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交流 |從「超常兒童教育」看因材施教,你的神童教對了嗎?

2020-12-13 愛問教育

倘若沒有畢達哥拉斯,人類認識世界的進程可能會被拖後上千年。倘若沒有愛因斯坦,現代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延後上百年。倘若沒有馬斯克,移民火星可能只是一個笑話……

這些改變世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頭銜:天才!如何教育「天才」,是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文是愛問教育與國內頂尖超常兒童研究專家施建農教授的對話,或許有助您更全面真實了解「天才」及「天才」教育。

深度好文:2854字|4分鐘閱讀

網絡圖片:火箭「重型獵鷹」
網絡圖片:火箭「重型獵鷹」

最近,全世界人民的朋友圈,都被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刷爆了。美國時間2月6日下午3點,這哥們把人類最強火箭「重型獵鷹」連同一輛特斯拉成功送到了太空!

馬斯克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天才,他的五個孩子之前就在美國一所針對有天賦兒童的的頂尖私立學校Mirman School米爾曼學校讀書。

網絡圖片:馬斯克與他的五個孩子

Mirman School米爾曼學校被稱為「天才搖籃」,招生異常嚴格——申請人必須到指定的心理學家那裡接受智商測試,IQ要達到138分以上(普通人過了120就已經很聰明了)才有可能被錄取。

Mirman School培養出了很多高材生,微軟之前的首席技術官及聯合創始人Nathan Myhrvold就是從這裡畢業的。

天賦兒童,通俗地說,就是神童,或天才。他們中的一部分,用學術術語來界定,就是超常兒童。

怎麼界定超常兒童?超常兒童如何教育?是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圖:愛問教育總園長與施建農教授

近期,愛問教育與從事超常兒童研究幾十年,並有多年超常兒童教育經驗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常兒童教育專家、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亞太地區理事會主席、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校長施建農教授交流,超常兒童教育的歷程與現狀。

施建農教授正籌備在廣州辦一所超常兒童學校,神童們的父母不妨關注。

0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別厲害。這些孩子是不是超常兒童?

施建農教授介紹,廣義的超常兒童是指在某個方面比一般同齡人具有優勢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針對的是狹義上的超常兒童,即那些在認知能力、學業成績方面比較突出的。

圖:電影《August Ruch》(八月迷情)

電影《August Ruch》影片講述了孤兒奧古斯特·拉什為尋父母來到紐約,在遇到神秘陌生人後成為街頭賣藝者,奧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樂天賦最終與自己父母相認的故事。

根據我國心理學家的觀點,一個兒童只要在心理活動的任何一個方面的表現比同齡人的平均表現高兩個標準差,或高於比自己大兩歲的兒童的平均表現,那麼他就可以被認為是這個方面的超常兒童。

超常兒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學業超常的兒童具有這樣一些顯著的特徵:記憶力強、觀察細緻、思維敏銳、推理能力強、語言流暢、堅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強、好奇心強、精力十分旺盛等,這些特徵也就成了鑑別超常兒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另外,在心理學界,一直認為超常兒童的表現可能是多樣性的。也就是說,只要在某一個方面表現出色就可以認為在這方面超常。自從智商(IQ)的概念提出以後,IQ的分數就成了衡量一個兒童是否超常的標準,通常那些IQ在140以上的兒童被認為是超常兒童,這個標準隨後改成130。

02

在中國,有多少超常兒童呢?

中科院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佔整體兒童群體的比例大約是1%至3%。按照現在的人口基數,施建農給出的數據是,全中國大概有600萬左右超常兒童。比新加坡整個國家人口還多。

圖:電影《Wonder》(奇蹟男孩)

電影《Wonder》影片講述了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但因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後來因為科學課表現出眾,改變了同學們的看法。

美國學者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至少在數學能力方面存在著男生優於女生的現象,這種性別差異是生物性因素決定的。另有關注大腦兩半球功能特異性的研究也發現,不同性別個體的腦功能有所不同。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則表明,男女超常兒童在進行認知作業時,激活的腦區有所不同。

施建農介紹,從中科院心理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已經招收的超常教育實驗班的學生的情況來看,男生的人數明顯多於女生

03

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把智力的構成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先天決定的,即流體智力;一部分是由後天環境決定的,即晶體智力。

超常兒童的人生成就未必與智商成正比。1978年起,研究者們對超常兒童做了大量追蹤調查,發現成年後他們的智商依舊很高,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功成名就。他們的真正差異不再是智商的變化,而是受到非智力個性特徵的制約,比如志向差異、獨立性、堅持性、求知慾等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從1985年到2000年共開辦了十幾期少年班,培養了約500名少年大學生。調查發現,少年班全部畢業生中後來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超過85%,絕大部分的「處境」較好,但稱得上「拔尖人才」的科技工作者並不多。

圖: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右)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人的智力是可以改變的。大量研究發現,在極貧困地區,如果母親嚴重營養不良的話,孩子出生後的智力水平會遠遠低於正常的智力水平。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教授認為,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89歲都可以長出新的神經細胞,所以「三歲定終生」這句話是不對的,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04

在我國,一個讓人憂心的現象是,超常兒童在普通學校得不到適合他們的教育,這是對因材施教的背離。

反之,如果得到適當的教育,他們中可能冒出成為下一個馬斯克。」施建農表示,如何讓超常兒童享受適合他們的教育,長大成材,造福社會。全世界的科學家和教育家都在探索。這一點,歐美國家走在我們前列,他們不僅有專門的超常兒童學校(如上文中的米爾曼學校),甚至還有法律保護超常兒童受教育的權益。

圖:電影《Rain Man》(雨人)

電影《Rain Man》中查理·巴比特的哥哥雷蒙·巴比特患有自閉症,查理騙取了父親留給雷蒙的遺產財富,並利用雷蒙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贏錢。

「我們都說適合的才是好的,同齡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是不一樣的,卻讓他們接受同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施建農教授解釋說。

舉個例子,每個人飯量不一樣。有的人吃一碗就飽了,有的人吃三碗還沒飽,為了所謂的公平,我們就給每人兩碗飯吃。結果呢,飯量小的撐個半死,飯量大的餓個半死。這就是現實,這種所謂的公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而是一種平均主義。

我們的教育現狀就是這樣,同一個班裡有些人智商80,有些人智商120,形式上大家在一起上課,老師提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收穫,肯定很不一樣。

05

超常兒童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混齡教學是方案之一。

同齡孩子的認知水平差異挺大的,一個6歲的超常兒童可能相當於一個8歲孩子的智力水平,讓他和同樣6歲的孩子一起上課,就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的現象,他和8歲孩子在一起上課,才是一個適合的人群。

圖:電影《The Legend of 1900》

電影《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中"維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混齡意味著大家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是相近的,老師的上課效率是最高的。

「學校應該實行能力分級制,而不只是根據生理年齡來分級。因此,同一年級、同一班級的孩子年齡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他們年齡不同,在一起可以培養兄弟姐妹的情感,這正是我國獨生子女所缺乏的。」施建農介紹說。

超常教育要把學生看成一個生命體、一個社會成員和一個具有高度智能水平的個體來對待。

06

國內有沒有專門的超常教育學校?目前,全國已設置很多超常兒童的教育實驗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八中、北京育才學校等,但真正意義上目前只有一所,即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由施建農擔任校長。目前,他正籌備在廣州建一所新的超常教育學校。

從1978年開始,我國先後在大學及中小學層面開展了針對智力超常兒童的特殊教育, 但由於種種原因,超常教育40年來一直停留在「試驗」階段。

我們很多超常兒童的教學實驗經常被行政幹預而導致夭折,不得不去改變,變得不那麼科學。這個事情讓施建農覺得,很有必要搞一套自主性相對強的、能夠真正把超常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研究成果落地的平臺。

圖:截取自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官網

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第一所為流動兒童提供超常教育的1至12年級全日制公益學校。其前身是由增愛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北京三辰卡通集團聯合發起,正式啟動於2009年的「流動超常兒童實驗班」。

「今後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再辦一所大學。形成從幼兒園到大學一體化的超常教育體系。」施建農認為,教育效果的顯現是緩慢的,孩子在一個科學完整的教育體系下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對他後續的影響越深遠。我們希望從小到大的教育能夠有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

*註:以上內容來自愛問教育與施建農交流與公開報導,不代表愛問教育觀點。

相關焦點

  • 超常兒童教育的施行模式
    父母不要對超常兒童加以炫耀,超常兒童也不要有超人之感,否則會得到相反的結果。除了智力得到高度發展外,超常兒童還要注意品德的培養。  1. 彈性調整進度 ( Flexible Progression)  這類模式的定義是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所達到的水平與效率來訂定學生升讀什麼程度的班級,以怎樣的方法和速度來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得到滿足。
  • 神童期盼中國式資優教育:智力超常不被擠壓
    智力超常也不能被擠壓  正因為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就給一些人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  大多數培訓機構在忽悠家長時都打著「早期開發」的旗號,「『超常兒童』確實需要早期教育,但不是他們那種教育方法。」施建農說。
  • 京城超常班裡的神童都去哪了?
    由高思教育首席教育專家阿蓮老師為您帶來《揭秘京城超常班,神童都去哪了?》升學講座!(詳情至文末查看) 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這些被選拔出來的「超常兒童」最後都去哪了?被選拔出來的孩子未來一定是光明燦爛嗎?這些同樣需要家長關注。 《揭秘京城超常班,神童都去哪了?》 升學講座來了!
  • 深耕智慧教育十六年,科大訊飛讓「因材施教」變得不一樣
    而人工智慧可以讓中國長久以來奉行的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得以實現,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與空間去探索這個世界。2020年,「內卷」、師生的課業負擔重已經成為了全民熱點話題。在目前的普惠教育下,人工智慧更有希望真正實現對每個人的因材施教。凡是有規律可循的重複性活動,AI幾乎都可以替代,甚至比人做得更好。那人工智慧到底如何幫助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更多的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力呢?首先,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師生「騰出時間」。
  • 教育專家:超常兒童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你家有沒有「天才」娃
    「神童」乍一聽上去,感覺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那似乎意味著這孩子是「天選之子」。但其實「神童」也並不神秘,被專家們稱之為超常兒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班也說明一件事兒,這樣的超常兒童是有一定數量的。
  • 教育專家:超常兒童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你家有沒有「天才」娃
    「神童」乍一聽上去,感覺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那似乎意味著這孩子是「天選之子」。但其實「神童」也並不神秘,被專家們稱之為超常兒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班也說明一件事兒,這樣的超常兒童是有一定數量的。
  • 理科超常兒童的鑑別和選拔_超常教育論文_北京奧數網
    而作為國家的瑰寶的資質優異兒童的培養關係著國家的利益。   最早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要重視培養智商高的孩子。兩千年前孔子也極力主張「因材施教」。美國在1978年就頒布了《資賦優異兒童教育法》。鄧小平的 「打破常規去發現、選拔和培養傑出人才」表明我國對超常教育的態度。   世界各國對超常教育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 教育專家盧勤:智力超常的兒童,大多具備這幾個特徵,請自行對照
    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關於那個「神童」的夢想,只能放到我家孩子的身上了。「神童」也並非那麼神,如今有了專家的研究,把神童定義為「超常兒童」!我看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個科學論文曾經這樣闡述,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所以家長真該留心觀察。那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什麼特徵呢?
  • 「強國教育叢談」數字時代大規模「因材施教」實施路徑探析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的根本途徑。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取決於社會主義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先賢們為延續中華文脈、培育國家棟梁一直思索並實踐「學有所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教授諸生。《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新聞夜話:對超常兒童是否該進行特殊教育?
    施建農:以前人們這麼說,但實際上我們覺得,超常兒童的概念應該更加廣泛一些,其實他可能涉及的類型比較多,以前傳統的觀念,愛說神童,超常,語言發展特別早啊,或者是計算能力特別強,往往跟學校的學習比較密切相關的,但實際上,現實中,因為我們都知道,人的才能他是多樣化的,潛能的發展也是多樣化的,那麼還有的,可能就認為看他孩子可能平常也不是特別愛說話,但是他默默無聞地在那搗鼓的玩藝,還是挺獨特的
  • 中學超常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一、探索的歷程   超常教育一般是指對智能超常兒童所進行的現代特殊教育,它從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為核心,它屬於特殊教育的範疇。據國內外學者研究,大約有千分之三左右的少年兒童智力超常,若能對他們及時發現,正確培養,就有可能促使其早日成才。
  • 超常兒童的教育及培養方法
    超常兒童一般思維特別活躍,他們思考的問題千奇百怪,遠遠超出了平常孩子的思考範圍。他們的提問量也許會比正常孩子多一倍甚至幾倍,家長應該每問必答,自己不知道的答案,不妨教給他尋找答案的方法,讓他自己去嘗試。  超常兒童一般具備以下特點:  具有高度的獨創性,並能使用優良而不平常的方法與觀念。
  • 超常兒童心理學(第二版)
    本書可作為師範院校教育系特殊教育專業學生的教科書,並可供我國心理學和教育工作 者,特別是正在從事超常兒童教育和研究的教師,以及學生家長閱讀參考。1952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教育系。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心理研究室主任、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超常兒 童研究協作組負貴人。從事發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學研究40餘年,進行過兒童數概念發展,兒童自覺紀律性、道德品質形成,智力落後等研究。1978年以來,主 要從事超常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研究,並曾主持與德國、美國及我國港臺地區兒童創造力等方面的跨文化研究。
  • 13歲「神童」上清華的教育密碼在哪裡?(上)
    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可是,很多孩子由於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有的性格出現了缺陷,有的變得自卑、敏感,在學校不聽教育、逃學、打架鬥毆等等。年輕的父母們,也許有一天你賺了大錢回來,可是你的孩子變成了什麼樣子你可能想像不到,錢,你以後可以再掙,但孩子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你以後一定能再教育好嗎?
  • 揭秘北京八中的超常兒童班級教育(二)
    經過23年的研究和實踐,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已形成了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鑑別培養智力超常兒童的理論和方法,並形成了適合超常兒童發展的工作體系,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操作層面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為學生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教育。在四年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們普遍表現出健康愉快的心理狀態,旺盛的求知慾及主動積極探索新事物的精神風貌。
  • 中科院心理所施建農教授(博導)6月15日大型公益微課,精彩內容不能錯過:全面解析超常兒童,神童並非全靠天生!
    施建農教授的「超常兒童的發展與教育」的公益微課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陳先生帶著自己未滿6歲的兒子來到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樺樹灣教育」,陳先生來這裡的目的,一是為兒子尋找合適的幼小銜接培訓機構,同時,這個機構以「超常兒童」培訓著稱,「我也想測測孩子是不是神童,要是能考上『育才』(學校)、『育民』(學校)就好了。」
  • 早培班培養不出超常兒童
    據了解,早培班通常專為超常兒童定製課程,突出研修課程特色,對智力超常、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長的兒童進行選拔培養。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超常兒童培養班大有燎原之勢。此番北京市教委單方面叫停早培班考試,「堅持就近入學原則」,用務實之舉扛起責任之大旗,此舉可圈可點。然而,「叫停」卻得不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們感嘆現行學制太單一,期待為一些接受能力強的孩子提供更多培養通道。對於早培班的去留,莫衷一是。
  • 我國超常兒童教育的現狀和對策
    一、我國超常兒童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超常兒童教育尚處在起步階段,對超常兒童的培養還沒有正式的法律規定,國家並沒有針對超常兒童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要求和教材,對超常兒童進行專門鑑定、教育、評估的機構也比較少,大部分的中小學沒有專門針對個別超常兒童制定的教學計劃,培養措施以及專門的教材、課程;對於那些被父母送進學校的超常兒童應進行哪一年級的教育。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通常具備這幾個特點,家長要用心觀察
    「超常兒童」是指智力發育明顯超過一般同齡兒童或具有某種特殊才能的兒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神童、小天才。「超常兒童」既有共性更有個性,有些是對數字敏感、有些是藝術天賦過人,還有一些是文學方面遠超旁人。相信很多家長,更想知道自己家的寶寶能否成為超常兒童。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的,家長們一定要留心觀察並及時加以培養以免埋沒自家的「小神童」。那就讓我們來看看超常兒童都有哪些共同點。敏敏之前觀看一個《小不點大能耐》這檔節目時,聽教育專家盧勤談過「超常兒童」的特點。
  • 想做一個「教育共創workshop」,和你探索兒童中文學習的二三事
    如果你是一位中文老師,或未來將成為一位中文老師,如果你對兒童中文教育這個話題感興趣,很高興在這裡與你相遇。      做一個「教育共創workshop」的想法源起,是我發現,每當在朋友圈或公眾號上,分享最近的課程動態,或是孩子們的作品時,總有小夥伴表示,感覺這樣的課堂很新鮮,很好奇教與學是怎樣發生和進行的,希望有機會去看一看這樣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