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時,都會出現這樣一個詞,叫做「共商國是」。有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個詞錯了吧,代表委員們聚在一起應該是「共商國事」才對啊。可細細一想錯字又不太可能,畢竟兩會這麼嚴肅的事情,不可能出現錯別字。於是小編查閱了一下資料。
「共商國是」一詞源出於西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二》:楚莊王問於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孫叔敖曰:「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也。臣恐王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獨在君乎?亦在臣乎?」孫叔敖曰:「國君驕士曰:『士非我無逌富貴。』士驕君曰:『國非士無逌安強。』人君或失國而不悟,士或至饑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國是無逌定矣。夏桀殷紂,不定國是,而以合其取捨者為是,以不合其取捨者為非,故致亡而不知。」莊王曰:「善哉!願相國與諸侯士大夫共定國是,寡人豈敢以褊國驕士民哉!」
「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所以共商國是一詞正好符合兩會的特點,全國的代表委員聚在一起商定國家大事,但並不具體,多作為書面語。
而「國事」一詞範圍要比「國是」大得多,除了有上面所說「國是」的意思外,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而且無論國內和國際都適用,比如「國事訪問」,是比較具體的指稱。
兩會是全國的人大代表委員聚在一起,商定國家大事,並代表人民提出和反映問題的,所以是共商國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