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鑫鑫
「心絞痛」頻發,檢查結果竟是胃癌。這是個發生在青島阜外醫院的一個真實病例。內鏡中心主任包明業通過此案例提醒廣大患者,當胸部疼痛時要記得查下胃。
「心絞痛」頻發,檢查結果竟是胃癌
不久前,青島阜外醫院心臟中心病區副主任李獻良在門診接診了患者張大爺。
張大爺自述,」我胸部疼,具體是劍突下的位置。疼起來一陣一陣的,有時候像針扎的,有時候絞痛。吃上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通脈養心丸能好一陣,過不了多長時間又開始疼了。經常疼,不分時候,半夜兩點經常疼起來,這陣子疼的更厲害了。」一番問詢下來,李獻良副主任結合疫情期間的診療要求,為患者開具了肺CT、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單。鑑於心電圖有明顯的ST段壓低以及70多歲的年齡,綜合考慮,建議他住院行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三天後造影檢查提示冠狀動脈狹窄60%,給出藥物保守治療的方案。
排除了心臟的問題,李獻良建議老人做個胃腸鏡檢查,進一步排查消化系統疾病。而就在當天下午七點左右,老人再次感到一股強烈的「心絞痛」來襲。
在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後,內鏡中心主任包明業敦促患者儘快來做胃腸鏡檢查。停了五天雙抗之後,老人準時來到內鏡中心,常規服用消泡劑,潤滑劑,擺好體位,麻醉師給予全身靜脈麻醉。
包明業為患者行胃腸鏡檢查時,當內鏡到達胃竇部位置發現了一個深大的潰瘍,同時取了六塊病理送檢。
兩天後,病理結果示:低分化腺癌,也就是胃癌。隨後患者由心內科轉到外科,進行下一步治療。
胃腸鏡檢查一下揪出了「胸痛」的「罪魁禍首」,原來病因不在「心」,而在「胃」。這讓張大爺唏噓不已,這麼長時間以來,他一直把把胃癌當做心絞痛來治,假如醫生沒有豐富的經驗,沒有讓他及時做這個檢查,後果不敢想像。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80%的早期胃癌無症狀,部分病人會有消化不良症狀,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症狀是體重減輕和上腹痛,貧血、食慾缺乏、厭食、乏力等。
隨著現在胸痛的普及,很多人一有胸痛的症狀就會首先考慮自己是不是心絞痛,甚至自己在家常年儲備了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一有疼痛的症狀,自己便給自己服用。經常沒有效果,甚至懷疑自己服用了假藥。
內鏡中心主任包明業提示,發生胸痛,有可能碰上一個「假心臟病」,心絞痛與胃痛相比,心絞痛來勢洶洶,治療不及時,會給心臟帶來更大的損傷,在首先排除了心臟疾患之後,建議再做一個胃鏡的檢查,以免漏診。
專家提醒胃心症候群症狀多易誤診
消化系統與心血管系統存在交互作用,消化系統疾病可以造成心臟症狀,心臟疾病也可以有消化系統表現。
有一種病,叫做胃心症候群,能引起的症狀多種多樣,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類似「心絞痛」的症狀、疲勞、焦慮、肌肉疼痛、眩暈、頭暈、睡眠紊亂、心悸、顏面潮紅。
因為症狀變化多端,給診斷帶來了很大的難,誤診非常常見。醫生往往給患者開具各種各樣的心臟檢查,在排除不是心臟疾病後就不再進行深入的檢查了。但症狀卻時不時來作祟,大大影響生活質量。
如果您或者家人有消化系統疾病,既往的心臟檢查正常,最近恰好出現了心悸、胸痛等症狀,不妨積極治療消化病,說不定心臟不適也會跟著消失。
同時也提醒您:心臟事大,一定要先保證心臟真的沒問題,再讓胃病背鍋,切勿對心臟相關的任何症狀掉以輕心。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