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小學有100多門拓展性課程 老師當榜樣 與學生一起收穫

2020-12-12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12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麗麗 通訊員 王嵐)「對於杭州市行知小學來說,2016學年是學校陶園課程改革行進裡程中重要的一年。為了培育學生「健康雅趣(正確的價值觀)•尚真篤行(科學的思維方式)•愛滿天下(優秀的品格)」核心素養,行知小學拓展性課程在不斷完善優化中。

  目前,學校總共開設了101門拓展課。學校課程中心拓展課程性負責老師胡鑫磊說,這個學期開始,學校在陶園六大生活園體系下,對個別課程進行了取消或整合、拓寬或加精,並額外增加了多個以實踐、公益、探究為主題的拓展性課程。

  100多門拓展性課程學生自由選擇

  在拓展性課程門類的設置上,學校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力求體現多樣性,開發開設豐富多彩的選擇性課程,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課程設置的層次性上,學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學段要求,周二分為低段、中段、高段三個年段來設置,為不同年段的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周五:一、二年級走班教學;三-六年級以專業類課程為主。

  同時,陶園拓展性課程還充分考慮實踐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實踐體驗、合作學習的機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實踐意識和能力。

  101門拓展課,分別在周二、周五進行。每周,學生都有兩次拓展課程參與機會。比如,周二是橫向普及類90分鐘課程,面向一二年級開設19門課程、三四年級19門課程、五六年級15門課程,共計53門課程,學生們可進行自由選擇。

  周五,面向一二年級開設16門40分鐘走讀課程;三至六年級縱向專業類課程開設32門,共計48門課程。

  「學校開設哪些課程,還是要聽學生的喜好!」胡老師說,學生參與度、喜歡程度高的課程,學校保留以外,這學期,還新增開設了紅十字救護、少兒公益、童眼看世界、魔術、魔方、輪滑等課程,還增加了縱向聯通的課程,比如《探索發現系列》課程,《玩轉數學》課程,《家長微課堂課程》,《名篇鑑賞》等。

  魔術課

  推行「Genius Hour」設想,積極發揮老師興趣與特長

  「鼓勵課程精品化、個性化。」胡老師介紹說,學校「陶園」拓展性課程除了由本校的老師上課,還聘請了十多名校外專家和老師來上課,給學生們帶來最有意義的課堂。

  Genius Hour意為「天才一小時」,此概念起源於「谷歌公司」。「谷歌」為了鼓勵創新,允許員工將每周20%的時間去策劃、實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這20%的時間被稱為Genius Hour。很多「谷歌」的拳頭產品都來源於Genius Hour相關的員工創意。

  學校將「Genius Hour」作為一個設想,鼓勵老師們將自己的特長、愛好與學生分享,這是一個愛好者與愛好者的交流、大粉絲與小粉絲的匯合。老師自主選擇拓展性課程;或者發揮老師的愛好與特長,比如葛燕琴老師的微公益、洪珏瑩老師的攝影製作、李鋮老師的米其林烘焙坊,將教師的Genius Hour放大,達到樂教、善教的效果。這樣的拓展性課程,怎麼會不特色、不精品呢?

  在老師們眼中,學校的孩子們都很能幹,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留下美好記憶——在參加課本劇、航模車模、歌舞劇、健美操、自然科學挑戰賽等各種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組建足球隊、管樂隊,在出國交流活動中贏得各方好評;還有聚集了美術、體育、科技等特長學生的小真人俱樂部,舉辦畫展、開展體育競技、展示科技長廊……每個孩子,都綻放了各自的光彩!

  校長樓葉通表示,學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優化穩定對校級、區級精品拓展性課程的發展,鼓勵老師們對於精品課程進行自編校本教材,發揮精品課程的引領作用,打造具有西湖區影響力的特色精品拓展性課程。

  老師當榜樣:出點子、做實踐!

  學校的老師是榜樣,老師的言行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在採訪中,有好幾位社團指導老師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小鬼當家」社團的指導老師許夢瑩,是個90後新老師。作為低年級班主任的她說,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比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家長們更加重視孩子們的興趣培養。

  「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認知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關係,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打好基礎。」許老師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金點子」多,擔任「小鬼當家」社團指導老師後,她想方設法把課程安排得更具吸引力,並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讓孩子們漸漸喜歡上這門課。

  就像「擦玻璃」這項看似很簡單的內容,她會採用布、報紙等不同工具,手把手指導孩子們,通過現場實踐和比較,在勞動中感受成就感。她還會定期在自己班裡布置「家務作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親子實踐、收穫快樂。

  又如,「少兒公益」社團的指導老師葛燕琴,在學校她是老師、班主任,但在校外,她是杭州市愛鳥俱樂部西湖區負責人、杭州市民間公益組織——浙江義工聯盟負責人。

  「做公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十多年裡,每周末,她都行走在做公益路上,現在她帶領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做公益。

  前幾年,葛燕琴老師在學校擔任鳥精靈社團的指導教師,帶領社團開展各種與鳥有關的活動,並帶動全校的老師、同學一起參與愛鳥、護鳥的活動。熱愛公益的個老師除此以外,還會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比如跟社區聯繫結對開展關愛孤寡老人的活動,每學期都堅持去看望花園西村100歲的宋奶奶;她每年會組織杭州愛心聾兒語訓中心的聽障兒童們的春遊,讓孩子們感受社會的溫暖;和睦社會福利中心結對了一位83歲的丁奶奶,每月她都會去,陪她聊半天;每周六,她與西湖約會——在西湖斷橋邊,做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很多是在周末進行的,而學校的社團課都在工作日。葛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全面地了解公益、關注公益,她會把校內課堂和校外活動做結合:社團課上,邀請社會上的公益達人來分享故事;周末則安排公益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就這樣,學生帶著家長一起參與活動,校外公益的隊伍越來越大,葛老師很欣慰:有的孩子已經小學畢業了,但家長仍會堅持來參加公益活動。

  「我覺得,孩子的成長除了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公益之路,我會一直支持她走下去!」行知小學四(5)班的吳貝蓓媽媽說,自從貝貝參加公益活動以來,明顯感覺到了她的變化——在活動中,她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在老師的帶領和影響下,她懂得了感恩,願意儘自己小小的力量去關心他人。

  學校之所以會將「少兒公益」作為社團課,就是希望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活動,傳遞愛、付出愛;讓學生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付出。葛老師覺得用愛帶動身邊人、感化身邊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希望通過公益實踐,給孩子們開啟公益之心,讓公益活動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

 

「少兒公益」課堂

 

「少兒公益」社團的孩子們跟紅軍宣傳員老爺爺合影

  【小記心得】

  我是公益小達人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5)班 楊心怡

  葛燕琴老師是我的班主任,她堅持公益10多年,每一年的公益時間超過100小時,她深深地影響著我,鼓勵著我將公益進行到底。

  2014年3月29日,作為班長,我帶領「彩虹假日小隊」來到了餘杭長樂林場,參與「美麗杭州,愛心成林」植樹活動。11月1日,把閒置的玩具、書籍收集起來,參加了愛在後備箱大型公益義賣,我們總共賣了500多元,並全部都捐給了貴州的山區小學。

  2015年5月31日,葛燕琴老師的一段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一指老師——張雄峰,他十二年嘔心瀝血,四處奔波求助,靠一根手指,為80多名貧困單親孩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於是,我帶領好幾個朋友來到麗水市遂昌縣高坪鄉中心小學,贈予書籍,相互鼓勵,與那裡的留守兒童過一個特殊的兒童節。

  我還多次參加由浙江省義工聯盟組織的「關愛聾啞兒童」、「斷橋指路」、「西湖撿垃圾」活動;還積極參加「風動力」公益組織組織舉辦的多項公益活動……

  少兒公益課堂的感悟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6)班 李翰明

  我最早接觸「公益活動」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在我最喜愛的數學老師——葛老師的感召下我陸陸續續的參加了浙江義工聯盟舉辦的「聾啞學校送溫暖」、「斷橋指路」、「西湖環保」、「義賣」等公益活動。聾啞學校小朋友們依依不捨地與我們說「再見」的畫面,至今還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

  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少兒公益課堂」。通過「少兒公益課堂」,我聽到了秦爺爺的長徵故事,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現在幸福生活得來之不易,我也深深地明白,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努力、克服困難。而聽了獸醫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傷害動物是一件多麼可恥的事,而破壞它們生活的家園更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加入愛鳥、護鳥的行列當中。

  通過「少兒公益課堂」,讓我學會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不再亂扔垃圾;給老人讓座、學會關心他人等等。因為付出,所以快樂,我以後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我愛《發現探索地球》的社團

  杭州市行知小學 四(1)班 吳梓康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我開始對我們生活的地球產生了疑惑,如我們人為什麼站在地上走?鳥為什麼在天空中飛?魚為什麼在水中遊?太陽為什麼是從東邊升起來,西邊落下來?地球是怎樣的形狀的?……

  到三年級時,我們學校開設了《發現探索地球》社團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該社團。來到這個社團,我發現以前了解的地球知識是微乎其微的。在這個社團中,我遨遊在地球知識的海洋中。

  從《發現探索地球》中,我學到了地球為什麼是圓的、地球的結構組成、地球分為陸地及海洋兩大部分、按位置不同分為七大洲四大洋等等;同時,我也學到地球上的物種分布,地球的發展演變過程,我特別是喜歡地球恐龍時代時期的恐龍變遷等。

  現在,我已經四年級了,我再次選擇《發現探索地球》社團,希望自己能學到更多關於地球知識。

  洗碗記

  杭州市行知小學 二(1)班 劉簡言

  今天一吃完晚飯,我就搶著宣布:「今天的碗,我來洗!」可是,引來了全家人的反對。外公說:「趕緊學習去,考試才重要。」外婆也說:「你還小,等長大了再讓你洗。」爸爸說:「你太矮了,還夠不著水池呢。」媽媽也不放心:「洗碗會把衣服弄髒的。」

  我嘟著嘴不服氣:「我都二年級了,洗碗有什麼難的!」在我的堅持下,大家總算同意讓我試一試。

  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收拾好餐桌,開始洗碗。我拿著抹布,洗得很歡快,心裡正得意著:看!我把碗洗得多乾淨。站在一旁的媽媽笑著說,碗裡是乾淨了,但碗外面卻還沾著蔥……我吐了吐舌頭,重新洗了一遍,才洗乾淨。

  如果說洗碗是基本功,那麼洗鍋才是最累的,鍋又大又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洗好了鍋。我終於發現,看似簡單的洗碗,其實很不容易。一想到,家裡的大人們天天圍著我,為我做那麼多事,頓時心裡暖暖的,以後我也要多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家務勞動後的體會

  杭州市行知小學 二(1)班 葛一諾

  有一天,媽媽外出不在家,我跟爸爸一起做家務。我自告奮勇:「我來整理房間。」可是,等我鋪床單時就發現了難題——一邊鋪平了,另一邊卻皺了。折騰好一會,才把床單搞定。

  沒想到,整理房間還真不簡單。擦地板也是個累人的活,沒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了。

  當我累得精疲力盡時,心想:媽媽可真不容易,既要工作,還要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以後,我要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讓媽媽不那麼辛苦。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做家務了,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學了很多課外知識,也讓我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相關焦點

  • 拓展性課程走進重慶小學課堂 學生體驗「一人一課表」
    從5億年前的巖層中親手探尋古生物化石遺蹟、用古老的活字印刷術呈現一首經典的唐詩,這些開拓視野的拓展性課程,正搬上重慶小學生的課堂……5月26日,啟誠巴蜀小學迎來首個校園開放日,接近20組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獲得了首期體驗的資格,進入校園親自感受「一人一課表」的課程魅力。
  • 「我的課程我做主」 山前小學創設多彩拓展課程
    晉江新聞網12月2日訊  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課上課前,晉江東石山前小學的校園裡總是十分熱鬧:三至五年級的同學們收拾好書包,三五成群地結伴走入不同的教室,迎接他們一周裡最為期待的拓展課的到來。學生在簡易機器人課上學習基礎焊接。
  • 南京行知基地拓展研學平臺,開發精品課程
    作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這兩年到南京行知基地參與研學實踐的學生越來越多,基地也成為我市重要的校外育人陣地。10月8日至10日,南京市文樞高級中學500多名高二師生走進行知基地,開展為期三天的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就此拉開了基地今年秋季各類研學實踐教育序幕。
  • 小學英語拓展性課程,要按語言學習規律實施
    三四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是不是就像1歲孩子和2歲孩子的差異?即便是以前農村小學的複式班,本質上也是分年級上課的啊。微友:說的很對,所以思考了好幾天,還是想不好了。凌哥:領導不按語言學習規律辦事,老師就要哭了。如果不得不三四年級混合上課的話,建議高年級的學生往低年級的內容靠攏。
  • 特色小學拓展課程設置 考古、3D列印進入課表
    從5億年前的巖層中親手探尋古生物化石遺蹟、用古老的活字印刷術呈現一首經典的唐詩,這些開拓視野的拓展性課程,正搬上重慶小學生的課堂……5月26日,啟誠巴蜀小學迎來首個校園開放日,接近20組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獲得了首期體驗的資格,進入校園親自感受「一人一課表」的課程魅力。
  • 一條「絲路」走近拓展性課程,據說杭州中小學生現在都在上
    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均要開設,而且每個年段課時安排也有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拓展性課程佔10%;到初中階段,這一比例則要達到20%。如果折合成周課時,那麼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要有三到四節拓展課;三到六年級,每周四到五節;七到九年級,每周六到七節。這個分量,足可見拓展性課程如今在浙江中小學裡的受重視程度。
  • 「學在海達行知」繽紛課程讓學生精彩綻放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孩子們在操場上手持國旗大聲歌唱,並組成「我愛中國」字樣,用實際行動向祖國的生日獻禮……像這樣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活動,在濟寧海達行知學校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民族復興 我的責任」系列活動課程。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課程體系的價值追求。
  • 洪家樓小學開設54門選修課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洪家樓小學建立了「三修四立」課程體系,其中選修課程利用周五下午時間統一安排,包括品德習慣類課程、藝術素養類課程、體育健康類課程等八大類共54門。學生自主選擇,每個人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個性課程表。
  • 智藝雙馨,多元綻放—北師大鹽城附校小學部校本拓展課程揚帆起航
    課程是學校落實培養目標的根基,因此,北師大鹽城附校小學以國家課程為指導,以學校特色發展辦學理念為方向,堅持開設校本拓展課程。 「亭皋木葉下,鹽阜秋雲飛」,在秋風送爽的9月11日,北師大鹽城附校小學小學部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校本拓展課程的開設
  • 學理論 重實踐——浦江縣開展「中小學教師微型拓展性課程」專題培訓
    7月15日~16日,浦江縣中小學教師微型拓展性課程專題培訓在龍峰國際學校合班教室舉行。來自全縣的各中小學共54名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採用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邀請了研訓中心虞霞芳給參訓老師進行微型課程設計和實施的講解;另外各校骨幹教師還為大家帶來了優秀課例展示。
  • 杭州一小學運動會,竟讓學生集體下水,老師家長還一起點讚
    然而,鹿姐姐收到熱心家長報料,今年居然有小學開運動會時,故意把學生「拉」下水!老師和家長還在旁邊一起豎起大拇指!地點就在杭州大華西溪風情小區內的一條河道附近。這是咋回事?在皮划艇課程上,學生不僅能學習皮划艇項目的相關技巧 ,老師還會教授水域環境中危機應對的基本方式和安全自救技能。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技能、提升團隊合作能力。有資深專業團隊+專業課程設置做支撐,學生們的皮划艇水平自然不俗。
  • 泰河學校建校十周年拓展性課程展示完美收官
    泰河學校王建垂校長致辭在2017年農曆新年到來之際,經過前期的緊張籌備,泰河學校建校10周年拓展性課程展示活動即將拉開帷幕,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學校2400名師生員工向出席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獎學金基金會老總、共建單位等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 平水鎮中學拓展性課程開展熱火朝天
    平水鎮中學自2015年開闢拓展性課程至今,經過輔導老師們的層層篩選和細細斟酌,每年都有新的課程在增加,至今已有27個課程,課程都以「若耶」命名,充分展示了若耶源頭的含義。以浙江省課題「詩性德育」為依託,從形式和內容上借鑑《中國詩詞大會》的有益實踐,把「平水的詩」與「中國的詩」連結,以《平水若耶詩路的探究》為基本課程,以詩勵志,培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詩處世,培養曠達樂觀的博大胸襟;以詩傳承,弘揚孝老愛親的道德風尚;以詩浸潤,激發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 小學性教材真的會嚇到孩子嗎? 學生:小題大做
    課程 學生反饋是教材改進的重要參考  作為一名參與教材實驗的一線教學教師,從2011年起,李明整整陪著這套教材走了5年多。她是大興區行知學校的英語老師,同時兼任這套教材的授課教師。  大興區行知學校校長沈桂香很支持在學校開設兒童性教育課程,早在2007年,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就已在這所學校的一年級進行性教育教學實踐。
  • 凝練「行知」魂 築夢實踐路——滕州市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啟嶄新徵程
    作為我市首家、也是棗莊市首家民辦公助大型綜合實踐教育基地,行知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始終深耕「行知」文化,正在逐步將「自得其樂,幸福一生」的育人願景變為美好現實。特色秘密之一打破空間局限,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何為綜合實踐活動?簡而言之,就是研究性學習,也稱探索式學習。
  • 拱墅區英語老師們很牛,聯手美術老師和學生自創自編了一百多本英語...
    昨天,2018拱墅第四屆小學英語「全繪本」閱讀教學觀摩研討大會舉行,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英語教研員和一線老師們,聚在一起就英語繪本教學開展交流探討。  在現場,讓與會老師們紛紛點讚的是,拱墅區的英語老師們不僅在英語繪本教學上已經領先一步,居然還有一項獨門技法,老師們自創自編英語繪本,一本本精緻的繪本「驚豔」了全場。
  • ...2019「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小學綜合課程...
    在下半場——小學地方課程專場,教師們用相同的形式一起探討「如何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更好地感悟、傳承地方文化?」這一話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展示  寧波市北侖區淮河小學張亞偉和杭州市博文小學童芝杏兩位老師先後展示了省編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二上《今天我當家》主題實踐活動前期和中期的指導課。
  • 礄口行知小學學生手繪獎狀感恩教師
    中國教師圖鑑 我給老師比個心 【礄口行知小學學生手繪獎狀感恩教師】唱響一首首愛意滿滿的歌曲,捧上一張張敬意綿綿的獎狀……在第36個教師節當天,礄口行知小學的學生為自己敬愛的老師準備了特別禮物,每一張獎狀背後都飽含著他們深深的愛和祝福。
  • 鄭州高新區行知小學:師愛為魂,桃李芬芳
    「你拖起了我,讓我離夢想越來越近」,行知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準備了精彩的歌舞表演——《老師》。優秀教師代表,李坤紅副校長、安丹丹、董江輝、張盼老師,分享了他們的優秀故事。故事雖不同,但愛學生的心都相同。行知的每一位老師都秉承著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默默守護、教育著孩子們。頌師情從行知學校開始招生的那一天起,行知的孩子和老師的感情就緊緊連結在一起。
  • 深深祝福,武漢市礄口區行知小學學生,手繪獎狀感恩教師
    唱響一首首愛意滿滿的歌曲,捧上一張張敬意綿綿的獎狀……在第36個教師節當天,武漢市礄口區行知小學的學生為自己敬愛的老師準備了特別禮物,每一張獎狀背後都飽含著他們深深的愛和祝福。一年級(1)班學生毛琳迪將自己和媽媽一起繪製的獎狀頒發給班主任陳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