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於孩子來說是溫暖的港灣,同時家長也會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出現在港灣裡替孩子遮風擋雨,有了家、有了父母,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在這種堅實的基礎上,孩子的性格會逐漸成熟起來,成為一個穩重、理智、冷靜的人。人們常說家長們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而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很可能會因為家長們不經意的幾句話蕩然無存,堅實的基礎沒有了,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孩子。尤其是以下這些家長們常常是脫口而出的幾句話,很傷孩子心。
1、媽媽不要你了
相信有很多人小時候也被自己的媽媽這麼說過,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是否有一種刺痛感?是否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呢?這種情況一般會發生在孩子玩得起勁不願走的時候,當媽媽的就會用這句玩笑話來威脅孩子。為什麼喜歡用這一招?因為媽媽們看準了孩子對自己有多依賴,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孩子會非常焦慮,次數多了孩子甚至會對你感到厭煩、牴觸,如果到那個時候再想改正,就來不及了。
2、你不做,媽媽不高興了
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當有客人來家裡做客,家長為了顯示自己的孩子多優秀,就會半帶強迫的讓孩子表演節目,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會用這句話逼著孩子去做,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家長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本應該是很親近的,但這種「被動服從」的模式,會讓孩子對爸媽的感情漸漸變成討好,孩子的心理方面也會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3、你真沒用!
恨鐵不成鋼是大多數家長的通病,因為家長們總是喜歡給孩子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讓孩子拼命地去努力,如果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家長們就會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憤恨的情緒。其實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對孩子來說都有個過程,家長們急於求成的態度,只會讓孩子感到畏懼,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否定自己,不敢面對任何事、任何人。
4、你知道我們賺錢養你多不容易嗎?
這句話是家長們跟孩子哭窮最常用的一句,比如孩子報課外班花了多少錢,家長為了孩子能學好都扎著褲腰帶過日子,又或者為了孩子上學把家底兒都拿出來了,最後孩子卻沒學好等等。這句話表面上看好像是家長在吐槽這段時間生活比較困難,但孩子理解起來就好像是:「如果沒有我,爸媽就能有更好的生活。」孩子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內心就會有負罪感,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影響到了家長的美好生活,都是自己不對,性格方面也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5、不是為了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有很多夫妻在離婚這件事上都做得不夠乾脆,不是考慮孩子還小自己沒法照顧,就是考慮孩子要考學,怕耽誤孩子學習。不可否認,家庭破裂確實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可長可短,如果一直拖著不離婚,看上去好像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夫妻倆每天都在爭吵、互相怨恨,而孩子也會長時間處於這種糟糕的氛圍當中,也會對心理造成影響。但如果一開始就乾脆的離婚了,孩子反而能在之後獲得清淨。所以作為家長,對待婚姻時不要跟孩子混為一談,也不要讓孩子成為痛苦生活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