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賞析】印象派之父-畢沙羅

2020-12-25 騰訊網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

畢沙羅(Pissarro)被稱為「印象派之父」,出生於聖託馬斯州的夏洛特阿馬利亞,於1903年11月13日在法國巴黎去世。他成熟的作品表現出對農民和工人的同情,有時也證明了他的激進政治傾向。他是保羅塞尚(Paul Cezanne)和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的導師,他的榜樣啟發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包括加利福尼亞印象派畫家露西·培根(Lucy Bacon)。

卡米爾·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一生中很少出售他的畫作。到2005年,他的一些作品的售價在2-4百萬美元之間。

|蒙馬特大街

畢沙羅進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畫法對他的幹擾,表現出一個充滿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畫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氣魄,後期主要描繪繁華的城市和街道建築,多取俯視角度。他晚年更多是從樓上居室俯視描繪街景。這幅《蒙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這是一幅蒙馬特大街的全景圖,街道兩側盡收畫面,人群流動,車水馬龍,由於視角寬廣,樓房林立,車馬人流很小,只能憑感覺用粗筆點畫出來,然而顯得特別生動,加之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仿佛在畫中移動,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它預示了20世紀未來派畫家所熱衷描繪的景象--現代都市快速運動節奏。在這幅畫上,構圖宏偉,街景莊嚴而有氣派;色彩豐富柔和,在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渡,形成一種細緻而變化豐富的灰調子,但卻很明亮,它顯示著光的飽滿,其筆觸均勻而不失活潑變化,粗獷與細緻融為一體,表現出畢沙羅特有的藝術風格。

|村落·冬天的印象

在這幅《村落·冬天的印象》中,畢沙羅嘗試運用塞尚式的較為闊大、穩重、堅實的筆觸代替他原有細碎的筆觸,其色彩也有類似塞尚式的單純冷暖過渡,色塊鋪墊得厚實,富有平面感,畫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個畫面比塞尚活潑且含溫情。

|洛德希普林恩火車站

25歲的畢沙羅在萬國博覽會上,一下被巴比松畫派的柯羅風景畫吸引住了,這決定了他終生走風景寫生的藝術道路。他後來曾專程拜訪過柯羅,並得到柯羅的指點和教導。60年代中期,畢沙羅是以科羅的學生自居參加沙龍畫展,直到70年代他的畫風還受著科羅風格的影響。在這幅作品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運用柯羅的表現手法創作。在這幅作品裡柯羅式的單純清新的藍綠色調和樸素優雅、帶有古典韻味的幽靜氣氛顯而易見,畫法沉穩,雖有柯羅影響,但仍然是畢沙羅的。

| 埃爾米塔日的坡地

畫面所表現的力量首先來自層次鮮明的構圖,作者有意在建築物的整體和樹木之間造成強烈對比,同時也源於色彩之間隱隱約約的和諧。綠色和藍色、灰色和米黃色,甚至是煙囪管道的紅色都被置於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無用的光澤。在右邊的厚實房屋上面,樹木勾勒出詩一般的圖案。畢沙羅擅長的這種曲折的筆法使畫面顯得勃勃生機,增加對角線的實際效果。人們的目光會自然投向畫的上部——馬圖蘭城堡。

|菜園和花樹·蓬特瓦茲的春天

他運用細小的筆觸點畫造型,色彩的配置過渡非常微妙、豐富、沉穩與厚實,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畢沙羅畫法。這種畫法和後來的修拉點彩派畫法有相似之處,但內在氣質不同。這幅畫給人以輕鬆、愉快、充滿生機之感,畫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歡暢的筆觸讚美春天誘人的景色。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畢沙羅向柯羅學習,決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種特有的靈敏悟性,把柯羅的畫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練技巧和瀟灑格調之中,以極其自然的形態出現在畫面上。我們從這一幅《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羅影子,但更多的是畢沙羅自己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柔和深遠的雲天,給人的時空和色彩的感覺妙極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能喚起每個人如同身臨其境的回憶。

相關焦點

  • 畢沙羅:印象派的中流砥柱,始終堅守如一,只為畫出最美的事物!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1903年),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當藝術界對印象派議論紛紛,只有印象派大師中他自始至終都是最堅定的那一個,他總在不懈是籌備辦展和積極參展的路上,最終使得這個畫派被廣泛接受。
  • 畢沙羅的樹林,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新印象派點彩畫法
    畢沙羅《樹林》新印象派的點彩畫法,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它分成兩種,一種是修拉自己的畫法,另一種是其他印象派畫家的畫法。其他印象派畫家,比如梵谷,比如畢沙羅,他們繪畫的流程就不若修拉如此的繁瑣了。就隨性這一印象派畫家的特性而言,修拉是最不像印象派畫家的畫家。不同於修拉的真點彩,其他畫家在用所謂的點彩技法,他們是更為隨意更為輕鬆的。如何區分印象派畫家在繪畫中究竟是用的點彩畫法還是常規的印象派畫法?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
    毫無疑問巴黎是那一時期的藝術中心,而法國印象派則是那時的主流。首先看到的是法國畫家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的《一隻中國花瓶裡的菊花》。畢沙羅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中年齡最長的一位,被藝術史學家稱為「印象派畫家中的院長」。按說印象派畫家們大都更喜歡在室外畫風景,所以這也是畢沙羅作品中比較少見的室內靜物畫。
  • 塞尚大為尊敬畫家Camille Pissarro簡歷和作品賞析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巨蟹座)畢沙羅是一位較不被大眾所知的法國印象派畫家,然而卻是塞尚所大為尊敬的一位畫家。畢沙羅的畫乍看之下非常平凡,沒有梵谷的熱情與憂鬱,也沒有高更的陽光和原始,但看久了能夠漸漸看出來畢沙羅在沉默之中的特色。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中)
    很多人馬奈( Manet)、莫奈(Monet)傻傻分不清楚,究竟誰才是「印象主義之父」?他們的英文名字拼音也只差了一個字母。1863年,落選者沙龍中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請大家自行搜索,裸體畫不讓貼)一畫引起轟動。
  • 印象派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創作手法和風格 強調「描繪主觀印象」
    而印象派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創作手法和風格 強調「描繪主觀印象」 此後,畫家不再拘泥於畫得像或者畫得美 西方藝術流派開始百花爭鳴 誕生了很多在印象派出現之前基本很難得到世人認同的作品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下)
    保羅·塞尚,後期印象派的主將,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是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喜歡將所畫的事物抽象成為拼接的幾何形狀,對於現代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印象。描繪現實對塞尚來說已經不是主要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努力揭露「除去現實之外的東西。」
  • 百位世界繪畫藝術大師之法國印象派畫家亨瑞.塞蒂納
    在似像不像中,尋找到平衡的亨瑞·塞蒂納 Henri Le Sidaner,運用圓點繪畫方法作畫,欣賞其作品很是有減壓的作品,以下推薦其高清電子圖片:亨瑞·塞蒂納 Henri Le Sidaner(1862-1939)法國印象派畫家。1862年8月7日出生於法國模里西斯路易港,1870年全家遷往法國敦刻爾克,之後在亞歷山大卡巴內爾的愛科爾美術學院學習。
  • 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萬人迷」!
    小編作為半個文青,今天要更加徹底地、堅決地文藝一把,跟大家說說印象派的全民偶像愛德華·馬奈,原因嘛,是因為小編在翻自家拍品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張與馬奈某幅美女畫神似的油畫——話不多說,大家先來滿足好奇心,看看印象派之父愛德華·馬奈的名畫《貝爾特·莫裡索》和小編淘出來的神似之作!馬奈作(一):
  • 【名畫賞析】東北民俗-剪紙
    【名畫賞析】東北民俗-剪紙
  • 天蠍座的法國印象派創始人莫奈Claude Monet簡歷以及作品賞析
    ,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有他的推廣。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成功的人,儘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
  • 給印象派起名的評論家,當初這樣罵他們,讓莫奈氣得摔杯子!
    他們正是當時最新潮的藝術家,這裡有莫奈、莫奈、塞尚等等我們已經熟知的、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畫家們。他們正在盤算著一件一旦開始就無法後退的事,他們想趕在官方沙龍之前舉辦屬於他們這個團體的畫展。他們每個人的作品在之前被沙龍拒絕、遭受評論界的無情嘲諷,拿自己的藝術生涯,放手一搏。
  • 名畫賞析-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
    唐基老爹是當時蒙馬特的小畫具商,他的性格親切而溫和,對於未成名的畫家時加關照,他的店時常成為印象派畫家停留的所在,包括畢沙羅、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裡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內也懸掛了梵谷的畫。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嘉舍醫師的畫像(第二版本) 荷蘭 梵谷 油畫 奧塞美術館藏 1890《嘉舍醫師的畫像》是荷蘭後期印象派畫家文森特
  • 印象派畫法真正集大成,發揚光大的是莫奈
    莫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西洋畫家,印象派的創始人雖然首推馬奈,但真正集大成,發揚光大的是莫奈。夏天到了,姥爺和我商議下周畫畫荷花,我們順便談論了印象派擅畫睡蓮的畫家莫奈。中國畫不同於西方油畫,但是我們如果能夠多了解西方藝術史,以後再去歐洲的時候就會對文化多一分了解與關注。
  • 貝爾特.莫裡索人物肖像名畫《芭蕾舞女演員》賞析
    芭蕾舞女演員/穿舞會禮服的年輕女孩貝爾特·莫裡索創作時間:1879年71×54cm作品材質:布面油畫收藏現狀:巴黎奧賽博物館作品介紹在1880年時,貝爾特·莫裡索畫了10幅油畫、4幅水彩畫和1幀扇面畫,參加印象派舉行的畫展
  • 法國「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P.Gauguin簡介與賞析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他也到過法國南部的阿爾,與梵谷共同生活兩個月,但卻導致梵谷割耳的悲劇。
  • 湘博推出年度藝術大展 「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500年」
    莫奈的印象派畫作是否透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境呢?戈雅、凡·戴克、特納、柯羅、畢沙羅、雷諾瓦、高更……大師雲集,只為與您共賞!「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這場精心烹調500年的藝術大餐,在這明朗夏日裡,邀您共赴湘博,共享一場清涼的藝術盛宴!
  • 歐洲史:19世紀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二)
    莫奈也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幾乎一直堅持在戶外作畫,其技法最能代表印象派的特點。畢沙羅早年曾跟隨柯羅學畫,後來與莫奈一起從事過「光與色的實驗」,他一生忠實於印象派的繪畫原則,並且是惟一從頭至尾參加了8次印象派畫展的畫家。其作品大多描繪農村和城市景色,如《推獨輪車的農婦》、《收穫蘋果》、《巴黎歌劇院大街》、《巴黎法蘭西劇院廣場》、《盧昂大橋》等。
  • 莫奈的《陽光下的丁香》,是俄國收藏家的第一件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1890年他接過了家族的紡織事業,1897年他來到巴黎,他的朋友把他帶到保羅丟朗-呂厄的畫廊,在那裡正在舉行印象派作品的展覽。他一下子被莫奈的作品所吸引,當即就購買了《陽光下的丁香》。這是俄國收藏家購藏的第一件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也翻開了俄國藝術品收藏史新的一頁。
  • 盤點印象派中隱秘的傑作
    看慣了凝固的名畫,換種方式聽聽「畫中人」的吐槽日常是不是也蠻有趣?比如這幅《德加和伊瓦李斯特·德瓦萊何納》,它是畫家德加本人和朋友的畫像。大概我們在看見畫作名字的時候,都會自動忽略德加,而對他的朋友伊瓦李斯特·德瓦萊何納那又長又拗口的名字印象深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