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鍋的歷史起源:
朝天鍋起源於清代中期,產生於濰縣大集上。濰縣大集乃山東第一大集,號稱有「十萬之眾」,人多吃鈑就成了問題 ,朝天鍋應運而生。最早的名字叫發碎鍋子,露天支鍋,鍋無蓋,以鍋臺為桌,起名朝天鍋。
朝天鍋以「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紅,下水香鍋面朝天」聞名,朝天鍋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
今天去吃朝天鍋,味道還是那麼的正宗,雖然是在家門口的小店裡吃的,但是味道跟大一點的地方上吃是一個味道的。
朝天鍋是屬於魯菜,它有以下幾種的吃法:
豬頭肉卷餅、正宗類卷(豬下貨的全部分)、肉丸、拆骨肉、豬心、護心肉、豬肺、雞蛋、土豆絲、土豆絲雞蛋、小豆腐、口條、豬耳朵、五香肉、大腸段、韭菜雞蛋、香辣蘿蔔絲、嚇醬炒雞蛋、香辣海帶等,這些都是朝天鍋的一些基本的菜。
吃著卷餅再喝著用豬肉等熬好的肉湯真是爽不妙言。真是的冬天裡的暖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