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領域究竟可以寫哪些文章?究竟什麼是文化?

2020-12-13 益菲讀書

當初做自媒體的時候,是想寫各種書的書評。當時以為寫書評,就是文化類,所以在選擇領域的時候就選擇了文化。

可是寫了幾個月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寫的文章都被打上了其他領域的標籤。原來,並不是所有的書評都是文化類。只有和文化有關的文章或書評,才屬於文化類。然後我一度的陷入了迷茫中。那究竟什麼樣的文章才算是文化?文化領域究竟包括什麼呢?

然後我四處搜索,也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

百科中這樣寫道:

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之後,我在錢穆先生有關文化的演講中,終於找到了一些線索。

因為文化是一個太大的題目,可能幾十本書都寫不完。所以我也只能在這裡淺談。從博大的文化中去談一談它的大概面貌。

一、文化一詞的由來

文化一詞是由英文「Civilization」翻譯而來。Civilization的意思是物質的相互傳播。也就說,一個地方有了一種物品,通過傳播,到了另外一個地方,然後這個物品在另一個地方也發展起來。這種傳播就形成了文化。

但是德國人並不喜歡這個詞,因為在當時,德國的很多物品都需要從外面進口,而自己本國的經濟還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德國人又自己創造了一個詞彙,叫做「Culrure」,翻譯過來就是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並不應該靠從外面引入。

從那以後,人們覺得Culrure這一詞更能夠代表文化。因為文化就應該是有自己的生命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本國文化,並不應該是從外面引入的。所以Culrure翻譯成了文化,而Civilization翻譯成了文明。

而在中國的典籍裡,最早見到文化這一意思,是在《周易》裡。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聖人通過觀天象,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治理天下。西漢劉向將「文」與「化」聯為一詞,他在《說苑-指武》中寫道: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文化由此而來。

二、文化的結構

錢穆先生在1950年12月,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這次演講的主題就是「文化」。

錢穆先生認為,無論是當今的中國問題還是世界問題,都和文化有關。因為沒有哪個問題是僅限於軍事、經濟、政治或者外交的。所有的問題都是整個世界的文化問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這些問題都是由文化而產生的,那麼就必須再由文化問題來解決。

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化?因為文化這一詞太過於廣博,所以錢穆先生為「文化」建立了架構。

1、文化的三個階層

雖然這個世界創造了人類,但是並沒有直接創造文化。文化是由人類自己創造的。所以根據人類的生存發展,可以將文化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個階層是物質層面;第二個階層是人文層面;第三個階層是精神層面。

一個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能夠感受到了只有冷、熱、飢餓和病痛。所以人生最基本的追求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物質的追求。

一個人只有先滿足了物質的需求,才能夠再去追求其他的。所以追求物質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說一個人物質,也並不應該是什麼缺點。因為物質追求是滿足一個人生命能否延續的基本條件。

當我們的物質層面得著滿足,我們才會繼續成長。然後這個嬰孩慢慢的感受了親人的關愛,開始和自己的親人建立起了情感關係。這也就是第二個階層,人文階層。

人們在這個階層中,開始體會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又因為情感需要,所以又慢慢地形成了婚姻、家庭、團隊、種族等等。

當第二階層得著滿足時,人們才開始追求第三個階層,也就是精神層面的滿足。這個階層的人們,並不會再滿足於簡單是物質追求和人文追求,還會有更高的需求。比如說,個人價值、能力或者社會價值等等。

就好像現在這個時代,人們不會再滿足於吃飽穿暖,或者相夫教子,上班工作。放假的時候,人們還會想著出去旅行,追求心靈的放鬆。這些都是在物質和人文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能夠進一步追求的精神階層。

2、文化的三個類型

文化的三個類型,是從人類的進化和演變而來。

(1)遊牧文化

最早期的人類,是遊牧民族。他們四處遷徙,居無定所。而他們可以直接採集野果子吃,可以得到及時的滿足。

遊牧民族的優勢就是生活環境惡劣,所以他們的生存能力更強。而且他們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氣候和生活環境,所以生命力更頑強。

(2)農耕文化

當人類發現了小麥這種可以食用的植物之後,便開始建立起村落,開始了農耕文化。在《人類簡史》中記錄了這樣一句話,叫做「究竟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雖然人們通過種植小麥,得到了糧食,不再吃生果子,人類的文明向前推進了一步。人們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馴化了小麥。但是實際上,如果人們不種植小麥,那麼還可以繼續過著以前遊牧的生活。可以隨時食用果子,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但是自從種植小麥之後,由於小麥從種植到收割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他們只能在一個地方長久的生活,等待小麥成熟。而且再也不能退化到即時滿足的遊牧時期了。這樣看來,又好像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3)商業文化

由於人們開始進入農耕時代,所以人們居住地開始固定下來,不再四處遷徙。擁有穩定住所的好處就是不用再四處奔襲,可以擁有穩定的居住環境。但是缺點就是,所有的生活環境非常類似,很難接觸到新物品。

這個時候,如果外來人口將新物品帶來,那麼這些物品就成了稀罕物品。人們通過以物換物,形成了最初的商業文化。

慢慢地,人們開始使用貨船、馬車等等工具,開始了最原始的貿易往來。而交易的工具也由物品變成了金錢。

忽然發現,文化包羅萬象。其實文化是絕大多數人們的共性特徵。如果想要了解某一類人的文化,那麼就需要了解這一類人的共性。而且不僅要了解這一類人的當下,還要了解他們的過去特性和未來的發展。

而文化涵蓋之廣,並不是能夠用三個階層和三個類型就能夠涵蓋的。錢穆先生還將文化分為了七個組成要素,也就是:經濟、政治、科學、宗教、道德、文學和藝術。

在當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早已經進入了文化的第三個階層,也就是精神追求的階層。可是我們在這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卻如同滄海一粟般,不能盡享文化之美。所以我們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在這浩瀚的文化之海中暢遊。

或許終有一日,我們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文化更深刻的含義。那時候的我們,或許會比現在更文明。

相關焦點

  • 文化是什麼?文化領域如何寫?
    自從倆星期之前註冊百家號,我一直在想文化是什麼?要寫些什麼東西?該如何如寫?下面咱們就圍繞這三個問題來探討一下:第一問:文化是什麼?中國文化非常豐富,如果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琴棋書畫(古箏、圍棋、書法、國畫),曲藝(崑曲、京劇),文學思想(儒家、道家、法家,諸子百家),建築(長城、故宮),醫學(本草綱目、五禽戲),民間工藝(風箏、泥人、刺繡),宗教(佛教、道教)。(PS:當代文化學者餘秋雨的《何謂文化》一書從各方面闡述了文化可以讀一下)第二問:要寫些什麼?
  •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
  • 青藍文化第49期——寫作,究竟寫什麼?
    下期預告 寫作,究竟寫什麼?在這個自媒體極速發展的時代,許多小夥伴想寫自己的公眾號或者連載小說,明明腦中已經完美構思,卻又遲遲無法下筆。 寫作,真的有那麼難麼?寫作,究竟是要寫些什麼呢?下期活動,我們來聽聽網紅小姐姐怎麼說。
  • 傳統文化,究竟包含哪些東西?
    傳統文化,實在是一個太大的概念,要解釋得清楚透徹,恐怕需要一部厚厚的論文。本文通過五個問題的闡述,拋磚引玉。要了解傳統文化,得先認識「文化」。一、「文化」是什麼?我們習慣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詞彙並列。
  • 「悅讀」領域究竟是什麼?是啥分類?
    這是區別於「閱讀」的新詞彙,或許有很多人選百家號領域的時候跟我一樣,選擇的是「悅讀」這個分類。有很多網友都覺得選錯了分類,選了悅讀就只能寫讀後感嗎?只能寫作文,寫詩歌嗎?甚至有的網友已經跨出了悅讀這個分類,寫一些歷史啊,娛樂之類的領域。我也曾有困惑,那麼,不妨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究竟什麼是悅讀?
  •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心智系統轉換」?既然這個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一個「完整的人」也是重疊的,既有「顯性人體」,也有「隱性人體」。一個平常人的「感知的主體」,平時都衝到「顯性人體」,受到「顯性人體」上「顯性人體意識設定」的約束,用「顯性人體意識設定」進行思維。
  • 學校首重文化,那好的學校文化系統究竟長什麼樣
    學校首重文化,如同國家首重憲法,關乎整體精神與方向,提領全部行為與尺度。 所以無論新學校初建,還是老學校升級,校長都要首先自問同一個問題——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時代和這樣一群孩子,究竟要辦一所怎樣的學校? 價值觀基礎是什麼?辦學願景是什麼?育人目標是什麼?
  • 追捧沈先生的人究竟是「文化人」還是跳梁小丑?
    跪拜沈先生的人究竟是「文化人」還是跳梁小丑?沈先生,一位新晉網紅,和其他網紅的路線不同,其走紅的方式是文化。因其一身髒兮兮的衣服和流浪漢的身份,但是卻因每天在路邊侃侃而談,為路人答疑解惑,對世界指點江山而迅速走紅。沈先生原名沈巍,據現在的資料看,他曾經是某單位的公務人員,因為「垃圾分類」而被停職(畢業於復旦大學的消息被證實為假消息)。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積弱不振,受到人家的欺負,遂不斷自怨自艾,說中國雖地大而其實物薄,中國人國民性有問題、文化基因不良等。2.「全盤西化」的聲音曾甚囂塵上,傳統文化和現代性之間發生的爭議不斷,您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在向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
  • 辯論文化史:究竟什麼是辯論?
    有人說,《奇葩說》在節目中很好地融入了辯論的特色,有智識的厚度,能開闊觀眾待人處事的思路;也有人說,《奇葩說》本質上還是泛娛樂化的大眾文化,不能帶給人們嚴肅的思考,並非對人真正有助益的辯論活動。那麼,究竟什麼是辯論?蘇格拉底和智者的辯論與美國總統的電視辯論,藏傳佛教的辯經與風靡一時的大專辯論賽,究竟有什麼不同?
  • 在中華文化中,「道」究竟是什麼?
    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專門來聊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道。說到「道」,很多人認為就是《道德經》中的那個「道」。其實,「道」這個字,在很早以前就被賦予了很多含義,承載了很多內容。由此可見,在中華文化中,很多地方都出現道,引用道,往往讓人搞不清楚,再加上現代有些人又有意無意的把道解釋的過於神秘,更是讓人云裡霧裡,難以理解。那麼,道,到底有哪些解釋呢?通常來說,有如下四種解釋:第一種道:很簡單,就是道路。比如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詳細了解一下。孝道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孝道」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
  • 中國文學起源於文化傳統
    中國文學起源於文化傳統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筆者我認為中國文學起源於文化傳統,傳統文化文學化,便從中國文化中產生了中國文學。顯然,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具有傳統文化,而要將傳統文化編著成書,才能形成可以學習、交流、流傳的傳統文學。
  • BIM中的「nD」究竟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信息?
    今天我們聊聊BIM中的「nD」究竟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信息?會寫這篇文章是來自於看到 BIM 友轉載的 8D-BIM 說明,所以想簡略分享一下目前自己曾有看到多少 」D」,除了4D (3D+時間) 及 5D (4D+經費) 並沒有太大爭議,其他如量度如:」維護管理」,就有非常不一樣的定位,目前也沒有哪個機構與公司有絕對正確或統一的說法。1D:Scratch Point,點,也有人說是單一信息。
  • 復盤中國詩詞大會:我們究竟要復興什麼樣的文化?
    看什麼好呢?央視當然是首選。《中國詩詞大會》這種節目在國外恐怕是收視率的毒藥,在中國卻是收視率的補藥。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記誦學習的傳統,在文史領域這種學習方法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至少入門階段非常奏效。這套方法演變至今就是在文科領域的死記硬背和理科領域的題海戰術,並且在中國包括中考、高考、考研、藝考在內的所有升學考試中長期得勝。但外國人可能就會一頭霧水,背這些東西幹嘛?搜索一下不就找到了嗎?
  • 「他者異人」的文化社會研究:文化人類學究竟學什麼?
    在日本各大院校中都有哪些文科類的專業讓我們選擇呢?生活方式的殖民地文化與居民的探究心風行,想更多地去了解這些所謂的「他者異人」,而對於「他者異人」的這份好奇心正是文化人類學的出發點。大多數的學科領域,都會從各自的角度直接或間接地解答「何為人類」。
  • 論"有文化和無文化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談談究竟什麼是文化的問題。文化的釋義在網上有多種說法,大都是空乏無實的見地。那麼如何才能做出最直接,最清晰的解釋呢? 所謂文,泛指一切所學,所謂化,就是轉化應用。文化的概念就是把所學融會貫通,知而識之,知其然識其所以然,領會所知所學的來龍去脈,從而轉化成為屬於自己的可以在不同領域的實踐過程中創造價值的工具。這也是一切文化之所以存在的本質原因。
  • 武漢藝術生文化培訓對藝考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武漢美術生文化培訓對藝考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藝考生們每到要考試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文化課仍然準備的不充分,這個時候心裏面開始敲起了鼓:是否文化課考試對藝考有影響呢?能夠影響到什麼程度呢?藝術生文化課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地在敲擊著藝考生們,他們也不知道,究竟是否需要投入一些時間在文化課中,因為他們雖然有野心,但是內心非常的迷茫。
  • A-level中文究竟學什麼
    今天胡老師帶大家來了解一下A-level中文究竟學什麼?怎麼報名? A-level中文學什麼? CIE的A-level中文考試範圍覆蓋教育、文化、法律、美 、環境等眾多 topic。
  • 陳瞎子給胡八一的平安符裡究竟寫了什麼?
    《龍嶺迷窟》引爆了近期的收視狂潮,這得益於作者強大的文化底蘊和編劇精心的策劃。劇中第四集,胡八一等人在招待所準備收購李春來等人挖上來的生玩時,細心的胡八一發現了李春來和服務員有貓膩,於是藉機離開了房間,在招待所的拐角處再次遇見了算命陳瞎了,陳瞎子為了還胡八一的人情,贈送給了胡八一一張精心所畫的平安符,就是這張符,讓後來的胡八一等人屢次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那麼這張符究竟畫了什麼,蘊含了怎樣的奧秘,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解析這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