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拓展性課程,要按語言學習規律實施

2021-03-02 凌哥英語

凌哥英語(Linglish),值得置頂的公眾號

微友:凌老師,學校給我安排了每周兩節英語拓展課,30分鐘一節,連著上。學生是三四年級的,大概十幾位樣子,學生程度還不錯。最好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有關,但農村條件相對落後。我該開發什麼課程相對較好呢?語音、對話,還是.初步設想對話方面的,再表演出來。你覺得如何?給點意見建議吧?萬分感謝!

凌哥:首先,凌哥是非常支持學校開發校本特色課程的。比如,有的學校開設戲劇課程,有的學校開設足球課程。有的特色課程,還可以融合到其他課程中。比如一些與鄉土文化有關的內容,可以在語文課,思品課,綜合實踐課中深入開展。

  但是,校本特色課程不能泛學科實施。換言之,本來可以單獨設一門課程,在一個學期安排若干節課完成的,卻偏偏要放大課程,製造轟動效應,要求所有學科都與這個特色建立聯繫。凌哥遇到過很多微友抱怨過這個問題。校本特色課程的泛學科化,給人的感覺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做任何事情(甚至結個婚)都要背誦一段毛主席語錄。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某校以中國戲曲為特色,是不是英語課上要學生表演英語黃梅戲了?

  外語教學,需要努力讓學生感受英語特有的語言文化,開拓學科視野和全球視野,形成跨文化意識。英語的拓展課程,我支持你的想法,可以做對話。你的拓展課程班人數比較少,可以從簡單的對話開始訓練,並結合原汁原味的英語繪本閱讀以增加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現力,將對話串聯起來,還可以成為短劇表演(drama),這樣的話,成果的表現力就增強了許多。

  即便是英語繪本閱讀和短劇表演,也要考慮年級之間的差異。四年級的學生,詞彙量比較少,和思維能力也還比較弱,需要增加語言的輸入和模仿性輸出。建議使用繪本閱讀,結合繪本進行表演。五年級可以增加了一些自編的短對話表演,但是語言輸入還是重要的。

  如果是做跨學科融合課程,則要考慮與英語課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微友:有一個問題,學校安排給我的拓展課程班,是三四年級混合小班,一共才十幾位學生。

凌哥:越是低年級的,越是不建議混班教學。這是語言課堂啊!想一想「1周歲的孩子和2周歲的孩子」,和「10周歲孩子與11周歲孩子」的語言方面能力差異。三四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是不是就像1歲孩子和2歲孩子的差異?即便是以前農村小學的複式班,本質上也是分年級上課的啊。

微友:說的很對,所以思考了好幾天,還是想不好了。

凌哥:領導不按語言學習規律辦事,老師就要哭了。如果不得不三四年級混合上課的話,建議高年級的學生往低年級的內容靠攏。總體而言,這十幾位學生應該是學習成績比較好,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選取材料的語言難度上,三年級往上靠一點,四年級往下靠一點。試試吧。

微友:還有一問。三節英語課中必須拿出一節做5分鐘左右的拓展教學嗎?

凌哥:我們首先必須明確,拓展是什麼,拓展為什麼?拓展是為了糾正學科單一性,能力單一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建設義務教育 拓展性課程的指導意見》,拓展課程分成知識拓展類課程、體藝特長類課程和實踐活動類課程。知識拓展類課程。主要指與學術類基礎性課程內容相關的研究性學習、專題教育等,是基礎性課程的延伸、應用和整合。這類課程應基於地方文化和學科核心素養,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學科開展拓展課程,屬於知識拓展類課程,它所涉及的「地方文化」恰恰應該是異域文化為主

  然後要考慮,英語課程的拓展是什麼?從《課標》看,英語課程需要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如果研讀《課標》,可以發現《課標》已經體現了拓展的要求。具體而言就是我前面講的,拓展學科視野,增強跨文化意識,以及《課標》提到到「聽說讀寫玩演視聽」等。以此為依據開設的課程,稱為「延伸性拓展課程」。

  當然,針對小部分學生,開設表演才能、跨學科學習等課程,這也是一種課程拓展方式,稱為「個性化拓展課程」。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以詞、句、篇為主要訓練手段的英語課堂,需要延伸性拓展課程。針對有特長、有才藝的英語水平好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拓展課程。

  現在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如果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就已經落實了「延伸性拓展」的理念,就不存在「是否必須拿出一節課做5分鐘的拓展」的問題,因為教師已經將拓展課程的理念融合到正常教學中去了。

  謹記一點:英語拓展課程,絕對不是花架子,也不是搞一些譁眾取寵、別出心裁但是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活動。比如花40分鐘的課時教學一首英語歌曲,在凌哥看來,那基本上是浪費學生的寶貴學習時間。

相關焦點

  • 小學英語教學要按規律辦事
    我的報告題目是「小學英語教學要按規律辦事」。無論是生活、生產還是教學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而這些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教學原則和原理。這些東西有些是主觀的,但是教學規律是客觀的,它有客觀規律需要我們研究和遵循。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個規律。
  • 小學初中英語怎麼學?之一:英語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本標準」)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的等級要求組織教學和評價活動。
  •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 一條「絲路」走近拓展性課程,據說杭州中小學生現在都在上
    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均要開設,而且每個年段課時安排也有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拓展性課程佔10%;到初中階段,這一比例則要達到20%。如果折合成周課時,那麼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要有三到四節拓展課;三到六年級,每周四到五節;七到九年級,每周六到七節。這個分量,足可見拓展性課程如今在浙江中小學裡的受重視程度。
  • 閱書齋 | 小學英語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如何設計與實施?答案都在這本英語教師必看的案頭書裡
    學校是教育發生的地方,學校課程的質量影響著兒童的生命質量。長期以來,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一直存在一個瓶頸:受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制約,教學內容明顯滯後於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加之教學方式相對機械,導致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小學英語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豐富學生學習資源,落實素養發展,有效彌補原有英語教學的不足。
  • 小學教育專業都要學習哪些課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3)掌握小學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教育、教學、管理的知識,具備紮實、系 統的學科知識、課程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形成基本的學科思維方式。精通語文、數學 學科的教學,至少勝任3 門學科(科學、品生(品社)、綜合實踐活動,或英語)教學。
  • 江蘇省泰州市2019年秋學期入學的小學一年級開始全面實施英語課程
    江蘇省教育廳專門印發了《江蘇省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驗指導綱要(試行)》,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施工作進行指導。在生理方面,小學生的大腦可塑性強,具有自然語言習得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學習英語相對來說容易些,尤其是在語音方面;在智力發育方面,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模仿力和記憶力也非常強。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用兩種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對孩子的語言和思維發展均有好處。
  • 英語教學現狀離語言學習規律到底有多遠
    英語教學現狀離語言學習規律有多遠?  英語學習是講究先後步驟的,這是語言學習規律。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初中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六)豐富課程資源,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
  • 6-12歲青少年英語拓展課程:AEE Trailblazers
    課程特色針對6-12歲孩子的少兒班課程,旨在讓學員可以自信、流利地用英語表達和溝通。2.課程優勢國際提名獲獎進口教材,全面打下聽說讀寫基礎技能;以國外生活,學習作為情景教學主題,全面提升英語理解能力、溝通力;鼓勵孩子開口流利表達英語,增強自信心,更有效幫助孩子達成英語學習目標;風靡全球的「自然拼讀」單詞學習法,幫助孩子輕鬆掌握單詞發音規律
  • 行知小學有100多門拓展性課程 老師當榜樣 與學生一起收穫
    浙江在線杭州12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麗麗 通訊員 王嵐)「對於杭州市行知小學來說,2016學年是學校陶園課程改革行進裡程中重要的一年。為了培育學生「健康雅趣(正確的價值觀)•尚真篤行(科學的思維方式)•愛滿天下(優秀的品格)」核心素養,行知小學拓展性課程在不斷完善優化中。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本標準」)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的等級要求組織教學和評價活動。
  • 研讀英語課程標準
    課程基本理念(一)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在教學中我也經常滲透一些跨國文化知識,如各國國旗國寶標誌性建築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價值所在。(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現在教師的課堂早已突破傳統,一定是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設計方面,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等都考慮到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
  • 沃德暑期課程——用平凡的暑假,學習貴族的英文!(小學低階組)
    本年度的暑期學習營,我們為不同年齡段的學員均打造了具有「貴族」品質的英語素養課程,根據孩子們的成長規律,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們的英語興趣,開拓英語視野,提升英語運用能力。該課程採用國際上流行的理科5E學習模型(Engage引入、Explore探索、Explain闡述、Elaborate深化和Evaluate評價),在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聽力、口語等技能。
  • 泰州將從今年秋學期入學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課程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地可根據師資條件、資源配置等情況,制定本地區的課程實施方案,確定小學開設英語的起始年級。江蘇省教育廳專門印發了《江蘇省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驗指導綱要(試行)》,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施工作進行指導。
  • 研發英語繪本課程 拓展英語閱讀寬度
    王亞麗老師代表六年級發言,她說明了六年級繪本選定原則:以教材各單元內容為主題,挑選貼合主題,對課本內容有所延展的繪本,既能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複習,又能了解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運用語言、學習語言的空間。
  • 【作業展示】讓英語課程從洋味十足到鄉土風情——英語拓展性課程規劃方案初探‍
    拓展型課程以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著眼於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它更需要和實際接軌,跟周邊的文化息息相關,最好能一脈相承。英語拓展性課程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素質為終極目標的一門課程。
  • 【專題】章勤瓊、郭盼:指向核心概念與關鍵能力的小學數學拓展課程
    指向核心概念與關鍵能力的小學數學拓展課程章勤瓊  郭盼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探索與研究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如浙江省在《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學校要按規定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小學階段拓展性課程的課時要達到15%左右。可以認為,對於拓展課程的探索和實施,是在基礎教育到達一定水準後,對內涵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拓展課程的建設不是教材外知識的簡單疊加,更需要思考如何形成真正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
  • 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
    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  小學英語教學要依據《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引導學生樂於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防止和糾正以教授語音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為主的做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小學英語的評價應按照課程目標的要求,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 我市將從2019年秋學期入學的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課程
    為充分發揮英語課程在小學低年級段的育人功能,我市將從2019年秋學期新入學的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課程,到2020年秋學期實現小學英語課程實施學段全覆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地可根據師資條件、資源配置等情況,制定本地區的課程實施方案,確定小學開設英語的起始年級。江蘇省教育廳專門印發了《江蘇省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驗指導綱要(試行)》,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實施工作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