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王永欽
趙會傑比以前更忙了。
「兩會結束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就來了三次,上級好多部門單位領導,還有一些企業和項目方也相繼來我們村,了解經濟發展情況,想方設法幫助我們實現小康夢。」趙會傑指著會議室牆上和一家藥業公司籤約的會標說。
今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商國是,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有幸和總書記進行了面對面交流。現場交流的場景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後,趙會傑成了「兩會」紅人。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當時的場景。他問我村子的地名有啥來歷、我的民族、人均耕地多少畝、是不是水澆地、垃圾如何處理等。我覺得總書記是打心眼裡對老百姓關心,他作為領袖,日理萬機,心裡還裝著我們老百姓,當時我激動地掉淚了。他說沒有來過赤峰,我就誠懇地邀請他有時間來我們村看看。」
2009年之前,趙會傑當了9年小廟子村的婦代會主任。小廟子村是當地發展胡蘿蔔種植最早的村之一,村裡5000多畝地,已經實現了3000多畝地的規模流轉。胡蘿蔔種植用工量大,也直接帶動了村裡的務工收入。趙會傑說:「村裡土地滿足不了種植大戶需求,他們都已經到外邊流轉土地了。」除了種胡蘿蔔,村裡還發展覆膜起壟甜菜,採用滴灌的方式,既節省了水資源,也提高了甜菜的糖度。「現在都是根據訂單種植了,下多少訂單,就種多大面積。」趙會傑說。
這兩年,村裡建起了廠房、購買了烘乾設備,把藥材做成中藥飲片,把胡蘿蔔進行脫水,深加工產品的效益比賣鮮貨高。在合作社存放藥材的大院裡,堆滿了晾乾的中藥材。趙會傑隨手抓起一把高興地對記者說:「這麼幾根就值15塊錢!」
如今胡蘿蔔和藥材種植已經成為村裡的主導產業,2016年發展胡蘿蔔種植2100畝,藥材15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00元。為了提升產業層級,讓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她積極推進「黨組織+合作社+產業黨員+農戶」的發展模式,組建起「赤峰宏都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黨支部與合作社聯建的方式,採取資金、技術、機械設備、勞動力資源共享等措施,引領婦女群眾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村裡的胡蘿蔔遠銷東南亞、俄羅斯、韓國等地,中藥飲片打入了安徽、河北等地市場。
2014年松山區婦聯和文體局籌措資金30餘萬元,打造了「婦女之家」示範基地,建設了「草原書屋」,新建了3個文化活動廣場共佔地2200平方米,組建了秧歌隊、舞龍舞獅隊和多支廣場舞隊。
2010年小廟子村公路還沒有硬化,趙會傑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完成了村組道路硬化、膜下滴灌、土地平整、安全飲水、高低壓整改等20個項目。建設漫水橋1座,解決了450人的出行難問題。平整土地4600畝,打配機電井22眼,為9個自然組2700人安裝了自來水,清運垃圾1.4萬立方米,平整糞坑63個,改造危房300餘處,栽種風景樹3000餘棵,修了兩座橋。
村民房春華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這兩年村子變化越來越大,過去村裡的女人想穿高跟鞋都穿不成,路上坑坑窪窪的全是土,現在走上寬心路、喝上放心水,還住上了安全暖和的房子,今年還要給我們安裝水衝生態廁所,垃圾分類處理工程也動工了,這些都離不開我們的趙書記!」
趙會傑說:「當幹部的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事事都為自家考慮,幾件事下來,老百姓就不信你了。其實,農村工作說好幹也好幹,那就是村幹部要一碗水端平,自己要『乾淨』!」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