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12月2日訊 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課上課前,晉江東石山前小學的校園裡總是十分熱鬧:三至五年級的同學們收拾好書包,三五成群地結伴走入不同的教室,迎接他們一周裡最為期待的拓展課的到來。
學生在簡易機器人課上學習基礎焊接。
據了解,上半年疫情期間,山前小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確保防控的前提下,通過整合「少年科學院」「籃球社團」等多個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為學生逐步搭建起拓展型課程實踐的學習平臺。「開設拓展課程,可以更好地利用我校現有教師和教室資源,對學生進行常態化教學,更加有利於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山前小學校長蔡清松告訴記者。
本學期學校針對三至五年級學生共設置了小拼、百拼、編程、科模、籃球、音樂、兒童畫等14門拓展課程。學期初,三個年級的同學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想學的課程,學校打破原有班級壁壘,綜合大家的選擇進行重新編班,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開課。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學校一大辦學特色,科技類課程在拓展課程中所佔的比例自然是很高的。記者注意到,在所有14門拓展課程中,科技類就設有小拼、百拼、簡易機器人、3D列印、編程機器人、科模等6門,幾乎佔據了全部課程的「半壁江山」。
走進3D列印教室,三年3班的王曉萱正在許美婷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3D列印筆。「這門課真的很好玩,可以把我們的創意和想像,用3D列印的方式變成現實。這學期,我已經做出了魔方、蜻蜓、蝴蝶等好多作品了!」王曉萱告訴記者,現在,她每周最期待上的就是周三下午的這節拓展課,「每節課都有驚喜,每節課都值得期待!」
近年來,山前小學在科技競賽方面收穫頗豐,分別獲得泉州市第九屆少兒電子製作錦標賽小學電子百拼C組團體第一名,福建省青少年航模錦標賽小學團體三等獎等多項集體榮譽,更有多名學生在各級科技競賽中斬獲個人一、二、三等獎。「山前小學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拓展性課程的開展。學校也將秉著『以荷立品,仁和至善』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富有想像能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新傘都人』為育人目標,讓拓展課程成為和諧校園課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蔡清松說。
(記者_張之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