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 交流不能斷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1月1日電 題: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交流不能斷

中新社記者 趙強

「2021年是劉銘傳先生誕辰185周年,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已做了充分準備,將開展多項紀念活動。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交流合作不能斷。」劉銘傳五世嫡孫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劉學宣現任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會長,多年來,研究會通過兩岸關係,收集整理了大量劉銘傳的文獻資料,研究會組織、參與的兩岸交流活動達200餘次。

「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研究宣傳劉銘傳和加強兩岸交流。」劉學宣說,研究會成立於1999年12月,主要是兩岸的學者和清史專家,(研究會)具有人才集中聯繫廣泛的優勢,為兩岸和皖臺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和紐帶。

劉學宣告訴記者,研究會長期以來在兩岸交流中受到臺灣各界的廣泛歡迎和支持。

20多年來,研究會的重大活動包括在臺灣舉辦了《劉銘傳史跡展》;推動收回劉銘傳故居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推動劉銘傳墓園的建立並主祭了劉銘傳遺骨安奉大典;組織拍攝了33集大型電視連續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8集大型歷史紀錄片《劉銘傳》;為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在臺灣舉辦首展《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並在大陸進行巡展……

其中,最令其難忘的是2016年在臺北舉辦《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的活動。

據劉學宣回憶,為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研究會與中國書畫專業委員會在臺北舉辦了《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他當時電話邀請時任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出席開幕式,「鬱主席說人在上海,他願意趕回臺灣,參加書畫開幕式,第二天中午,他下了飛機就直奔開幕式會場,非常令人感動。」

劉學宣坦言,每次到臺灣,他都會感到很親切,「在臺灣拍劉銘傳紀錄片時,當地人得知我是劉銘傳後人時,很多人就圍上來了,爭著要跟我合影。可以看出,臺灣民眾對劉巡撫的尊崇。」

談及兩岸交流,劉學宣認為,交流要深入人心,要有內容,要用歷史的沉澱跟現實連接,兩岸同根同源,血濃於水。「拍劉銘傳紀錄片時,我曾被問及感想,我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觸摸了歷史的肌膚,追尋了先人的足跡,傳承了文化的脈絡,連接了文明的延續,點亮了復興的希望,展望了民族的未來。」(完)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200餘人安徽合肥祭拜劉銘傳
    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12日在合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在祭拜現場宣讀祭文。韓蘇原 攝  當日,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合肥市劉銘傳文化交流促進會等主辦的「銘記先賢功業、傳揚圖強之夢——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活動在安徽肥西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 劉銘傳賣地赴臺抗法 聞甲午戰敗割臺吐血而亡(圖)
    馬英九不是說說而已,展覽展出了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發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寧為劉銘傳》。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清政府沒有錢,劉銘傳賣了家裡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臺抗法,離臺的時候兩袖清風回到老家。聽到甲午戰敗割臺,他吐血而亡。劉銘傳對國家對臺灣盡職盡責,萬死不辭,他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 「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史跡展臺北開幕
    人民網臺北8月19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劉銘傳史跡展」今天在臺北開幕。200多幅圖片史料被噴繪在劉銘傳故鄉安徽特產宣紙上,以中國書畫捲軸的形式向臺灣同胞講述著這位臺灣首任巡撫從淮軍名將到抗法保臺、肇基臺灣的一生。其中,劉銘傳及其後人圍繞國寶虢季子白盤識寶、藏寶、護寶、獻寶等史料首次在臺北披露。
  • 「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設計大賽」在合肥圓滿落幕
    (中國臺灣網 齊昕 攝)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合肥訊 (記者 齊昕) 今年是晚清愛國將領劉銘傳誕辰180周年,12月29日,以「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為主題的「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設計大賽」在劉銘傳故裡——安徽合肥圓滿落幕。參賽的兩岸大學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創作理念及獲獎的喜悅。
  • 臺灣銘傳大學拜會安徽高校: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不能斷
    臺灣銘傳大學拜會安徽高校: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不能斷 2017-04-,兩岸既是一家親,又同根同種同源,文化教育交流絕對不能讓它中斷。」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合肥劉銘傳故居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又稱劉老圩,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下,系劉銘傳在功成名就後於1868年回鄉擇址興建的一所圩堡式莊園。劉銘傳故居於1998年被安徽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兩岸民間交流不能停不能斷——訪陽光學院臺灣教師黃柏欽
    對他來說,海峽論壇是他與兩岸教育界人士溝通交流的好平臺。「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海峽論壇推遲了,但兩岸民間交流無論如何不能停、不能斷。」黃柏欽說,近年來由於臺灣「少子化」,島內高校將工作重點放在招生上,而忽略了教學和科研。2017年,當他了解到福建高校招聘臺灣教師,便與同是大學教師的妻子一起應聘到陽光學院,並將兩個孩子帶到了福州。
  • 合肥師範學院劉銘傳學院促進皖臺教育合作交流開花結果
    2015年9月23日,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和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共同為合肥師範學院劉銘傳學院揭牌,標誌著合肥師範學院在深化合作辦學、推進皖臺交流的徵途上邁入新的階段。劉銘傳學院的揭牌也入選為全省2015年度23件教育要事之一。
  • 臺銘傳大學廈門迎新陸生:願續推兩岸學生交流
    陸生家長在諮詢赴臺手續事宜 高鈺婷 攝中新網廈門8月13日電 (記者 陳悅)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13日在廈門舉行新生歡迎會。銘傳大學校長特助、大陸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介紹,今年該校新招150名陸生。他亦表示,銘傳大學願以文化為民族凝聚之根源,積極推動兩岸青年學生雙向交流。
  • 劉伯溫死前神預言:五世之後必出官員,五世嫡孫果真遇蓋世奇遇!
    所以這樣一本書朱元璋自然怕劉伯溫傳給他的後代,那時候的劉伯溫早已病重奄奄一息,他算到自己大限將至,並且在臨死前祝福自己的兩個兒子說:「在你們這代本家的爵位一定會被剝奪,但是五世以後又會出現一個官員,可一直延續,香火斷不了。」並且囑咐自己的兒子將自己平生所著的書籍以及一封遺書都交給朱元璋,唯獨沒有這本《百戰奇謀》。
  • ...交流月暨2019年安徽理工大學第二屆皖臺高校科技文化交流論壇舉行
    7月6日至12日,海峽兩岸(安徽)青年徽文化交流月暨2019年安徽理工大學第二屆皖臺高校科技文化交流論壇順利舉行。一周的時間裡,兩岸青年師生行走楚山淮水、參訪人文景觀、體驗智慧騎行、領悟大數據奧妙、進行學科交流、開展文體互動,大家朝夕相伴、溝通心靈,共同體驗全新的科創文化旅程,打開全新的兩岸青年交流之門。
  •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兩岸大學生 劉銘傳動漫形象設計大賽
    一、大賽主題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兩岸大學生劉銘傳動漫形象設計大賽    二、內容形式    以歷史人物劉銘傳為點,圍繞「銘傳歷史傳承精神」主題,通過動漫形象、交互動畫、動態漫畫、數字特效短片、新媒體技術應用和故事漫畫、單幅漫畫、插畫設計、繪本(圖畫書)、動漫動畫作品(視頻、短片)等形式,展現歷史人物與當代現實的結合
  • 加強交流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一場介紹青海文化和旅遊的兩岸聯誼活動在北京、西寧、臺北三個分會場同時舉行,200多名兩岸文化界、教育界、媒體界和旅遊業界人士通過連線「雲端相聚」,同話三江源頭、共賞大美青海。這是近期舉辦的兩岸交流活動的一個小鏡頭。
  • 在合肥探訪劉銘傳遺蹟
    捻軍以馬隊為主,劉銘傳因平原追擊不能得手,建議曾國藩築長牆為堵。捻軍兵分兩路,張宗禹率部攻入陝西,任柱、賴文光率部攻山東,互相呼應。劉銘傳專攻東捻,大小數十戰。至1867年春,先有湖北伊隆河之敗,因鮑超軍救援,銘軍得以解圍。是年秋,劉銘傳敗東捻軍。捻首任柱死,賴文光被俘。清廷賜劉銘傳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劉以傷病請假,回鄉休養。 1868年春,張宗禹率西捻軍進攻河北,京師震動。清廷急詔劉銘傳出山赴援。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開播
    中新社合肥10月26日電 (記者 張俊)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26日晚上在安徽衛視正式開播。《劉銘傳在臺灣》真實再現了晚清安徽人劉銘傳禦寇臺灣、開發寶島的歷史傳奇,分析了劉銘傳的海防思想、經濟思想、近代化思想,及其一生秉持的創新思維,再現劉銘傳「足與臺灣不朽矣」的歷史功業。《劉銘傳在臺灣》全片共分為四集,分別為《出山》、《較量》、《重任》和《遺恨》,每集50分鐘,總時長200分鐘。該片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安徽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協拍。
  • 臺灣銘傳大學教師:盼兩岸加強教育交流
    臺灣銘傳大學教師:盼兩岸加強教育交流 2017-04-16 12: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邀請安徽高校的老師到臺灣上課,增加交流的機會。」臺灣銘傳大學經濟與金融學系副教授、系主任徐耀南15日晚在合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當日,臺灣銘傳大學一行6位老師來到合肥師範學院劉銘傳學院進行授課。根據課程表,徐耀南的首堂金融概論課被安排在當晚七點至九點半,這是他第三次到大陸高校進行短期交流授課。
  • 劉銘傳在臺灣創下的「中國第一」
    日前,劉銘傳第五代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副會長劉學亞者展示劉銘傳研究的最新成果,他在臺灣創下了十多項中國第一。」於是,劉銘傳在臺灣修建了中國第一個長573米鐵路隧道——獅球嶺隧道,「這也被稱為劉銘傳隧道。」劉學亞說,當時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全靠人力開挖,「安樂山土質太松,還曾多次塌方,當時很多淮軍將士死傷在建設臺灣的洪流中。」
  • 合肥:劉銘傳紀念館建成並啟動試運行
    1月5日,記者從肥西建設部門獲悉,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故鄉,肥西新建的劉銘傳紀念館已經建成並布展完畢,開始啟動試運行。從本月開始,市民可以前往遊覽,一睹民族英雄劉銘傳的風採,這也是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建設的一項標誌性工程。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參觀記
    作為淮軍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劉銘傳,也是洋務派的骨幹,特別是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洋務改革: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教育等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劉銘傳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其故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原南分路鄉和井王鄉合併)。
  • 馬英九給陳水扁「上歷史課」:沒有劉銘傳,我們現在可能都講法文
    10月1日,臺北市政府舉辦設市百年交流分享活動,吳伯雄、黃大洲、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