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蓮 新網師 今天
作者 | 崔俊蓮
審核 | 劉鳳娟
編輯 | 張翠琴
作為一個從教23年的教師,我從來沒有如此認真、細緻,運用理論來分析、總結一下我的專業發展之路。以前想,也多是感性的想想,回憶一路走來的坎坷和艱辛,滿足於收穫的榮譽和成就,卻從來不曾知道,原來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有如此深奧的道理,還有如此多的要求和學問。
如果不是遇見《教師專業閱讀》,如果不是五次的反覆遭遇、學習,我想未來十年我的教育生涯一定會沿襲著習以為常的慣性,直到退休;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的反覆學習,這本書也不會對我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也許它也會是我看過的若干本書的其中一本,只是輕輕的略過記憶的鴻爪,沒有留下太深的印痕。
慶幸我竟如此和它有緣,一次有一次的相遇。讓我不得不駐足反思自己曾經的專業發展中的不足和缺憾,規劃未來十年還要走的教學之路,以期成就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
新教育實驗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線性與非線性交替的過程,一個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乃至於卓越教師,不僅僅需要漫長歲月中的潛心修煉,也需要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遭遇。除此之外,新教育實驗還認為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更為本質地,也同樣擁有一個內在的無法逃遁的發展結構,或者說節奏,這種節奏,借用教育家懷特海的理論,可以簡單的表述為一種「浪漫——精確——綜合」的有機過程。
而且新教育實驗認為,專業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教師發展的專業本能。所謂專業本能是指教師形成了自己行動與思考的程序。經過長期的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學科學習的訓練之後,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自動化水平,會對學生問題,學科問題迅速做出鑑別及反應。
對照以上要求,在細思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好像欠缺的真的非常多。
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教學生涯, 細細思量,我把自己的專業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五年,五年,八年。
一、浪漫階段
第一個五年是自己剛參加工作,在農村待的那五年。雖說那時日子是艱苦的,可剛參加工作的熱情和對教育的熱愛和新奇,讓自己每天都是精神抖擻的,感覺有無限的精力和希望。就像魏智淵老師在書中描述的那樣「浪漫時期是指教師感性地、直覺地、自發地進入教育場景,進入課堂,進入學科,進入師生共同構築的世界」。全身心的感受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會激起自己的鬥志,引發自己的思考,豐富自己的教育生活。無論是教學上的,學生方面的,組織活動,帶班等等,無不充滿了好奇和挑戰。
那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教材的內容給學生教會了。這可能是所有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都要面臨的事情:如何能不照本宣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知識講授清楚,如何能準確的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如何能提高自己的成績,至於其他方面的事情真的顧不上了。那時的自己每天抱著教材,教學用書,參考書,一遍遍看,一遍遍寫教案,一道道做題,甚至將第二天上課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寫在教案上,反覆看,反覆記。對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來說,如何能快速的掌握教材,把課上好,是當時最大的心願。任何事情都要有個過程,如果沒有最初的用心,專研,就不可能對自己所教的學科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也就沒有後來的從寫每一個字的教案,到只寫框架和設計思路的教案了。那五年是自己在教材上用時最多的五年,甚至一個實驗現象,教材上的一句話都要反覆推敲好久。
現在回想起來,最初的那幾年讀的最多的書就是教材,教學參考,教案,習題集。每次去書店,都會搜尋一下,有沒有新出的教案書,參考資料,買回來細細揣摩一節課別人是怎麼上的,自己是怎麼想的,他的做法我能不能用,甚至連習題集上的分析思路也反覆看,因為那時真的拿不準該怎麼教。
如果和豐富對照下來,自己的浪漫期簡直太「貧瘠」了。教育學、心理學的書一本也沒看過,課堂管理方面的書一本沒看過,專業學科方面的也沒看過。靠的就是一腔熱血滿腹熱情。但那時對學生是真的好,發自內心的,和學生的關係也非常融洽。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次我請假複習,準備考本科,學生以為我不教他們了,騎著自行車走了50多裡路,一路問一路找,來看我,看到他們的那一瞬間,我的眼淚都掉了下來。
可惜由於認知的匱乏,能給於他們的太少了。
二、精確階段
在精確階段,原來只是朦朧的感受與把握的內容,現在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原來成為一個整體的,現在逐漸分化細化,一個處在浪漫時期的教師,可能只是憑著對兒童的樸素的熱愛以及推己及人去教導兒童,步入精確時間以後,他可能需要進一步理解任何一個活生生的兒童究竟意味著什麼?要系統地閱讀學科課程理論和學科教學理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學科以及教學,總之,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都要努力進行精確的理解與把握。
到了第二個五年,由於工作的突出,自己已離開了農村學校,回到城裡的一所當時還是比較出名的中學任教。現在回想起來,這五年是自己提升能力的關鍵五年,由於環境的變化,學生的變化,已讓我認識到光能將教材講清楚已遠遠不夠了。這期間我又考取了函授本科,花了三年時間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學歷。同時買了很多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看,學習,《高效課堂》《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教師》《改變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為什麼我們錯了》《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工作漫談》《班主任工作案例》等書籍,從中學到了很多方法和教學思路。可是那時根本不知道,當時所讀的書有很多類似心靈雞湯,只是交給了一些速成的方法,沒有從觀念和理論的高度學到知識,這也是在學習《教師閱讀地圖》中才發現的,可當時根本沒有意識,還當寶貝的學習。
但同時,學科方面的書還是讀得太少了,像學科課程理論和學科教學理論的書、心理學方面的系統書籍都涉獵得不多,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東西,也有的是從有經驗的老教師那裡學來的。當時的認知就是,能把課上好,學生的成績好,班管理好,就是最好的。至於學生的發展,未來的走向,素質的養成,教育中的弊端,好像真沒想過。那時的學生還是比較愛學習的,因此感觸和矛盾都沒有現在這樣深刻。
現在想想,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甚至是完全不可取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也許因為我們錯誤的做法,可能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人生軌跡。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雖然這五年自己取得了很多榮譽和成績,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好老師,學生心中愛戴的老師,當時自己也感覺自己確實很好了,可是現在回過頭看看,自己是多麼的幼稚和淺薄啊。學了《給教師的建議》後我在想,十年過去了,我依然只是一名好的傳授知識的教書匠,並沒有成為一名專家型的教師,其中的差距和原因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和總結嗎?
專業發展是一個辛苦的修煉過程,渴望專業發展的我們,必須穿越許多理論,才能夠最終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自己的學科。
三、綜合階段
我不知道以後的八年算不算綜合階段,因為這一時期,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已沒有任何問題,教材的所有知識已熟爛於心,重點、難點的把握也遊刃有餘,雖然沒有學過認知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對於哪個知識點該如何讓學生掌握也心中有數。當然從應試的角度看,我可能進入了綜合階段,如果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也許還有很遠的距離吧!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說,知識只有是活的,對當下有用的,才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授一堆死的知識,只能用來應付考試。我想,到目前為止,我講授的或許就是用來考試的知識。
而與此同時,就像蘇氏所說,我已將注意力從教材逐漸轉移到學生身上去了。如何能讓他們學會,理解,掌握,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教學手段,如何更有效的組織教學,如何能讓差生學會,這一系列問題成了我教學的中心。而這八年也是教育上大變革的年份,各個不同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洋思,杜郎口,衡水,素質教育,各個學校不停地派出教師們去各地學習,回來實踐,可是都不能長久的堅持下去。誰也知道教育急不得,可是誰也沒有耐心將一種方法堅持下去。期間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小組合作就非常不錯,我將它運用到自己所帶的班級,堅持了三年,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可是這一教學改革只能在自己當班主任的班裡實施,其它任教的班級就開展不起來,因為它需要各方面配合。剛摸出點規律來,才實施了一屆,就因外在因素,不得不放棄了。於是一切又回到了起點。
十幾年,自己是成熟了,無論教學,還是帶班,都有了很多經驗和想法,期間參加了很多培訓,學習了很多別人的好的理念和做法,閱讀了很多書籍,也曾堅持寫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反思,確立過自己的科研課題,可是很多事情最終無疾而終,沒有什麼成效。
魏智淵老師說「綜合階段要提防的是封閉,也就是說學無止境,新的情境,新的或許更好的理論不斷湧現,要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不斷地豐富、加深以及修正自己的教育哲學。開放的表現,是面對問題,不斷的尋求更為合理的解釋,而封閉的表現則是將自己的教育哲學合理,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對一切問題。許多教師過早的自我封閉,以一套固定的程式,多年不變的應對學生問題以及教學問題,即是一種綜合期的封閉」。
感謝新網師,讓我從迷茫和職業瓶頸中走出,從「封閉」中走出,學習新的理論,新的理念,認識到更廣闊的教育天地,再次走進新的「浪漫階段」。
崔俊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第六中學物理教師,從教22年,曾兩度被評為臨河區『百家教師』,巴彥淖爾市『優秀教學能手』,臨河區『教學大比武一等獎』,臨河區『優秀班主任』。擔任校教研組長。2018年遇見新教育,加入新網師,跟著一群尺碼相同的人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啃讀著經典,改變了思維,改變了自己的課堂,希望可以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為教育事業貢獻一點力量。
投稿郵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請附上個人簡介和照片
已發其他公眾號的文章請註明
歡迎新網師學員踴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