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聆聽】《尋找不一樣的教育》之《畢業留言也是一種教育資源》

2021-02-18 六安燎原成長團隊

午休的時候,兩個九年級的學生來到了我的辦公室。

「老師,請您給我們寫畢業留言好嗎?」因為在七年級的時候教過他們一年的的課,看來他們還記得我這個老師。

「當然可以,寫在哪?不會讓我寫在你們的校服上吧!」他們的手裡沒有拿任何東西,倒是穿著不合時宜的秋季校服。

「寫在這。」兩個人邊說便從肥肥大大的校服裡各自拿出一本精緻的畢業紀念冊,是校門口商店裡賣的那種。

「有點像是搞地下工作呀!怎麼把這個揣在懷裡呢?」看著他們兩個神秘而又緊張的樣子,我笑著問他們。

「唉!老師不讓寫,怕是影響學習,我們只能偷偷摸摸地抒發畢業感情了。」一個學生麻利地打開自己的紀念冊。

在徵得他的同意後,我饒有興致地把紀念冊的內容翻看了一遍。裡面的文字大都潦草,明顯是匆匆而就的字跡;內容大多淺顯,多為「一帆風順」「勿忘我」之類的常用語。沒有感情的融入,沒有專屬的祝福,應該極具情感色彩的畢業留言,淺顯成了一杯乏味的白開水。

在中小學,畢業留言一般有著尷尬的遭遇,絕大多數老師是持反對態度的,嚴厲禁止學生在學校裡撰寫留言,於是學生的「留言」大多轉為了「地下工作」。課堂上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兩眼緊盯著講臺上滔滔不絕、自我陶醉的老師,雙手卻在桌洞內龍飛鳳舞地揮斥方遒、激揚文字;大部頭的中考複習資料下面,隱藏著的卻是更大部頭的留言冊;小組討論在熱烈進行,留言冊也在各個小組之間秘密瘋傳……也有的老師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既不極力反對,也不明確表示支持,在有限的範圍內任由學生之間「自由表達」。於是,類似「後會有妻」、「天天吃肥肉,夜夜做新郎」、「嫁個有錢人」之類的「早熟」留言;諸如「早生貴子、今生無緣、天天向下、笑口不開」、「祝你將來發大財,開奔馳,住別墅,包二奶,帶小蜜」之類的另類留言……趕時髦似的出現在學生的紀念冊上。

其實,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上了九年學的孩子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次抉擇,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就要分開了,同學之間互留贈言、祝福未來、激勵鬥志,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成長繞不開的一個問題。作為教師,控制與放任都不是理性的選擇,最應該做的是引導他們邁過人生這道坎,為他們的努力增添向上的力量。

做班主任的時候,因為連續帶過多年的畢業班,每年的畢業留言也成了我關注的一個問題:曾經,在中考前一個月的時候,在別人召開中考誓師大會的時候,我與學生一起完成了主題為《回眸與感動》的班會,在回憶中把那些所有值得感動的細節與瑣碎記錄下來,變成了一個個流淌著真情的畢業留言;曾經,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購買了錄像機,只為了在畢業的前夕給每一個學生面對鏡頭說出自己祝福的機會,那些真摯的畫面至今留藏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成為我們共同的懷念;曾經,用博客、相機記錄過孩子們三年的生活,做成精美的電子紀念冊,作為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畢業紀念品……多年以後,在每次的學生聚會上,他們都會告訴我,這一切不僅是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是他們一生前行的動力。

畢業前夕,擔憂、疲憊、壓力一股腦地湧到了學生的身上,他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準備迎接這次人生的考驗,或許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擔負起升學的壓力。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生迷茫、困惑、疲憊地即將鬆懈的時候,給他們以回望的時間、前行的力量和迎接未來的信心。那麼,畢業留言何嘗不是一種教育資源呢!

相關焦點

  • 【燎原聆聽】《尋找不一樣的教育》之《淡淡的皂香》
    他們,一定是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校服徹底清洗了一遍,用的皂粉雖然不同,但清遠的香是一樣的。我聞到了一股很喜歡的味道,這是咱們班裡平時所沒有的。誰知道,是什麼味道?他們開始用鼻子嗅,裝模作樣的。有的,甚至嗅到了別人的身上。是皂香,幾個女生最先得出了結論。或許,女生對於這個比男生更敏感些。是皂香,我也說。比平時臭烘烘的汗腳味好聞多了,我接著說。
  •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 | 多元化、個性化教學,無問西東踐行全人教育!
    他同時也是國際學校聯盟(CIS)和西部學校與學院教育聯盟(WASC)評估組的成員,負責世界各地學校的認證工作。  除了Antony校長,燎原雙語還有一個兢兢業業的教師團隊,他們也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材貢獻著巨大的力量。  02  師資力量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的師資以歐美為主,中西互補。
  • 商湯科技成立「商湯教育」子品牌,宣布啟動「燎原計劃」
    在發布會上,商湯教育推出了商湯教育平臺、智能視覺機器人套件SenseStorm、多款教育機器人更新和面向小學學段的人工智慧普及性教材《人工智慧啟蒙》等一系列全新的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同時還宣布啟動人工智慧教師培訓項目「燎原計劃」。
  • 學科創造教育燎原之火在昆明點燃
    晝夜無常的陣雨連日襲擾著昆明市區,但沒有影響到由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在這裡舉辦的創新創造教育「燎原計劃」品牌活動之一:青少年學科創造(新)教育創新思維與技能展示研學活動的如期舉行。200多名來自四川、山東、深圳等地的青少年小朋友們在這裡開展了四天緊張有序、輕鬆活潑的研學活動,點燃了一顆顆「創造型人才」的火種。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也在此點燃了意欲引爆全國的學科創造教育燎原之火。
  • 「燎原計劃」2020全國中小學創新教育論壇在長沙舉行
    共話創新人才培養新思路「燎原計劃」2020全國中小學創新教育論壇在長沙舉行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雷蕾) 12月19日,「燎原計劃」2020全國中小學創新教育論壇暨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第26屆年會在長沙舉行。
  •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IBPYP課程總監李筱彤·:教育最終要思考的是你...
    李筱彤:我個人非常崇尚全人教育,我們的IB課程它就是全人教育的一種典範。燎原這個團隊,它為什麼吸引我呢?其實就是因為它的教育課程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我們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IB課程的不同項目。
  • 推動人工智慧教育發展 「商湯教育」今日成立
    當日發布了商湯教育平臺、智能視覺機器人套件SenseStorm、多款教育機器人更新和面向小學學段的人工智慧普及性教材《人工智慧啟蒙》等一系列全新的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同時還宣布啟動了人工智慧教師培訓項目「燎原計劃」。商湯科技新興創新事業群總裁柳鋼表示,「教育是保障『AI+』和智能產業持續發展、持續火熱的基礎。
  • 藉助天河力量 為納雍鄉村教育培育燎原「火種」
    現在,詹雯是納雍天河實驗學校校長,也是納雍縣教育科技局副局長。教育體量雖大,但納雍縣的整體教育質量不高。作為廣州市天河區東西部協作的對口幫扶地區,天河區把對納雍縣的幫扶工作目標放在了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教育上。
  • 異地聯合辦學 人大附中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一所中學,有多大的力量,將自身優質教育資源像種子般播撒?一所中學,有多大的胸懷,盡己所能推動校際間、區域間甚至異地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說:「一所學校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校園內,大生命則體現在整個教育事業中。」
  • 全國知名教育集團在西安尋找合作辦學資源
    如果您有如下資源,請聯繫我們:一,擁有教育用地、辦學資金、閒置校舍(或適合辦學的閒置空間)等辦學資源。二,現有公辦(私立)學校欲改善本校教育水平,尋找第三方教育機構對學校進行整體託管、課程合作或課程聯盟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線教育」是一場「教育」的革命
    該文章的熱點在於,擁有優秀教育資源的重點中學一年中有三十多人被伯克利等國外名校錄取,七十多人考進了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一本率超九成。而與之相對的是在國內貧困地區或」不發達地區「的248所高中內,由於師資力量的薄弱,教育資源落後,這些學校能夠考上一本的僅僅是個位數。在巨大的反差下,文中提到了成都七中平行班的在線教育直播。
  • 兩個英模連隊"隔空"感悟了一場不一樣的紅色教育
    千裡邊防線,教育「面對面」。這次授課,讓兩個邊防連的官兵隔空感悟了一場不一樣的紅色教育。
  • 田藝苗:音樂是一種靈性的教育
    音樂家的一生就是聆聽世界的過程。一位音準和樂感都很好的歌手,讓他塞上耳朵唱歌,他必然會走調。唱地準不準,好不好聽,基本上是由耳朵來控制和調整。如何才能更好的聆聽?就像一個獵人在森林裡面聆聽野獸的蹤跡那樣,就像一個修車師傅聆聽汽車的聲音尋找它的故障那樣,去專注地聽,去傾聽這些音樂表達的感受,它是溫柔的,幸福的,悲傷的,憂愁的,激動的,憤怒的?
  • 消費文化:一種不可忽視的道德教育資源
    消費文化作為消費社會中解讀人們社會生活的價值系統和話語系統,包含的不僅僅是消費主義價值觀,也蘊含著豐富的市場道德和消費倫理等道德資源,正是依託這些道德資源,社會交往和市場秩序才進行著有序的調節和維護。發掘和應用這些道德資源是學校教育提升其回應社會能力、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人才的當然選擇。
  • 非名校,就「不配」獲得教育資源麼?
    白巖松在臺上,對坐在下面專注聆聽的大學生們侃侃而談,談新聞發展,媒介素質,談個人追求,就業選擇。 演講很精彩。 可是讓我為之觸動的並不是演講內容,而是演講地點:河北大學。作為一個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大學,白巖松為什麼會選擇在這裡演講?
  • 李有毅委員:疫情也是一次教育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成為短期內許多學校教學的主流方式,這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教育系統的考驗,也代表了信息化時代的一種發展趨勢。其實,疫情也是一次教育機會,要善於變「危」為「機」,讓師生從疫情中獲得反思和成長。
  • A.I.教育 少年說|超百萬人在線聆聽 少年發出時代強音
    A.I.教育 少年說|超百萬人在線聆聽 少年發出時代強音 2020-12-14 16:18:01   來源:財經頻道
  • 七年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之辯
    至於大學之前,那就更談不上專,始終強調多學科齊頭並進,留給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遠比大學更少。綜合看,這的確是一個通才教育的時代。但在這波通才教育的大潮下,對專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嚴重不足,並存在很多誤區,嚴重誤人子弟。作為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反思一下通專之辯。
  • 成人之美,一種教育的指向|TR24(附英文有聲電子書)
    我這樣理解:成,即成就。人,是他人,主要指學生。美,是他人合情合理的美好願望、他人個性品質的優點閃光之處、他人獨特的才華等美好的品質和才智。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成人之美需要我在實踐中放下身段,聆聽他人,換位思考,發現學生的優點特質,因勢利導,助其成長。為什麼老師會累?多半是沒有找到契機和點撥的支點。
  • 尋找教育的可能
    殷國雄這本《尋找語文的可能性》一書翻了數遍,遣詞熟悉,內容共鳴,實實在在接地氣,恍惚間以為是自己十數年教育教學隨筆。這本書可以一氣呵成地看完,現場感很強。我對這樣的文字充滿敬意,並覺得作者是難能可貴的,他似乎有意精簡文字,儘可能把話說明白,這實在不像被我臉譜化的語文教師。文學多詩意爛漫,印象中的語文課,討論過情感倫理人生命運,少有把經濟學擺上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