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了,很多人說劇情後半段起飛了,結局塌了。
有一定合理性,鍾曉芹和王漫妮的結局,確實有一定程度的美化,但是顧佳這條線,相對合理。
很多人說顧佳人設坍塌,基於這幾點考慮。
第一、她對小三不夠狠。
觀眾被吊了30集,最終,僅僅打了一巴掌?
別忘了顧佳可是一人打倒過兩位欺負子巖的家長,觀眾的胃口被吊得高高的,就等著顧佳對林有有一頓胖揍,解解恨。
可是最終只有那一巴掌,遠遠沒解氣。
第二、明明是老公出軌,但是顧佳卻反思自己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許幻山和林有有被網友罵得狗血噴頭,全網都在心疼顧佳,為顧佳鳴不平,你怎麼能自己反思認慫了呢?
這是網友們的邏輯。
第三、明明是老公惹下的爛攤子,卻還是讓顧佳來給收拾。
老公扔下的爛攤子,為什麼要讓顧佳來處理?為什麼不把那些欠債和賠償,都讓林有有的來承擔?網友憤憤不平。
下面我將來深入分析顧佳這個人物,看看她的人設到底有沒有坍塌,這樣的結局是否合理。
顧佳,本劇塑造的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完美主義的她,期望將自己活成完美人妻。
對自己,她有嚴格的自律,她練最高難度的瑜伽,吃著健身餐,上著護膚課程;
對兒子,她拼盡全力讓他上最好的幼兒園,為此作為闊太太的她,不惜放低身價給另一位太太提鞋;
對老公,明明自己的能力在老公之上,卻處處輔佐老公,幫助老公打下江山,還時時照顧老公的面子,顧及老公的尊嚴。
完美人妻,依舊逃不出被丈夫出軌的命運,全網都在心疼顧佳。
在這段婚姻中完美主義的顧佳是否真的完美無缺?其實也不是,但是她的付出、她的獨立,讓我們不忍斥責她的不完美。
在她13歲的時候,母親就患病去世了,十三四歲的女孩正處於青春期,是需要母親的時候,而父親很難取代母親的位置。
失去母親的顧佳,變得特別獨立。
母親去世後,父親再也沒有再娶,顧佳心疼父親的選擇,所以自始至終她有任何困難都不願意告訴父親,不希望父親擔心,習慣了任何困難都自己承擔。
顧佳獨立到什麼程度?
許幻山因為衝動、任性丟失了一個重要的客戶,顧佳一方面安慰許幻山的情緒,另一方面打電話安撫客戶。
她被客戶逼著喝酒,還被客戶鹹豬手。
在受了一肚子委屈的情況下,又發現兒子被家委會的兩位家長故意欺負,於是她平生第一次動手打人。
可是,即便經歷了這樣的委屈,她選擇自己一個人獨自坐在陽臺,看著江水,溼了眼眶,而在許幻山踢完球像個大男孩一樣跑進來的時候,她只是溫柔著跟對方說「我沒事兒」。
那一刻,真的讓人心疼,她活得太累了。
可是,在婚姻中,她完全可以不用這麼累。
當她選擇了所有事情、所有情緒都自己承擔的時候,實際上也關閉了兩人溝通的大門,感情也就只能單向度流動。
而這,何嘗不是在剝奪對方的成長機會?當一個人被保護得太好,他很可能就會肆意妄為、缺乏承擔。
如果許幻山自始至終多一些承擔,那或許他就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他的自我價值感很可能就慢慢建立起來,不需要通過小三的認可來尋求內心的滿足。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段婚姻的終結,許幻山有責任,但是顧佳同樣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所以,後面顧佳進行了自我反思,我認為這不是人設坍塌,這才是顧佳。
顧家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活得足夠清醒、有擔當、堅強獨立的人,婚姻出了問題,她不願意推卸責任。
同時,她終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再做完美主義的囚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所以,反思不代表原諒,這只是跟自己的和解罷了。
另一個觀眾不滿意的點是,顧佳對林有有不夠狠。
我認為這倒更符合顧佳的人設。
顧佳之所以去找林有有,是因為林有有去幼兒園找了徐子言,而這碰觸到了她的底線。
在老公出軌的問題上,顧佳是拎的是很清的,所以她說「有本事的女人處理不忠的老公,沒本事的女人處理小三」。
即便被傷得很深,即便非常的痛苦,但是顧佳並沒有失去理智,她對於這件事情的認識和判斷依然非常顧佳。
顧佳動手打欺負子巖的家長,是因為那兩個家長是赤裸裸地欺負徐子言;而林有有只是接近徐子言,是一種暗示和挑釁。
所以顧佳抽了她一巴掌,是符合的人設定位的。
如果這個時候,她抓住林有有一頓猛揍,邊揍邊說「你為什麼要破壞我的家庭?為什麼要勾引我的老公?」
雖然觀眾爽了,但這才是顧佳的人設坍塌,這就變成了爛俗的劇情,這樣的行為很不顧佳。
觀眾氣憤的另一個點還在於許幻山扔下的爛攤子,卻讓顧佳給收拾。
顧家自始至終都是勇於擔當的人,她被騙接手茶廠,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關閉茶場,及時止損。
但是當她進入深山,看到山裡面那些孩子和村民,她下定決心要將茶廠做起來,因為如果關閉茶廠,這些人的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也有她不服輸的因素在,但是很明顯,她有責任感,勇於擔當。
所以在煙花廠出事了之後,她肯定不會置之不理。
畢竟,煙花廠是她和許幻山共同的事業,而她才算是幕後真正的大boss。
另外,雖然許幻山出軌,但是那畢竟是陪伴了她10年的男人,受傷歸受傷,道義歸道義。
許幻山落難,她不可能袖手旁觀。
正如顧佳所說「他們的婚姻只是結束,不是失敗」,作為一個成熟、冷靜、理性的女人,這樣的顧佳,才符合編劇一直以來的設定。
所以,顧佳的人設沒有坍塌,始終如一。
其實,我們不用為顧佳鳴不平,憑著顧佳的能力和智慧,她一定會活出新的精彩。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聞學碩士,多年媒體記者經驗,心理諮詢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讚並關注,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