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打「V」手勢想誇外國小朋友 不料惹惱老外客人挨打還丟了工作...

2020-12-25 搜狐網

  29歲的小於最近從江西老家來到南京,應聘到一家外貿公司做駕駛員。可沒想到,上崗才三天就在一次接待西班牙客人時鬧出了誤會,不僅挨了外國人一拳,還被老闆給炒了魷魚。

  是什麼引發了誤會?原來小於朝西班牙人多次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了個「V」手勢,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在西班牙人看來是侮辱人的意思。 通訊員 宋宇 揚子晚報記者 賈曉寧

  事出有因:小夥不懂外語卻喜歡與老外交流

  小於來到南京這家外貿公司工作,但是不懂外語,看到同事們和來談業務的外國友人用外語交流,小於非常羨慕,也嘗試著與自己服務的外國友人溝通。語言不通,小於就喜歡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連蒙帶猜與人交流。看著小於經常和外國人比劃,單位同事取笑他,給他起了個外號「業餘華僑」。

  試用期上崗後的第三天,公司又來了客人,一對西班牙夫婦帶著他們的兒子。他們是應公司邀請,專程為洽談一筆業務來寧進行考察的,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精心招待一番後,委派翻譯帶著一家三口在南京轉轉,小於做司機全程陪同。按說這樣的活動,小於安心開車就可以了,但是小於看到外國人,總想跟人家聊聊。

  話說到了總統府,機會來了。那位西班牙先生對於民國、太平天國的遺蹟很感興趣,拉著翻譯不停詢問,兩個人一路走進了總統府。但是西班牙太太和孩子覺得南京天氣太熱,對於這處景點也沒什麼興趣,就回到麵包車上吹空調。小於看到這母子倆回來,就湊上前去跟他們交流起來。

  弄巧成拙:交流中連打V手勢,惹惱西班牙客人

  小於熱情地拿出南京市旅遊地圖給母子倆看,並指著南京的幾處風景名勝,豎起自己大拇指,告訴母子倆這些地方好玩。而小孩之前來過南京,看到小於手指的風景區,連連表示OK。看著小朋友對於自己的意思有了回應,小於很開心,伸出兩根手指做出「V」字勝利的樣子,意思誇小朋友見識多了不起。

  小於沒注意到,他打出的「V」字手勢,是手掌心向內。小於壓根沒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手勢犯了大忌,因為在西班牙等一些國家做這個手勢,掌心要向外,表示勝利;如果掌心向內,是侮辱人的意思。

  就在小於不停和母子倆伸出兩根手指的時候,先生和翻譯一起回來了,看到小於向自己的妻兒伸兩根手指,馬上露出不悅的神色,但沒有發作。一行人又一起去遊覽夫子廟。在夫子廟遊玩時,小朋友看到景色優美,開始歡呼起來。為了逗孩子高興,小於再一次伸出了兩根手指,嘴裡還開心地喊著「耶」。這次,孩子他爸受不了了,他喝罵小於,搞得翻譯很尷尬。

  代價沉重:挨了老外一拳,最後還丟了工作

  小於雖然聽不懂外語,也能看出對方不是善意。情況隨後突變,西班牙人上來重重打了小於一拳。在翻譯的勸解下,小於沒有還手。西班牙人最後打的回公司後憤然離去,這筆業務也沒有談成。

  公司領導得知情況後,氣憤不已,立即宣布小於試用期內嚴重違紀,立即開除,一分錢也沒有。萬分委屈的小於跑到新街口商圈調委會求援,因為他無數次看到老外擺這個手勢,只是沒有注意手心該朝哪個方向,怎麼就變成嚴重違紀了?

  調解員請來公司負責人,公司負責人告訴調解員,小於自己無知,證明他不適合做這份工作。公司一筆大業務沒有談成,沒有找小於賠償公司的損失就算不錯了,解聘決定不會更改。

  經過調解員再三努力,公司最後只同意支付300元,就算是小於工作三天的試用期工資,雙方不再追究。可憐的小於,因為用錯的一個手勢,把本來很好的工作給丟了。調解員只能勸小於想開點,如果想做外貿工作,外國的風俗習慣要搞清楚,下次不要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了。

  【新聞延伸】

  對外國人,有些手勢不可亂用

  手勢是人類語言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間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體之間,手勢等形體語言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在講話和交際時如果隨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體語言往往會產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後果。哪些手勢容易引起誤會呢?記住下面這張圖表吧(左邊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意思,右邊是在他國的寓意)。

  手勢大事件 「豎大拇指」引舉國譴責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國的新一屆議會召開期間立法者憤怒地譴責航運部長阿布杜·羅布作出的一個手勢,「這是對整個國家的侮辱。」

  究竟羅布做了什麼動作而引起如此強烈的憤怒呢?據說他涉嫌做出「豎起大拇指」的手勢。在美國這個手勢意味著「進展順利」,在中國很多人用這一手勢表示「真棒」,但在孟加拉國它對人是一種侮辱。

  尼克森「OK」惹來不滿

  拇指尖和食指尖對接構成圓形、其餘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勢在美國一般表示「OK」即「完全可以/好極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國家它是一種不敬的行為。據報導,理察·尼克森擔任美國副總統期間曾經用雙手同時作出這種手勢向鄰近的拉美國家的人們致意,其後果可想而知。

  注意其他肢體語言 搭便車手勢可能遭咒罵

  豎大拇指餘指握拳朝上,大拇指則朝向身體右方這幾乎成了世界語:搭便車,有些更細心的搭便車者若再用左手執一張上書欲前往地名之紙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開口就能知道搭車者的目的地。

  但是在希臘,此種手勢卻如其它國家的豎中指手勢一般,所以在希臘搭便車時,就必須換成另一種手勢了,不然要遭咒罵的。

  搖頭也可能表示贊成

  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以點頭方式表示。但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則以搖頭表示肯定,也就是一面搖頭,一面面露微笑表示贊成、肯定之意,有些人只是以斜著抬頭方式表示倒還算好,有些人則真是口中一面頻稱「你是對的,說得好!」但卻一面不斷地搖頭,常令對方搞不清楚其真正的意思,滿腹懷疑。 本報綜合

news.sohu.com false 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3-07/06/content_85840.htm?div=-1 report 4004 29歲的小於最近從江西老家來到南京,應聘到一家外貿公司做駕駛員。可沒想到,上崗才三天就在一次接待西班牙客人時鬧出了誤會,不僅挨了外國人一拳,還被老闆給炒了魷魚。

相關焦點

  • 外貿職場見外國客人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國際貿易業務員,接外國人的訂單,收外國人的錢,這就意味著能夠接觸到各個國家的商人,在和他們的交往過程中,除了尊重客人地區性或者民族性的風俗習慣外,在正式面對面與客人會談之前,業務員還需要做哪些全球通用的準備工作呢?
  • 外國帥小哥想看戲劇不懂買票,60歲奶奶教小夥飆英語驚呆路人
    10月26日,烏鎮戲劇節上,一位中國奶奶和一位外國小夥對話。老奶奶自信飛揚,口語流利,小夥表則時不時地點頭,表情豐富。這對「跨國老少組合」引起了遊客們的圍觀。原來,這位來自杭州的孫奶奶在為外國小哥講解手機購票時大秀英文,路人紛紛圍觀。
  • 「V」字手勢怎麼來的? v字手勢的起源
    「V」字手勢怎麼來的? v字手勢的起源時間:2016-09-21 13:02   來源:《看歷史》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V字手勢怎麼來的? v字手勢的起源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人總喜歡把食指與中指分開,形成一個V形,來擺姿勢照相等,用以表達高興和勝利之意。
  • ...春運 民警 誤機 外國留學生 廊橋 航班 飛機 登機牌 英語對話...
    遇堵車又丟登機牌 要改籤時改不了 重新買票又沒錢  老外狼狽誤機稱不適應春運  一名哈薩克斯坦小夥前日錯過登機,受困機場3個小時後,他在警方幫助下登上了飛烏魯木齊的航班。  14日上午8時30分,武漢天河機場航站樓派出所接到乘客報警,稱一外國男乘客在猛搖飛機廊橋的門。
  • 壹現場|外國小夥公交車上找包裹難開口 乘客自願當翻譯
    一位中非小夥在乘坐北京公交508路時,不慎將自帶的背包遺失在車上,當他發現並蹬上下一趟公交車和司機說明情況時,出現語言障礙,恰逢女乘客幫忙當翻譯才得以解困。8月12日晚上,這名來自中非國家的小夥子拿到丟失背包後,連聲致謝公交好心人。
  • 中國高鐵上:外國女子腳搭扶手上,還對中國乘客豎起了中指
    不僅僅很多的中國人跑到國外去旅遊或者留學,而且現在也有很多外國人跑到中國來旅遊或者學習,在很多景區,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藍眼睛黃頭髮的老外,或者黑皮膚白牙齒的老外,特別是在廣州,非洲來的老外格外多。當然,在北京和上海,我們也隨處可以看到各國的老外,特別是在火車站或者是機場,更是隨處可見。
  • 無故毆打外國小朋友?男孩母親發聲:對方先打人挑釁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男孩毆打外國小女孩」一事,出現了新的進展。此事發生於12月18日,浙江金華的網友@安娜小A 爆料,自家女兒當天在市區吾悅廣場中擺放的蹦床上玩耍時,無故被旁邊的小男孩胖揍,而且在場的四個外國小女孩都被他打了。男孩父親看完監控後,拒絕道歉,並且聲稱不服報警好了。
  • 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
    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中國人講究含蓄內斂,經常會說一些場面話,很少會讓人當面難堪。但是外國人對此卻不了解,性格直爽的他們會覺得你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有位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這位叫傑瑞的以色列小夥子是一位了留學生,對於中國這個國家他仰慕已久,一直希望能學普通話。而在中國待了幾天之後,他學會了幾句簡單的漢語,為了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他時不時會去找一些街頭老大爺老大媽們聊天。
  • 浙江烏鎮人情味「捂熱」外國客人(圖)
    這一盛宴不僅吸引了網際網路大咖的齊亮相,也吸引了外國客人的頻頻造訪,有客人因為烏鎮老闆娘和志願者而感動萬分,也有客人因一塊特別的傳統點心連連乍舌。  夜幕下的烏鎮,清冷卻又不失人情味。  在長長的西柵長街,一位民宿老闆娘站在店門口,向過路的路人打聽著懂不懂英文。原來,店裡來了一位越南姑娘。熱情的老闆娘想問問她是否吃了晚飯。
  • 老外如何賴在中國:花1萬可辦工作籤證 待7、8年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苑蘇文 符曉波)針對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老外撞大媽事件,北京警方15日披露了更多細節:撞大媽的外籍小夥所持有的中國護照中工作籤證與實際工作地點不符,屬於非法就業,警方將對其行政拘留、罰款後依法遣送出境。
  • 老外說You’re a good-time girl,可不是誇你!搞錯就尷尬了……
    剛剛在外企上班不久的sofi在電梯遇到老外上司,上司對她說:「You're a good-time girl.」sofi以為老大誇她,害羞地回了句:「Thank you.」老外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sofi瞬間有點不知所措:我說錯什麼了嗎?
  • 外國人給汽車改裝輪中輪,圓形輪轂加個小輪子,不料帥不過3秒
    外國人給汽車改裝輪中輪,圓形輪轂加個小輪子,不料帥不過3秒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給自己的車輛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給生活帶來別樣的風趣,再往前的視頻中小將意識和小夥伴們分享過很多有關車輛改裝過去像是一位外國小夥將自家車完成長的車輛,然後開進水裡靜靜靜地而不得不說外國相互的,這次的改裝非常的成功成功
  • 外國客人來武漢體驗高鐵之都,乘務員忙著學英語
    加拿大客人來了!美國客人來了!英國客人也來了!今日,記者從武漢鐵路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各國遊客來中國旅遊,選擇乘坐高鐵動車去往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武漢動車上上進的乘務員們,都在忙著學英語、練導遊,通過具備初步的涉外服務能力與這些外國乘客實現互動,介紹中國高鐵,展現良好微笑服務。
  • 小夥賣40元一份辣子雞和酸菜魚,不給客人堂食,只能打包帶走
    美食有吸引力,看著哪裡生意好,自然而然的也會很想去看上一看。像是最近見著一個小夥子自己做的美食,他家開了一個店面,主要就是賣自己炒的各種美食,尤其以店內火爆賣的辣子雞和酸菜魚生意最好。小夥賣40元一份辣子雞和酸菜魚,不給客人堂食,只能打包帶走。
  • 碩士城管用英語執法為老外維權
    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運管覺得這輛車有點可疑,當麵包車經過斷橋口時,執法隊員就把車攔了下來。「黃魚車」上坐著兩個老外面包車車門一開,運管一下子愣住了:車裡坐著兩個外國遊客,正瞪大眼睛看著他們。兩個老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勁地手舞足蹈,嘴裡還嘰裡呱啦地說著話。
  • 小夥親自實驗!
    小夥親自實驗! 把史萊姆放進粉碎機當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有一位外國小夥親自試驗下一幕實在是太神奇了, 所有的東西遇到粉碎機可都是難逃厄運的,看到這一位老外掏出了一個尖叫雞,拿在手裡捏了幾下,下一秒這個直接就叫不出來了,老外直接把尖叫雞丟進了進去,
  • 心機奮豆想用巫術止痛膏害星太奇,不料鬥轉星移反讓自己屁股開花
    奮豆在西方巫術師那裡購買了神奇止痛貼這天,心機的奮豆在西方巫術師那裡購買了神奇止痛貼膏,想用巫術止痛膏害星太奇,這個藥膏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把疼痛轉移到別處,比如說他爸爸打他的時候,不料發生意外,轉星移反讓自己屁股開了花。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容易讓老外誤會的10種情境,你知道怎麼破嗎?
    這種「拒絕」會讓老外覺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領他的情。中國人出於禮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總是願意說些關心人的話。為了獻殷勤,我們常喜歡對客人說「You must be tired? Have a good rest.」。然而,普通的問候之語卻有可能讓西方人誤解為你對她的身體狀況表示擔憂。他們很喜歡別人誇他們年輕、強壯,如果你質疑他們的身體健康,他們甚至會發怒。
  • 襄陽外國人越來越多 五旬的哥怕丟生意學8門外語
    原標題:襄陽外國人越來越多 五旬的哥怕丟生意學8門外語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高東起  「Where are you going?」「Airport!」  昨日,襄陽年近50歲的計程車司機張玉領,成功將一位英國客人送達機場,老外佩服地對他豎起大拇指。
  • 女子去包廂敬酒被打,怒找民警討說法,我不能白被打
    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一些KTV會吸引美女。他們的責任是和客人喝酒聊天。事實上,他們想花更多的錢。很多人把這些美女叫做「公主」。但最近,一位KTV的公主去包廂敬酒,被毆打。怎麼了?不料,她被暴打。那個包廂裡有很多客人,小李不能完全尊重他們。兩三個人之後,小李想離開包廂。這時,一位客人阻止小麗離開,但小麗只是因為她的臉進來了。她還有其他客人陪她,於是她向男子解釋,希望男子能放他出去,但客人不講道理,所以小李只好陪著酒,並聲稱小李不放就砸,小李覺得男子喝多了,所以他不顧那個人的阻撓,到原來的包廂裡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