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而這些種種都重重壓在每一個人的頭頂之上,而有些人便生出了各類型的心理問題。
一個人所經歷的事情,究竟有著怎樣的作用,在長久之下,塑造的往往是一個人的性格與心理。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有些時候心境也影響人的走向。內心充滿陽光的人,整個人所透露的也是向上的氣質,有些罪惡之所以會產生也是有根源可以追尋的。
19年前,河南曾經就發生令人心生驚詫的大案。一位看似普普通通的農民,竟是惡性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先後殺死了17位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這究竟是怎們一回事呢?
l 心理扭曲的少年
這個普通的農民叫做黃勇,每一個作惡多端的人都不是生來就開始作案的。1974年,黃勇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偏僻小村莊裡,黃勇並不是家裡的獨子,他是家裡的老大。家裡並不富裕,而作為家裡的長子,他要承擔的更多。
窮苦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黃勇在家中就是最早當家的那位,因為他的年紀最大,必須要照顧比他小的,而父母也更加疼愛小兒子。在年紀更小的弟弟出生之後,所有的注意與關愛都被吸引走了,從小黃勇便沒有得到什麼來自父母的關懷。
久而久之,黃勇變得更加孤僻與內向,關於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從來不說出來,而他所渴望的不顧是父母的目光多在他的身上停留一些。可這小小的事情竟然成了他的奢望。心中便也一直有了一個缺口,一個不被人重視與關懷的缺口。
無法得到滿足,便只能寄情與其他地方,從而不讓自己那麼難過。一次外出,在廟會之上閒逛的時候,他看到了這一場錄像,這場錄像使得他熱血沸騰,錄像片名叫《浪漫殺手自由人》。這之中殺手獨來獨往,我行我素,取他人姓名猶如探囊取物,在年少的黃勇看來,這簡直太酷了,臨死之人的目光和所有注意力都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那便是殺手。
漸漸的黃勇沉迷在了這樣的感覺之中,他時常幻想自己就是一名殺手,別人為他的行徑而感到害怕與顫抖,那一刻他終於不再是默默無名的了。內心本就孤僻的黃勇這時候仿佛找到了一個依仗,那就是成為一個殺手的渴望,這個種子深深埋刻在了他的心中,和他內心的偏激相互糾纏。
l 走上不歸路
對殺手狂熱的羨慕,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生活上的不如意一直使得黃勇心中越加苦悶。然而對於黃勇這樣的狀態,身邊人從來沒有察覺。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黃勇在沉默之中爆發了。
2001年,父母再次帶著弟弟外出,而自己則是被留下來的那一個,一如這些年他的遭遇。多年前看的那個殺手又出現在了他的眼前,想要模仿殺手殺人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想要體驗殺人的感覺。
於是,他開始絞盡腦汁的思考究竟該如何殺人,這時候他看見了家中的軋麵條機,計從心來。他將機器重新重新刷漆,改造了上面的支架。從前的機器幾經折騰之後變成了他的殺人利器。
黃勇看著他親手改造的機器,給這個機器起名為智能木馬。之所以這樣起名也源於黃勇想更好作案,他的作案目標是年輕男性,而這樣機器的名字在他眼裡更容易吸引人。覺得殺女性沒有挑戰性的黃勇一向只挑男青年下手,好接近有更能滿足自己的殺人快感。
就這樣黃勇開始了自己的不歸之路,在挑選好目標之後,黃勇絲毫沒有猶豫的就下手了。他以資助受害人上學、提高學習成績、外出遊玩和介紹工作為誘餌將青少年騙到自己家中,並且讓這些青少年玩「智能木馬」,通過這樣的測試才能進一步幫助他們為由實則將其殺害。
而木馬上,也成為了他控制殺人的東西,短短3年的時間,他用這樣的方法殺害了17名受害者,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為了更好的掩藏屍體,他還將他們肢解埋葬,簡直沒有人性。
l 放走的那一人
在第一次殺人之後的黃勇,內心只有滿滿的喜悅感,絲毫沒有罪惡感。在這之後他不斷殺人來維繫自己想要的注意與喜悅,他覺得自己的殺人夢想終於實現了。而他也沒有停下自己殺人的腳步。
2003年11月6日的時候,黃勇將第18個受害者張雷騙回了家。單純殺人的快感早就已經滿足不了黃勇了。他開始在殺人之前,以折磨為樂趣。黃勇將張雷的衣服剝光後,分別用白布條勒住了張雷的脖子和肚子,並用市面上的注射針對著張雷的肚子和脖子上亂扎,同時用布條堵住他的嘴,不讓他吱哇亂叫。
將張雷囚禁的4天裡,黃勇不間斷折磨他,但都沒有下死手。張雷也一直沒有放棄求生,他不斷用言語打動兇手,一點一點地減輕了黃勇的殺意。在4天的時間裡,黃勇告訴了他自己以前殺人的事情。
聰明的張雷面對黃勇的猶豫,求饒著對黃勇說:「你放了我吧,等你以後老了我來養你。」這句話從來沒有人對黃勇說過,雖然只是一句話,但也就是這樣一句話是黃勇多年以來所缺失的有人關照與依靠,不用再是他照顧別人了。這句話最終救了張雷。
黃勇愣了會兒神,眼角溼潤了,他將張雷放了。得以逃脫後的張雷去了朋友家,並沒有直接回家,而這也真正救了他。看見張雷並沒有報警,一直帶著刀跟蹤他的黃勇才離開。
而後張雷報案,黃勇被警方抓獲。17條人命,29歲的黃勇被判處死刑。臨死前,黃勇幡然醒悟,希望以後不再有人學他,這樣代價太大。
l 結語
一部殺手的片子在他的心裡留下了一顆種子,而心理的偏執讓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但是種種經歷都不能成為黃勇去奪取別人生命的理由。沒有一種殺人罪行是可以被開脫的,做錯事的人必須得受到懲罰。
從黃勇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警方辦案的重要性,畢竟兩年將失蹤17名青少年男性,居然沒有任何警覺,若是上些心,足夠重視,是否就能讓慘案少發生一些呢?若是張雷沒有逃脫,那警方究竟多久才能意識到這些失蹤少年的蹤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