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Reddit上一名多大的留學生發了一條帖子,標題為:
沒有在大一第一學期努力學習,真的徹底搞砸了,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帖子在U of T話題下
正文內容寫得特別認真,有點像是小時候犯錯後寫給老師家長看的檢討書:
嗨 大家好,
我只是想要在這裡發洩一下,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去哪裡發洩。我是一名留學生,父母的財力勉強能承受送我來這裡(U of T)讀書,但是我真的搞砸了。
我曾經在高中時學習挺用功的,學得很好,並且可以進入很多好大學,然後,我的父母覺得我可以有潛力學得更好,再然後,他們就投資了我,把我送進了多大。
然而,我低估了多大...
當我一進入大學時,不知道所有的一切是變化得如此之快,我沒有時間去適應,我學了一些新的東西,試著交一些朋友等等等,然而我卻忘了我來大學的目的是學習,不是socializing。
慢慢地,我開始翹課,甚至去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去了。這個學期,我連一次完整的lecture都沒去過,而此時,我意識我完了,徹底完了。
第一波midterms我就沒扛住。當我開始恐慌的時候,我已經在所有的課程上落後了一大截。然後,我就drop掉了1門課,以為剩下4門課,會好過一些。
自以為是的我,以為drop掉1門課可以讓我能夠輕鬆pass掉其他的課,然後我就又像個傻子似的,繼續像之前那樣混日子。繼續無所事事,不去上課,認為自己在midterms前一周學習一下,就會沒事。
結果,事兒就來了...
我選的專業競爭很激烈(你們可以猜一猜是什麼專業),而我的每一門專業課得分都不好。更糟糕的是,我連一門最簡單的課程都fail了,因為我沒努力。
這幾個月以來,我簡直就是在胡鬧,還取消了專業課。最終,在這個學期裡,我只有三分之一的課有最終成績,結果就是,我fail了。
我現在就是一個傻X。我是個留學生,我負擔不起summer的課,我只能在下個學期去努力,去彌補。這些差不多就是我要說的東西。如果有人有和我類似的經歷,並振作了起來,那你的成功故事應該會很勵志。
此時的我,需要激勵,但更需要一點希望。
謝謝大家!
英文原文如下:
如果能早點知道留學的這些真相該多好!?
大部分留學生在大一期間,無論對學業還是生活都滿懷期待,但因為諸多不適應和不了解,又都沒有很好地規劃自己的學業。甚至即便是已經在國外讀書了,對國外大學的教育制度不了解的人也大有人在,結果常常是出了問題吃了虧才後悔不已。
進入大學,你至少要清醒地知道這些留學真相:
1. 海外大學沒有友好的過渡期
與我們出國前天真的幻想不同,海外大學學業繁重,而且幾乎沒有留學的適應期。
以北美為例,新生開學三周後,也就是在你還沒適應周圍環境和語言的時候,學校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安排各種作業和考試了。這幾乎是很多留學生所無法接受的,但它是事實!
有些學生迷迷糊糊考了試,然後沒拿到好成績也不在意,甚至到學期末才意識到分數有多重要,但可能已經為時已晚了。
2. GPA是不可逆的
北美大學以GPA來評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它建立在學生日常大量的測試、出勤、作業、論文和考試的基礎上。
最重要的一點是GPA是不可逆的!正如上文中這位童鞋的慘痛經歷一樣,大一一學期不學習拿到了糟糕成績,以後想要彌補回來真的太難了!
美國雖然不會單純以分數成績評判一個人,但換個角度想的話,一個連自己的成績都管理不好的大學生,又怎麼會有能力過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呢?
3. 選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北美大學課程種類繁多,而且都需要由學生自主選課。如果選不好課,後面的學習狀況必然會受到直接影響。比如你選了一門根本就聽不懂的課程,無論是後面的作業、論文和考試,都將會使你「生不如死」。
當然了,如果不把學業當回事只顧社交的話,就會像文中的這個留學生一樣,選了再簡單適合的課程也會被掛掉。
4. 管理大把的自由時間也是大學必修課
大學與以往校園生活最大的區別就是給予了你大把的自由時間。如何分配和管理這些「突然冒出來的時間」的確是每個童鞋都要面對的挑戰。
對於絕大部分的留學生都說,想要在大學期間做到3S(Study:學習;Social:社交;Sleep:睡眠)完美平衡並不容易。因為除了上課以外,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跟朋友出去嗨,都需要你自己去合理安排。
與嚴謹規律的作息安排相比,大部分學生更習慣於自由散漫地消磨時間。拿本來應該花在學業上的時間去社交;拿本來應該用來睡眠的時間去學習!混亂的時間安排永遠讓自己被動地去跟時間去賽跑!
所以,對於每個留學生而言,合理地分配和運用不規律的時間是你在大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留學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便只能全力以赴風雨兼程。最後,希望留學的各位小夥伴,即使遇到再多挑戰和艱辛,也要堅定地走好留學之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