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2020-08-26 大果小果媽媽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科學家把一隻猴子關進鐵籠子裡,每天放一根香蕉進去。

只要猴子想去拿香蕉,必定要踩到一塊鐵板,被電到全身麻痺。

一次次的試探,猴子最終變得很是謹慎,除非餓極了,不然不會去碰那隻香蕉。

後來,科學家把電擊裝置撤走了,但地上的鐵板仍然在,為了加大誘惑力,他們掛了一串香蕉,想看看猴子的反應。

可惜的是,蹲坐在地上的猴子,用渴望的眼神望著香蕉,卻一動不動,時不時向科學家求助。

很多人都說,這隻猴子太笨了,怎麼不上前試一試呢?

實際上,猴子不是笨,只是在無數次的嘗試碰壁之後,積累的經驗告訴它&34;。

條件式反射,讓大腦不自覺地作出保護性決斷。

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

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習慣。

如果發現有以下這幾種行為,家長請警惕了!它們有可能正在讓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錯誤的表揚和歸因

斯坦福Carol Dweck教授曾做過一次

&34;的實驗。

結果發現: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認為努力和困難讓他們感到自己很蠢;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則認為努力和困難能創造新的神經元連結,

能讓大腦越來越聰明。

所以,在面對挑戰和困難的時候,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更樂於追求學習和成長,

更有勇氣面對挫折,適應能力也更強,成長速度更快。

我們表揚孩子,

最常說的就是&34;&34;&34;等等,

其實這些誇獎比較空泛,且歸因於孩子天生聰明,

也不利於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

表揚孩子最好從他的努力、進步、細節、態度、毅力等入手,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身上爆發出的力量。

當孩子受挫或失敗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孩子&34;&34;,

容易導致孩子抑鬱,甚至走極端。

換位思考,自己何嘗不是有過失敗,

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

父母喜歡和欣賞他的進步,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那麼無所顧忌的孩子,才能一天比一天優秀。



沉迷於&34;

一種是&34;。

據我國首份兒童安全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國內3-6歲的幼兒中,手機接觸率已經高達91%;

到了9-10歲,已經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

這種現象很可怕,又很現實。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專門做過調查,

他們抽取一批5歲的孩子,

按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和玩耍的時間長短,

分為三組,進行跟蹤研究。

結果發現:

從小就沉迷在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中的孩子,

大腦發育、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都明顯落後於那些幾乎不玩手機的孩子。

心理學家還表示,

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

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甚至暴力行為。


另一種是&34;。

薯片、炸雞、糖果蛋糕、碳酸飲料等等,都是不少孩子的最愛。

殊不知,過度攝入這些食物,

易導致肥胖,增加患近視的可能,影響身心健康,

而且容易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水平降低。

禁止孩子一點都不能碰,不現實,

但一定要有度,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危險零食,

家長把控好分寸,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貼負面標籤

心理學家克勞特提出&34;,

即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

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如果家長常常在孩子表現欠佳時,

給孩子一些負面的定性標籤,

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如你所說的那樣。

比如這些類似的話:

&34;

&34;

&3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中國的父母普遍都是習慣於批評自己的孩子,

哪怕心裡很為孩子驕傲,

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變成了:&34;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34;

如果父母的評價總是趨於否定、打擊,

那麼勢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潛意識中也會把自己定性為蠢笨之人;

如果父母能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多給予肯定和鼓勵,

孩子潛意識裡就會接收到鼓舞,

從而變得更加積極自信。

不合理的期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父母對子女抱有過高期望,

對子女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過多的關心,

這種過猶不及的關愛,可能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說,為了能讓孩子各方面都變得優秀,

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興趣班,

有的孩子甚至&34;,奔跑在交錯的各種培訓班。

如果不考慮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個性和氣質差異,

一味給孩子&34;,很可能造成孩子&34;,

嚴重甚至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使孩子的性格發生扭曲,影響身心健康。

有些父母則因為過度關心和保護孩子,

對孩子樣樣過問,處處幹涉,諸多挑剔,

忽視了孩子的獨立性,

什麼事都不肯放手讓孩子去做。

當孩子的自信被打擊得喪失貽盡的時候,

一個聰明的孩子,也就真的變成&34;了。

反之,常被鼓勵與肯定的孩子,則會離&34; 越來越遠。

果媽寄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

關鍵在於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

將賦予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敢於反思自己的教育,

給孩子一個溫暖美好的原生家庭,

讓孩子變得陽光、自信,

讓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這個殘酷又柔軟的世界。

推薦閱讀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讚,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很多人都說,這隻猴子太笨了,怎麼不上前試一試呢?實際上,猴子不是笨,只是在無數次的嘗試碰壁之後,積累的經驗告訴它"這種嘗試是無用且愚蠢的"。條件式反射,讓大腦不自覺地作出保護性決斷。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 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條件式反射,讓大腦不自覺地作出保護性決斷。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行為會影響孩子大腦,誘發抑鬱,父母需注意
    導讀父母的唯一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有時來自父母的某些行為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使孩子的大腦變笨,嚴重時還會誘發抑鬱。很多人都覺得猴子笨,但事實上,猴子只是因為在無數次的失敗後不敢去嘗試了而已,這就是條件發射:讓大腦做出保護性的決斷。假如,我們把猴子換成孩子,那麼父母的某些行為和做法也會一樣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腦海中,慢慢的孩子也會做出保護性的決斷。史丹福大學心理教授曾說過:孩子以後的性格、成就,都和家庭因素是分不開的。
  • 家長的這4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我們都傾向於認為,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智商是不會變化的。然而,很多科學研究證明,父母一些不正確的行為,會導致孩子某些方面智商下降。此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自我認知、觀念、思維方式陷入誤區。也會限制孩子各方面發展,不能充分發揮潛能。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 家長的4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遊來遊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後,這條大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在生活中,家長這些不經意的做法和壞習慣,就像是為孩子「套」了一個罩子,將孩子一步步推向「越來越笨」的境地。4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 4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我們都傾向於認為,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智商是不會變化的。然而,很多科學研究證明,父母一些不正確的行為,會導致孩子某些方面智商下降。此外,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自我認知、觀念、思維方式陷入誤區,也會限制孩子各方面發展,不能充分發揮潛能。
  • 家長的4種行為,竟會把孩子變笨,再不改孩子就毀了
    孩子的成長教育,父母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能夠幫助孩子激發潛能,越來越聰明,而錯誤的行為和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缺少自信,父母某些不經意的行為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特別是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都對照看看,如果有符合的,一定要及時停手!
  • 哈佛大學教授: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其實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孩子學的很辛苦,但是成績卻始終上不去,甚至有些家長調侃自己:可能是自己家族裡沒有高智商基因。實際上,並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基因裡沒有高智商,而是咱們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正在影響孩子的學習力,使得孩子的反應越來越慢。具體有那些錯誤的做法?家長快來對照吧。
  • 家長這幾種常見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越來越聰明,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家長都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越變越笨了!父母常見的3種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2009年,哈佛教授泰徹團隊對經常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進行分析發現:語言暴力能讓他們的語言智商下降,長期吼叫還會讓孩子的記憶力下降。
  • 這四個壞習慣導致孩子大腦變遲鈍,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其實,小明媽媽正是小明變笨的罪魁禍首,小明媽媽有三個錯誤,一是讓小明吃飽飯後立馬寫作業,而小明又是飯量十足的孩子;二是小明媽媽在小明遇到難題的時候直接開罵小明笨,直接給小明演習正確答案,不留思考的機會給小明,而小明又習慣了依賴媽媽給答案;三是無限延長小明的學習時間,思想疲憊,心理疲憊,甚至精神上都疲憊,學習效率直線下降。
  • 這4個日常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第三個或許你經常做
    >四種習慣會變笨,會使大腦出現障礙,產生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易疲勞,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智力下降。,應該包含穀物類、奶製品、肉禽蛋類、新鮮蔬果類中的3~4種及以上的食物。膽小的孩子,會更加不自信,太習慣看父母的眼色反而會越來越唯唯諾諾,壓抑自己的天性、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心理扭曲。
  • 這8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父母趕緊收手…
    經常思考是使人聰明、鍛鍊大腦發達的最佳方式。長期不動腦的人,會加速大腦衰退,聰明人也會變遲鈍。孩子因熬夜而導致的睡眠不足,會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身體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不僅導致各種疾病產生,並且這樣長期熬夜的行為,也是作父母的嚴重失職和不負責任。
  • 家長這幾種常見行為,也許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越來越聰明,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家長都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越變越笨了!父母常見的3種行為,正在讓孩子慢慢變笨。2009年,哈佛教授泰徹團隊對經常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進行分析發現:語言暴力能讓他們的語言智商下降,長期吼叫還會讓孩子的記憶力下降。被父母吼罵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解,也不知道如何與父母溝通,父母的嚴厲只會讓他們害怕,會給他們的內心種下敏感自卑的種子。
  • 哈佛大學歷時75年研究:孩子「變笨」,六個習慣成「始作俑者」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擁有一顆「優秀」的大腦,但家長如果能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們不需要讓孩子擁有140以上的「天才」智商,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要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反應不快是天生的,但其實不然。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變「笨」跟父母的壞情緒有關,三種行為須改正
    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做了一次演講,在這個演講中他引用了哈佛長達75年之久的「格蘭特研究」,該實驗以孩子在童年的智商發展和成年後生活的經歷為目標,在做了大量調查和分析後發現,孩子在幼年時期的智商和家庭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即使是聰明的孩子,在不好的影響下也有可能會變笨。
  • 哈佛研究:父母的5種行為,讓孩子變「笨」,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做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根據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活中父母的一些日常行為,卻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甚至一些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變「笨」。,會讓孩子變笨一、讓孩子熬夜學習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習上多努力一點。
  • 哈弗研究表明:父母這6種行為會讓孩子慢慢「變笨」,要引起重視
    哈弗的研究表明:父母這6種行為會讓孩子慢慢「變笨」,父母們要引起重視了 。「變笨」,要引起重視第一種:不重視早餐很多家庭往往忽視了早餐的重要性。懶於用腦懶於用腦就會導致腦袋失去它的功能性,當你再想使用大腦時,就會變得很困難。
  • 哈佛曆時75年研究:孩子之所以會「變笨」,和這6個習慣有關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很聰明的,生活、工作、學習上都可以很好。而這些就需要一個很優秀的大腦來支撐。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大腦都是很聰明的。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小的時候看這個孩子挺聰明的,但是長大之後就越來越笨了,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他們都是有共性的。
  • 父母常做的這5種行為,會讓孩子變「笨」
    根據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活中父母的一些日常行為,卻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甚至一些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變「笨」。02父母的5種行為,會讓孩子變笨,甚至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給孩子傳遞一些負面的情緒。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變笨的孩子,兒時大多有這4種不良習慣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觸,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十分機靈,人見人誇。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好像越來越笨了,不僅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反應問題也越來越遲鈍了。其實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以外,孩子在後天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孩子的智力無法被充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