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帶娃」: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世界上沒有人幫我

2020-10-10 好好奇的老師

最近有一檔大家盼了很久的綜藝節目上線了,《想想辦法吧,爸爸》在這個綜藝節目裡邊是爸爸帶孩子,每一期的節目開頭都有一些街頭隨機採訪,拋出來的問題大概就是「丈夫平均每天帶娃的時間、當媽媽之後有多久沒有獨處的時間、有什麼話想要對自己丈夫說的……」

每一個媽媽的答案都非常的心酸,有的可能是在職帶娃,有的可能就是全職在家帶娃,而爸爸帶娃的時間非常少,媽媽對於爸爸有哪些要求呢?其實大家看過採訪就會知道,妻子對於丈夫的要求其實非常少,希望能夠跟他一起去看一場電影,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獨處時間,丈夫能幫忙帶帶孩子……

其中有一位媽媽在採訪時說到「我只是覺得,帶孩子又工作,不被理解才是痛苦」孩子明明是兩個人的結晶,但是帶小孩這件事情,這個社會似乎都已經默認成了,這是媽媽應該擔負起的責任。

如果有爸爸全職帶娃,背後的議論聲音相當多,但是大家是否想過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業需要打拼,而母親一旦帶孩子之後,自己獨處的時間非常少,幾乎沒有。

好幾位媽媽在採訪當中說著說著就把自己說委屈了,有一位媽媽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幫我」,說到自己在生病的時候,只有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說著都快要委屈哭了,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她的那種無助和崩潰。喪偶式的育兒可以算得上是現在社會的常態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少人說老公是自己選的,就應該承擔這個後果,但是有很多女生在婚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結婚之後會遇上這種喪偶式的育兒,甚至在很多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媽媽自己也認為育兒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女生該做的。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只有獨立思想的女性才能去追求自己的權益嗎?在當下只要是提到這個事情,很多男性會出來反駁,但是在育兒這件事情上,女性為自己爭取權益,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而發聲有什麼錯呢?

一些年紀尚大思想比較守舊的人,她們沒有受過教育,根本不知道怎樣為自己發聲,只能夠自己忍受。有很多女性可能還不知道生娃意味著什麼,孩子都已經落地了,有很多地方甚至連結婚證都沒有扯,未成年都已經當母親了,她們都還沒有真正的長大,但是生活逼迫著她們成為大人。

雖說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是她們在生孩子之前沒有預想過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男方可以以拼事業為藉口而選擇不帶娃,沒有人會去責怪他,但是如果母親因為賺錢不帶娃或者是帶的比較少,社會對於媽媽的指責聲音都會非常多,養孩子明明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什麼現在社會就變成了養孩子母親一個人的事呢?

喪偶式的育兒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當前的現狀,作為路人或者是看這個節目的人,大概都在心裡會想一句,這都是自己的選擇,這樣的想法就直接把原因都歸結到了女生自己沒有選對人,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帶孩子,再無力再痛苦都是自己的選擇。

不管怎麼樣,也希望爸爸們能夠重視家庭教育,孩子並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需要雙方共同承擔。


相關焦點

  • 「喪偶式帶娃」: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世界上沒有人幫我
    其中有一位媽媽在採訪時說到「我只是覺得,帶孩子又工作,不被理解才是痛苦」孩子明明是兩個人的結晶,但是帶小孩這件事情,這個社會似乎都已經默認成了,這是媽媽應該擔負起的責任。
  • 二胎媽媽帶娃崩潰,老公神回復辛苦了,「喪偶式」育兒該怎麼破?
    事實上,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甚至有了自己的專屬名詞——「喪偶式」帶娃。網友戲稱,當下青年女性四大不幸為: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很多爸爸即便有了孩子,也依舊是「甩手掌柜」,將媽媽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 「我一個人帶娃,我容易嗎?」別拿著父母的不容易,道德綁架孩子
    獨自帶娃的母親,字典裡哪裡有「容易」兩個字我的鄰居園園是就是一位全職媽媽,她選擇全職的原因非常簡單,媽媽有哥哥的孩子需要照顧,婆婆因為是園園生的女孩,言語之間儘是推脫。女孩們留下的字條上寫著下面這些話:請幫我們退學吧,爸爸媽媽……你們不要為我們擔心了,千萬不要來找我們哦!我們會好的,照顧好自己。
  • 你知道,我一個人帶孩子有多難嗎?
    我也想跟我家先生說說,讓他多跟你學習學習。」前面的兩個問題都是個案,我們後面找機會再聊。今天我們先來說說第三個民生問題:如何避免傳說中的「喪偶式育兒」。但是,當時看來這種愚蠢至極的低效合作(明明應該分工完成,各司其職,而不是兩個人都耗著),卻換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好:我能更多地體會點心媽既要顧孩子,又要顧工作的為難。我學會了獨立帶娃的能力。
  • 偽裝式帶娃,雙標式體貼,最新版的喪偶式育兒,你中槍了嗎?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會經歷喪偶式育兒,畢竟我的先生是那麼體貼,知書達理,思想先進,堅信著孩子成長中爸爸不能缺席的準則,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現實,讓我們啪啪打臉。前一天晚上我們還在說有個寶媽自己帶寶寶,但是家務全不做,都留給孩子爸回來做,老公還說我你覺得這樣好嗎?但是人家孩子就是黏媽媽啊,就是讓媽媽騰不出空做事啊?這不跟你說吃飯沒辦法帶娃一樣嗎?做人不要太雙標!
  • 霍建華全職帶娃,爸爸帶娃的好處,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文茵媽媽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父愛如山,但不能巋然不動。父親的融入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堅強。有個同事,孩子出生後因為沒有人能幫忙帶孩子,所以就辭職了,成了全職媽媽。
  • 學會這幾招,擺脫喪偶式育兒,讓爸爸愛上帶娃
    家裡誰帶娃的時間比較多呢?似乎在帶娃這件事上,都是媽媽參與地比較多但事實上,爸爸帶大的娃會更優秀,更出色哦。美國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證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更有擔當和主見,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都更強,出身社會更容易成功。
  • 「喪偶式」育兒摧毀家庭!育兒假來了!德國專家:爸爸要愛上帶娃
    「喪偶式育兒」很常見!在養娃問題中,世界上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會糾結誰養娃,誰掙錢!但在傳統意義上來說,根本就不用糾結,這個在世界範圍內糾結的問題會「很好」的得到解決!年輕的媽媽辭職在家獨自帶孩子,負責接送孩子上學、報補習班等一系列事宜,而有的爸爸回家只負責上網看手機,該聚會聚會,該上班上班,回家能幫著做家務都是很不錯的了。這種育兒無異於「喪偶式育兒」!
  • 喪偶式帶娃,你還會選擇要二胎嗎?
    第二種是被動選擇為什麼是被動選擇,因為這屬於喪偶式帶娃。顧名思義,夫妻的一方對育兒情況不聞不問,甚至對這個家也過問其少。導致夫妻的一方過多的透支,甚至心寒。而不想去生二胎。我鄰居她前天跟我說起這件事。她說她婆婆一直在催她要二胎。然後我說也可以要的呀,兩個娃一起帶也是比較好的,繼而他卻說了一句讓我很震撼的話。
  • 讓男人背鍋的」喪偶式育兒」
    現在很流行喪偶式育兒說法,一提起這個說法,固有的思想就是這個喪偶一定值得是育兒中爸爸的缺位,而不是媽媽的缺位。自從有了娃以後,重新思考了下這個詞,發現這個詞實際是讓男人背鍋了。綜合以下幾個原因:1、沒有人是天生的父母,育兒是兩個人的事情,前期懷孕包括生產階段都只能媽媽一個人獨自面對,爸爸能參與的非常有限。
  • 媽媽來幫我帶娃,60歲的老爸成了留守族,請珍惜願意幫你帶娃的人
    因為我爸還沒退休,而且不會做飯,離開我媽幾乎就算生活不能自理型,把他一個人留在家裡確實不忍心,也不太放心。但是當時也沒別的辦法了,好在按計劃,娃9月份就入園了,於是就讓老媽來幫忙帶3個月,到娃兒上幼兒園。爸媽一聽,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 比喪偶式婚姻與帶娃更加悲催:結個婚嫁給了婆婆
    比喪偶式婚姻與帶娃更加悲催:結個婚嫁給了婆婆文|煙火生活關於婚姻的很多吐槽,集中在喪偶式婚姻與帶娃上,以責怪伴侶一方對婚姻的不負責。可最近李麗的吐槽增長了我的見識,丈夫就在自己身邊,可李麗始終覺得自己結了個婚嫁給了婆婆。李麗和丈夫逾30歲時相識、相戀,在他們居住的三四線小城絕對屬於晚婚了,於是在心急父母的催促下,相識不足百天,他們就結婚了,性格獨立的李麗本以為就此可以過自己設計好的小日子了,可事與願違,丈夫堅決不肯搬離父母家,加之婆婆家離工作單位近,生活方便等原因,李麗還是妥協答應了。
  • 全職媽媽獨自帶娃,「猝死」兩天三夜無人知,孩子:媽媽睡著了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社會,很多女性都在經歷著「喪偶式婚姻」,獨自帶娃,獨自承擔著所有的家務,辛苦不說
  • 帶娃經驗分享 兩個月的寶寶怎麼帶 看我一個人帶娃的一天
    帶娃經驗分享 兩個月的寶寶怎麼帶 看我一個人帶娃的24小時兩個月的寶寶怎麼帶?在很多家庭中都是一家6口人帶,當然還有5口,4口……最少的也是夫妻兩個人,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只有媽媽一個人帶著一個寶寶。回想一下,當時看著老公離開的背影,我是哭了的,只不過在燈的陰影下,我們彼此看起來都是堅強的。堅強的忍住淚水,堅強的不想讓彼此崩潰……現在寶寶兩個月了,我自己一個人帶的還是比較順手了。有一段時間,寶寶每天都是晚上5點睡,早上七點醒,當然中間會有兩次起來餵奶。白天嘛,上午睡一次,下午睡一次,每次2-3個小時。
  • 爸爸出國工作,二十年未和妻女見面,喪偶式帶娃對娃真的好嗎?
    今天遇到一位媽媽,她告訴我早上送大寶去興趣班,小寶也自己帶在身邊,大寶上了一個早上的課,自己和小寶在外面等了一個早上,後來小寶等的睡著了,還戴著安全頭盔,就趴在電瓶車坐姿上睡著了一個女孩當了媽媽,肩上背負了更多,為了孩子,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作為爸爸,除了下班的時候陪陪孩子,其他的事情和往常一樣。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喪偶式帶娃呢?第一點:夫妻兩個不到迫不得已,不要異地生活。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媽媽一起陪伴,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
  • 日劇《坡道上的家》,喪偶式帶娃有多可怕
    近日,一部日劇火遍朋友圈,豆瓣高達9.2分, 這部片子堪稱2019年度不婚不育最佳宣傳片:《坡道上的家》。電視劇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這部名為《坡道上的家》的日劇圍繞著「一位媽媽謀殺8個月大的女兒」的案件展開,從多個人物的不同角度向觀眾展示了成為一名「合格」母親的「代價」以及育兒觀念的衝突。丈夫甩手掌柜,孩子難以教化,婆婆私心偏袒,親人間的關係冷漠而疏離。
  • 「全職在家帶孩子,不幫妯娌帶娃卻被娃奶奶罵,我該怎麼辦?」
    弟弟因為高中畢業就工作了,所以結婚很早,現在生有3個孩子。最大的上小學,最小的只有2歲,全都是婆婆在照顧。朋友和老公結婚後,也沒分家,一直都生活在一起。懷孕後就辭職了,現在孩子8個月,自己還全職在家。雖只是照顧一個孩子,但過來人都知道,照顧一個高需求孩子,有多難。但婆婆不這麼認為,或是選擇性忽視。
  • 豆瓣9.0,《坡道上的家》披露喪偶式育兒,是什麼壓垮了母親
    媽媽一個人給孩子做飯、照顧孩子確實很勞累,何況還要教導孩子健康成長,實在是很辛苦。這種想法想必很多媽媽們都能夠感同身受吧,我想最懂女人想法的大概也只有女人了吧。日本電視臺播出過一部名叫《坡道上的家》的家庭劇,雖然只有短短六集,但是豆瓣評分高達9.0,而且直戳廣大女性的痛點:劇中的各個家庭看似美滿幸福,實則家庭內部有很多問題,其中問題的根源就是喪偶式教育。
  • 我是怎樣從「喪偶式育兒」的泥潭中爬出來的
    而「喪偶式育兒」,即使是滿腹牢騷的女人們,真要把它面對面甩給自家老公,恐怕至少也還要在心裡掂量一番吧?你想,他再怎麼「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好歹還是個「掌柜」呢。地位尚存。喪偶?直接變成不存在了啊!我估計,以「喪偶式育兒」觀點控訴男人們的文章,肯定引起過很多媽媽的共鳴。
  • 我也經歷了喪偶式育兒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討厭一個人的話,就勸她結婚,再生個孩子吧!說真的,很多時候,婚姻在我們這一代人眼中早已經不像看起來那麼的美好了。雖然說現在很多男性也都能夠明白女性的辛苦,可是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都是喪偶式的婚姻。哪怕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時候,還是就是媽媽的責任。孩子生病了,孩子磕著碰著了,都是媽媽沒有照顧周全。孩子身高沒跟上拉,孩子某些東西沒有學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