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時候,兩個九年級的學生來到了我的辦公室。
「老師,請您給我們寫畢業留言好嗎?」因為在七年級的時候教過他們一年的的課,看來他們還記得我這個老師。
「當然可以,寫在哪?不會讓我寫在你們的校服上吧!」他們的手裡沒有拿任何東西,倒是穿著不合時宜的秋季校服。
「寫在這。」兩個人邊說便從肥肥大大的校服裡各自拿出一本精緻的畢業紀念冊,是校門口商店裡賣的那種。
「有點像是搞地下工作呀!怎麼把這個揣在懷裡呢?」看著他們兩個神秘而又緊張的樣子,我笑著問他們。
「唉!老師不讓寫,怕是影響學習,我們只能偷偷摸摸地抒發畢業感情了。」一個學生麻利地打開自己的紀念冊。
在徵得他的同意後,我饒有興致地把紀念冊的內容翻看了一遍。裡面的文字大都潦草,明顯是匆匆而就的字跡;內容大多淺顯,多為「一帆風順」「勿忘我」之類的常用語。沒有感情的融入,沒有專屬的祝福,應該極具情感色彩的畢業留言,淺顯成了一杯乏味的白開水。
在中小學,畢業留言一般有著尷尬的遭遇,絕大多數老師是持反對態度的,嚴厲禁止學生在學校裡撰寫留言,於是學生的「留言」大多轉為了「地下工作」。課堂上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兩眼緊盯著講臺上滔滔不絕、自我陶醉的老師,雙手卻在桌洞內龍飛鳳舞地揮斥方遒、激揚文字;大部頭的中考複習資料下面,隱藏著的卻是更大部頭的留言冊;小組討論在熱烈進行,留言冊也在各個小組之間秘密瘋傳……也有的老師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既不極力反對,也不明確表示支持,在有限的範圍內任由學生之間「自由表達」。於是,類似「後會有妻」、「天天吃肥肉,夜夜做新郎」、「嫁個有錢人」之類的「早熟」留言;諸如「早生貴子、今生無緣、天天向下、笑口不開」、「祝你將來發大財,開奔馳,住別墅,包二奶,帶小蜜」之類的另類留言……趕時髦似的出現在學生的紀念冊上。
其實,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上了九年學的孩子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次抉擇,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就要分開了,同學之間互留贈言、祝福未來、激勵鬥志,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成長繞不開的一個問題。作為教師,控制與放任都不是理性的選擇,最應該做的是引導他們邁過人生這道坎,為他們的努力增添向上的力量。
做班主任的時候,因為連續帶過多年的畢業班,每年的畢業留言也成了我關注的一個問題:曾經,在中考前一個月的時候,在別人召開中考誓師大會的時候,我與學生一起完成了主題為《回眸與感動》的班會,在回憶中把那些所有值得感動的細節與瑣碎記錄下來,變成了一個個流淌著真情的畢業留言;曾經,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購買了錄像機,只為了在畢業的前夕給每一個學生面對鏡頭說出自己祝福的機會,那些真摯的畫面至今留藏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成為我們共同的懷念;曾經,用博客、相機記錄過孩子們三年的生活,做成精美的電子紀念冊,作為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畢業紀念品……多年以後,在每次的學生聚會上,他們都會告訴我,這一切不僅是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是他們一生前行的動力。
畢業前夕,擔憂、疲憊、壓力一股腦地湧到了學生的身上,他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準備迎接這次人生的考驗,或許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擔負起升學的壓力。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生迷茫、困惑、疲憊地即將鬆懈的時候,給他們以回望的時間、前行的力量和迎接未來的信心。那麼,畢業留言何嘗不是一種教育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