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放水」引恐慌!規模突然大增60% 是在怕這兩個關鍵節點嗎

2020-12-16 騰訊網

美聯儲「放水」引恐慌,操作時間節點大有玄機:月底撞上脫歐敏感節點!在市場幾乎完全定價美聯儲10月降息的情況下,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降息會怎樣?

隔夜美聯儲突然加大「放水」力度讓市場措手不及,美股尾盤湧入恐慌性買盤,是月末撞上脫歐敏感節點讓美聯儲坐不住了嗎?

當前市場對美聯儲10月降息的預期已飆升至94.5%,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美聯儲屆時不降息,市場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01事件梳理

周四(10月24日)凌晨3點15分左右,為了避免再次出現現金緊縮、短期借款利率飆升的情況,紐約聯儲宣布將在10月24日和10月29日把定期回購操作的金額從350億美元增加至450億美元(增幅28%),自10月24日起將隔夜回購操作規模從750億美元提高到至少1200億美元(增幅60%)。

02精選分析

市場措手不及

美聯儲此番大幅增加隔夜回購操作規模讓很多市場參與者感到措手不及。在他們看來,美聯儲之前的「放水」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能夠滿足銀行貸款的需求了。一位回購交易商表指出,這是他們第一次感覺美聯儲沒有回應市場,認為美聯儲沒有理由大規模增加流動性投放操作。

美股尾盤出現恐慌性買盤。本來終日有氣無力的美股在這則消息的刺激下集體收漲:標普500指數收漲0.28%,穩居3000點上方,納指收漲0.19%,道指收漲0.17%。

值得注意的是,新計劃除了投放規模巨大之外,操作覆蓋的時段也非常特殊——不僅包括了月末這個流動性通常吃緊的時期,更涵蓋了英國脫歐的最後期限。分析認為這或許進一步表明了美聯儲的擔心,它擔心月底撞上脫歐這個風險事件,可能會導致屆時市場的流動性管道出現嚴重「堵塞」和混亂的局面。

早有預料的人說美聯儲此前做得不夠

有一個分析師——美銀美林的分析師主管Mark Cabana去年就預測到回購市場可能會出現問題,而今年9月16日,美國隔夜回購利率果然大幅飆升,達到正常水平的五倍,逼迫美聯儲時隔十年重啟回購操作。

針對美聯儲近期的行為,Cabana近日評論稱,美聯儲的回購行動饒有成效,但美聯儲做得還不夠多。在9月回購市場危機爆發後,美聯儲本來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緩解市場參與者的緊張情緒——推出更大規模、更長期的債券購買計劃,以提高金融體系的儲備金水平。

Cabana提倡,美聯儲可以建立一種永久性的貸款工具,這樣就不用定期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省去很多麻煩。此外,美聯儲還應該考慮購買短期國債,而非國庫券,以實現9月決議宣布的「有機擴表」計劃。

雖然美聯儲可能不會採納Cabana說的那些「建議」,但隔夜美聯儲加大「放水」力度的行為或證明,連美聯儲自己都意識到「做得還不夠」了。

美聯儲真的會如預期降息嗎?如果不降會怎麼樣?

截至10月24日上午,市場預計美聯儲10月降息的概率達到94.6%,比一周前的預期增加5%,比一個月前的預期增加近40%。

在市場預期如此統一的情況下,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美聯儲屆時不降息會怎麼樣呢?

雖然這樣的聲音很少,但還是存在的。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就一直關注美聯儲、並曾任美國商業經濟協會主席的Diane Swonk認為,美聯儲10月還是有可能不降息的。目前無協議脫歐的擔憂下降,貿易局勢也有所緩和,所以現在是美聯儲停下腳步,好好觀察迄今為止兩次降息是否有發揮積極作用的好時機。在Swonk看來,未來充滿不確定,當下已經算是美聯儲可以「任性」不降息的最佳時機了,在「有選擇的時候美聯儲應該好好把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聯儲10月真的按兵不動,那會在金融市場上引發「衝擊波」嗎?Swonk的預期是還好,畢竟市場預計美聯儲是在年底前降息,10月不降,美聯儲還有其他機會,所以造成的破壞應該有限。

相關焦點

  • 美聯儲既未降息也未停止印鈔,無限金融「放水」走向何處?
    回過頭看,這段時間不少信息淹沒於大選的洪流當中,11月6日美聯儲的議息會議就是其中之一。在這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沒有降息,也沒有停止目前印鈔放水的整體節奏,但是在一些細節上表達了轉變的方向,比如額外提到「正在考慮調整債券購買的組合方式、久期和購買規模」。這是什麼意思?
  • 美聯儲緊急行動!第一不要恐慌,第二暫停殺入股市樓市
    美東時間3月3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同日23時)美聯儲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以緩解此次情況帶來的經濟影響。這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最大規模的緊急降息。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震撼,可能超越1個月初的武漢封城。
  • 全球大「放水」美聯儲或再降息 業內稱避險資產看好A股
    原標題:全球大「放水」美聯儲或再降息,業內稱避險資產看好A股   應對疫情及最大程度降低其對金融、資本市場的影響,全球各國都在不遺餘力。
  • 美聯儲10天放水4萬億後,再釋放大幅放水信號,證明美國經濟很糟糕
    美聯儲的提議表明,在回購操作的持續和資產負債表淨增加600億美元之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達到約4.2-4.3萬億美元。這也是繼美聯儲於9月下旬,幾乎用了10天,累計向市場投放了近6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約4.3萬億人民幣),以壓低利率後,再度釋放出新的大規模「放水」信號。
  • 美聯儲放水,萬億美元將流向何方?鷹象時代,呼之欲出
    本文只剩一條主線了:1)分析美聯儲無限量放水,美國2萬億美元救市,道指被華爾街暴力拉高超11%(差不多單日漲了一個滬市!!),13億印度人封城21天,分析這幾者間的關係。 本文的框架:「鷹象時代」,我今天構思了一個上午,鄙人文字不是很精緻,請各位讀者多包涵。
  • 解碼美聯儲掛嘴邊的幾個英文縮寫
    相關措施管用嗎?「零利率」:更多資金湧向資本市場?3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大樓。新華社記者劉傑攝美聯儲在3月3日、15日兩次宣布緊急降息,利率區間降到0%至0.25%,一夜之間讓美國進入「零利率時代」。
  • 如果你是美聯儲 會在12月會議上耍什麼花招?
    黃金這一輪下跌從1965跌至1764,跌幅201美元,用時超過3周。在跌破1850重要支撐後,當時預判下行目標在周線EMA60均線支撐1750附近。然而最低只跌到1764,而且反彈比較迅速。無論是幅度還是速度均不及3月。但很多黃金多頭卻比上一次下跌恐慌。3月份時,幾乎沒人相信剛剛啟動的全球超級寬鬆貨幣政策會出現轉向。
  • 職場「年齡恐慌症」,你在怕些什麼?
    「年齡恐慌症」一件事,一個情緒產生的,一般已經在一段時間裡處於焦慮狀態了,會出現沮喪消極的情緒,整個人都「喪」了起來,越「喪」狀態越不好,越容易出錯,從而更為焦慮,進入惡性循環。職場「年齡恐慌症」,你在怕些什麼?人言可畏,也可無所謂會有人告訴你,你該結婚了,你不能換工作,你不擅長做這個。
  • 美聯儲減少貨幣投放,金價突破前高的可能性有多大
    原油價格的上漲雖然有歐佩克組織減產的因素,但關鍵還是經濟從疫情中緩慢復甦。原油之外的其他大宗商品表現也不錯,中國鐵礦石需求回升,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相比一個月前的最低點已累計上漲近300%。其實上周金價上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油價上漲導致通脹前景提升,二是美國十年期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走跌,降低了黃金的持有成本。
  • 美國9天放水7萬億,中國買家提前拋售,美聯儲印出來的盛宴中道而止
    Jim Rickards認為,這將比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更為嚴重,並且比2008-2009年的大衰退和全球金融危機還要嚴重,我們很快將會看到美國第二季度GDP下降10%或更多,失業率飆升至15%或更高,據CNBC初步統計,3月22日這一周大約有100萬到400萬美國人申請了失業金,該外媒稱這是這麼短時間內人數最多的一次,因為從歷史來看
  • 大放水,衝垮世界?
    兩個結果,都不太好美國在疫情危機之下,進入了25年來金融環境最寬鬆的時期。疫情一開始,美國釋放了3.7萬億美元,到現在已經釋放了7萬多億美元。要知道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美聯儲用了3年多時間,經過4輪量化寬鬆,才將1萬億美元擴張到2012年末的2.85萬億美元。美聯儲買的政府債,現在已經佔到了美國生產總值的20%。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財經天下)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著美聯儲正式將平均通脹目標引入貨幣策略,美國貨幣政策框架迎來一次重大調整。美聯儲日前宣布對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策略聲明進行更新,將尋求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長期目標。此前,相關政策表述是致力於實現通脹率位於「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美聯儲的兩大目標是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
  • 全球大放水,鈔票要變毛,現在買什麼?
    美聯儲的撒幣計劃很簡單,就是美聯儲憑空印美元,向美國財政部買國債,財政部拿到錢後,就搞大規模免稅、大規模低息援助貸款、大規模政府基建、大規模企業補貼、大規模醫療援助、大規模全民派發紅包……  要知道美國M2現在總共才15萬億多美元,突然增加2萬多億(據說計劃救市總額超過6萬億),還沒算上貨幣乘數,撒幣力度之大,各位掂量掂量……  美元是全球結算貨幣,只要美元放水
  • 貧富懸殊、不平等加劇,這一次,美聯儲也救不了美國
    伯南克認為,20世紀30年代,危機之所以惡化為大蕭條,錯在兩個傳導機制出了問題:一是金本位制下,央行沒能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充足流動性,導致近萬家銀行遭擠兌倒閉;二是銀行業倒閉潮和恐慌惜貸,堵塞了正常的信貸機制,資金無法傳導給企業,加劇經濟崩潰。伯南克認為,緩解金融恐慌的最佳方式就是為那些缺乏資金的機構提供流動性。
  • 全球大放水,黃金要大漲
    全球新一輪放水要來了12月8日早上日本政府就出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刺激方案。首相菅義偉宣布了他上任以來的第一份刺激方案,規模達到73.6萬億日元,折合7080億美元。這份刺激雖然規模比今年前兩份刺激要小,但對市場的提振作用還是有的,消息出來之後,日經指數就收窄了跌幅。
  • 外圍恐慌,說些不一樣的看法
    跟上周四的情況差不多,都是海外市場先跌帶動北上資金砸盤,然後A股跟著恐慌。有人把下跌部分歸因為央媽釋放了沒有繼續寬鬆的態度,這其實也是不合理的,因為央媽一大早就公布了消息,而消息公布之後創業板還在大漲。
  • 美聯儲all in: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
    1、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崩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  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如何「放水」
    目前外匯佔款的比例已經降至60%以下,雖然仍是最大部分,但地位下降明顯。  2、考慮到目前外匯儲備規模已經基本上穩定在3萬億美元左右,因此與之相對應的外匯佔款規模上也難有明顯的變化,在央行不斷擴表的背景下,其權重勢必將繼續下降,而通過存款類金融機構放水的路徑似乎也沒有特別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擴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對衝外匯佔款下降帶來的缺口,這也是為什麼此輪放水會有所不同的背後原因。  四、後續以何放水?
  • 灼見丨美聯儲會「縮表」嗎?
    一部分觀點將下跌的原因指向了經濟與股市的背離和科技股高估值的不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投資者開始擔憂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特別是對「美聯儲是否會開始縮表」問題提出擔憂。 那麼,美聯儲真的「縮表」了嗎?又是什麼影響了其中長期政策調整呢?本文將分析最近聯儲一系列操作的意圖,並試圖判斷美聯儲貨幣政策與資產負債表變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