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軒軒媽
「媽媽,不要穿舊衣服,
換一條漂亮的小裙子」
前兩天開學,那天下午我特意提前下班去接軒軒放學,準備回家慶祝一下她成為一年級的學生。
接到軒軒後,感覺小傢伙不是很高興,心想:是不是第一天,還沒習慣?但也不對,昨晚她還說很期待認識新的小朋友。
實在沒忍住問了一句:「軒軒,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媽媽感覺你好像不開心。」
「媽媽,你下次能穿漂亮點來接我嗎?可不可以不要穿這件舊衣服了,換一條漂亮的小裙子好嗎?」軒軒小聲的說道。
聽完孩子的話,我心裡咯噔了一下,看著自己6歲女兒那純真的小眼神,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還是故作鎮靜地用手扶了一下幾年沒換的黑框眼鏡,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自己:29塊包郵的白T恤、洗得發白的牛仔褲,頭髮不僅亂糟糟還有點油。
用「不修邊幅」形容我一點都不為過,甚至還有些「邋裡邋遢」。
對啊,我的孩子6歲了,愛美愛面子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而我只為了自己方便,完全沒有考慮她的感受。
從那次以後,我每天都會稍微「打扮」一下自己再出門。
這不,昨天去接軒軒,碰到其他小朋友,她都興奮的介紹:「XXX,這是我媽媽哦,我媽媽來接我放學了。」小臉上都是滿滿的自豪感。
看著她開心又認真的模樣,我真是忍不住想笑,我也就是多花了20分鐘在自己身上,就能讓她這麼開心。
我想很多媽媽都和我一樣,有孩子後,省吃儉用,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看著他一天比一天優秀,我們引以為傲,可我們卻沒有成為孩子的驕傲。
很多女人會把自己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結婚前,結婚後,有孩子後。
不同階段,生活重心不一樣,不過一樣的是,很多人在有孩子後重心都是孩子。
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你的重心都應該是自己,都應該是成為一個優秀的自己。
因為媽媽越優秀,孩子越優秀。
媽媽的美,
是孩子審美的起點
有人說,這麼小的孩子,懂得什麼是美嗎?
懂,他們懂的!
幾乎每一個孩子,在2.5-5歲左右,都會經歷一個審美敏感期。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在書中寫到:「審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會從對自我形象的要求完美,上升到對環境、對內在氣質、對藝術品質追求完美等。」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欣賞美的事物,包括他們自己。可能會執著於自己選擇衣服,對飾品、器物,都表現出對美的偏愛。
之前小S在微博上自曝女兒許老三,沉迷於捲髮,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研究怎麼讓頭髮變卷。
孫瑞雪還指出:「幼兒時期出現的審美意識將影響他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對孩子來說,他們用眼睛認識這個世界,給他們最直觀感知美的啟蒙,就是你的穿著打扮和舉止儀態。
一個愛美的媽媽,可以給予孩子豐富的審美認知,孩子在你耳濡目染下,也會擁有一定的審美力。
慢慢,他們成為一個懂得美、欣賞美、追求美的人,學會追求品質,提高對美好事物敏銳度。
媽媽愛漂亮
孩子更自信
軒軒因為我的穿著不開心,我不能怪她「以貌取人」,我邋裡邋遢的出現在她的同學朋友面前,她會覺得沒面子,會不自信。
在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她的自信多是我們給的,而我打扮是否得體也會影響到她。
想起我一個閨蜜,她說自己到現在都不太喜歡帶媽媽出門,因為高中住校,媽媽去看她,穿著大花襖,拎著蛇皮袋,同學都問,是不是奶奶?
雖然很愛媽媽,也知道「兒不嫌母醜」,但是至今仍忘不了同學們看笑話的眼光。
愛漂亮的媽媽,管理好自己的形象,這些無形中都會增加孩子的自信。
最近大火的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我最欣賞的還是雅雅鍾麗緹,作為3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已經22歲了),你完全看不出她的年齡。
她堅持健身,熱愛打扮,由內而外散發著自信和陽光,而這也影響著她的孩子。
3個女兒,亭亭玉立,自信美麗,T臺走秀氣場自信的她們,簡直就是媽媽鍾麗緹的翻版。
孫莉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知性、優雅,在照顧3個孩子的同時,依然堅持演話劇、跳舞,在她身上,幾乎看不到歲月的痕跡。
女兒黃多多更是繼承了媽媽的氣質,溫婉甜美,也給人一種安然自若,恬淡如菊的感覺。
你的模樣,
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之前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怎麼打扮孩子才能讓他更加出眾?」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打扮孩子不如審視下自己,孩子最好看的樣子,就是他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來的父母的模樣。」
深以為然,你現在的模樣,基本上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不少人羨慕劉詩詩的氣質,直到看到她媽媽才知道她的氣質是從哪來的,之前劉詩詩結婚的時候,劉詩詩的媽媽氣質如蘭,舉手投足優雅得體,引來無數網友點讚。
一個愛美的媽媽,必然也很熱愛生活,而這種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
作家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描述了民國時期上海灘四小姐郭婉瑩的故事。
郭婉瑩,老上海「永安百貨」的千金小姐,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名媛生活。
後來,家庭遭到變故,她下鄉勞改,被迫做各種體力活,砸石頭、修路、餵豬、挖魚塘、掃廁所。
唯一不變的是她對生活的態度,她堅持穿旗袍清洗馬桶;穿皮鞋去菜市場賣鹹鴨蛋;用鋁飯盒蒸蛋糕;用煤球爐烤吐司;還給孩子買一隻小雞做寵物。
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她說:「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
生活是從來不會拋棄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
孩子在她的影響下,學會了自食其力,更加熱愛生活,始終充滿希望,即使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依然積極樂觀。
孩子是否滿意眼前的生活,很多時候來源於父母的態度,所以,你希望孩子熱愛生活,那你應該首先享受生活。
心理學博士張怡筠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越時髦,孩子越自信;你身材越好,孩子越驕傲;你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你越堅持做自己,孩子越獨立。」
育兒永遠都是一個育己的過程,想要成為一個好媽媽,就要先學會愛自己,然後去影響孩子,讓孩子為你而驕傲。
「任何一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
任何一個媽媽,都曾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都曾是一個愛美積極的女人。
追求「漂亮」,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衣服,也不需要多麼名牌的包包,不會花很多錢,也不會浪費很多時間,把這件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
每天搭配一身得體的衣服,畫一個簡單的妝容,只要是符合自己的氣質,簡單大方得體的裝扮,就會孩子開心滿足。
然後熱愛生活,由內到外散發美的氣息,從而影響著孩子。
俗話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愛打扮的媽媽,不僅取悅了自己,還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所以,媽媽們,生活再忙,也別忘了做個愛美的媽媽。
軒媽小時候,媽媽覺得愛美是壞事,不務正業,所以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打扮自己,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沒有人會透過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的內在美。打扮得乾淨得體,不僅能讓自己自信,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力。
有娃後,孩子不是我們放棄精緻的理由,精緻的態度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而是為自己。
希望每個有孩子的媽媽,不是沮喪地埋怨「因為生了孩子,我就丟了自己」,而是能夠驕傲地說「正是生了孩子,我才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的精彩推送啦!筆芯~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