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青青,野花綻放
一條木棧道通向草原深處
日落時分,白色的蒙古包披上霞光
蟲鳴鳥飛,一群馬兒奔跑撒歡……
這裡是敕勒川草原
敕勒川草原位於城區東北處
是距離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
也有人稱她為青城的「後花園」
如今已成為集草原保護、草原修復、草原文化於一體
融合觀光、休閒、生態研學、
體育運動、會議慶典等多種功能的自然生態草原旅遊景區
在這片壯闊的草原上
呼和浩特的生態環境不斷好轉
經濟發展也開啟了新徵程
馬背民族的文化底蘊越來越深厚
無論是一棵草的成長
還是一杯奶的能量
亦或是一匹馬的宏願
都是首府經濟、生態、文化的「特寫」
呼和浩特正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
不斷奔湧向前......
一棵草的成長
白二爺沙壩的荒漠變綠洲
大青山前坡建設讓呼和浩特山川秀美
擁有生態修復科技的蒙草蒙樹
公園綠地不斷增多
呼和浩特生態環境不斷好轉
這都離不開一顆顆小草的貢獻
一棵草的價值遠不止此
它還餵飽了牛羊
將內蒙古的乳業品牌打向世界
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
一顆小草悄悄探出了頭
看著現在和林格爾縣白二爺沙壩綠意蔥蘢的林子
任誰都不敢相信38年前
這裡竟是黃沙漫漫、沙進人退的「魔鬼大三角」
從1982年起,一代又一代的白二爺沙壩人
就披星戴月、戰天鬥地用他們的青春芳華築夢綠色沙壩
一顆草的生長
不僅需要一代又一代樂觀、向上、勤勞、責任心強的治沙隊員
還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
在蒙草蒙樹公司的基地裡
各種各樣有防風固沙作用的植物排列在樣本冊中
栽種在模擬的沙地中
這是在科學技術的支持和實踐摸索出的經驗結合濃縮的版圖
無數人為了一顆草的順利生長付出了許多的努力
而草也以感恩之心回饋給人類
清晨醒來,萬物甦醒
青城的街道、公園放眼望去
讓人心曠神怡
大青山前坡滿是翠綠
動植物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環城水系讓青城更加宜居
生態逐漸成為呼和浩特最大公約數
一顆草的出生和成長讓我們欣喜
一顆草的感恩讓呼和浩特藍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
一杯奶的能量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清晨,萬物復甦時
呼和浩特的經濟發展也開啟了新徵程
為了保證每一滴牛奶的高品質
蒙牛、伊利通過數位化、智能化的全產業鏈管控技術
打造從牧場到餐桌
從一棵牧草到一杯牛奶的品質管控嚴苛標準
成為乳品行業的領頭羊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
伊利、蒙牛也展現出自己的社會責任
伊利的學生奶計劃助力200個城市的萬所小學
蒙牛「產業扶貧+營養扶貧+定點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
及「富民興藏」的扶貧舉措
讓城市充滿著溫暖與充實
為了生產出一杯杯更優質的牛奶
如今擁有乳製品國際前沿技術力量
人才的呼和浩特
在不斷發展本地特色產業的同時
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科研技術上下盡苦心
而呼和浩特
鼓勵大中小企業發展,留住人才
在政策上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優惠
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才之士來到呼和浩特安家置業
清晨出現在餐桌的這一杯奶
不僅讓青城市民的身強體壯
也讓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好
一匹馬的宏願
呼和浩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
馬產業興旺、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
馬體育、馬科學基礎雄厚
2019年7月12日在呼和浩特召開的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上項目比賽
不僅展示出呼和浩特舉辦高規格馬術賽事
完善的基礎實施和豐富經驗
更將馬文化、馬產業的發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19年11月29日
在呼和浩特召開的世界馬文化論壇上
來自30多個國家馬業權威機構的行業領袖與相關產業精英們
以「中國馬文化與世界馬文明」為主題
對話歷史、對話文明、對話未來、對話世界
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
呼和浩特博物館
又稱白馬博物館
在這裡,可以找到這個馬背上民族的成長經歷
厚重的文化底蘊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門樓上的那匹馬兒標誌著呼和浩特人對馬的崇敬
蒙古馬精神更是引領我們吃苦耐勞、一往無前
馬文化已經深入到了呼和浩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呼和浩特的大召
各類具有馬文化、馬元素的小店鱗次櫛比
在這裡,民族服飾、蒙鑲、皮畫、蒙紋等
各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樂器、文創產品應有盡有
這無不體現著馬背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曾經,這首《敕勒歌》描繪的北方壯美草原上,草長鶯飛、牛羊成群,遊牧民族用最鮮美的奶食歡迎著遠方的客人。如今,一棵草成了綠色產業,一杯奶變身為乳品製造業,以蒙古馬精神為內涵的馬產業和馬文化正在成為呼和浩特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金山銀山我們不要,呼和浩特正是以蒙古馬精神為指引,用「一匹馬」的精神堅守住了「一棵草」的綠水青山,才能發展出「一杯奶」的金山銀山。新時代的呼和浩特,將繼續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
美麗的敕勒川草原
正張開懷抱等待著八方的客人
讓我們共同來為呼和浩特的未來
共謀發展、合作共贏、建言獻策
歡迎來到敕勒川草原
歡迎來到我的家鄉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