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鍵詞「共商國是」,是錯別字還是確有其「是」?

2020-12-11 小雨論古今

每年兩會時,都會出現這樣一個詞,叫做「共商國是」。有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個詞錯了吧,代表委員們聚在一起應該是「共商國事」才對啊。可細細一想錯字又不太可能,畢竟兩會這麼嚴肅的事情,不可能出現錯別字。於是小編查閱了一下資料。

「共商國是」一詞源出於西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二》:楚莊王問於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孫叔敖曰:「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也。臣恐王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獨在君乎?亦在臣乎?」孫叔敖曰:「國君驕士曰:『士非我無逌富貴。』士驕君曰:『國非士無逌安強。』人君或失國而不悟,士或至饑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國是無逌定矣。夏桀殷紂,不定國是,而以合其取捨者為是,以不合其取捨者為非,故致亡而不知。」莊王曰:「善哉!願相國與諸侯士大夫共定國是,寡人豈敢以褊國驕士民哉!」

「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所以共商國是一詞正好符合兩會的特點,全國的代表委員聚在一起商定國家大事,但並不具體,多作為書面語。

而「國事」一詞範圍要比「國是」大得多,除了有上面所說「國是」的意思外,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而且無論國內和國際都適用,比如「國事訪問」,是比較具體的指稱。

兩會是全國的人大代表委員聚在一起,商定國家大事,並代表人民提出和反映問題的,所以是共商國是了。

相關焦點

  • 習總書記3年兩會18次"下團組" 6個關鍵詞年年提
    2013年至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每年兩會都分別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並作重要講話,闡述重大政策、理念,回應人民群眾重大關切。3年來「精神」、「幹部」、「民生」、「產業優化」、「生態環境」、「軍民融合」等6大關鍵詞是習總書記每年「下團組」必講的話題。
  • 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2020年中國「兩會時間」21日正式開啟。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關鍵詞」有哪些?關鍵詞一:經濟運行  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
  • 習近平的兩會時間三個關鍵詞讀懂與會「路線圖」
    關鍵詞之一:廣泛性  從3月5日到9日,習近平陸續去了四個代表團參加審議,其中,有位於東部發達地區的上海,有中部努力發展的省份江西,有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還有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地理跨度從南到北,發展水平有高有低,省份特點各不相同,代表性夠廣泛的。
  • 2020,世界關注中國兩會「關鍵詞」
    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關鍵詞」有哪些?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將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號。因此,對於今年兩會,墨通社十分關注中國脫貧工作、農村發展等話題。
  • 政治關鍵詞·兩會|為什麼全國兩會一般都在3月份召開
    澎湃新聞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今起聯合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旨在通過解釋新聞與生活中的政治關鍵詞,普及政治學常識。近來,全國都在開兩會。那麼,什麼是兩會呢?兩會是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可分全國兩會和地方兩會。全國兩會當然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兩會特別報導】習近平的兩會時間 | 南方周末
    2017年3月5日下午,上海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樊芸針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壟斷現象發言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笑著接話:有網信辦的同志在場。會後,樊芸將她的發言稿給了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這是自2013年以來,樊芸第五次與習近平總書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上海團的人大代表,習近平每年都會在3月5日下午參加上海團的審議。
  • 經管人@兩會 | 新華社《兩會聲音》:朱巖解讀兩會熱詞之「數字經濟」
    經管人@兩會 | 新華社《兩會聲音》:朱巖解讀兩會熱詞之「數字經濟」 2020-05-30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樂章」的動人音符——2013年兩會關鍵詞盤點
    關鍵詞四:7.5%   7.5%左右,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2013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表述。   這是繼去年把經濟增長目標8年來首次從8%降至7.5%之後,第二年設定為7.5%。輿論認為,這是一個務實的預期。
  • 【中央廚房 解碼】五大關鍵詞,給2016兩會畫個像
    在這裡,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提取兩會的五大關鍵詞,給2016年全國兩會畫個像,特此呈現出一個簡潔而富有內容、凝練而不失思想、連續而充滿自信的「兩會肖像」。   關鍵詞:民主   北京,人民大會堂,這裡有「摸得著」的民主。
  • 2018年全國兩會主要內容:兩會重要內容+熱點概括總結
    2018年全國兩會內容:兩會重要內容+熱點概括總結》》2018年全國兩會內容重點:換屆、修憲、推進機構改革  2018全國兩會精神內容 2018兩會精神要點概括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要內容、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憲法修改、
  • 「健康」關鍵詞持續升溫 「合格父母證」成兩會「網紅」題材 |...
    數據二:最「靚」關鍵詞基於對2020年1月至今,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重點、熱點問題的初步分析判斷,並結合對中國網網友同期留言數據等,本報告預設50個2020年全國兩會「關鍵詞」,在今日「全國兩會」大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篩選、比對,形成如下「2020全國兩會關鍵詞熱度柱形圖」,並分析顯示最「靚」關鍵詞。
  • 兩會關鍵詞對民航業有什麼影響?
    今年的兩會雖已結束,但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議在民航人的腦海中時常閃現,"推進京津翼協同發展,民航釋放巨大潛能"、"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實現空域高效利用"、"加快新疆民航基礎建設 打造空中絲綢之路"、"開展空域優化試點,解決民航發展資源短板問題"等。
  • ——從兩會關鍵詞解讀郵政發展
    新的一年,我們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深化改革,為將兩會關鍵詞中釋放的利好信號落地生根、將中國郵政打造成為行業的「國家隊」而一起拼搏、一起奮鬥,開啟中國郵政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14組全國兩會常用詞彙,你能分清嗎?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人民日報微博發布:14組全國兩會常用詞彙,你能分清嗎?,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兩會來襲!寧夏華圖轉載人民日報微博為大家分享:【#14組全國兩會常用詞彙#,你能分清嗎?】
  • 兩會大數據日報(3.9)跟農民相關的關鍵詞備受關注
    數據一:「兩會」今天有多熱基於全網各類平臺每天近2億條信息總數據,篩選標題和正文中包含「全國兩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政府工作報告」等字樣的所有信息,進行篩選統計。數據三、全國兩會關鍵詞熱度排行榜基於對2018年1月1日至今,中國社會經濟領域重點、熱點問題的初步分析判斷,並結合對中國網議庫網友全年留言數據、「2019我向總理說句話」網友留言數據的分析等,本報告預設50個2019年全國兩會「關鍵詞」,在今日「全國兩會」大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篩選、比對,形成如下
  • 兩會十大「高頻率熱詞」折射中國發展新走向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記者李柯勇、蘇曉洲、許祖華、黎華玲) 黨的十八大之後召開的首次全國兩會臨近尾聲。回眸近半個月的會期,5000多名新一屆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為13億人民代言,為中國發展貢獻智慧。  會場內外,一些高頻率出現的熱詞引人注目。
  • 全國人大代表周雲傑兩會建議的三大關鍵詞
    今年兩會,周雲傑提出《關於支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加快工業體系升級的建議》。從最初的平臺建設到數據安全,從新技術的融合創新再到今年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徑的整體思考,他已經連續四年提出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議。目前,雖然國內各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各有優勢,但仍難形成合力,為了加快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今年兩會,周雲傑建議:以工信部推薦的十大「雙跨」平臺為依託,鼓勵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參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共同探索世界領先並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之路。
  • 政治關鍵詞·議程|兩會議程是怎麼確定的?為啥要開記者會?
    澎湃新聞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旨在通過解釋新聞與生活中的政治關鍵詞,普及政治學常識。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章法,方能在規定期限內取得預期成效。「兩會」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舉行自然也是有章法、有遵循的。這就需要會議議程,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會議的議事程序,二是列入會議的各項議題。
  • 如何深入學習貫徹2019年兩會精神?教育部這樣落實 | 兩會@教育
    會議重點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精神特別是有關教育的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有關教育內容,兩會代表委員對教育的意見建議等,並對深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作了全面部署。大會具體內容有哪些?
  • 2020年兩會關鍵詞有哪些?全國兩會關鍵詞及解讀
    李克強總理曾在兩會前最後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說,「聽起來,『保』好像是一個相對消極的說法,但其實不然。『六保』針對的都是當前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難挑戰的積極舉措。」  今年報告強調,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