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機構門口前來面試的大學生
不限專業,沒有工作經驗要求,只要參加培訓就能介紹工作拿到高薪。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是真的有?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21歲的成都大三學生李毅(化名)也提前加入了找工作的大潮。不曾想工作沒找到,卻稀裡糊塗辦理了「培訓貸」,欠下萬元貸款,而想要終止貸款也並不容易。
事實上,類似情況並非個例。律師指出,這種以招聘為由,讓求職者辦理貸款繳納培訓費的行為確實存在一定欺騙性,也提醒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注意防範,避免上當受騙。
求職誤入培訓機構 大學生欠下萬元貸款
李毅接到面試通知
李毅目前讀大三,學習工程造價的他並不滿意現在的專業,而是想當一名程式設計師。今年4月,他在網上發布了求職簡歷,不久便接到成都一家信息技術公司打來的電話。
「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技術開發,面試官說只要是感興趣,零基礎也可以學。」李毅告訴記者,自己並沒有向該公司投過簡歷,但卻接到了招聘電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4月20日,他到該公司參加了面試。
面試官先是詢問李毅畢業院校等基本信息,並告訴他只要通過面試,接受3-4個月培訓後,公司便可推薦到相關企業工作,每月至少能拿到4000-5000元工資。期間,需繳納18800元培訓費。
「培訓費先由公司墊付,學員半年後開始還款,一共還18個月。培訓前3個月,公司還給學員提供4000元生活保障。」李毅一開始還有所猶豫,萬一學完還是找不到工作怎麼辦。但禁不住對方一再勸說,幾天後,他便順利通過複試並與該公司籤約。
隨後,李毅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下載了手機app「找我學」,並錄入了個人身份信息。「當時只是說以後還款要用到這個軟體,直到收到還款信息,我才知道是辦理了網貸。」
參加培訓十多天之後,李毅因為各種原因不想繼續在這家公司學習,但工作人員卻告訴他,申請退款要等15天,同時還要繳納一定的違約金。反覆溝通不成,李毅家人也找到該公司討要說法,最後補繳了培訓費和違約金共計3000元,才解除該項貸款。
機構說法:提前告知學員 貸款並非被迫辦理
記者在一招聘網站查詢到,該公司發布了數十個招聘信息,招收遊戲開發、網頁製作學徒,開出的薪資從3000-6000元不等。隨後記者來到了位於成華區的這家公司,經過前臺沿著走廊往裡走,只見四五個「實訓教室」裡都坐滿了人。
一工作人員介紹,就算是完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也可以參加培訓並推薦工作,前期不需要繳納培訓費,從工作後第7個月開始還款。公司會協助辦理一個分期貸款,每月1100多元,分18個月還完貸款。貸款確實存在利息,一共大概2000元。
公司負責人王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公司業務主要是技術研發和培訓兩個方向,培訓期間會讓學員參與實際的研發項目。培訓後會推薦工作,崗位和薪資高低視個人情況而定,一般保底月薪3000元,目前已推薦就業者普遍能拿到4000元左右。
同時,他也否認了繳納培訓費必須要辦理分期貸的說法。「可以一次性交付培訓費,也可以貸款。我們也跟員工強調不能對求職者進行誘導,這些都會在合同裡寫明。」
但李毅告訴記者,他並未拿到這份合同,合同是否寫明這些內容也記不太清了。「公司說合同要拿到總部籤字,一個星期之後給我們,但直到培訓結束也沒看到。」
事實上,上述情況並非個例。記者發現,在一網絡論壇上就有一位網友提到,自己培訓java兩年,在成都找工作的2個月裡,接到的面試電話大部分都是培訓機構,並列出了數十家面試過的培訓機構公司名單。上述王先生也承認,不只是在成都,類似這樣培訓再推薦工作的形式在全國都非常普遍。
律師說法:招聘-培訓-貸款模式存在一定欺騙性
成都網友也遇到類似情況
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逢逢認為,這種以招聘為由,以推薦高薪工作為誘餌,讓求職者繳納高額培訓費的行為確實存在一定欺騙性,而讓求職者通過分期貸形式繳納培訓費,則實屬以招聘為形式、以騙取培訓費和放貸業務收取相關費用為目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如果涉及金額較大、危害後果嚴重的話則可能構成詐騙等違法行為。
「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涉世未深,對招聘單位實際情況沒有充分了解,一旦受騙,還不了貸款,個人徵信、未來前途等都會受到影響。」陳律師說,這種連環欺騙行為對社會危害性是不可忽視的,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大學生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可以選擇報警或向有關部門反映。
如今畢業季臨近,許多大學生都面臨找工作的問題。同時網警小編也提醒大家: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核實招聘機構資質,判斷招聘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有疑惑應及時向有關勞動部門諮詢了解,避免上當受騙。
我們是榆林市公安局網警巡查執法帳號,如果您發現網上有害信息或違法犯罪線索,請前往www.cyberpolice.cn填寫詳細舉報信息或向我們舉報。浩瀚的網際網路,願你我攜手,共創網絡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