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生命的過程是辛苦的,整個孕期大小產檢要經過十幾次,每次產檢最怕的就是聽醫生的訓了,做不到又無力反駁。這不今天小美去產檢又被訓了,原因是小美從懷孕到現在體重增加了將近50斤,孕期營養課也上了,也儘量控制主食的攝入了,可奈何體重依然是蹭蹭地長呀,真是心塞。
其實醫生也是為了孕婦好,孕期營養過剩對胎兒和媽媽自身都很不利,那麼究竟營養過剩有哪些危害?如何判斷是否營養過剩?又該如何預防孕期營養過剩呢?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
當孕媽媽熬過了孕早期的噁心、嘔吐、無食慾的早孕反應進入孕中期後,孕媽媽的胃口會逐漸好轉。而此時,胎寶寶也開始進入迅速發育的階段,因此,相較於孕早期來說,這個階段孕媽媽的飲食量會相對增加。
此外,很多孕媽媽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懷孕後老是擔心寶寶營養不足,會去補充各種各樣的營養品,覺得只有營養補足了,生出的寶寶才能健壯又聰明,因此飲食上常常變得不加節制。
其實,孕期補充營養是有限度的,過度地補充只會使孕媽媽出現營養過剩,增加孕媽媽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的風險。
此外,過度補充營養還有可能使孕媽媽孕育出巨大兒,為分娩增加難度。
巨大兒的危害:
巨大兒是指出生時體型過大的嬰兒,一般新生兒的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就被判定為是巨大兒了,如果超過了4500克就會被判定為特大兒。
產生巨大兒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準媽媽孕期營養過剩;二是準媽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胎兒體型過大有著不可忽視的危害:
判斷準媽媽是否營養過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準媽媽體重的增長速度是否過快。
孕早期,準媽媽每月大約會增加1200克體重;孕中期,準媽媽每周會增加350到500克體重,整個孕中期增重1400到2000克;到了孕晚期,準媽媽體重增長的速度先增加後逐漸減慢,一般在孕9月會減緩,孕10月可能會停止增加,整個孕晚期大概增重4000克。
控制飲食是預防營養過剩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
一、合理補充蛋白質
準媽媽每天需要補充100克蛋白質,只要每天吃2到3個雞蛋或喝兩杯牛奶,再加上適量的肉類和豆製品,就足夠了,沒必要暴飲暴食。
二、優化飲食結構
準媽媽每天需要適當吃一些主食、肉類和蛋、奶製品,此外還需要多吃西藍花、青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多攝入膳食纖維、維C及鈣鐵等營養素。
三、科學地吃水果
準媽媽在孕期可以吃一些水果,但不要把水果當飯吃,每日不超過300克為宜。因為水果中糖含量很高,吃得太多容易發胖。
四、少吃高鹽、高糖及刺激性食物
不要吃太鹹的食物,攝入鈉鹽過多會危及母嬰安全,還有可能增加高血壓和浮腫的風險;高糖的食物容易讓準媽媽體重增長過快,還影響視力發育,也可能會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五、多吃蒸煮食物,少吃煎炸食物,以免攝入過多油脂
蒸煮的食物營養損失比較少,煎炸食物營養損失多。此外,煎炸食物時還可能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六、少量多次,合理進食
懷孕期間,孕媽媽進食一定要少量多次,不能一頓吃太飽,一頓不吃的,要少量多次合理進食。
此外,準媽媽還要進行一些強度不太大的運動,或幹一些不太勞累的家務活,以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加多餘脂肪的消耗,維持體內的營養均衡。
各位親愛的寶媽,你們孕期體重增加了多少?有沒有在產檢時被醫生訓?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起交流。關注我,學習更多孕產及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