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真寺的右側建有鄭和浮雕頭像及其掛帆寶船模型。 劉可耕 攝
穆斯林在鄭和清真寺進行伊斯蘭教曆1453年新年首場朝拜。 劉可耕 攝
中新網印尼泗水7月29日電 題: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記者 張茜翼 張素
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市的嘎叮街2號,一座赤柱碧瓦、八角亭頂飛的中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印尼第一座用三寶太監鄭和的名字命名清真寺,也是世界上首座以中國人的姓名命名的清真寺。
鄭和清真寺由華裔捐款所建
印尼泗水的鄭和清真寺,是印尼哈夷鄭和基金會於2002年出資修建的,這個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資金都是華裔捐款。
匾額「鄭和清真寺」五個金字,是中國駐印尼前大使盧樹民書寫的。鄭和清真寺採用中國和印尼相結合的建築風格,以綠、紅和黃為主顏色,既有中國古代建築的風格,又吸收了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典型圖案,體現了多元宗教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信念。印尼鄭和清真寺基金會前主席魏學亮說,當年興建這座鄭和清真寺時也得到了本地友族諸多幫助,華族與印尼其他友族和睦相處。
在28日的齋月新年中,穆斯林在這裡進行伊斯蘭教曆1453年新年首場朝拜。魏學亮表示,當日前來朝拜的共有5、6千人,其中大部分是當地友族,而泗水市內的華人穆斯林約1000人。
鄭和清真寺設有主持禱告室,禱告室的正面牆上雕刻有形狀酷似基督教堂的門扉,象徵伊斯蘭教承認並尊重基督教真主使者耶穌及其聖經,也說明伊斯蘭教願與異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
鄭和精神即和平發展
鄭和是中國明朝朱棣皇帝派遣到鄰邦的和平使者。身為大航海家,鄭和率領明朝艦隊連續七次成功完成下西洋的皇命,與所到鄰邦建立貿易往來。雖然鄭和隨行軍、員2萬多人,但帶給鄰邦的卻不是戰爭和災難,而是絲綢、陶瓷、茶葉和藥材的貿易。
鄭和是穆斯林,有學者認為,正是他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將伊斯蘭教傳入印尼。鄭和清真寺內有題詩曰「中印穆民,情同兄弟,鄭和精神,光芒永溢!」
記者看到,在清真寺的右側建有鄭和浮雕頭像及其掛帆寶船模型。
寺內一樓刻有碑銘,碑文分別用印尼文、華文、英文鐫刻於花崗巖上。碑文稱讚鄭和「率巨艦百艘」,「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在28年間七下西洋親善萬國、傳播伊斯蘭教、開展文化經貿交流的豐功偉績。
魏學亮說,今天的印尼很多華人尊稱鄭和為「三寶大人」,就是因為鄭和的品德高尚、遵守教規,對不同宗教信仰者一視同仁。
這座耗資達33億印尼盾的清真寺就是得到很多華人社會賢達和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才建成的,它不僅紀念鄭和精神,更是鼓勵當代華人學習鄭和,為團結各族群及建設印尼繁榮的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華人開設中醫保健室
這座清真寺,內設有幼兒園、運動場、體育館、華文實習班和圖書館等,向印尼各部族穆斯林開放,迎納所有穆斯林來此朝拜參觀。
在寺內有一間鄭和針灸保健室,該診所對當地窮人提供免費治療,華人中醫師解芳當日不在保健室。據印尼鄭和清真寺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解芳到印尼雅加達、梭羅、泗水等城市行醫已有13年,最後還是選擇紮根在鄭和清真寺。原因是泗水的華人和當地穆斯林關係融洽,人文環境友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