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沒有畢達哥拉斯,人類認識世界的進程可能會被拖後上千年。倘若沒有愛因斯坦,現代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延後上百年。倘若沒有馬斯克,移民火星可能只是一個笑話……
這些改變世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頭銜:天才!如何教育「天才」,是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文是愛問教育與國內頂尖超常兒童研究專家施建農教授的對話,或許有助您更全面真實了解「天才」及「天才」教育。
深度好文:2854字|4分鐘閱讀
最近,全世界人民的朋友圈,都被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刷爆了。美國時間2月6日下午3點,這哥們把人類最強火箭「重型獵鷹」連同一輛特斯拉成功送到了太空!
馬斯克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天才,他的五個孩子之前就在美國一所針對有天賦兒童的的頂尖私立學校Mirman School米爾曼學校讀書。
Mirman School米爾曼學校被稱為「天才搖籃」,招生異常嚴格——申請人必須到指定的心理學家那裡接受智商測試,IQ要達到138分以上(普通人過了120就已經很聰明了)才有可能被錄取。
Mirman School培養出了很多高材生,微軟之前的首席技術官及聯合創始人Nathan Myhrvold就是從這裡畢業的。
天賦兒童,通俗地說,就是神童,或天才。他們中的一部分,用學術術語來界定,就是超常兒童。
怎麼界定超常兒童?超常兒童如何教育?是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近期,愛問教育與從事超常兒童研究幾十年,並有多年超常兒童教育經驗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常兒童教育專家、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亞太地區理事會主席、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校長施建農教授交流,超常兒童教育的歷程與現狀。
施建農教授正籌備在廣州辦一所超常兒童學校,神童們的父母不妨關注。
0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別厲害。這些孩子是不是超常兒童?
施建農教授介紹,廣義的超常兒童是指在某個方面比一般同齡人具有優勢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針對的是狹義上的超常兒童,即那些在認知能力、學業成績方面比較突出的。
電影《August Ruch》影片講述了孤兒奧古斯特·拉什為尋父母來到紐約,在遇到神秘陌生人後成為街頭賣藝者,奧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樂天賦最終與自己父母相認的故事。
根據我國心理學家的觀點,一個兒童只要在心理活動的任何一個方面的表現比同齡人的平均表現高兩個標準差,或高於比自己大兩歲的兒童的平均表現,那麼他就可以被認為是這個方面的超常兒童。
超常兒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學業超常的兒童具有這樣一些顯著的特徵:記憶力強、觀察細緻、思維敏銳、推理能力強、語言流暢、堅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強、好奇心強、精力十分旺盛等,這些特徵也就成了鑑別超常兒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另外,在心理學界,一直認為超常兒童的表現可能是多樣性的。也就是說,只要在某一個方面表現出色就可以認為在這方面超常。自從智商(IQ)的概念提出以後,IQ的分數就成了衡量一個兒童是否超常的標準,通常那些IQ在140以上的兒童被認為是超常兒童,這個標準隨後改成130。
02
在中國,有多少超常兒童呢?
中科院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佔整體兒童群體的比例大約是1%至3%。按照現在的人口基數,施建農給出的數據是,全中國大概有600萬左右超常兒童。比新加坡整個國家人口還多。
電影《Wonder》影片講述了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但因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後來因為科學課表現出眾,改變了同學們的看法。
美國學者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至少在數學能力方面存在著男生優於女生的現象,這種性別差異是生物性因素決定的。另有關注大腦兩半球功能特異性的研究也發現,不同性別個體的腦功能有所不同。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則表明,男女超常兒童在進行認知作業時,激活的腦區有所不同。
施建農介紹,從中科院心理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已經招收的超常教育實驗班的學生的情況來看,男生的人數明顯多於女生。
03
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把智力的構成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先天決定的,即流體智力;一部分是由後天環境決定的,即晶體智力。
超常兒童的人生成就未必與智商成正比。1978年起,研究者們對超常兒童做了大量追蹤調查,發現成年後他們的智商依舊很高,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功成名就。他們的真正差異不再是智商的變化,而是受到非智力個性特徵的制約,比如志向差異、獨立性、堅持性、求知慾等。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從1985年到2000年共開辦了十幾期少年班,培養了約500名少年大學生。調查發現,少年班全部畢業生中後來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超過85%,絕大部分的「處境」較好,但稱得上「拔尖人才」的科技工作者並不多。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人的智力是可以改變的。大量研究發現,在極貧困地區,如果母親嚴重營養不良的話,孩子出生後的智力水平會遠遠低於正常的智力水平。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教授認為,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89歲都可以長出新的神經細胞,所以「三歲定終生」這句話是不對的,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04
在我國,一個讓人憂心的現象是,超常兒童在普通學校得不到適合他們的教育,這是對因材施教的背離。
「反之,如果得到適當的教育,他們中可能冒出成為下一個馬斯克。」施建農表示,如何讓超常兒童享受適合他們的教育,長大成材,造福社會。全世界的科學家和教育家都在探索。這一點,歐美國家走在我們前列,他們不僅有專門的超常兒童學校(如上文中的米爾曼學校),甚至還有法律保護超常兒童受教育的權益。
電影《Rain Man》中查理·巴比特的哥哥雷蒙·巴比特患有自閉症,查理騙取了父親留給雷蒙的遺產財富,並利用雷蒙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贏錢。
「我們都說適合的才是好的,同齡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是不一樣的,卻讓他們接受同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施建農教授解釋說。
舉個例子,每個人飯量不一樣。有的人吃一碗就飽了,有的人吃三碗還沒飽,為了所謂的公平,我們就給每人兩碗飯吃。結果呢,飯量小的撐個半死,飯量大的餓個半死。這就是現實,這種所謂的公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而是一種平均主義。
我們的教育現狀就是這樣,同一個班裡有些人智商80,有些人智商120,形式上大家在一起上課,老師提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收穫,肯定很不一樣。
05
超常兒童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混齡教學是方案之一。
同齡孩子的認知水平差異挺大的,一個6歲的超常兒童可能相當於一個8歲孩子的智力水平,讓他和同樣6歲的孩子一起上課,就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的現象,他和8歲孩子在一起上課,才是一個適合的人群。
電影《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中"維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混齡意味著大家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是相近的,老師的上課效率是最高的。
「學校應該實行能力分級制,而不只是根據生理年齡來分級。因此,同一年級、同一班級的孩子年齡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他們年齡不同,在一起可以培養兄弟姐妹的情感,這正是我國獨生子女所缺乏的。」施建農介紹說。
超常教育要把學生看成一個生命體、一個社會成員和一個具有高度智能水平的個體來對待。
06
國內有沒有專門的超常教育學校?目前,全國已設置很多超常兒童的教育實驗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八中、北京育才學校等,但真正意義上目前只有一所,即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由施建農擔任校長。目前,他正籌備在廣州建一所新的超常教育學校。
從1978年開始,我國先後在大學及中小學層面開展了針對智力超常兒童的特殊教育, 但由於種種原因,超常教育40年來一直停留在「試驗」階段。
我們很多超常兒童的教學實驗經常被行政幹預而導致夭折,不得不去改變,變得不那麼科學。這個事情讓施建農覺得,很有必要搞一套自主性相對強的、能夠真正把超常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研究成果落地的平臺。
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第一所為流動兒童提供超常教育的1至12年級全日制公益學校。其前身是由增愛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北京三辰卡通集團聯合發起,正式啟動於2009年的「流動超常兒童實驗班」。
「今後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再辦一所大學。形成從幼兒園到大學一體化的超常教育體系。」施建農認為,教育效果的顯現是緩慢的,孩子在一個科學完整的教育體系下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對他後續的影響越深遠。我們希望從小到大的教育能夠有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
*註:以上內容來自愛問教育與施建農交流與公開報導,不代表愛問教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