學家們不禁思考,比喻只能出現在詞彙層次嗎?在語法層次也可以有比喻嗎?

答案是:yes

比喻實質上是一種非典型話語現象,也就是說明明我們可以說「他花了很多錢」,但卻用比喻的手法說「他揮金如土」;明明可以說「他非常瘦」,但用比喻可以說「他骨瘦如柴」。前一種是典型的普遍表達,後一種是非典型的比喻表達。所謂典型或非典型是從概率的角度來理解的,也就是更多的情況下人們用典型的話直截了當地表達,少數情況下用非典型的話修飾「包裝」一下。

在語法層次,也有這樣的典型與非典型的話語現象。當我們遇到非典型的語法現象,語法隱喻就產生了。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語法隱喻可以分為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有關是否存在語篇隱喻在學界還存在爭議,這裡不做探討)。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幾個簡單的例子來看看什麼是語法隱喻吧~

----首先-概念語法隱喻----

概念語法隱喻主要通過及物性改變以及動詞名詞化來實現。

及物性改變指的是過程類型的變化(比如物質過程material process 變為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和各成分的互相轉化(比如動作者Actor變成感受者Sensor)

舉例:

a: A new program will take place in our class next week.

b: Next week will see a new program in our class.

從a👉b,我們可以發現,物質過程will take place變成了will see心理過程;同時A new program從原來的動作者變成了Next week這一感受者。

a是較為典型的表達,也是大家常用的表達,而b是一種特殊的較為不典型的用法,因而產生了概念語法隱喻。

動詞名詞化很好理解,比方說develop變成development,act變成action。我們慣用的表達方式是主語+謂語+賓語(請看例句c)。 但在一些情況下(尤其是學術語篇),我們會看到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句d)。

c: Our students' knowledge ha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It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m.

d: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ur students' knowledge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m.

c和d比較起來,c的可讀性更高,因為每個成分都比較短;而d中僅僅主語就有那麼長(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ur students' knowledge),但這也正是學術語篇的語言特點(要顯得比較專業精煉嘛😁開個玩笑)。從c👉d,仍然是典型到非典型,存在概念語法隱喻現象。

----人際語法隱喻----

想像一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你和同學在教室裡上課,窗戶敞開著,你感到很冷,於是你想把窗戶關上,但你的座位離窗戶非常遠,只能喊同學幫忙。這時候,你可能會說:

「某某,可以幫我把窗戶關上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形式和結構上,這是一個疑問句(interrogative)

但語義上,其實你想表達的是一個祈使句(imperative):

「幫我把窗戶關上謝謝」,或者更直白些,「關下窗」。

也就是說,語義和語法結構發生了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你用了疑問句的形式來表達祈使句的意思。那麼像這樣的語義選擇,背後當然是有特定的原因。在這裡,你一定是為了表達一種禮貌客氣的態度,我們或許可以猜測,你和坐在窗邊的那位同學並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要用這樣的問句來表達你內心希望發生的一個行動或結果。這就是人際語法隱喻的體現,人際語法隱喻的產生往往需要放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看待和理解。

好啦,我們的知識點介紹到此結束👏

如果有問題歡迎在公眾號留言,或者在知乎專欄裡和我互動哦:系統功能語言學科普。

相關焦點

  • 隱喻還能發生在語法層面上?讓我們來看看功能學派是怎麼說的 語言學交流平臺
    來自上海的語言學交流平臺語法隱喻(grammatical metaphor
  • 如何秒殺metaphor這樣的詞
    Astechnology moved on, first the telegraph network and then the telephoneexchange became the metaphor of choice. Now it is the turn of the computer.
  • 格裡格 | 拉康精神分析中的隱喻與換喻
    Whateley把隱喻定義為「因為它們意義之間的類比或者相似而用一個詞來替代另一個詞」。Quoted by Max Black, "Metaphor" (1954) in Models and metaphor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2) 31. (R.
  • 原創·雙語閱讀·​隱喻可以改變我們的觀點
    A metaphor, as it turns out.在某些情況下,什麼東西比你所支持的政黨更能影響你的意見?其實,是隱喻。By some estimates, we use metaphors every 25 words, but because metaphors are so embedded in our language, they often go unnoticed.當我們探討隱喻時,我們可能回想起我們一般在學校是怎麼學習隱喻的:作為一種詩意的手段或誇誇其談的方式。
  • 英文(修)辭格之「暗喻」Metaphor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or  in which one thing is descr
  • 隱喻,「英語思維」的入口
    ……受這個被分手女生的啟發(後來這個女生讀了博士,嫁了很好的人,還成為了萊考夫的同事),萊考夫深入研究了日常語言中的種種比喻表達,在兩年後和馬克·詹森合作寫出一本《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震驚學界。這本書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奠基之作之一,萊考夫也以此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四大創始人之一。
  • SAT寫作-SAT寫作技巧-Metaphor技巧
    In order to emphasize meaning, metaphors provide a more visual description of the word or phrase being used,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he author’s certain implication or attitude.
  • 複雜適應系統理論推動認知隱喻研究發展
    隱喻也屬複雜適應系統範疇作為身體體驗和文化經驗交互作用的產物,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及其在語言層面的表達,即隱喻語言(linguistic metaphor)反映了人類語言、認知和文化之間的深層關係,成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研究領域。隱喻研究的結果表明,隱喻系統也是一個典型的CAS。
  • 隱喻與轉喻的基礎性地位之爭 |蘇州大學 王軍
    對於隱喻和轉喻哪一個更為基礎的回答,涉及人類最為根本的認知機制究竟是什麼這一重大的理論問題,這對於更加客觀深入地研究隱轉喻之間的關係,以及思維的本質具有重要的價值。Gossens (1990)認為,完全是因為closelipped能夠轉指silence,才使得隱喻解讀成為可能,故轉喻比隱喻更為基礎。事實上,這一觀點的深層理據是,即便是基礎隱喻(primary metaphor)也都是由所謂的「體驗關聯」(experiential correlation)來驅動的,而「關聯的本質是轉喻的」(Evans & Green 2006:   320)。
  • 隱喻視角下的兒童遊戲
    隱喻(metaphor)作為人類基本的認知機制,深刻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基於隱喻看兒童遊戲,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組織兒童遊戲,促進兒童發展。隱喻一直被視為一種語言修辭策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萊科夫為代表的認知語言學家提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人類基本的認知機制,是打開人類認知世界的鑰匙。
  • 書訊 | 《柯林斯COBUILD英語語法叢書•隱喻》
    語言和文化的這種互動關係說明:要學好一種語言,理解和掌握隱喻非常重要。英語中有數千詞用於隱喻意義,這種用法並不局限於文學作品或詩歌語言,它同樣出現在新聞報導、對話交談等日常語言的使用中。例如,root的字面意義為「根」,其隱喻意義則為引起某種情況,尤其是某種麻煩的原因。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出版,概念隱喻理論正式面世。該理論揭示了隱喻的概念本質,即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或修辭手段,更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工具——我們的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隨後,概念隱喻引起了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眾多學者的廣泛興趣。40年來,學者們挖掘了各種語言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概念隱喻,深化了我們對概念隱喻及概念系統的認識。
  • 藏在隱喻故事裡的自己
    後來,講故事成為艾瑞克森心理治療的主要模式,也成為最早的隱喻治療的實踐。有人問他為何相信這種方法有效,艾瑞克森的回答還是一個故事:「小時候,一匹馬遊蕩到我家農場。沒有人知道它從哪兒來。父親騎上馬,把它領到路上,只有在馬離開大路或走到田裡時,才趕它回到大路。於是馬很快回到主人家。主人很驚訝,問父親,你怎麼知道它是我的?父親說,我不知道,但馬知道。
  • 「玩轉」日常話語中的隱喻與轉喻
    前不久流行於上海的一句話「你是什麼垃圾」也是概念轉喻的產物,轉喻的發生有賴於「需要進行垃圾分類」的語境,而從這種語境中跳出來,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就只會讓人忍俊不禁了。不過,概念轉喻有時也會造成歧義,比如「小張開始了一門新課」,如果小張是學生,那麼「開始」轉喻的是「開始學習」,但如果是老師,那麼轉喻的就是「開始講授」了。
  • 文 | 雅各布森:隱喻和換喻的兩極
    他還對隱喻和轉喻深入研究,認為隱喻以實在的主體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詞之間的相似性和類比為基礎,轉喻則以人們在實在主體和「鄰近的」代用詞之間的接近聯想為基礎,兩者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模式,代表了語言的共時性模式與歷時性模式的根本對立的本質。隱喻在浪漫主義文學中佔統治地位,轉喻則在現實主義文學中佔統治地位。雅各布森的理論對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布拉格語言學派等流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先聲智能發布語法改錯系統
    近日,綜合AI技術服務商先聲智能隆重推出語法改錯系統,這是繼智能語音測評、寫作批改、自適應學習等系統後的又一重大技術突破,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語法改錯系統。自動語法改錯 (Grammatical Error Correction, GEC) 是一項改正句子中所有語法錯誤的任務,如: 輸入: He go school yestoday and got injure.
  • 淺談隱喻用法
    這一次我們先來探討那些含有隱喻手法的詞彙。文章是這期《經濟學人》亞洲板塊中curry flavour最濃的那篇,其中會涉及到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個別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隱喻」What is metaphor?
  • 語法範疇(概述)
    一.什麼是語法範疇?範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的反映,高度概括的類型就是範疇。
  • 英語學習丨語法篇: Common Grammatical Mistakes
    Common Grammatical MistakesHere's an overview of Grammar.com's discussion of common gramma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