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四月四日電 題:慎終追遠,臺灣各地民眾蜂擁掃墓祭祖
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董會峰
由於閏二月的關係,今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較往年提前了一天。連日來,臺灣各地民眾紛紛踏青掃墓祭祖,慎終追遠,今天是正日子,掃墓祭祖活動達到了高峰。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木柵、南港交界山坡地的富德公墓。在這個臺北市最大的公墓前不遠,民眾排起長龍,等候乘坐專門安排的掃墓公車上山,附近的許多車場停滿了小車。而許多花店也生意興隆,儘管花價已從前兩日上漲一成落回數十至數百元的原價,仍不時有民眾光顧買鮮花、紙錢和時令素果等各種祭品,有店老闆被問及生意時連聲說「可以,可以」。
富德公墓佔據了鄰近的幾個山坡,內有同時刻有契形文和漢字的回族墓區等。多數墓碑上刻有山東、浙江、江蘇、寧夏,以及晉江、莆田等字樣,表明墓主人的祖籍地。由於近年來供應緊張,民眾在申請墓地時,只能得到面積二坪或四坪兩種墓位,已較以前小了許多,而且價格也漲到了新臺幣七萬三千和二十二萬一千多元。
青煙不時從各個角落嫋嫋升起,民眾有的在雙手合十對著墓碑禱告,有的在燒紙錢,有的在用鐮刀割除墓地周遭的雜草,用鏟子清理環境,墓地前擺滿了各種祭品。
陳老先生帶著子孫六七人,給自己的愛妻掃墓。他坐在墓前圍欄上看各有出息的子孫忙這忙那,對著墓碑上的妻子相片笑了,他還請記者一起吃上祭後的白雞蛋,他的子女則把剝下的蛋殼撒在墓上。他的兒媳婦說,老先生幾年前與在大陸安溪的母親見了一面,兩年後老母親就故去了。老先生數日前回了老家一趟,給母親上了墳,剛剛回來。
就像陳老先生一樣,許多臺胞為了給大陸老家的先人掃墓,陸續踏上旅程。
兩年前在英國火車車禍中受重傷,經北京宣武醫院救治奇蹟般復原的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於昨天首度在傷後返回臺灣老家,今天她到臺北安放好友巫佳靜的靈骨塔上香,並將到另一好友林家欣墓地去看望。後兩者在那起車禍中喪生。
在臺北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上,擠滿了掃墓的車流。據統計截至下午四時,今天的車流量比平常周休日多二十三萬輛。
臺北市鄰近的桃園縣,擁有二百六十多年歷史,傳承十八代子孫的新屋鄉葉氏家族,今天上午進行掃墓祭祖儀式,來自全臺各地的葉氏宗親攜家帶眷超過萬人共襄盛舉,豐富的祭品也擺滿整個會場,光是「金銀財寶」就燒了好幾個小時。宗祠水洩不通,場面相當熱鬧。
由於歷史的傳承,返家的宗親老的老、小的小,許多宗親根本互不相認識。活動也讓宗親之間彼此互相聯絡感情。
為了祭祖,許多民眾製作或訂購了紅龜粿等許多糯米做成的傳統點心及糕品。有營養師則警告民眾在空腹情形下不要吃祭品飽肚,否則會刺激胃酸分泌,產生胃痛、腹脹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