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12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麗麗 通訊員 王嵐)「對於杭州市行知小學來說,2016學年是學校陶園課程改革行進裡程中重要的一年。為了培育學生「健康雅趣(正確的價值觀)•尚真篤行(科學的思維方式)•愛滿天下(優秀的品格)」核心素養,行知小學拓展性課程在不斷完善優化中。
目前,學校總共開設了101門拓展課。學校課程中心拓展課程性負責老師胡鑫磊說,這個學期開始,學校在陶園六大生活園體系下,對個別課程進行了取消或整合、拓寬或加精,並額外增加了多個以實踐、公益、探究為主題的拓展性課程。
100多門拓展性課程學生自由選擇
在拓展性課程門類的設置上,學校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力求體現多樣性,開發開設豐富多彩的選擇性課程,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課程設置的層次性上,學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學段要求,周二分為低段、中段、高段三個年段來設置,為不同年段的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周五:一、二年級走班教學;三-六年級以專業類課程為主。
同時,陶園拓展性課程還充分考慮實踐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實踐體驗、合作學習的機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實踐意識和能力。
101門拓展課,分別在周二、周五進行。每周,學生都有兩次拓展課程參與機會。比如,周二是橫向普及類90分鐘課程,面向一二年級開設19門課程、三四年級19門課程、五六年級15門課程,共計53門課程,學生們可進行自由選擇。
周五,面向一二年級開設16門40分鐘走讀課程;三至六年級縱向專業類課程開設32門,共計48門課程。
「學校開設哪些課程,還是要聽學生的喜好!」胡老師說,學生參與度、喜歡程度高的課程,學校保留以外,這學期,還新增開設了紅十字救護、少兒公益、童眼看世界、魔術、魔方、輪滑等課程,還增加了縱向聯通的課程,比如《探索發現系列》課程,《玩轉數學》課程,《家長微課堂課程》,《名篇鑑賞》等。
魔術課
推行「Genius Hour」設想,積極發揮老師興趣與特長
「鼓勵課程精品化、個性化。」胡老師介紹說,學校「陶園」拓展性課程除了由本校的老師上課,還聘請了十多名校外專家和老師來上課,給學生們帶來最有意義的課堂。
Genius Hour意為「天才一小時」,此概念起源於「谷歌公司」。「谷歌」為了鼓勵創新,允許員工將每周20%的時間去策劃、實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這20%的時間被稱為Genius Hour。很多「谷歌」的拳頭產品都來源於Genius Hour相關的員工創意。
學校將「Genius Hour」作為一個設想,鼓勵老師們將自己的特長、愛好與學生分享,這是一個愛好者與愛好者的交流、大粉絲與小粉絲的匯合。老師自主選擇拓展性課程;或者發揮老師的愛好與特長,比如葛燕琴老師的微公益、洪珏瑩老師的攝影製作、李鋮老師的米其林烘焙坊,將教師的Genius Hour放大,達到樂教、善教的效果。這樣的拓展性課程,怎麼會不特色、不精品呢?
在老師們眼中,學校的孩子們都很能幹,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留下美好記憶——在參加課本劇、航模車模、歌舞劇、健美操、自然科學挑戰賽等各種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組建足球隊、管樂隊,在出國交流活動中贏得各方好評;還有聚集了美術、體育、科技等特長學生的小真人俱樂部,舉辦畫展、開展體育競技、展示科技長廊……每個孩子,都綻放了各自的光彩!
校長樓葉通表示,學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優化穩定對校級、區級精品拓展性課程的發展,鼓勵老師們對於精品課程進行自編校本教材,發揮精品課程的引領作用,打造具有西湖區影響力的特色精品拓展性課程。
老師當榜樣:出點子、做實踐!
學校的老師是榜樣,老師的言行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在採訪中,有好幾位社團指導老師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小鬼當家」社團的指導老師許夢瑩,是個90後新老師。作為低年級班主任的她說,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比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家長們更加重視孩子們的興趣培養。
「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認知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關係,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打好基礎。」許老師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金點子」多,擔任「小鬼當家」社團指導老師後,她想方設法把課程安排得更具吸引力,並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讓孩子們漸漸喜歡上這門課。
就像「擦玻璃」這項看似很簡單的內容,她會採用布、報紙等不同工具,手把手指導孩子們,通過現場實踐和比較,在勞動中感受成就感。她還會定期在自己班裡布置「家務作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親子實踐、收穫快樂。
又如,「少兒公益」社團的指導老師葛燕琴,在學校她是老師、班主任,但在校外,她是杭州市愛鳥俱樂部西湖區負責人、杭州市民間公益組織——浙江義工聯盟負責人。
「做公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十多年裡,每周末,她都行走在做公益路上,現在她帶領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做公益。
前幾年,葛燕琴老師在學校擔任鳥精靈社團的指導教師,帶領社團開展各種與鳥有關的活動,並帶動全校的老師、同學一起參與愛鳥、護鳥的活動。熱愛公益的個老師除此以外,還會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比如跟社區聯繫結對開展關愛孤寡老人的活動,每學期都堅持去看望花園西村100歲的宋奶奶;她每年會組織杭州愛心聾兒語訓中心的聽障兒童們的春遊,讓孩子們感受社會的溫暖;和睦社會福利中心結對了一位83歲的丁奶奶,每月她都會去,陪她聊半天;每周六,她與西湖約會——在西湖斷橋邊,做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很多是在周末進行的,而學校的社團課都在工作日。葛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全面地了解公益、關注公益,她會把校內課堂和校外活動做結合:社團課上,邀請社會上的公益達人來分享故事;周末則安排公益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就這樣,學生帶著家長一起參與活動,校外公益的隊伍越來越大,葛老師很欣慰:有的孩子已經小學畢業了,但家長仍會堅持來參加公益活動。
「我覺得,孩子的成長除了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公益之路,我會一直支持她走下去!」行知小學四(5)班的吳貝蓓媽媽說,自從貝貝參加公益活動以來,明顯感覺到了她的變化——在活動中,她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在老師的帶領和影響下,她懂得了感恩,願意儘自己小小的力量去關心他人。
學校之所以會將「少兒公益」作為社團課,就是希望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活動,傳遞愛、付出愛;讓學生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付出。葛老師覺得用愛帶動身邊人、感化身邊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希望通過公益實踐,給孩子們開啟公益之心,讓公益活動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
「少兒公益」課堂
「少兒公益」社團的孩子們跟紅軍宣傳員老爺爺合影
【小記心得】
我是公益小達人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5)班 楊心怡
葛燕琴老師是我的班主任,她堅持公益10多年,每一年的公益時間超過100小時,她深深地影響著我,鼓勵著我將公益進行到底。
2014年3月29日,作為班長,我帶領「彩虹假日小隊」來到了餘杭長樂林場,參與「美麗杭州,愛心成林」植樹活動。11月1日,把閒置的玩具、書籍收集起來,參加了愛在後備箱大型公益義賣,我們總共賣了500多元,並全部都捐給了貴州的山區小學。
2015年5月31日,葛燕琴老師的一段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一指老師——張雄峰,他十二年嘔心瀝血,四處奔波求助,靠一根手指,為80多名貧困單親孩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於是,我帶領好幾個朋友來到麗水市遂昌縣高坪鄉中心小學,贈予書籍,相互鼓勵,與那裡的留守兒童過一個特殊的兒童節。
我還多次參加由浙江省義工聯盟組織的「關愛聾啞兒童」、「斷橋指路」、「西湖撿垃圾」活動;還積極參加「風動力」公益組織組織舉辦的多項公益活動……
少兒公益課堂的感悟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6)班 李翰明
我最早接觸「公益活動」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在我最喜愛的數學老師——葛老師的感召下我陸陸續續的參加了浙江義工聯盟舉辦的「聾啞學校送溫暖」、「斷橋指路」、「西湖環保」、「義賣」等公益活動。聾啞學校小朋友們依依不捨地與我們說「再見」的畫面,至今還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
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少兒公益課堂」。通過「少兒公益課堂」,我聽到了秦爺爺的長徵故事,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現在幸福生活得來之不易,我也深深地明白,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努力、克服困難。而聽了獸醫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傷害動物是一件多麼可恥的事,而破壞它們生活的家園更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加入愛鳥、護鳥的行列當中。
通過「少兒公益課堂」,讓我學會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不再亂扔垃圾;給老人讓座、學會關心他人等等。因為付出,所以快樂,我以後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我愛《發現探索地球》的社團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1)班 吳梓康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我開始對我們生活的地球產生了疑惑,如我們人為什麼站在地上走?鳥為什麼在天空中飛?魚為什麼在水中遊?太陽為什麼是從東邊升起來,西邊落下來?地球是怎樣的形狀的?……
到三年級時,我們學校開設了《發現探索地球》社團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該社團。來到這個社團,我發現以前了解的地球知識是微乎其微的。在這個社團中,我遨遊在地球知識的海洋中。
從《發現探索地球》中,我學到了地球為什麼是圓的、地球的結構組成、地球分為陸地及海洋兩大部分、按位置不同分為七大洲四大洋等等;同時,我也學到地球上的物種分布,地球的發展演變過程,我特別是喜歡地球恐龍時代時期的恐龍變遷等。
現在,我已經四年級了,我再次選擇《發現探索地球》社團,希望自己能學到更多關於地球知識。
洗碗記
杭州市行知小學 二(1)班 劉簡言
今天一吃完晚飯,我就搶著宣布:「今天的碗,我來洗!」可是,引來了全家人的反對。外公說:「趕緊學習去,考試才重要。」外婆也說:「你還小,等長大了再讓你洗。」爸爸說:「你太矮了,還夠不著水池呢。」媽媽也不放心:「洗碗會把衣服弄髒的。」
我嘟著嘴不服氣:「我都二年級了,洗碗有什麼難的!」在我的堅持下,大家總算同意讓我試一試。
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收拾好餐桌,開始洗碗。我拿著抹布,洗得很歡快,心裡正得意著:看!我把碗洗得多乾淨。站在一旁的媽媽笑著說,碗裡是乾淨了,但碗外面卻還沾著蔥……我吐了吐舌頭,重新洗了一遍,才洗乾淨。
如果說洗碗是基本功,那麼洗鍋才是最累的,鍋又大又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洗好了鍋。我終於發現,看似簡單的洗碗,其實很不容易。一想到,家裡的大人們天天圍著我,為我做那麼多事,頓時心裡暖暖的,以後我也要多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家務勞動後的體會
杭州市行知小學 二(1)班 葛一諾
有一天,媽媽外出不在家,我跟爸爸一起做家務。我自告奮勇:「我來整理房間。」可是,等我鋪床單時就發現了難題——一邊鋪平了,另一邊卻皺了。折騰好一會,才把床單搞定。
沒想到,整理房間還真不簡單。擦地板也是個累人的活,沒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了。
當我累得精疲力盡時,心想:媽媽可真不容易,既要工作,還要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以後,我要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讓媽媽不那麼辛苦。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做家務了,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學了很多課外知識,也讓我有了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