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柴燒工藝,能讓紫砂壺「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2020-12-20 甌葉文化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本是形容鈞瓷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而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柴燒出品的紫砂壺,在不同溫度之下,展示出千差萬別的眼色肌理。

什麼是柴燒?柴燒是我們陶瓷最古老的窯燒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千年之前。紫砂壺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利用龍窯柴燒燒制,但早期的紫砂壺是與其他的粗陶一起混燒,壺體表面受火不勻,經常粘有釉油,後來,工匠們在燒制壺的時候加入匣缽,使燒制過程中壺不再受到其他釉淚雜質的入侵,保持壺體受火均勻,表面乾淨。

如今,隨著氣窯、電窯、煤窯等新型燒制方式的出現,既不高效方便,成本也不低的柴燒也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柴燒紫砂壺卻依舊深受愛茶人士的歡迎。這又是為什麼呢?

柴燒工藝一共有四步,分別是裝窯,溫窯,燒窯,冷窯出窯。從裝窯到冷卻出窯,一整個柴燒生產周期大約需要4天左右,而且相對於氣窯、電窯等現代化燒制方式,柴燒的穩定性也弱許多,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也正因為這些不穩定因素,讓柴燒紫砂壺變成「不一樣的煙火」。

柴窯的溫度差異大,易出現深深淺淺的效果,使得紫砂壺的呈色多變不一,而柴燒時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的火痕,灰釉等獨特元素,不經人工修飾,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物,充滿了自然魅力。

除了外觀上的獨特,紫砂壺中大量氧化鐵,在經過緩慢的柴燒以後變得能夠更好地改變水質。科學證明,經過柴燒氧化還原法燒制的紫砂壺具有改變水質的功能,能起到軟水、柔水的作用,提升茶葉的口感和茶湯的質感。

柴燒工藝雖然早已不是燒制紫砂壺的主流,但柴燒紫砂壺質樸、渾厚的美感,也是它得以流傳至今,並被大眾孜孜不倦去追求的原因。

甌葉文化十年生普洱茶試喝 有緣關注「甌葉茶文化(ouyetea)」。

相關焦點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柴燒 ·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柴燒是我國陶瓷最古老的窯燒工藝,可上溯至千年之前,凡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是乾柴與烈火、灰飛與煙滅共存包容的一個過程,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二、影響柴燒作品成敗和色澤變化的四大因素土: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柴: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其種類(松,竹,各種木)及廢棄木材等。
  • 菏澤非遺項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菏澤非遺項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2021-01-08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大師級工藝水準,是一座隔斷式的格柵龍窯,公司特聘請楊建平為此窯的燒盞大師。楊建平,建盞工藝美術師,南平市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名藝人,其作品復古典雅、釉色鮮明、花色獨特,深受海內外建盞愛好者的青睞,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工藝獎項,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
  • 陶主坭興陶柴燒窯新的一窯來咯
    我們的(陶花島)陶主坭興陶柴燒窯一直是由我們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廖強,廖老師親自裝窯和燒制的石瓢壺純手工高溫裸燒柴燒茶壺,石瓢壺,窯變顏色獨特,灰藍色的迎火面,自然落釉,無任何人工釉。松木燒制,窯內溫度達到1350度以上。
  • 三顧堂堂主談紫砂:柴燒的分類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顧名思義就是用各類乾柴來燒制陶瓷產品。柴燒大致分為兩種:封閉式和開放式。1,封閉式柴燒(業內也通稱柴窯)封閉式柴燒時,我們要在罐口或紫砂壺的壺口鋪上石英砂,再將紫砂產品放入匣缽內,蓋上匣缽蓋子,再由師傅將匣缽放置窯內不同的層板上(註:不同泥料的窯溫不同,不同層板的窯溫也不同,所以要分層來放),在放置的過程中需要師傅有足夠多的經驗控制匣缽之間的距離,以及隔層之間的高度,以防止在燒制過程中出現問題
  • 柴燒紫砂壺與普通紫砂壺的區別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韻,一鍵關注本帳號柴燒紫砂壺的工藝,最早可追溯至上千年。紫砂壺最早就是利用龍窯,柴燒的方法燒制。最早的紫砂壺是與粗陶一起燒的,導致壺體表面受火不均,成色不一。之後從李茂林開始,使用匣缽燒制,才使紫砂壺不受其他雜質影響,光滑如一。現在的紫砂壺基本由電窯或者氣窯燒制,統一溫度控制,出來的紫砂壺成品率較高,色澤統一,不易產生殘次品,但都缺少了自然的韻味,就同煮米飯一樣,柴火燒的就是比電燒的多了一絲柴火香。
  • 榮昌陶柴燒窯即將開窯!明天下午2點鎖定上遊新聞看直播
    古人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講的是陶泥製成的陶器在窯中經過高溫的燒制,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萬千色彩。而要想得到這般萬彩,只有堅守古法的柴燒技藝。 記者看到,「老梁家」的柴燒窯呈階梯狀。梁先才說,此次的柴燒窯是一個三倉的階梯窯,階梯窯裝燒量大,可以燒制較大器形的陶器。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千百年來,建盞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其燒制出來的器具外觀、釉面色彩卻千變萬化,不相雷同。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禹州鈞瓷知多少:柴燒之美 經時而烈-禹州第一網
    鈞瓷,因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釉變而被世人驚嘆,但人們大多不知,鈞瓷的燒制工藝同樣充滿了自然界的神奇與古老先人的智慧。鈞瓷燒制工藝分別為柴燒、煤燒和氣燒。其中,柴燒是從鈞瓷燒制初期就採用的工藝。
  • 原來現代柴燒燒成效果好壞跟這些因素有關
    現代柴燒作品越來越多進入我們的視線,那麼有關柴燒燒成效果的好壞跟哪些因素有關,你了解多少呢?今天燒窯者將和大家分享一下,影響柴燒燒成的一些重要因素。陳朝超柴燒影響現代柴燒燒成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柴窯的設計、燒制的氣氛、不同的窯位、燒窯者經驗等幾個客觀和主觀因素構成。
  • 柴燒,不只是情懷
    熊熊烈火的炙熱,陶坯浴火,木灰融落,等待爐火冷卻的時間,就像薛丁格的貓,成或敗無可預知,直到出窯方能確定是否為鳳凰涅槃。/ 溯源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可以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
  • 什麼樣的柴燒算得上精品?
    建水紫陶柴燒,柴燒壺,陳朝超柴燒,柴燒柴燒之美,呈形於人、是火焰與泥土的對話,更是燒窯人思想的結晶。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描寫的就是柴窯的絢麗、古拙、獨一無二。,是最容易出精品也最容易出瑕疵的位置,這層後中間的位置也是最容易出現火痕的位置,開關窯門投柴和煙囪的抽力都會讓火勢往裡躥,雖有遮擋物,但火是柔軟的可以繞過去,呈包裹狀,且隨著多次開關窯門,會形成顏色深淺不一的多道火痕,火痕不僅僅是出現在壺身,因壺底墊有支釘,壺身抬高,壺底也會有火痕印記,火痕漂亮,但也是最容易作假的,部分商家會人工施釉結合噴槍噴火以此充當柴燒。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看懂這三點就夠了
    柴燒是建盞最古老傳統的燒制方式,以木材作為單一、主要的燒窯燃料。在兩宋時期就有窯爐群聚,長龍窯多達九十九條的窯燒盛況。如今在建窯遺址發掘整理的目前國內最大的龍窯遺蹟,長達135.6米,一窯約摸有十萬件瓷具,可見當時生產規模之大、產量之多可見一斑。雖然現在隨著燒制技術的成熟,電燒、氣燒的出現,但還是有很多大師在堅持柴燒。
  • 紫陶柴燒茶具與普洱茶天生的伴侶
    ,失去陶原本的吸附性和透氣性,對有異味或者茶質偏嫩的茶,容易激發出茶葉缺點,讓茶變得不耐泡,用紫陶柴燒茶具來搭配普洱茶就更加完美。陳朝超柴燒作為一個陶藝人把紫陶柴燒茶具燒出質樸的禪意美且又有很好的使用價值,讓茶變得更好喝,是我們燒窯人一直追求的目標。
  • 鈞瓷包窯如賭石:有時一件不成 有時一件百萬
    ,但仍有不少人花10萬元~15萬元包窯  包窯如賭石  有時一件不成,有時一件百萬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用來形容鈞瓷獨特的釉色變化。  包窯  可能一件無成,也可能一件百萬  據介紹,鈞瓷分兩次燒成,第一次將坯子素燒,出窯後施釉再次燒制,二次燒制後鈞瓷釉色才會發生千變萬化,是為窯變。  「窯變是無法控制的,燒制鈞瓷完全是靠天吃飯。」工作人員說,人能做的就是進窯爐前的制坯、施釉。
  • 區別正統龍窯柴燒紫砂壺的正確方法
    區別正統龍窯柴燒主要是兩大標準,首先是必須要是龍窯燒制的,不能是其他柴窯燒制的,因為龍窯柴燒的燒制手段和窯內氛圍跟其他柴窯還是有區別的;第二就是燒制手法,正統的龍窯柴燒手法就是要求其燒制手段是古法燒制,生胚入窯,全程柴燒。我們先來說說紫砂柴燒這十幾年的發展吧。
  • 我們說一說,紫砂壺的柴燒
    近來紫砂界較為火熱的柴燒概念,大概跟景德鎮有關。景德鎮對於瓷器是否為柴燒,一直有著一種比較病態的執念。松木由於其本身所含有的油脂成分比較多,儘管在燒制過程中有匣缽擋住了明火,但窯爐中的氛圍終究會影響到器物,所以其所燒的器皿的釉料質感一出爐便比較油潤,槎木則要次上很多。無論是從原料的稀有性上還是其所燒器皿的階級性上,松木柴燒都是比較高檔的代名詞。
  • 李長春:以泥為骨,以火為衣,探尋柴燒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紅山文化而這樣的柴燒佳作,需要李長春在反反覆覆的試窯過程中,掌握到對擺放方式、投柴方式、窯內溫度、燒成時間等諸多方面的控制,才能造就「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美妙效果。日月生輝多說柴燒的美,美在它的天然偶成,美在它的變化萬千,即使在同一個窯爐裡的器皿也能燒出絕不相同的形態色質。作品《日月生輝》中,一件型如太陽般的燒成釉面,一件型如月亮般的燒成釉面,便皆是一窯所出的自然之作,可遇不可求。
  • 三顧堂堂主談紫砂:開放式柴燒作品為什麼是獨一無二的?
    開放式柴燒是使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這種釉的效果,與一般的人工添加釉水明顯不同。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產品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烈火曾經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