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啥意思?「推薦閱讀」

2021-02-08 陝西法制網

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01

母在不慶生

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母親在世之時,孩子不應該慶祝生日。為什麼古人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呢?

其實古人說的「慶生」並非指過生日,而是指「過壽」。

按照古代禮制規定,幼兒、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過壽的,人只有過了50歲,過生日才能稱為過壽。

按照《周禮》記載:六十為下壽,八十為中壽,一百歲則為上壽。

而且就算年過50,但家中父母尚在,最好也不要做壽,因為「尊親在不敢言老」,這體現了對老人的一種尊敬和孝心。

那為何古人還要特意強調:「母在不慶生」呢?這主要是因為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女人生孩子出現意外的機率非常高。

所以孩子生日那天,對於分娩的母親來說也是最危險,最痛苦的一天。

中國人最講究孝道,特別是母親的十月懷胎,以及一朝分娩的辛苦和艱難,應該值得每一位子女銘記。

最懂感恩的人,自然不會在母親最痛苦的一天,來慶祝自己的生辰,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

除了告誡子女要懂感恩,這句話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那就是告誡子女:

有機會還是要多孝敬父母,不要只顧著自己過生日,而忘記了母親的壽誕,趁著老人還健在常回家看看。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要等到那時再後悔。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在外與朋友大辦生日宴,卻總是記不起母親的生日,只留老人在家苦苦期盼。

作為兒女,今後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讓他們能夠度過一個兒孫繞膝的安樂晚年。

02

父在不留須

對於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中國,男人成年之後都會蓄鬚,只有極少數人不留鬍鬚(例如太監)。

而且儒家思想告誡世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在古代,鬍子是美男子的標配,《漢書》中描寫劉邦的容貌寫道:「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著名的美男子霍光則:「白皙,疏眉目,美須髯。」

還有武聖關公,人稱美髯公,鬍鬚長達兩尺。

很顯然,古代人在成年之後就會蓄鬚,那這句「父在不留須」的俗語,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還要從辛亥革命說起,1911年,革命黨人在武漢發動起義,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

為了改變國人封建落後的思想,革命黨廢除了儒家中很多糟粕思想,比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鼓勵男子割辮、剃鬚。

後來還形成了一種風俗,父母都在世,不留須,父親去世,留上唇鬍鬚,母親去世,留下巴鬍鬚,雙親都故去,才會上下一起蓄鬚。

現在能夠看到魯迅先生的照片,幾乎都留有上唇鬍鬚,這就是他為了紀念去世的父親而留的。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皮膚白淨的「小鮮肉」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很多男人早已不再蓄鬚。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潤雨無聲的,他們不會真正在乎子女為不為自己過壽,蓄不蓄鬚。

他們為子女的奉獻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

古代有二十四孝,有孝子割肉奉母,現代的年輕人也應該秉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孝道繼續發揚光大,經常回家看看父母。

父母期盼的只是闔家團圓,兒孫繞膝,不論有錢沒錢,只要全家人歡樂幸福就好!

來源:幹部閱讀

相關焦點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啥意思?
    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 按照現代漢語的規定,俗語包括:民間諺語、歇後語、口頭常用語等等。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什麼意思?
    來源:哲學閱讀(ID:zxyd22)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母親在世之時,孩子不應該慶祝生日。為什麼古人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呢?其實古人說的「慶生」並非指過生日,而是指「過壽」。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古人常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啥意思?
    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按照現代漢語的規定,俗語包括:民間諺語、歇後語、口頭常用語等等。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 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及「聽人勸,吃飽飯」,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誡人們,要重視從老祖宗那裡口口相傳來的俗語、諺語等等。比如說,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為何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呢?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你都做到了嗎?
    而有一些俗語,也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因為有的俗語背後的文化內涵是在講人性,而人性是不會改變的,所以俗語文化自然也就歷久彌堅。有這樣一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是古人留下的金玉良言,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有此一說呢?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母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了,而父親還健在最好不要留鬍子。那為何這樣說呢?有什麼道理呢?相信這句「兒的生日,母的難日」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孩子過生日這一天也正是母親最辛苦的一天,建議母親還在世的時候,當自己過生日時,應該陪在母親的身旁一起度過這麼有意義的一天。但是很多年輕人,他們從小已經習慣受到父母的寵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對自己父母的關心幾乎忽略不計。
  • 為什麼老人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要教給你的下一代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簡單,也最容易忽略的一種傳統文化便是俗語。俗語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每一句的俗語,都是滿滿的智慧和經驗!就比如說這一句「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為什麼要如此說呢?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什麼意思?子女該看看
    導讀: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什麼意思?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就和大家說一句跟「孝」有關的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面意思是只要母親在世就不可過生日,父親在世也不可留鬍鬚,事情真是如此膚淺嗎?首先,關於「母在不慶生」,老話常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全國各地都有慶祝生日的習俗。可是大家都知道,母親生孩子,那就是在鬼門關走一遭。
  • 年輕人留意「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話,不是沒道理
    在以前的農村,有非常多的俗語,流傳了下來,雖然它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話糙理不糙啊,雖然這些俗語不像文言文那樣有文雅,但是這些所以它代表著的就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勞動人民,他們在以前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那些智慧結晶,這些智慧結晶咱們往往不能忽視,以前你們應該有聽說過一些俗語吧,所以從老祖宗那裡那邊祖祖輩輩傳下來,那勢必是有用的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啥道理?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懂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雖然跟父母住得很近,但是每一次去看他們,都覺得他們又老了許多,重陽節剛過,還是想跟大家談談「孝道」的問題。這句俗語放在現在可能有很多人都沒聽過,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說母親在的時候,不要慶祝生日,父親在的時候,不要留鬍子。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何意?古人孝道令人感動!
    雖三大教派的精髓有所差異,但其傳達的思想,卻成就了不一樣的中華民族。其中儒家主張的「仁、義、禮、智、孝」中的孝道,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影響可謂之深刻,千百年來人們對孝道十分之看重,作為學徒自然應該尊師重道,作為子女自然要孝順父母。正如民俗文化當中這樣的一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講述的是作為子女所盡孝道的一種體現。那麼這句俗語是何意?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我們常說,如果一個人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願意去贍養,那這種人誰還願意去和他接觸,他身邊怎麼可能會有貼心的人呢?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結婚生子,父母是最辛苦的一個,也是付出最多的。在農村有一句這樣的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家的話有沒有什麼道理?
  •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什麼含義,這是為什麼?
    本期要帶給大家的俗語是「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句話聽著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母在不慶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母親在世時,孩子不要為自己過生日,這是因為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是母親的受難日,雖然對母親而言,孩子們是上天送給她的禮物,但是十月懷胎,中間經歷的困難是沒有辦法一一列舉的。其實,這個不過生也只是個表面意思,並不是真的不過生日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他們的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順。
  •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做子女的,要感恩父母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教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感恩父母。
  • 「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傳統的俗語,也是對傳統禮儀中「孝」的引申內容。行「孝」不是口頭說說,要付之行動,這兩句就是民間所倡導的行動之一。但含義不全是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是,母親在世的時候,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父親還在的時候,不要留鬍鬚。這兩句俗語,有更深的含義:●「母在不慶生」是對母親在這一日所受的苦難的敬重。不是說要忘記自己的生日。
  • 老古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年輕人要記得感恩
    但是如果一個人膽敢對自己的父母長輩不敬,那麼就會被判處「凌遲」之刑,對父母施加拳腳的罪過,比謀反大罪還要嚴重,這也是古代中國特有的一種形式了。正是因為對孝道的重視,我們才能夠在很多的民間俗語中找到關於一個人孝順的要求,也能夠從老祖宗的勸勉中對千年來孝道的傳承做一次深入的窺看。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祖宗的良言,每一句都需要牢記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或許你覺得這句話言過於實,但是當你理解其中的深層次含義的時候,相信你會有另一番感受。俗語的特點是通俗易懂,這句俗語也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母親在的時候是不能慶祝生日的,父親在的時候是不能留鬍鬚的,很多年輕人一定覺得我說的不對,那我們繼續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說的: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呢,老農說有道理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很多俗語老話,對於父母在世的時候,兒女們也是要講究和做法,才能體現出對於父母的尊敬,不論兒女有多大,在自己父母的面前,永遠都是孩子,那麼這句: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母在不過壽,父在不留須?現實卻沒幾個人當真?有你麼
    就像是一些農村俗語,一些說起來朗朗上口,一切卻被人們遺忘。今天,筆者跟大家聊的便是一個被大眾幾乎忘掉了的俗語:「母在不過壽,父在不留須」。雖然這句俗語蘊含著老一輩人的智慧,可實際生活中,卻是截然相反,就算是有一部分人知道這個俗語,也並不當真,原因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