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既未降息也未停止印鈔,無限金融「放水」走向何處?

2020-12-13 澎湃新聞
導讀:美聯儲傳遞的信號背後,反映的正是當下無限式金融調控的越發難以為繼。

01

美聯儲最新會議透露了什麼?

儘管對於美國大選,官方還沒有公布最終的結果,但大選看起來已塵埃落定。

回過頭看,這段時間不少信息淹沒於大選的洪流當中,11月6日美聯儲的議息會議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沒有降息,也沒有停止目前印鈔放水的整體節奏,但是在一些細節上表達了轉變的方向,比如額外提到「正在考慮調整債券購買的組合方式、久期和購買規模」。

這是什麼意思?一般而言,央行的貨幣政策大致上分為兩類:直接升降利率和通過購債間接影響利率。後者根據購買規模和觸發動因又可以分為兩種:定期定量購買以及不定期不定量購買,分別被稱為量化寬鬆(QE)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

QE指的是央銀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鼓勵開支和借貸,被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QE可以說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對衝危機的常用手段,在這次疫情危機中,各國央行陸續祭出重招、猛招,救助及刺激力度動輒就是萬億美元量級,甚至開啟無限量寬模式——錢管夠。

而YCC,是給債券收益率設定一個上限或者下限目標,如果超過了,央行就動手介入市場,購買或者賣出債券,以對債券收益率進行整體控制。

雖然採取YCC的本質仍然是購買債券,但調整債券購買的步伐可以說是對QE、超級QE、QQE等高速擴張貨幣政策的修正,這從日本在2016年踐行YCC後,日本央行的資產購買步伐明顯放緩、整個金融市場基本保持平穩的狀況即可見一斑。

此番美聯儲「調整債券購買的組合方式、久期和購買規模」,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採用YCC,但也傳遞了這樣一種信號。

02

無限式金融調控面臨無效

而美聯儲傳遞這樣一種信號的背後,反映的正是當下無限式金融調控的越發難以為繼。

危機當前,「有形之手」戰勝「無形之手」,「放水」刺激成為主流,印錢進入極致階段,如此做法主要基於國家信用賦權——國家擁有、以國家信用背書的貨幣發行權,以及貨幣學派理論——央行通過運用各種工具來控制和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實體經濟。

1987年第一次金融危機之時,格林斯潘做出救市操作——「美聯儲已經向經濟和金融系統提供流動性做好準備」,金融市場得以迅速穩定。在路徑依賴下,伯南克緊跟格林斯潘的腳步,手持「緩解金融恐慌的最佳方式就是為那些缺乏資金的機構提供流動性」法則,讓美國似乎僥倖躲過2008年次貸危機。

這次,本欲開啟貨幣政策緊縮窗口的鮑威爾,卻在川普的口誅筆伐下,一下子幾乎打光了「子彈」,陷入黔驢技窮之窘境。

正所謂,「同樣的方法,第一個用的是天才,第二個用的是庸才,第三個用的是蠢材」。時過境遷,刻舟求劍的方式終將面臨無效。

到如今,當利率低到無可再降時,任何貨幣量的增加,都會以「閒資」的方式吸收,掉入「流動性陷阱」。

這從前幾月全球市場的表現便可見端倪,股、債、黃金、期貨、現貨「多殺」齊現:以美股為代表的全球股市跌跌不休,其中道指從近29000點一度跌至18591點,受到萬點暴擊;股債6/4的黃金配置策略失效,「股債異域,下跌同天」;黃金的避險功能一度出現「bug」,史無前例的「負油價」出現,「負電價」也在擾亂現貨價格體系。

03

三大「有限」約束

事實上,無限式金融調控實際存在「有限」約束的硬邊界,面臨著市場需求、通貨膨脹與國家信用三大約束。

一,市場需求底線。市場經濟思維主導下,國家要GDP增長,個人要財富增加,但這種生產與消費方式已經逼近了地球承受能力的極限,甚至有科學家預測「若不改變現狀,到2050年人類需要第三個地球」。

可見,人類生產與消費需求是有邊界的,地球無法承受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汙染等便是底線。

當地球難以承受時,大自然有足夠的辦法讓一切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如疫情大流行致使人類活動幾乎停止,期間全球10個主要城市的空氣汙染水平下降了9%至60%,比如首爾、武漢的空氣汙染較2019年分別減少54%、44%。

汽車產業常常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被頂在槓頭上,如今更因疫情遭受了沉重打擊,據不完全統計,到3月底,全球共有26個國家超過150家汽車工廠停工停產,超過1400萬名車企員工正面臨就業難題。

而這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各國紛紛出臺刺激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發展措施,如「報廢更新」或稅收優惠等手段,未能化解過剩反而進一步加劇了過剩,不無關係。

畢竟,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解決過剩的關鍵是減少無效供給、創造新需求,因此,不管如何刺激,沒有結構性調整,形成良性、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最終還是會回到危機原點,面臨清算。

二,通貨膨脹底線。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是貨幣寬鬆帶來的可能結果,即實際的商品供應跟不上貨幣供應的速度,市場中貨幣過剩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紙幣造就了國家財政透支的機制,具有無限發行的特點,而當紙幣的升級版——虛擬貨幣來勢洶洶,貨幣發行者也不再限於國家。

但不管是政府發幣還是公司發幣,普通民眾無法忍受的通脹,便是貨幣發行者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為,貨幣超髮帶來的繁榮不是真實的繁榮,而是財富轉移者的繁榮。不然,辛巴威才會是現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曾經的辛巴威政府靠隨意印鈔來維持運轉,一度導致超級通脹,錢不如廁紙,嚴重時一個月內貶值百倍,最終致使其徹底廢除流通了不到十年的本國貨幣。

在此過程中,整個社會物價瘋漲,全社會資金髮生集中式大挪移,大量的錢通過人們的購買行為,轉移到少數掌握生產資料和生產能力的企業手中,普通人民的財富被洗劫一空。

而過去十餘年,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持續量化寬鬆下,儘管未引發國內通脹,因為天量的流動性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實體經濟,而多用來購買股票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虛擬產品,如美股上漲速度和美聯儲QE的速度基本節奏一致,美股連續11年牛市即為佐證。

但這不過是通過資產價格隱匿通脹數據,無法改變的是貧富分化加劇等實實在在的社會現象。

從2005年到2013年九年間,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最窮的人財富丟掉了57%,次貧的人財富減少了28%;相反,最富的人財富猛增了64%,次富的人財富也增加了19%。

三,國家信用約束。美聯儲之所以很任性,可以無限量「放水」,背後仰仗的就是美元信用,美元信用源自美國國家實力。

在全球交易中,美元長期位於國際結算的貨幣之首,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貨幣,以致每一場內部危機,美國都能不計成本和後果藉助「美元」來刺激經濟、對衝風險,讓持有美元、美債的其他國家買單,將金融風險轉嫁給全世界,薅全世界的羊毛。

如此無節制的做法不但激化國際矛盾,給其他國家製造額外麻煩,還將削弱自己的權威。量化寬鬆下,美元本身的價值被持續稀釋,相應的購買力持續下降,最終推高這些國家的資產價格,形成明顯的輸入型通脹。

美元變身「病毒」,世界各國爭相脫鉤美元,美元相對應的國際地位將被大幅削弱,美國作為世界金融安全島的作用將名不副實,必然摧毀其搖錢樹的根基——美元信用,信用破滅引發美元崩盤。

信用體系瘟疫化最終讓美元、美債等再難以找到「買家」,而沒有了接盤者,也就沒有了可以轉嫁的機會。而超發貨幣本就是一種權力濫用,其他國家若如此做法,其最終結果也是一樣的。

04

世界亟待根本性調整

顯然,疫情全球化下,各國央行和政策制定者用降息和貨幣刺激等傳統金融調控手段很難度過危機。

縱使疫苗最終研發成功,無限式金融調控勝利了,全球仍將進入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如果大放水失敗了,世界則將陷入大蕭條。

「寅吃卯糧」只能緩解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卻不能真正解決危機,而是將危機一次次延後又或是甚至換一種表現形式,「如果印錢就能解決金融危機的話,那這個世界就不存在金融危機」。

況且,此次危機並不局限於金融領域,其複雜度與廣度前所未有,一方面,危機乃多重因素同時發作,由產業鏈、產能及資本市場等疊加而成,實體經濟遭受大面積重創。印錢無法直接創造實物,也無法根治實體經濟的問題。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進行的是無差別攻擊,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真正倖免,通過貨幣超發等進行轉嫁的空間也就不存在。

如同輸血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是主要治療手段,真正的治療還是服藥、手術、化療、截肢等等,應對危機,有必要對產業、金融、經濟等進行根本性調整,對生產、生活、交換方式合理糾偏,才能徹底解決。

畢竟,在需求、通脹與國家信用三大約束下,加大流動性也只是讓企業及經濟體多延長一時的喘息期,一旦觸及底線,那些帶有「基礎疾病」的企業連帶經濟體終將還是在劫難逃。

原標題《美聯儲既未降息,也未停止印鈔!無限金融放水走向何處?》

相關焦點

  • 全球大「放水」美聯儲或再降息 業內稱避險資產看好A股
    原標題:全球大「放水」美聯儲或再降息,業內稱避險資產看好A股   應對疫情及最大程度降低其對金融、資本市場的影響,全球各國都在不遺餘力。
  • 緊急降息來了!美聯儲12年後再次出手,又掀全球降息潮?
    最後鮑威爾稱,未來幾周,美聯儲將繼續關注事態進展及其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並適時地運用政策工具為經濟提供支撐。他強調降息不會降低病毒感染率,也不足以解決供應鏈的問題,但可以避免金融環境收緊,這可能會對經濟活動造成壓力,並有助於提振家庭和企業信心。
  • 美國9天放水7萬億,中國買家提前拋售,美聯儲印出來的盛宴中道而止
    ,美國金融市場一直處於壓力之下,出現了世界金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拋售一切資產的恐慌情況,伯南克最後警告說,「如果美國不改善冠狀病毒的健康狀況」,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國的財政刺激計劃都不會奏效。2萬億美元的刺激,再加上美聯儲從3月14日開始分10次向市場投放共計5萬億美元的流動性,這就意味著美國9天內合計將向市場放水約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萬億)的流動性和降息至零水平,這就意味著,美聯儲從2017年開始在貨幣緊縮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上正式無底線的對白宮認輸投降。
  • 中國銀行分行副行長:央行放水是打著刺激經濟的幌子進行財富掠奪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歐美國家的央行開啟了創造歷史性的經濟刺激舉措,與其說是刺激經濟,還不如說是印鈔加降息,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都已經將基準利率下調到了接近
  • 美聯儲減少貨幣投放,金價突破前高的可能性有多大
    上周美聯儲發布的一個數據比較值得關注,按照慣例美聯儲每周四都會公布截至當周周三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從最近一期的數據來看,6月17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為7.094萬億美元,比6月10日的7.169萬億美元減少了700多億美元。這是2月26日以來首次縮小,說明美聯儲開始減少貨幣投放。
  • 金融危機的味道?美聯儲時隔12年緊急降息 市場巨震不已 金融圈炸開...
    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美聯儲周二(3月3日)緊急降息,以保護美國免受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這是美聯儲自2008年12月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在會議之外採取行動,此次降息使得基準利率下調至1%-1.25%的目標區間。
  • 大放水?大牛市要來?
    它的首席利率策略師 Matthew Hornbach 認為,G4央行(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在兩年內達到30萬億美元,高於目前的25萬億美元。也即大摩預測,G4央行會在未來兩年內擴表5萬億美元,相當於擴表33萬億人民幣。
  • 美聯儲每天印鈔410億美元,危機轉嫁至19國!中國央行如何應對?
    美聯儲每天"印鈔"410億美元,美國正將危機轉嫁19國!據新浪財經4月21日消息,美聯儲承諾無限量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通過臨時購買債務向企業和市政機構進一步提供數萬億美元的貸款;在這一背景之下,截至4月15日的一周時間裡,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以每天約410億美元的速度擴張。
  • 川普再批美聯儲:「必須更大幅度且更快地降息」
    繼7日在社交媒體上再次炮轟美聯儲應該更大幅度且更快地降息後,美國總統川普9日又表示,希望美聯儲降息100個基點或更多。其實,川普對美聯儲的批評由來已久,此前,川普曾多次暗示、明示,美聯儲不僅不應加息,還應該降息,以刺激美國經濟的增長。
  • 美聯儲「放水」引恐慌!規模突然大增60% 是在怕這兩個關鍵節點嗎
    美聯儲「放水」引恐慌,操作時間節點大有玄機:月底撞上脫歐敏感節點!在市場幾乎完全定價美聯儲10月降息的情況下,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降息會怎樣?
  • 餘永定:美聯儲「無底線印鈔」的邏輯與警示
    總之,次貸危機演進的大概過程是:次貸違約;證券化資產(MBS、CDO)價格下跌;貨幣市場出現流動性短缺;銀行、投行對衝基金等金融機構去槓桿、壓縮資產負債表;由於流動性短缺、信用收縮、資金鍊中斷,金融機構倒閉;借貸活動停止,生產企業無法投資和生產,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影響。
  • Weekly:美聯儲降息央行定向降準,25家品牌房企披露2019業績
    點評:海外比賽降息的時候,國內選擇了按兵不動。所以對於房地產來說,這肯定是一個壞消息,在市場逐漸復甦的情況下,出現了降息落空,這肯定會影響房地產的購房者信心,當下冒著疫情還敢去售樓處的購房者基本都是預期貨幣放水。
  • 美國無限印鈔!美企也跟著模仿:一天內借錢120億美元?
    據新浪財經消息稱,受美聯儲政策鼓舞,美國兩家巨頭企業埃克森美孚以及威爾森通信不顧金融市場的動蕩,一天內合計發行了120億美元的企業債券,其他美國企業紛紛效仿。在短時間內,發行了1萬億美元的企業債。若疫情未結束,企業危機未安全度過,又欠下巨額債款無力償還,企業便只能申請破產。美國企業發行企業債以解燃眉之急的方法,與美國發行國債以緩解國內財政赤字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前,由於美國疫情的爆發,美國不得不宣布全面停工停產,由此帶來了失業人數暴增、多家企業倒閉等負面影響。企業創收減少的同時,抗疫基金、救助基金的發放都需要大筆資金,美國經濟一度陷入困境。
  • 美聯儲降息後,美股大跌,川普連發三條推文,再度「炮轟」美聯儲
    BWC中文網觀察團日前提及,就膨脹美元的表現來看,美聯儲選擇在此時降息,似乎背離了美元應該擁有的實際運行軌跡。而「新債王」剛德拉克近期也表示,美聯儲一旦降息,可能會將美國金融市場推到了「陰陽分界」,我們(美國經濟)正在去往地獄的路上。
  • 近十年來首度降息?一文縱覽今晚美聯儲決議操盤指南!
    在最近一項針對111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有95%的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次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2名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將降息50個基點,另有兩名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會按兵不動。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美聯儲不會預先承諾會在9月份再度降息。美國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 LLC)貨幣市場經濟學家Tom Simons表示,更容易的做法是目前暫不給出降息暗示,因為美聯儲總是可以在稍晚時候發出信號。Simons稱,實際上,告訴市場你計劃降息然後又收回承諾,這樣往往更難操作。
  • 美國29周印鈔17萬億美元後,鬼城現象加劇,美專家:或走向陰陽分界
    而事情的新進展是,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當地時間10月31日報導稱,新冠病毒已將舊金山變成鬼城,很多人將要從這裡離開(如下圖)。而就在今年三月時,就有外媒稱,在「尖峰時間」早晨,舊金山荒涼的金融區裡留著鬼影。這也意味著,美國經濟實際的大蕭條現象正在持續。也正是由於美國經濟在過去近10個月間無力應對大流行,為其帶來的衝擊或將是持續性的。
  • 美聯儲2019年真的會降息?!聽分析師怎麼說
    來源:匯通網對美聯儲來說,2019年的開局很像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最近連續數月攪亂金融市場。2019年年初,美聯儲官員預計將加息兩次,但投資者目前預期美聯儲更有可能降息,而不是加息。投資者預測美聯儲2019年更可能降息,而不是加息1月4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提到了2016年的情況,強調了美聯儲在必要時保持靈活的能力。不過,儘管官員們仍可選擇暫停再次逐步加息,但這一次可能不會產生如此平靜的影響。
  • 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關於降息、降準、M1、M2、社融的那些事
    是的,「放水」——這又是一個關注財經訊息的朋友們絕不陌生的名詞,每次只要出現降息降準的相關新聞,下邊評論就是一堆的「放水」。 然而,相信還有很多人,對所謂「放水」的概念是模糊的,或者說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談一談關於降息、降準、M1、M2和社融之間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 智堡創始人Mikko:美聯儲降息作用有限,比特幣不能與黃金相提並論
    衛生事件對全球的供應量、流動性以及市場都信心都是致命的打擊,且由於衛生事件的未來走向不太好預測,因此經濟學家也很難綜合考量其負面影響,這和大地震這類災害帶來的衝擊截然不同。過去的一次金融危機實際上是流動性危機,資產跌了以後一些金融機構拋售這部分房地產資產,同時金融機構的資金方抽出了資金,相當於你的資產在狂跌,你的債主還在討債,資產負債表大幅收縮的同時導致金融體系全面崩潰。
  • 解碼美聯儲掛嘴邊的幾個英文縮寫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美聯儲在3月3日、15日兩次宣布緊急降息,利率區間降到0%至0.25%,一夜之間讓美國進入「零利率時代」。降息,降的不是銀行存款利息,而是聯邦基金利率,也就是銀行同業隔夜拆借利率。簡單來說,是銀行間互相借錢的成本。美聯儲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賣證券來降低或提高這一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