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第一決策,
從關注「投資於己」開始。
作者(Written by)| 李笛(Steven)
發布方(Published by)| 第一決策參考(微信id:ft29029)
新綸科技(股票代碼:sz002341)這間上市公司(在官網上,其自稱先進材料、材料衍生智造、潔淨工程與超淨產品為三大產業方向),乍一看讓我覺得驚豔。
但是,稍微一深入,馬上讓人覺得有破綻。
第一,中文版官網上公司新聞動態更新到本月,但是相應的英文版或日文版則只更新到18年——頗有管理不善之感;
第二,2019年報中,多位董監高中核心成員的年齡偏年輕,其中副董事長兼董秘廖垚和董事兼聯席總裁吳智華分別為年僅36歲和38歲。看董監高隊伍的履歷,其中,包括副董事長兼董秘在內,至少3名成員是資本運作或投融資背景,似乎更多代表資金合作方立場——再聯想到,該公司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員工總數不過兩千多名,但在其2019年年度報告中,卻有這樣描述:「本公司2019年度納入合併範圍的孫子公司共31戶…..本公司本年度合併範圍比上年度增加5戶,減少6戶…..」不免令人對其經營模式和理念狐疑;
第三,創始人侯毅雖然是博士學歷,但是不是技術類博士,而是工商管理博士——根據百度百科,他的背景是業務員,如果屬實的話,作為一個向著科技成員進軍的上市公司來說,似乎沒有太多說服力;同時其本人連同當時多名高管,於今年被證監會處罰(證監會對新綸科技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侯毅、副董事長、總裁傅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高翔、財務總監馬素清、副總裁肖鵬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15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罰款);同時,查閱相關報導,其本人似乎已經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其本人的投票權似乎已經轉移到銀川的國有機構——公司治理複雜化。
初步做個簡單判斷,目前的新綸科技雄心有餘、邏輯不足,「花招」太多、治理欠缺。
短期內,我認為,不論是股民還是求職者都應對其儘量保持警惕。你怎麼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