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2020-09-14 愛是道路真理生命

閱讀提示

朋友們好!這裡的文章僅供參考,為的是幫助我們拓展思維,他山之石,需經雕琢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只看字面的東西,多思考根源的問題,對學習心靈教育或信仰生活都有益處。


-1-

發脾氣的孩子有多「討厭」

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

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

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

他不願意,拽著我的衣服往門邊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現在去,快點快點!!!」

我心裡窩火,就沒再理他。

過了一會,聽到「砰」的一聲巨響,椅子被推倒在地,他站在一邊噘著嘴瞪著我,像仇人似的。

越想越氣,好歹已經10歲了,怎麼這麼不懂事!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的往死裡打。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

「是啊是啊......」一位爸爸聽了連忙跟著數落,周圍的家長也深有同感,紛紛附和。

可意外的是,有一位媽媽說:「我挺羨慕你們的。」

她沉默了一會兒,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下告訴大家:「我家大女兒已經不對我發脾氣,也不怎麼跟我說話了。」

-2-

這位媽媽的故事,讓所有人沉默...

這位媽媽說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她是從農村出來的,來到城裡生活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苦,心裡就盼著孩子能有出息,為自己爭光,以後過得也更舒坦。所以她對大女兒非常嚴厲,從小就不允許看電視,周末的時候女兒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家練字。

一開始,女兒會吵會鬧。只是她也是第一次當母親,總覺得女兒非常任性,不聽話不懂事,經常打罵。有好多次,鄰居都看不下去了,出來勸她停手,可她絲毫不覺得不妥。

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多年,現在回憶起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女兒就不再哭鬧不再發脾氣了。


後來,女兒長大了,考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找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離家也越來越遠。

去年過年,一大家子人回老家,看見小姑子的女兒粘著父母,兩個人一起聊天嘻嘻哈哈地非常親密......

她突然有些難過。

那天,女兒的手始終揣在大衣兜裡,走在前面,和她保持一定距離。

她快步向女兒靠近,猶豫了好久,說了一句:「工作怎麼樣啊?和媽媽說說?」

「就那樣啊,挺好的。」

......

都說知子莫若母,可女兒從來不跟她訴苦,一個月難給家裡打一通電話。她甚至不知道女兒以後準備怎麼發展、在外頭有沒有受欺負......

鼻頭一酸,親手帶大的孩子,怎麼跟自己一句心裡話都沒有。

這位媽媽看起來40多歲了,在眾人面前紅了眼眶:「我真的好羨慕你們,你們的孩子還會發脾氣。」

大家沉默了。


-3-

原來,發脾氣是「求救」

其實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細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會發脾氣?

無非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宣洩負面情緒。

中醫認為「脾氣」,是指脾臟之氣。人體有五臟,和自然界的五行一樣,如果五臟運行失常,就會生各種疾病。所以這股「氣」如果不及時調節,那很容易出現「內傷」。

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他們不會衝著別人亂發脾氣,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只有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肆無忌憚,幫自己療傷。

而他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撒潑,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信息:我心裡不舒服,請你幫幫我。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


-4-

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

如果你是孩子,接二連三的向一個人尋求幫助,可回覆你的,只有責罵和暴力,那你還會和他親近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和我們一樣,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惡劣,從而離得越來越遠。

有一個朋友分享過自己的人生經歷:

我小時候性子不是很好,別人一惹我就炸毛。可是每次我這樣,都會換來一頓罵。我特別怕我爸,吃飯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說這個菜不好吃,也不敢在他面前大聲說話。就變成了那種特別會察言觀色的小孩。

然後吧,現在我30歲了,還沒有結婚,相親對象皺一下眉,我都覺得他是不是對我不滿意。


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裡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的人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概率更大。

父母一時疏忽,對兒女進行打罵,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5-

王陽明用9個字道出發脾氣的根本原因

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孩子發脾氣,的確是不好的行為,但這可以教,可呵斥多了,就只剩下距離和心理陰影了。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

早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就說過:「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

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他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有限,但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一穩、二聽、三靜、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讓他們擁有控制情緒的「智慧」。

  • 「穩」是指父母要穩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想要孩子不發脾氣,首先父母要穩住做好表率,無論是平常生活中,還是面對他人對自己發脾氣的局面,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 「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

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自我反省。

廣告

¥29.00

  • 「不教」是指父母別急著說教


試想一下,你剛剛冷靜下來,就有一個人就在你身邊不停地講道理,你會覺得舒服嗎?

不會!你會認為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他說的話你很難聽進去。

想要和孩子溝通,要先製造你和他的共同點,你可以說:

「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記得有一次,因為一個玩具...」「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


允許孩子發洩、認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到你並沒有站在他的對立面,再循序漸進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會讓他更容易聽進去。


  • 「要狠」是指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欲望要狠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人和畜生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狠」,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並且要從小教孩子多反省,體會別人的感受,適當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為所欲為。

這也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很多事情哭鬧是沒有用的。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顆檢討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的欲望;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欲望,才能成就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擺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地成長。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所有父母都該好好看看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孩子發脾氣,的確是不好的行為,但這可以教,可呵斥多了,就只剩下距離和心理陰影了。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早在幾百年前,王陽明就說過:「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
  • 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01發脾氣的孩子有多「討厭」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34;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站在孩子的立場,這樣會讓他更容易聽進去。「要狠」是指孩子過分的欲望要狠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狠」,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
  • 知愈心理: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的成長。近來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困擾,其實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當孩子心情低落時、遇到挫折時,便會以發脾氣的形式來表達。
  • 武漢一媽媽輔導作業一巴掌把孩子的牙齒打進氣管: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是.原因是……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衝孩子發脾氣,會破壞孩子的靈氣。父母一時疏忽,對兒女進行打罵,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 孩子衝你發脾氣,這也許是好事
    但如果是愛衝大人發脾氣的小孩,父母就容易認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就說前兩天我在回家路上看到這麼一對母子,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孩子一直大喊大叫,我看過去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聲音已經變成了哭腔,他衝著他母親吼著,「我不要,說好的今天又要拖,我不要!」這位媽媽顯然被這個孩子的行為所嚇到,她反過來吼了孩子,道:「怎麼說話的?沒大沒小。」伴隨著一個要打孩子的手勢,雖然沒有真的下手,但成功讓孩子沒了聲音。
  • 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所有父母都該看看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發脾氣的孩子有多「討厭」&34;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站在孩子的立場,這樣會讓他更容易聽進去。,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 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所有父母都該看看
    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他不願意,拽著我的衣服往門邊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現在去,快點快點!!!」我心裡窩火,就沒再理他。
  • 孩子向父母發脾氣,父母應該高興,因為這是被孩子信任的表現
    但實際上孩子對家長發脾氣,家長應該高興才是,因為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若非如此孩子怎麼會胡亂發脾氣呢?並且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內心脆弱,並不是家長所言的無理取鬧,與此同時孩子發脾氣還是一種變相的求助信號,倘若家長只用打罵解決問題,而忽略孩子的求助信號,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
  • 孩子發脾氣也分好壞?正確看待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但很多時候,孩子的「發脾氣」和孩子的「哈哈大笑」性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孩子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才表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 當你衝著孩子發脾氣以後,孩子為什麼反而更喜歡黏著你呢?
    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衝著孩子發脾氣以後,孩子雖然哭鬧,可是卻反而緊緊地抱著你。這件事讓我感觸特別深,前陣子孩子發燒住院了,打吊瓶的期間,他頻繁地把手上的滯留針拔掉。因為住院期間每天都得輸液,拔掉以後就得重新打。小孩子血管細不好打,每次打的時候都要好幾個人按著他。然後哭得撕心裂肺,作為一個母親看著這樣折騰心都快碎了。可是他偏偏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一不留神就拔掉了。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應該感到高興、珍惜,這是什麼教育理?
    約黃昏時分,買菜回家的我就遠遠地看到鄰居腳跟腳地照看著她的孩子,可能很多人覺得鄰居這是太慣著孩子了,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自己去成長。但鄰居若放手不管孩子,接下來恐怕有很多個道歉需要一一回應!聽到鄰居幾乎接近哽咽的語氣,我安慰道:&34;孩子發脾氣是好事,父母應該感到高興、珍惜,這是什麼教育理?
  • 千萬別衝孩子發脾氣,會損傷孩子一生的福報!
    不要一時衝動發脾氣,毀了你和子女的福報,常常發脾氣就是給自己惡業,不經意間福報會慢慢流失。文:我的早晚課昨天早上,末學經過市場,聽到一位小孩子哭得很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接下來的一幕讓我驚呆了,這位媽媽當時很生氣,不但沒有勸小孩不要哭,而是舉起手來一巴掌煽在了孩子的臉上,小孩哭得更加厲害了。看到這裡,末學在想,難道打小孩也是一種教育方式?父母打孩子,有的時候是在情緒不好時候找藉口拿孩子出氣,其實打孩子這種做法,善念覺得是最不應該的。衝子女發脾氣,會損毀子女的福報。
  • 我衝孩子發脾氣,但我還是好父母
    很多人眼裡,合格的父母是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的。當有家長後臺問我「你有沒有對孩子發過脾氣」時,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細算下來,發脾氣的次數還不少,特別是剛做家長的頭幾年。人們都說孩子難控制情緒,可是初為人父母,又何嘗不容易情緒崩潰呢?幸好,我們也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逐漸學會了如何跟孩子發脾氣。
  • 孩子對你發脾氣,作為父母,要學會理智對待
    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困擾著,很多人覺得孩子發脾氣,是在無理取鬧,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誰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無非就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發洩下自己的情緒。所以說,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不要那上去訓斥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和孩子好好溝通,給孩子正確的指導。為了孩子好,也為了自己能活得舒心,家長們應該理智對待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
  • 這兩則故事告訴你:衝你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的呵護
    「不許哭,不可以發脾氣」時,孩子便會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3.父母不懂得肯定孩子理想的情況下,一個人在成年之前便可以發展出足夠的自信。但是很多父母望子成龍,覺得孩子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的地方則需要批評。
  • 被誤解的愛發脾氣的孩子
    (三)、3-4歲孩子發脾氣:想要更多的權利孩子不想起床,媽媽不停地催促:「快點把衣服穿好,不然會遲到。」孩子:我就不!啪~把衣服扔在地上......孩子:「我要吃巧克力!」媽媽:「不可以,要先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孩子:「就要吃~就要吃~我不要吃飯!」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隱藏的小秘密父母要懂
    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3-4歲孩子發脾氣:想要更多的權利孩子不想起床,媽媽不停的催促:「快點把衣服穿好,不然會遲到。」孩子:我就不!啪~把衣服扔在地上......孩子:「我要吃巧克力!」媽媽:「不可以,要先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孩子:「就要吃~就要吃~我不要吃飯!」
  • 我見過最「沒本事」的父母,就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
    衝孩子「發脾氣、晚上看著她熟睡的小臉蛋,心裡一百個後悔,發誓明天無論如何也不再發脾氣,第二天依舊如此。衝孩子講道理、發脾氣有用嗎?有用,不然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了。但是這個有用也就管管當時,長期來看,猶如飲鴆止渴,都是負面效應。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父母一定要看)
    孩子:「我要吃巧克力!」媽媽:「不可以,要先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孩子:「就要吃~就要吃~我不要吃飯!」孩子發脾氣,的確是不好的行為,但這可以教,可呵斥多了,就只剩下距離和心理陰影了。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 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3.