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帶。謝朓(tiǎo)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並改名為疊嶂樓。李白曾多次登臨,並且寫過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餞別:以酒食送行。校(jiào)書: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雲。
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
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稱為大謝、小謝。這裡用以自喻。清發(fā):指清新秀髮的詩風。發:詩文俊逸。
俱懷:兩人都懷有。逸興(xì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遊興,超邁的意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飛: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湧,壯思雲飛。」壯思:雄心壯志,豪壯的意思。
明朝(zhāo):明天。散發(fà):去冠披髮,指隱居不仕。這裡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髮戴冠,散發表示閒適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歸隱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範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於江湖」(《史記·貨殖列傳》)。散發弄扁舟:一作「舉棹還滄洲」。
譯文:昨天的日子漸漸離我遠去,已經不可能挽留;
今天的日子擾亂了我的心,充滿了無限煩憂。
長風吹過了幾萬裡送來秋雁,對此可以開懷暢飲酣醉高樓。
校書您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有我的詩如謝朓秀朗清發。
我們都是心懷逸興壯思飛動,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輪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憂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夠稱心如意,不如明天披頭散髮駕舟漂流。
賞析:《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今屬安徽)與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
此詩共九十二字,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
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
全詩語言明朗樸素,音調激越高昂,如歌如訴,強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漲落,一波三折,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騰挪跌宕、跳躍發展的藝術結構完美結合。
韻味深長,斷續無跡,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
明人評此詩「如天馬行空,神龍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